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编辑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期技术编辑    许 敏 程 波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三个“确保”:让典型报道更具亲和力——第33届中国新闻奖典型报道三等奖作品《记“铁心向党担使命的忠诚卫士” 北京总队机动第一支队》采编实践与思考

作者:张 雯 迮方宁晨 鲁 茉

摘要:全媒体时代,增强典型报道亲和力既是时代所趋,更是受众所盼。本文结合第33届中国新闻奖典型报道三等奖作品《记“铁心向党担使命的忠诚卫士”北京总队机动第一支队》的采编实践提出,增强典型报道亲和力,要确保典型报道与时代和受众同行、打动受众直抵人心、彰显榜样力量。

关键词:典型报道;亲和力;强军故事

第33届中国新闻奖典型报道三等奖作品《记“铁心向党担使命的忠诚卫士”北京总队机动第一支队》,宣传的是忠诚履行职责使命的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一支队。2013年1月29日,习近平主席莅临该支队观摩紧急出动演练、察看部队装备、了解新兵训练和生活情况。一茬茬官兵牢记统帅的殷切关怀和嘱托,接续奋斗,擦亮忠诚卫士荣光。2022年该支队被列为中宣部宣传的全国典型,稿件于2022年7月13日、15日在《人民武警报》刊发后,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业界称该报道紧贴受众,亲和力强,对提高全媒体时代典型报道传播质效有借鉴作用。

典型报道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以《解放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对“边区工人的旗帜”赵占魁、“发展经济的前锋”三五九旅等典型的宣传,奠定了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典型报道的基础,典型报道逐渐成为我党我军新闻宣传的“重武器”。回望典型报道的历史变迁,其生命力最长久和影响最深刻的,是那些具有很强亲和力的作品。所谓亲和力,原是化学术语,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后被引进新闻学领域。典型报道的亲和力,是指典型报道与受众之间融合、互通的吸引力,反映二者心理相近的关系。从《记“铁心向党担使命的忠诚卫士”北京总队机动第一支队》(以下简称“该文”)获奖可以看出,全媒体时代,增强典型报道亲和力既是时代所趋,更是受众所盼。增强典型报道亲和力,要确保典型报道与时代和受众同行、打动受众直抵人心、彰显榜样力量。

一、找准时代定位,精心谋篇布局,确保典型报道与时代和受众同行

增强典型报道亲和力的重要因素在于讲好故事。讲好故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典型报道必须与时代和受众同行。该文对此进行了有益尝试。

找准时代定位。表现时代精神是典型报道的应有之义,鲜明的时代性是典型宣传的显著特征。新时代新征程,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一支队因时而生,驻守在祖国心脏,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他们的发展历程正是全军部队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阔步强军征程的缩影,统帅的殷切关怀和嘱托,激励着支队一茬茬官兵接续奋斗,这正是这支部队建设发展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生动体现。他们是一个英雄的集体,也是万千人民子弟兵的群像,是新时代官兵忠诚奉献的群像,也是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的群像。因此,作者通过把这个英雄群体的成长进步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观察和记录,并准确把握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历史节点,考虑推出这一典型所蕴含的政治考量和价值承载,紧扣时代背景,立足于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的强军历程,着眼回答好人民军队能否“崇尚荣誉、续写荣誉”这一时代之问,挖掘该支队生动感人的强军故事,从历史纵深中刻画这支部队矢志铁心向党、践行初心使命、勇当强军先锋的鲜明特点,从而全方位展现新时代武警部队忠诚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精心谋篇布局。重要的典型报道该怎么谋篇布局?采用什么题材、手段最合适?纵观近几年的获奖作品,大多是大局着眼、小处着手、精心剪裁,严格挑选出诸多具有典型意义,能反映事件本质特征的情节片段以展现其精华。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一支队作为先进机动支队,是主战场的铁拳头、主阵地的急先锋、主力军里的刀尖子,他们把习主席的嘱托化作忠诚于党的永恒信念、推动部队建设的前进动力,立起了“习主席视察过的部队信念更坚定、检阅过的部队对党更忠诚、颁过奖的部队训练更过硬、勉励过的部队作风更顽强”的建设新标准。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作者从“把统帅的关怀牢记心间—他们奔向荣誉的脚步一刻不停”“把统帅的期许铭刻战位—他们担当使命的身影从不懈怠”“把统帅的嘱托付诸行动—他们矢志打赢的追求永无止境”三个方面切入,通过介绍部队诞生的历史坐标和地理方位,体现承载着党和人民关怀重托的部队对党的忠诚比天高,肩头的责任如山重,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通过介绍部队时刻保持昂扬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强军实践,接续锻造打赢本领,以坚决听党指挥的实际行动,交出争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优异答卷,展现出其铁心向党、为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奋力拼搏的崭新风貌。整个典型报道精心布局,以通讯+评论的形式把这支部队的强军故事讲深讲透,主题站位高、立意接地气、语言兵味浓,层层推进,由点及面,衔接自然,精心组织结构,巧妙安排情节,可读性和可学性兼具,使人读来起承顺畅、回味无穷,进一步增强了典型报道的宣传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采写出一篇亲和力强的典型报道,在诸多要素中,找准时代定位是确保报道抵达受众心灵的关键一环,通过挖掘典型报道的对象与时代的内在联系,精心谋篇布局,能够确保典型报道富有时代气息,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从而更加增强受众对军队主流媒体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二、抓住代表性事例、生动的细节描写,确保典型报道打动受众直抵人心

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该文通过抓住代表性事例、生动的细节描写,让故事直抵人心。

代表性事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是确保典型报道生动感人的关键。作者要在众多事例中筛选出那些既能体现典型报道对象的独特性,又具备一定代表性的事例进行报道。这需要作者对不同事例进行权衡和评估,以确保所选事例能够全面、深刻地展示典型报道对象的形象。在实际报道中,作者可以通过采访不同群体,在多方位了解的基础上,挑选出最能代表典型形象的案例。通过这样的选择,作者能够使报道更具说服力,更好地反映典型报道对象在时代中的闪耀特点。新时代,机动第一支队如何在履行使命的同时,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该文突出的一个重点。该文选取了2020年10月1日清晨,支队官兵担负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维护秩序任务时,突降暴雨,为了把雨伞留给群众,700余名哨兵整齐后退的故事进行挖掘。把“雨中的后退一步走”这一在网络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写入稿件,不仅使得文章鲜活而富有时效性,也体现出时代在变、战位在变,但官兵用忠诚践行使命的抉择永远不变。由此可见,让新闻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同时语言风格凸显年轻化表达,增强了典型报道的吸引力。

生动细节塑造。著名记者穆青说过:“有时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对于作者而言,如何在稿件里展现高质量的细节,如何不留痕迹地打动受众,都需要不断审视和考量。该文在展现支队一茬茬官兵崇尚荣誉、续写荣誉时,就是从一面“大功连”的锦旗说起,通过支队官兵的介绍,讲述了单位每逢野外驻训、大项任务和比武竞赛,都会带着这面锦旗出征的细节。这既是支队的特色,更是能引起受众感兴趣的话题。之后该文表达了“锦旗奖牌承载的是队魂,是一代代官兵血脉中奔涌的精气神”这一故事背后的主题,通过讲述一次部队武装奔袭,官兵体力即将耗尽时,中队指导员拿出那面“大功连”锦旗跑在队首,号召大家“跟着旗帜向前冲!”的小故事,将受众脑海中的画面定格在官兵呐喊着朝终点发起冲锋的瞬间,让受众的视野和格局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值得注意的是,细节塑造不仅仅要关注典型表面的生活工作场景,更要深入到人物情感、思考、抉择的细微之处。这样的描写能够使典型报道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力,通过进一步强化典型人物的个性和特点,让受众有足够的体验去理解人物和共鸣人物,以期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实践证明,典型报道需要用受众熟悉的元素、鲜活的故事去阐释解读,让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可闻可见、可感可触的强军故事跃然纸上。在进行典型报道时,我们应当通过代表性事例、生动的细节,精准而鲜明地刻画典型形象。这不仅能赋予典型报道更强的生命力,还能更好地引起受众的共鸣与喜爱,使报道中的典型形象更深入人心,把典型树到受众心坎里。

三、共情典型价值,写出真情实感,确保典型报道彰显榜样力量

典型报道的力量在于其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该文通过“情”来凸显“深”,给人启发。

真情实感表达。有感染力和真情实感的表达是确保典型报道打动人心的重要因素,在忠实客观报道事件的同时也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情共鸣,获得良好的情感传递和增加宣传效果。比如,该文中支队长掷地有声的话语“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提升部队战斗力永远没有完成时”,就是他平实质朴的情感表达,充分展现了支队长对部队训练的坚定决心和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这样的语言表达不仅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也让受众更加深入了解这支部队的精神风貌。又如,在“战友情深,他们团结友爱筑起钢铁长城”这部分,“夜晚气温降至零下十多摄氏度”,中队长刘超所在的9号哨位是最冷的一个,“面迎寒风、身如松柏,呼出的热气在口罩上凝结成一片冰霜”,面对作战勤务值班员照顾调换岗位的安排,“‘我不能利用职务之便享受特权。’一句看似云淡风轻的话,道出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这些朴实无华的个性化语言,让典型人物的形象更接地气,同时也让典型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折射出他们不平凡的一面。

群像与个体兼顾。通过群体与个体的有机结合,全面反映典型人物的丰富性和多面性。该文在介绍支队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忠诚使命、献身使命的责任担当之时,讲述了2020年下士白剑代表支队参加总队五大技术比武,一举打破总队救护组合练习课目纪录,真正把自己打磨成一把向战而生的“利剑”的故事,得出了“有了崇尚荣誉的精神滋养,就会让荣誉之树再发新枝”这一论点,故事既生动又饱含深意。在反映官兵如何把习主席的关怀化作忠诚于党的永恒信念、如何把习主席的期许落实为完成任务的前进足迹时,该文以“答案在心中,行动在脚下”为起点,在支队先后圆满完成的各类重要活动执勤、重大演习演训、应急抢险救援等任务中,选取了三个贴近受众生活的事例,来说明这些年来从重大活动到救援一线,官兵无论走到哪里,就把忠诚的足迹镌刻到哪里:支队官兵星夜驰援,开辟紧急救援通道,安全转移暴雪中的受困群众;巡逻官兵不顾自身危险,奋不顾身跳入冰冷河水中成功抢救落水群众;血液中心库存告急,支队官兵个个挺身而出无偿献血60余万毫升……通过支队群体的事例,作品力求展现人民子弟兵就在人民身边的时代印迹,更加擦亮了这支被誉为维护首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击队、保卫人民美好生活的排头兵的部队、“铁心向党担使命的忠诚卫士”的形象名片。由此可见,在典型报道中,通过呈现典型所在的群体,探讨他们共同的追求与努力,能使报道具备影响力。同时,通过细致描写个体特质,使受众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建立和拉近与典型更为亲密的情感联系。

实践证明,新闻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捕捉信息的速度,更取决于其反映问题的深度,那些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不是靠简单的记录就能产生的。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无论是讲事实、讲形象还是讲情感、讲道理,只有离受众“近”了,有亲和力、生动感人,受众才乐意接受。

(作者单位: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