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从延安整风谈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传播文风改进
摘 要:80余年前,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调查报告《鲁忠才长征记》,要求全党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将改进文风和改造学风提升到整顿党风的高度,健康的新闻文风逐步确立。全媒体时代,追求优良文风依然任重道远,要求军事新闻工作者不断增进使命意识、问题意识和用户意识。
关键词:延安整风;《鲁忠才长征记》;军事新闻传播;新闻文风
文风关乎作风,作风关乎党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马克思主义文风,指出“文风不是小事” 。2010年5月12日,他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发表题为《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讲话中都提出纠正不良文风、倡导优良文风问题。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传播改进文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守正创新,让改文风永远在路上。党的新闻文风的发展之路大体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反对文言八股到反对“党八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反对受极“左”思想的不良文风,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反对“长、空、假”,最终迎来新时代的“短、实、新”的清新文风建设。这其中,80余年前的延安整风运动尤其重要,当时《解放日报》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号召,将改进文风与改造学风和整顿党风并为一体,通过革新将自己从“不完全”的党报转变为“成熟、完全”的党报,成为党的新闻史上一次为后续新闻文风建设提供了典范的文风改革,它所树起的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列主义的新文风也成为党的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厚重基石。
一、延安整风所确立的健康新闻文风
汉语“文风”一词最先出自哪里,目前难有确切考证。一般认为,它最初被使用,是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一篇里说:“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意思是语言端正挺拔,就形成了文骨;志气清俊明快,就文清风朗。但刘勰的“文风”,和我们今天所讲的“文风”并非同一个概念。
刘勰的“文风”,在他的《风骨》篇开头即有定义:“《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刘勰强调文章的化感作用,他认为“风”既是作品化感人的内在力量,又是作者志气—志是情志,气是才气—的外在表现。倘若一篇文章内容空洞,既无情志,也无才气,它也就无法动人,就没有“风”。
显然,刘勰所认同定义的“风”,是“六义”之首,也是《毛诗序》里所解释的:“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这种“风”,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尽管“风”有“化下”“刺上”两种,但主要的“风”还是“化下”,“刺上”次要,并且即使在刺上的“风”里,也包容着“化下”,否则“风”就无法实现“风动天下,化感万民”。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文风观里的创作论的显著表现。
文章要有化感作用,思想和情感必不可少,要有能吸引人感动人的内容,生动郁勃有如长风吹过。所以此“风”实际上是文章从内容到辞章到文采所要到达的基本要求,刘勰在《宗经》一篇里给出了标准:“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在此优秀文风传统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批判性地继承了刘勰等前人的合理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基本特征和科学内涵。具体到“新闻文风”,其提出和确立,和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延安整风紧密关联:正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新闻文风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来并得到广泛的承认和应用—1942年8月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报纸和新的文风》,认为建立新的文风,是整风中的一件大事,是报纸和有关一切工作者应当倡导的事情。社论认为“新的文风要有新鲜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语言,打破固定的写作公式,才能为群众喜闻乐见”,同时界定了健康的新闻文风:“1.真实、实在。不仅报道的事实要完全真实,而且在文字表达上要朴实、客观,不讲假话、大话和套话。2.简洁、明了。新闻作品要求篇幅短、段落短、句子短,使读者一看就明白。选择群众关心的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达。3.尖锐、泼辣。要求观点明确,旗帜鲜明;重要的新闻报道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明确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4.生动、活泼。新闻作品形式多样,语言丰富多彩,饶有兴味。”
自此,将马列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鲜活泼生动的新文风,成为党的新闻事业从未停滞的追求。
二、延安整风的重要契机——《鲁忠才长征记》的发表
《鲁忠才长征记》是高克林记录整理的一篇调查报告,分上、下两部分刊登在1941年9月14日和15日的延安《解放日报》上。
这篇调查报告反映的是陕甘宁边区鄜县(今富县)城关区副区长鲁忠才率领一支农民运输队到盐池县运盐的经过。全文一共七部分:(一)应去驮盐的牲口未征集够的原因;(二)运盐往返的天数、路程、站名及各地概况;(三)沿途的困难;(四)一路生活情形;(五)路上所发生的问题;(六)附注;(七)经验教训。整篇报告2700多字,共涉及近40个小内容,多数小内容就只有一两句话,就事说事,简明扼要,语言质朴,鲁忠才的运盐经过一目了然。
毛泽东同志对这份报告备加赞赏,亲自拟定标题为《鲁忠才长征记》,又加按语推荐给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按语写道:“这是一个用简洁文字反映实际情况的报告,高克林同志写的,值得大家学习。现在必须把那些‘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扫掉,把那些‘夸夸其谈’扫掉,把那些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扫掉。高克林同志的这篇报告是在一个晚上开了一个三个人的调查会之后写出的,他的调查会开得很好,他的报告也写得很好。我们需要的是这类东西,而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夸夸其谈’,而不是那些党八股。”在后来的整风运动中,这篇报告作为学习材料印发全党,在整顿党风和文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篇报告被如此称道实至名归。首先,它回答了中央和民众都极其关心的重大问题。当时延安经济正空前困难,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中回忆说:“最大的一次困难是在1940年和1941年,国民党的两次反共摩擦,都在这一时期。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怎么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重要措施之一是由边区政府出面,号召农民长途贩盐。但陕北的百姓祖祖辈辈种庄稼,他们不经商,更不愿长途跋涉几百里去冒风险,对运盐工作,百姓响应不多怪话却多,工作难以推动。其次,它内容实在,语言准确质朴,体现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新文风,与毛泽东同志痛批的“那些千篇一律的‘夸夸其谈’”“那些党八股”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文风绝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使用语言文字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作风,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上多数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风尚,它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特点,因此倘若盛行的是党八股,是不调查、不研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折射出的都是工作作风,危害极大。
因此以《鲁忠才长征记》的发表为契机,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同志作报告《整顿党的作风》,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将改进文风和改造学风提升到整顿党风的高度;2月8日作报告《反对党八股》,全面、系统、彻底地揭批了党八股,要求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3月8日,他为《解放日报》“三八”妇女节纪念特刊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月底,他主持了《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改版社论《致读者》,诚恳地检讨了之前办报的错误倾向,逐渐确立健康的新闻文风。
三、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传播文风改进
新闻文风是新闻媒体新闻观、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背后蕴含的是编辑记者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和职业品格。延安整风,党对新闻文风已经有了深刻的论述和全面的实践,但长期以来,有的新闻工作者所体现出的新闻文风距离党对新闻文风的基本要求仍有差距。大力改进不良文风,努力追求优良文风,从来都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人的自我鞭策和重要任务,在全媒体时代更需如此。
需要不断增进使命意识。新闻文风从来不仅仅是字面意义“写作”层面的事情,它是党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的体现,新闻工作者作为完成党的事业的一颗颗螺丝钉,自觉倡导优良文风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和传播的重要着力点,而热忱、及时、实事求是地回应党和人民的重大关切又是话语体系建构和传播的重要一环。如前所述,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十分困难,盐作为当时边区的重要资源,对外运销对克服边区财政经济困难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有些群众不以为意,有些干部顾虑重重,导致运销食盐工作进展缓慢。高克林领受撰写关于运盐的调查报告的任务后,连夜调查,连夜撰写,报告发表后反响强烈,大家认识到运盐于公于私都有利,从前的疑虑完全打消,边区掀起了运盐热潮,运盐的牲口队伍络绎不绝。
需要不断增进问题意识。调查研究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方法论,正如在由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里所指出的,“党内许多同志,还不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真理。还不了解系统的周密的社会调查,是决定政策的基础。还不知道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而情况如不了解,则政策势必错误”,包括新闻采访在内的调查研究就是要发现和反映现实中的各种问题,给中央提供决策依据。《鲁忠才长征记》就如实反映了运盐队伍出发前的畏难情绪和途中出现的问题,如开篇就说“城关区第一次应驮盐牲口五十头,实去二十八头,未完成计划的原因是牲口少(最多能动员四十多头),当时有些牲口逃避不在家,区政府抓的不紧,—因忙于借粮、公债”,“教训一”则是“四乡杨万保‘耍死狗’,偷跑回来,造谣,我们区乡同志没有及时注意检查,和他谈话,也不向上级报告,以至城关区人民传说死了两个人—鲁副区长和王某,死了三头驴,弄得人心惶惶不安。”报告里例子充实,算账清晰,为中央和边区政府决策提供了宝贵借鉴。
需要不断增进用户意识。刘勰认为“风”是文章动人的内在力量,认为作品的内容首先是感动人的,而作者又依从他的情志所向,圆满地表达了那个内容;毛泽东同志也一贯强调写文章、做演说都是要去感染人、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动。正如“历史只有在文本形式中才可以被感触”,新闻报道作为文本要能被用户所感触,前提条件就是用户认识并穿越文风这道屏障。倘若我们不能真正地以用户的需求为需求,总是或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或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或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或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或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或不负责任、到处害人,这样的新闻报道,谁看?看都没有人看,“化感”又从何实现。这启示我们,军事新闻工作者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军事新闻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