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期技术编辑 夏云龙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知识服务:提高军事出版对新质战斗力的贡献率——兼谈全媒体时代军事出版创新

作者:张宛沙

摘 要:全媒体时代,阅读与应用的边界被打破,出版面临从内容供应者向内容服务者的转型。军事出版开展知识服务,是转型的必然,更是向战为战之必须。本文分析出版发展趋势提出,军事出版要紧盯新质战斗力生成需要,探索为官兵提供知识的有效路径,在筑牢思想防线、助推强军实践、培育战斗精神等方面精准发力。

关键词:军事出版;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习近平主席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围绕战斗力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新质战斗力源于先进科技的发展应用,有赖于对科技价值作用并由此带来的作战方式变革的科学理解和深度转型。因此,强化对新兴领域的认知理解,聚焦强军胜战厚植科技底蕴、聚焦新域新质涵养科技思维、聚焦赋能增效拓展科技视野成为部队的当务之急,也对军事出版传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结合出版融合发展趋势提出,军事出版知识服务要着力与部队谋战、研战、务战深度耦合,与官兵所思、所想、所需精准对接,与出版融合、转型、升级协同推进;在发展思路上,要区别于同领域的知识服务平台产品进行差异化布局,形成垂直化、定制化的军事出版知识服务业态;在实践路径上,要树立用户导向,注重因材施教,善用技术赋能,运用有效渠道促进内容传播。通过高“含战量”的知识内容与“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更好地助推强军实践。

一、深刻认识军事出版开展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

军事出版开展知识服务,是向战为战、服务胜战的必然要求。

(一)推进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需要

“敌我较量始于书桌”不是一句空话,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战争形态,对官兵的科技素养和全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国防工业出版社推出“国防科技知识服务平台”,承载海量军事专业共享资源,为官兵学习提供资源、为部队建设提供思路、为服务战训一线提供保障,受到部队欢迎。实践证明,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既是军事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动能,也是用知识武装官兵,建设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军队的必然选择。

(二)提高官兵素质的需要

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也是制胜未来之本,而知识服务可为人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如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牵头组织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军职在线”军事职业教育互联网服务平台,汇集了慕课、智慧树等近10个知名学习平台资源,是全军统一、功能完备、使用便捷、安全高效的在线学习平台,成为官兵学习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快捷有效的工具。

(三)培育官兵战斗精神的需要

强军文化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保证,对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军事出版作品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坚定了民众对于正义之战必胜的信念。进入新时代,《强军进行时》《新时代强军文学作品选》等军事文学作品百花齐放,生动反映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感人故事、时代英雄、进取之心和创新之举,在培育战斗精神、催生战斗力上释放了新活力。

二、精准把握军事出版开展知识服务的原则要求

全媒体时代,军地出版机构纷纷推出各类知识服务产品,呈现出千帆竞发、奋楫争先的生动局面。军事出版开展知识服务,做权威优质的内容服务者,要精准把握好相关原则要求。

(一)找准方向定位,明确“我是谁”

军事出版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姓党为党的政治本色。延安时期,党的最高领导人亲自加入编辑出版一线,并设立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集中领导报刊书籍编辑出版发行。这个阶段推出的《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抗战中的中国教育与文化》等出版物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贯穿军事出版工作全过程的重要原则。

(二)坚持向战为战,明确“为了谁”

延安时期党的各类出版物的核心读者是党员干部和工农兵。1938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常委会议上说,宣传部的工作第一步是编印士兵教科书和干部读本。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军事出版的使命担当,就是要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增强官兵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着眼服务备战打仗,精准对接研战、备战、务战亟需,立足军事领域“垂直纵深”,打造具有军事出版特色的专业知识服务平台,一切内容服务官兵,一切形式基于官兵的需求;要围绕新质战斗力生成,密切关注传播科技领域的新动向,帮助官兵搞清搞透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拨开未来战争迷雾,点燃战斗力跃升的新引擎。

(三)发挥专业优势,明确“怎么办”

我党我军军事出版的实践充分证明,出版机构开展知识服务,不能与新闻平台比“横向覆盖”,而要瞄准“垂直纵深”,把专而精的内容做透、做出亮点,充分发挥专业资源在开展知识服务中的核心驱动作用。

要发挥专业优势。军队出版社拥有大量独家理论资源,可以构建较为完整且极具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强军思想宝库,运用理论数据库平台建设,建立知识信息集成化、智能化,集检索、定制服务于一体的平台。要立足专业资源,服务战训一线,把“独一份”做扎实。解放军出版社76年发展历程中,出版了军史战史、古典兵法、经典战例以及外国军事理论著作等丛书,将之进行数字处理、系统归纳、专业标引、融媒展示等多种方式转化,助力演训一线难点堵点的解决。要立足军事经典,培塑战斗精神,把战斗精神的锻造锤炼贯穿始终。解放军出版社在赓续传承的发展历程中,出版了大量历久弥新的军事经典佳作,如《志愿军一日》《亮剑》等,对这些经典隽永的作品进行二次开发,转变为更适应当下受众接受和传播的融媒产品,以文化力催生战斗力。

要强化服务属性。全媒体时代是分众化传播时代,针对不同受众提供不同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成为不少出版单位提高服务质效的重要选择。如石油工业出版社立体化开展知识服务建设,在利用网络直播触达更多用户的同时,还与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展读书活动,与垂直用户发展密切联系,在建设私域流量和培养忠诚用户的过程中,该出版社根据用户定位策划知识付费读物,保障自身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其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军事出版可为新兵定制包括新训知识图谱、短视频课程和警示教育动画等在内的成长攻略;为基层主官定制包含政治理论学习、部队管理和专业技能提升等内容的个人提升计划;为执行维和、护航、抢险救灾等多样化任务的部队研发相关的口袋书、融媒产品等,真正成为官兵训练生活、执行任务、成长成才的得力助手。

三、不断探索军事出版开展知识服务的新路径

全媒体时代,传播环境日新月异,受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更趋多元。这就要求军事出版发挥“术业有专攻”的内容优势,创新思路,不断开拓知识服务新路径。

(一)基于内容,重塑内容

军队出版社是国家军事出版的主阵地,也是军事出版红色基因宝库。这些优势要得到凸显并真正服务用户,关键在于转换传播方式,提高精准服务能力。比如,解放军出版社推出的《星火燎原》是一部大型革命战争回忆录丛书,被誉为“用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记述中国革命战争的东方史诗”,该出版社针对不同年龄受众,制作了该书的青少年版、大字版、英文版,同时融入了短视频、沙画等表现形式,一经面世,反响热烈,标定了军事出版融媒创作的新高度。除了关注不同受众群体、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外,军事出版还可以在重塑内容上重点发力,开发基于内容的知识图谱,即把不同类型的信息连接在一起进行可视化知识表达,就像一张智能化动态思维导图,它把复杂、厚重的知识点分散化、精准化,官兵在遇到学习难点时,可借助知识图谱,获得即时解答,形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图,实现千人千面,即学即获。

(二)聚焦技术赋能,筑牢建设基础

技术赋能出版知识服务,可通过新兴数字技术进行数据获取、集成、分析和反馈,并对其开展的效果进行评估、预测与决策,实现精准、科学和高效服务。可以说,没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创新的技术手段,出版知识服务将寸步难行。因此,军事出版须不断强化技术保障,优化服务运营,助力开展知识服务。

要构建融合出版系统。基于数字技术构建融合出版系统是开展军事出版知识服务的基础保障和必要条件。要应用数字技术横向打通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新媒体等各类出版业态,纵向贯通策、采、编、审、校、发全流程出版业务板块,同时展开涉密、非涉密两条业务线的全流程管理,实现“为军为民服务”双线并行。由此形成以“知识体系建设、知识加工管理、知识服务发布与运营”为一体的军事出版知识服务全流程解决方案。

要运用和掌握新兴技术。知识服务的发展建设要与大数据、AR/VR、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出版内容进行价值挖掘,深度分析受众需求,助力知识产品策划;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溯源”功能,实现内容生产全过程跟踪管控和版权保护,等等。

(三)紧盯科技前沿,融合传播助力服务升级

“出版+科技”可以引领受众进入更加富有活力的多维阅读空间,助力知识服务升级。

以科技元素丰富受众全方位体验。除了现在运用比较成熟的有声书、动画、微视频等方式的加入,最引人遐想的无疑是“出版+元宇宙”。目前,新兴科技已经让元宇宙图书成为现实。运用这一成果,打造可直观感受、可亲身参与、可深度互动的教育训练模式,运用到官兵训练学习的各类场景之中,能有效打通有的传统教育“入耳入眼易,入脑入心难”等堵点。未来,元宇宙技术与出版的深度融合还存在无限可能,也将为军事出版知识服务注入不竭动力。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用“人”的力量提高服务质效。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传播无处不在”的时代,优质的知识服务产品,除了借力平台渠道推广传播,还要充分发掘“人”的力量,通过培养知识引路人、引导众创众传,提高传播质效。军事出版资源包罗万象,特别是关于外交、政治、历史、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学术成果,要发挥这些内容资源的优势,就需要军队出版社有更高视野和站位,充分研究和考虑国防和军队建设之需。就当前来说,我们需要运用专业的出版人才对军事出版学术内容资源进行持续地一次整理、二次开发和三次挖掘,形成一个智库或者说智力支撑。要努力发挥知识引路人的传播作用。助力知识内容的传播,选对人很重要。军事出版知识服务可借助知识引路人的力量扩大传播效应。知识引路人多指具备专业素养、实践经验,且在行业内拥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关键的实践和场合会起到拨开云雾见真相的决定作用,帮助官兵廓清思路、明确目标,引导他们自发自觉地完成学习提升。要努力激活广大官兵的传播潜力。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知识内容产品的生产者与分发者。对于广大官兵来说,来自身边榜样的经验知识与思想感悟更能引发共鸣。为此,军事出版知识服务可尝试让官兵唱主角、站“C”位,用兵言兵语、兵说兵事的形式开展知识服务,既提升官兵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又拓展知识内容的传播渠道。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出版社)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