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编辑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期技术编辑    许 敏 程 波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把握“三度”:让爱国主义声音更加响亮——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创新传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刘小花 郭冬明

摘要:全媒体时代给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前瞻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本文结合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的传播实践,围绕巧借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等,探讨爱国主义教育中如何把握好“热度”“温度”“深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创新传播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是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通过宣传展示、体验实践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前瞻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本文结合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的传播实践,围绕巧借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等,探讨爱国主义教育中如何把握好“热度”“温度”“深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红色场馆传播要有“热度”

全媒体时代,随着公众对信息需求的增长,博物馆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把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有效吸引了公众参与,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凸显了红色场馆的特殊功能。

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寻找共鸣点。社会热点包括社会突发事件,其话题事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关注度高,从中找到共鸣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近年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如“爱我人民爱我军”“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等主题展览,吸引了大批受众尤其是青年人,引起积极反响。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个宏大的政治话题,红色场馆不能满足于办了展览、组织了活动、发了通告等传统做法,要紧贴受众关心关切,既有效利用自身独特资源,又结合社会热点,用类似上述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教育的时效性、有效性。

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比如,2020年清明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策划“折纸云共祭”清明特别活动,新浪微博平台点击阅读量达到1000多万,微信公众号单篇阅读量总计1.4万多人次。又如,多家红色场馆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神舟十六号、十七号接力腾飞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仪式传播和互动,吸引了公众参与,彰显了红色场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的社会功能与使命担当。

实践证明,全媒体时代,红色场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与时俱进,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和时代主题,不断推出新的展览和活动,拓宽受众覆盖面;要不断挖掘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增强教育的厚重感;要用好全媒体手段,丰富受众的体验感;等等。

二、红色场馆传播要有“温度”

全媒体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转变传播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紧贴受众审美情趣变化,用有温度的故事,给受众带来精神洗礼。

讲“真”故事。军事博物馆等红色场馆近年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多方征集线索,不断丰富南昌起义历史细节,讲“真”故事。以完善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为例,目前已从最初记载的104人增至1178人。有参观者留言:“看到革命者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个真实的姓名,想到那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对他们的付出有了更深切的感受。”这启示我们,讲故事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对于红色场馆来说,把故事讲真是提高传播温度的基础。每一处革命遗址的背后,都有一段峥嵘岁月,每一件革命文物的背后,都有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挖掘和讲述好真实可信的故事,不仅是对红色血脉的传承,更增加革命历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讲“活”故事。新兴技术给讲“活”故事提供了技术支撑。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对珍贵革命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三维建模,制作红色故事视频,搭建数字资源库系统,利用AR/VR和MR手段,受众可全方位立体感受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获得“数字+科技+文博”的沉浸式游览新体验。古田会议纪念馆等红色场馆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索实践,引起积极反响。由此可见,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丰富厚重的革命类展览内容以鲜活的方式传递给受众,能有效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验性。

讲“新”故事。红色文化是革命历史的再现,让今天的受众特别是年轻人主动拥抱历史,需要把故事讲出新意。比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探索由馆内讲解员和大学生志愿者联合创作讲述南昌起义的情景剧《八一军旗红》、实景剧《那年八一》,以“革命旧址+换装互动+机制彩蛋任务”的形式,采用“高度沉浸,多线程叙事;戏中戏环节,现场互动机制彩蛋”等新颖方式,让参与观众以亲历者的视角走进旧址,穿越回到起义前夜,真实感受那一代青年谱写的热血壮歌。实践证明,用全新的视角,以年轻态的方式讲“新”革命故事,能够让历史充满时代气息,点燃大众心中的爱国热情,从而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

三、红色场馆传播要有“深度”

全媒体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亟需打破信息茧房,在深度上下足功夫。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深挖红色资源、拓展馆际合作、创新传播,让爱国主义教育“深”进去。

共享资源中求“深”。全国多地近年通过整合资源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比如,2023年11月,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聚力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江西红色场馆联合举办“红土地上映初心—江西革命文物精品联展”,传承弘扬革命精神,讲述江西红土地上的故事,吸引多地观众前来参观。又如,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各地周恩来纪念场馆,围绕共同展览主题,整合各馆文物资源,通过联合办展等形式,打造了“故事核”,把一个个历史事件串在一起,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和厚度。这值得其他红色场馆借鉴。实践证明,红色场馆大多是中国革命斗争史在各地区不同时段、不同内容的具体展示与表现,内容上许多是相互关联的。馆际交流互动,联合办展可达到互通有无,在互动中扩大传播面,从而实现教育的深度传播。

借助线上传播求“深”。全媒体时代的线上传播,突破了物理空间,打造了“没有围墙的红色场馆”,让受众能适时接受熏陶,为爱国主义教育深下去提供了更多可能。比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建军95周年之际,策划推出“八一献礼”主题教育网络直播活动,并在微信推出“跨越时空的追寻”系列宣传报道,联动全国50多家博物馆开展“致敬八一”宣传接力活动,借助新媒体平台形成联动效应,实现了宣传的长尾效益。又如,山东博物馆以革命文物为核心,专门制作了“‘崮’守—岱崮连战士们使用过的茶缸”“馆长讲革命文物”等多个短视频,线上解读革命文物故事,获得了10余万次的播放量。由此可见,通过线上传播,特别是发挥新媒体转发、评论、点赞等功能,可以打造分享机制和人际圈子,形成互动、多向、开放的交流空间,产生革命文物故事和革命精神更广泛的传播效应。

“持之以恒的价值观,与时俱进的新视角。”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的传播实践启示我们,全媒体时代,红色场馆要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和定位,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调整教育手段,与时俱进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更多“打开方式”,方能不负使命。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做到保持“热度”,不失“温度”,力求“深度”,让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

(作者单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军区)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