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副  主  编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编辑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城舰共建”:延拓军地结合部新闻品牌价值——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我的家乡我的舰”系列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杜 娟

摘 要: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推出的“我的家乡我的舰”系列报道紧扣“爱我人民爱我军”主题核心,聚焦“城舰共建”精神内核,通过创新影像叙事表达策略、“联合+融合”式宣推等方式,构建了全媒体传播场域,多维度拓展了传播质效,有效延拓了军地结合部新闻品牌价值,对全媒体时代军队主流媒体讲好军地结合部故事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舰共建”;共情赋能;全媒体传播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2023年是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为展示新时代双拥工作新成就,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推出年度重点节目“我的家乡我的舰”系列报道(以下简称“该系列报道”),第一季和第二季共13期在“军事报道”等三档军事新闻栏目持续热播,并在相关省、市电视台及各大新媒体平台推出,掀起了一股“家乡与战舰”共建热潮。“我的家乡我的舰”也因此被业界称为军地结合部的一大新闻品牌,节目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奖。

从军事新闻传播的角度来审视该系列报道,其紧扣“爱我人民爱我军”主题核心,聚焦“城舰共建”精神内核,通过创新影像叙事表达策略、“联合+融合”式宣推等方式,构建了全媒体传播场域,多维度拓展了传播质效,有效延拓了军地结合部新闻品牌价值,成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对全媒体时代军队主流媒体讲好军地结合部故事具有借鉴意义。

一、以“爱我人民爱我军”为主旨建构,展现双向奔赴的军民深情

该系列报道聚焦“爱我人民爱我军”这一核心要义,选择的报道对象都是双拥共建中经验做法突出的战舰与城市。采访组先后前往延安、成都等10多个军地单位采访拍摄,多维度展现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以“家乡”共情赋能,强化贴近性凸显家国情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家乡”都有着独特的情结,它不只是地理坐标的简单概念,更是人与人血脉相连的地方,是心灵深处始终牵挂的那片热土。军舰是移动的国土,以家乡命名的战舰,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荣光,更成为一城百姓的牵挂,承载着深深的家国情怀。让更多“家乡舰”走进大众视野,不仅可呈现出一幅幅“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壮美画卷,还能体现“一城一舰”命运与共、血脉相连的军民鱼水深情和独特政治优势。

该系列报道正是基于这一共情点,激活双向流动的共鸣力量和情感张力,通过“家乡人、家乡话、家乡舰”的视角,集中展示山东舰、延安舰、南昌舰、成都舰等13艘主战舰艇与命名城市双向奔赴、同向奋斗的感人故事。节目将时代、海军、战舰融入大美家乡,让硝烟炮火与人间烟火交错,战舰航迹与城市轨迹交融,让广大群众在走进海军、了解海军建设发展的同时,发自内心的关心海军、支持海军,营造了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先后播出的《南昌舰:同根同源 血脉相连共锻青春之舰》《泰州舰:同袍同泽 心手相连共铸梦想之舰》《山东舰:齐鲁儿女情系家乡战舰 大国航母肩负强军重任》等,注重将战舰舰型特点、使命任务、官兵风采、胜战能力,与城市历史底蕴、发展特点、区域特征、民族特色、文化特质相结合。一个个家乡熟悉场景的再现,一个个家乡官兵的动情讲述,唤起观众更多记忆和情怀,产生更多想象和期待,激发了军民团结打胜仗的内生动力,凸显了全媒体时代军地结合部新闻的特殊功能。

以“我”为主体表达,凸显军民共同责任担当。该系列报道突出“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主体表达,而不是“你”或“他”,“我们感”是认同感、凝聚力和归属感的体现,更加突出“热爱人民军队、支持国防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

战舰是城市靓丽的名片,城市是战舰坚强的后盾。该系列报道既展示出“我”作为家乡舰官兵的勠力拼搏,用一场场远海实战化战备训练,回报家乡人民期盼;用一张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传播家乡美名;用一次次教育扶贫、消费扶贫助力家乡振兴。同样,也让观众看到了“我”作为家乡父老,对家乡舰的大力支持。如江苏泰州积极塑造“海军母亲城”相关品牌,推出一批冠名“海军”的中小学校、团队组织和道路场馆,开展了以海军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江苏扬州不断创新教育拥军模式,为107名扬州舰官兵量身定做免费学历升级项目,为官兵投身强军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东深圳发挥先行示范区资源优势,持续开展科技、文化、智力等拥军活动,让“战舰与城市”共建品牌成为深圳的另一张名片,正如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在采访中说:“深圳一直是深圳舰的‘大后方’,我们也永远是官兵的‘娘家人’”。

二、聚焦“城舰共建”精神内核,创新影像叙事表达策略

该系列报道采用双时空叙述手法,聚焦“城舰共建”精神内核,将战舰与城市中特定人与物结合,让观众在时空交错中体悟历史纵深感,在物换星移中感受战舰与城市的新风新貌。

凝练一脉相承的共同特质,展现战舰与城市同向发力的深层意蕴。在延安舰、山东舰、南昌舰等战舰报道中,战舰舰训与革命老区精神特质一脉相承。其中,延安舰注重提炼革命圣地的信仰伟力,助力年轻战舰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山东舰注重提炼山东兵员大省、拥军大省的支前情怀,亿万齐鲁百姓支持下,舰上近300名山东子弟肩扛强军重任,勇闯深蓝;南昌舰注重提炼精神内涵,激励官兵矢志强军不断提升战斗能力。在广西舰、乌鲁木齐舰的报道中,舰上形成的一条舰、一条心、一家人的理念,与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成都舰的报道中,大运会的拼搏精神与战舰的奋进精神、大运之城的青春活力与战舰官兵的战斗活力巧妙相连,创意新颖。青春、梦想、团结、创新、责任、活力等关键词,成为战舰与城市发展的精神符号和共同纽带。

创新运用多元媒介技术,营造沉浸式影像传播效果。报道还注重创新影像表达策略,打破军事题材报道“脸谱化”模式,按照“思想+艺术+技术”的思路,从脚本构思到视频拍摄,再到后期特效、音乐制作,都努力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新的内容架构、新的语态风格。在长沙舰报道中,运用5G技术实现单场景拍摄与线上多场景交互;报道深圳舰时,将深圳市城市标志之一“拓荒牛”与深圳舰会议室“拓荒牛”油画做特殊转场,实现了巧妙场景转换。此外,还运用第一视角、特殊运镜、一镜到底等创意拍摄手法,将家乡舰与家乡城打破时空和地理概念紧密联系起来。在后期制作方面,充分运用3D建模、三维运动等包装效果,以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水墨风格呈现大美战舰和大美河山的完美交融,使节目有温度、有情怀、有美感,给观众一种沉浸式视觉和情感体验。该系列报道主题曲,采用多声部清唱的形式,展现新时代海军官兵青春、朝气、活力。

三、“联合+融合”式宣推,拓展多维度传播效力

该系列报道采用“联合+融合”的宣推模式。联合就是将大屏制作的精品节目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三档军事新闻栏目播出的基础上,联动地方省、市电视台同步播发相关节目;融合是在大屏节目基础上,制作小屏爆款产品,使电视节目和短视频在内容、渠道等方面“同频共振”,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持续的影响力。

最大化整合传统媒体优势资源,助力塑造主流舆论格局。电视媒介以其高品质内容资源仍是主流媒体的优势平台,该系列报道不仅在“军事报道”“国防军事早报”“正午国防军事”三档新闻栏目以不同节目样态进行呈现,还联动相关省、市电视台同步播发。山东卫视、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南教育电视台、成都广播电视台、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等都在频道重要时段报道了相关节目内容,如《湘江奔流向大海 英雄战舰扬美名》《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城舰携手共赴未来》等等。随后,各电视台还派出多路记者采访家乡舰官兵的亲人,报道城市特色双拥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节目内容,掀起了收视热潮。

电视端与新媒体端形成“共振”,加速社交化传播。电视媒体提供议题资源,社交媒体平台构建交往空间、提供传播渠道,大小屏联结实现两大媒介的优势互补与双向赋能,进一步扩大了新闻话题的触达人群。业界专家称,这是军队媒体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一次有益尝试。

经过各大媒体平台二次传播,产生了大量现象级宣传产品。其中,《青岛渔民打渔归来偶遇山东舰激动欢呼,一段对话让人安全感满满!》短视频,这一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切片,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光明网、央视频等60余家媒体播发,仅中国青年报抖音号播放量就达到1.1亿次,点赞量达418.1万,评论10.2万条,全网总累计播放量破2亿次,成为现象级新媒体产品。网友纷纷留言“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这大概就是国家给的安全感”“何其有幸生于中国”“莫名的激动、骄傲”,充满了正能量。《帅!“万吨大驱”00后战士对海实弹射击,首发试射即命中!》短视频在人民日报、环球网、中国日报等新媒体平台播发后,迅速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等热搜榜,仅人民日报抖音平台播放量就达3528万,点赞量达104.9万,评论2.4万条。网友纷纷留言:“属于‘00后’的时代来了,不负青春,不负梦想,才是最美的样子”。结合成都大运会策划制作的短视频《“顶流”蓉宝登上成都舰啦!》,让大国重器和青春赛场相互赋能,在央视军事、“人民海军”新媒体账号发布后,迅速登上抖音热搜榜。

四、创造性打造衍生节目样态,持续延伸传播效果

该系列报道既是双拥共建宣传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打造衍生节目样态的深层策划,拓展了视听传播空间。

跨区域协作,联动多地开展线下国防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扩大传播效果,策划之初采访组就加强与多地双拥部门深层次沟通,联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成都在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运动健儿纷纷为成都舰官兵送上云祝福,在太古里商业大屏不断播放《成都舰乘风破浪》裸眼3D震撼视频,吸引大批游客驻足打卡拍照;青岛海军博物馆开展主题参观活动,多场次播放“我的家乡我的舰”相关视频;乌鲁木齐“六馆一心”文化广场展出“城舰共建”展板和战舰模型,举行主题打卡活动;扬州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科普海军与扬州舰的知识,邀请游客参与互动。

“衍生+”理念,主题网络直播进一步延展品牌价值。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军事报道”栏目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时机联合军事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踔厉奋发强国防勇毅前行向复兴”的3小时全媒体网络直播活动,将“我的家乡我的舰”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活动在中国军号、中国军网、央视军事、学习强国等30多家新媒体60多个平台同步直播,总传播和浏览量突破1000万。

该系列报道板块中,家乡人、家乡舰官兵来到活动现场进行分享,他们中既有代表人民海军出访欧洲展示大国形象的黄冈舰官兵,也有为建设强大人民海军付出青春与汗水的退役老兵,以及中国船舶集团年轻的工程师和军迷代表。他们分享了战舰与家乡双向奔赴的鱼水深情,讲述了中国军人守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用忠诚与热血铸就的青春故事和一生荣光背后的家国情怀,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

这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成都市赠送给成都舰的《筑梦远航的成都舰》蜀绣作品,延安剪纸非遗传承人创作的剪纸作品等,还被军事博物馆收藏。活动期间,军事博物馆海军厅还设置了VR眼镜体验航母漫游、我与家乡舰合影等互动环节,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站在战舰上的独特视角,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留念。这些丰富的活动样态,全方位、多维度发力,进一步强化传播矩阵影响力,有效延拓了节目品牌价值。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