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规定动作”报道更接地气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近年“新春走基层”的分析与思考
摘 要:“新春走基层”已开展了14年,如何走出实效,达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文不同”的效果,是新闻传播要直面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近年“新春走基层”实践提出,坚持“身入”,到遥远边关采撷动人故事;坚持“心入”,用真心投入触动心灵共情;坚持“深入”,以深度思考剖析深刻问题。
关键词:“新春走基层”;“身入”;“心入”;“深入”
“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是中宣部2011年1月起,每年在春节前后组织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开展的全国性基层采访活动。这个“规定动作”报道是贯彻落实“三贴近”要求的生动实践,对于推动新闻工作者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沉下去“接地气”,加深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新春走基层”已开展了14年,如何走出实效,达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文不同”的效果,是新闻传播要直面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以下简称“该中心”)近年“新春走基层”实践提出,坚持“身入”,到遥远边关采撷动人故事;坚持“心入”,用真心投入触动心灵共情;坚持“深入”,以深度思考剖析深刻问题。实践证明,这“三入”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坚持“三入”,军事记者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才能察到实情、听到实话、传递真情、促进问题解决。
一、坚持“身入”:到遥远的边关,采撷动人的故事
全媒体时代,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样化,然而,要立体、全面、鲜活地掌握基层情况,必须坚持“身入”,身体抵达第一线,第一时间赶赴新闻事件第一现场,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该中心把“新春走基层”当成记者锤炼脚力的好战场。
深入一线抓“活鱼”。2024年2月9日适逢除夕,该中心记者跟随阿里军分区萨让边防连官兵前往海拔5410米的山口巡逻。一路上,雪山环抱、峡谷纵横、谷深坡陡,遇到结冰的上坡路,还需凿冰开路。记者遭遇了山体滑坡、道路塌方等险情,只能背上背囊踩着尖利的滚石徒步前行。在这个连队采访期间,记者还经历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以及严寒、狂风、暴雪等考验,切身体会到官兵日常训练生活的不易。得益于记者的亲身感受,这篇冒着热气的“新春走基层”新华社通稿《“今夜,在海拔5410米守望万家灯火!”》被全国500多家媒体采用,有专家点评“这是军事记者用脚走出来的精品力作”。实践证明,“新春走基层”报道首先比拼的是记者“脚力”,军事记者只有挽起裤管,下河摸鱼,下海探险,才能抓到“活鱼”。要真正下沉基层一线,“身入”边防哨所、高原海岛等人迹罕至的地方;要敢于吃苦,必要时甚至要敢冒风险;平时要做好体能储备和心理训练,确保能在恶劣环境中完成采访。
体验式采访提高报道现场感和感染力。2023年除夕,位于北纬53度的漠河气温一度降至零下53摄氏度,突破当地自1969年以来的最低气温。该中心记者同某边防旅北极哨所官兵一起坚守战位,一同执勤巡逻,一道挑战极寒,记录“极地卫士”的好故事。极寒天气下,摄像机每拍摄15分钟就需要更换一次电池,记者即使穿两件大衣、戴两副手套,手脚依然被冻得瞬间失去知觉。记者以体验式采访采写的“新春走基层”报道《北纬53°,-53℃!感受边防官兵的热血忠诚》成为热搜新闻,使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人民子弟兵牺牲奉献、忠于使命的精神。该中心近年参加“新春走基层”报道的记者都有一个共识:体验式采访具有真实性、纪实性、现场感,是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好方法。这启示我们,军事记者要善用体验式采访,到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要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始终坚持与官兵同甘苦、共患难;要借采访磨练意志、增进与官兵的感情,进而提高采访质效。
调查研究增强报道可信度和深度。2024年“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该中心记者坚持到遥远的边关,采撷动人的故事。如有记者深入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阿里地区调研,采访边防部队、边境县乡、边防派出所等,了解他们固边兴边的感人故事。2024年2月18日,新华全媒头条作品《英雄屹立雪山—西藏阿里地区卫国戍边群像记》推出后,被全国千余家媒体采用,全网置顶,浏览量突破1.5亿人次。实践证明,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在要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新春走基层”报道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坚持调查研究才能增强报道可信度和深度。军事记者要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把“身入”贯穿于调查研究始终。要把基层官兵作为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把基层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备战打仗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要善于问计于官兵,多在“为什么”和“怎么办”上下功夫;对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要多征求官兵的意见建议,并注意在实践中检验,确保结论与基层现实相一致。
二、坚持“心入”:用真心的投入,触动心灵的共情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最能触发中国人情感共鸣的节日。该中心记者不断增强“心入”意识,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感悟,持续提高眼力和笔力,用真心的投入,触动心灵的共情。
描绘时代变化,展现建设成果。2022年1月20日,该中心记者采写的“新春走基层”报道《“边境线上多了2143个戍边卫士!”—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依托地方科技力量推动智慧边防建设见闻》,紧抓“科技是核心战斗力”这一主题,通过向读者展示边防部队借助红外相机、大数据云平台、智能护栏、三维建模等现代科技力量,推动智慧边防建设的喜人成果,立体呈现了边防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稿件被全国200多家媒体采用。由此可见,改革、重塑、力量、速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凸显人民军队新变化,是记者“心入”的又一鲜明体现。这启示我们,做好“新春走基层”报道,要紧贴部队的使命任务、紧跟国防和军队建设步伐寻找选题,发掘与时代相适应的新闻;要聚焦练兵备战,关注部队演训场,关注基层打赢能力;要学会透过哨所、班排、连队等,充分反映基层单位在改革创新中实现转型发展的丰硕成果,全方位展示基层官兵投身强军事业的生动实践。
用心讲好故事,引发情感共鸣。2023年1月24日,该中心记者采写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一本家谱传递的戍边热血》,讲述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国门六连”战士阿钴达木正和父亲双喜尼玛父子先后在同一连队当兵、共传连队家谱的感人故事。这既是父与子的情感共鸣,更是老一辈戍边人和新时代戍边官兵跨越时代的交集,感动了无数读者,稿件被全国300多家媒体采用。该中心近年参加“新春走基层”报道的记者普遍反映,无论是大漠边关,还是南国海岛;无论是东海之滨,还是高原哨所……每年“新春走基层”采访,都发现一个共同现象:官兵们喜欢讲故事,也喜欢听故事、看故事。这启示我们,好故事都是带着真感情的,军事记者要做到身到心到动真情,通过“心入”提高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洞察本质、辨别真伪、发现新闻的能力;提高精准把握受众特别是广大官兵的信息需求、审美变化的能力;采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创新表达方式,满足官兵需求。2022年“新春走基层”采访中,该中心记者推出的《“黑河好八连”:一天要开九顿饭 顶风冒雪把岗站》《军民共谱赫哲“戍边歌”》《风雪边关飘出“家的味道”“爱的音符”—东极哨所军嫂军娃过年记》等稿件,一方面,以“拉家常”的语言、生活化的场景、感人的细节,描绘出一幅幅新春佳节军民卫国戍边守岁的画卷;另一方面,几乎所有报道都做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不同形式融合制作的新媒体原创产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全网累计点击量突破2亿人次。这充分说明,“新春走基层”开展14年,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年度“规定动作”,要避免陷入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穿靴戴帽等“八股腔调”,就必须创新表达方式和呈现形式。同时也启示我们,做好“新春走基层”以及两会报道、征兵报道等“规定动作”报道,军事记者必须不断改进文风,写作上力求话语、行为、情感上的多方位贴近,写出真正的走心之作;要大力创新报道方式,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如虚拟现实、3D动画、H5、移动直播等,打造沉浸式新闻作品。
三、坚持“深入”:以深度的思考,剖析深刻的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该中心记者坚持真正“深入”基层,锤炼脑力,围绕问题深度开掘,深耕内容,推出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报道。
瞄准备战打仗急需问题。2019年2月4日,新华社发布的“新春走基层”报道《林海雪野破袭战—亲历火箭军某蓝军部队严寒条件下特战训练》,记录和呈现一线官兵科学利用冬季严寒天气实战实训、苦练精兵的强军实践;2023年1月25日,新华社发布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从这里出发,当个能打胜仗的好兵—走进空军某通信训练基地》,讲述了该基地探索“科技+”在军事训练领域的运用,将新训时间从三个月缩短到两个月,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好做法,均取得良好传播效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我军正向着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军队主流媒体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要紧贴部队使命任务,把备战打仗急需问题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面对军队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军队主流媒体应积极营造备战打仗的浓厚氛围,为部队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撑。要聚焦练兵备战“新门道”,为推进部队改革转型鼓与呼;要引导广大官兵兴起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的热潮,为部队探寻制胜机理和练兵规律提供有益借鉴;要撷取来自训练一线的“热新闻”,进行客观深入的“冷思考”,为实战实训吹氧助燃。
紧盯部队建设发展难题。2019年1月30日,新华社发布的“新春走基层”报道《“环境越极端,我们越要上”—极寒环境下防冻伤装备现场试验见闻》,聚焦“科技成果向战斗力转化”这一急迫问题,讲述了军事医学专家紧贴部队需求,将科研攻关全程嵌入部队驻训和演练进程,突破关键技术清单,形成一批部队急需成果的生动实践。随着强军兴军步伐不断加快,我军在使命任务要求、建设发展内涵、日常运行状态、部队组织形态、官兵成分结构等方面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一些难点问题应成为“新春走基层”报道关注的重要选题。军事记者要吃透事关部队发展方向、影响部队建设全局的关键问题;要把握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紧盯困扰部队建设的疑难问题,有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地进行报道,充分发挥新闻报道指导部队建设的特殊功能。
关注基层急难愁盼问题。2019年2月7日,新华社发布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伙食连着战斗力!陆军新一代炊事兵是这样》,讲述第78集团军某防空旅高炮营炊事分队探索实施伙食保障新模式的典型做法,让“军营三餐”暖胃更暖心;2019年2月14日,新华社发布的“新春走基层”报道《“这样服务暖军心”—一份特别的年礼》,以驻哈尔滨某部队举办“军人家庭子女教育”专题辅导课为切入点,针对军人关注的“后代”问题,提出在政府政策拥军惠军的同时,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等力量,共同守护军娃健康成长。这启示我们,军事记者要高度关注基层的衣食住行、急难愁盼,及时为官兵发声,反映官兵所盼;要关注基层反应强烈的问题,对准靶心,让报道有的放矢;要善于找到解决基层“老大难”问题的抓手,为基层排忧解难,促进问题及时解决。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责任编辑:唐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