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实习)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编辑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坚持“三从”:用图像语言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全媒体时代提高军事摄影报道传播质效探析

作者:郭林红 刘雨薇

摘 要:全媒体时代,图像语言是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重要表达方式。军事摄影记者要做到从客观中表达主观、从瞬间中凝练永恒、从纪实中展现艺术,多视角展现军营风采,传递强军正能量,提高军事摄影报道传播质效。

关键词:军事新闻摄影;强军故事;决定性瞬间

按照新闻摄影界的普遍观点,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进行说明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军事新闻摄影就是以军事新闻题材为拍摄对象的新闻摄影,除了具有真实、新鲜、生动等一般新闻摄影特征,还具有军事性,要为军事斗争服务。正如中国军事摄影奠基人沙飞所言,摄影是“一种负有报道新闻职责的重大政治任务的宣传工具,是一种锐利的斗争武器。”全媒体时代,图像语言是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重要表达方式。军事摄影记者要做到从客观中表达主观、从瞬间中凝练永恒、从纪实中展现艺术,多视角展现军营风采,传递强军正能量,提高军事摄影报道传播质效。

一、从客观中表达主观

陆定一同志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指出,“把尊重事实与革命立场结合起来”。这与沙飞的“武器论”异曲同工。军事新闻摄影要在遵循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做到对宣传意图的主观表达。

(一)在追求极致中一招制胜

著名军事摄影家孟昭瑞在其著作《共和国震撼瞬间》中回忆了他拍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的过程:“根据爆前掌握的情况,和当天太阳光的照射角度,我把拍摄地点选在距爆心西北偏北约数十公里……用三脚架支起进口的林哈夫相机,手里端着莱卡相机,两部相机上都装好长焦镜头,林哈夫的镜头对准爆心方向。”

新闻摄影是纪实的,它记录的是不可重演的历史瞬间,容错机制小。从孟昭瑞的回忆不难看出,他在拍摄前对器材、位置、时间等各方面进行了精心筹划准备。这启示我们,军事摄影记者要想一招制胜,就要把采访准备做到极致。比如,除了对报道事件、活动方案、人物资料等提前收集外,还要事先踩点,预设好拍摄主体的位置、景别和主要镜头,准备好充足的拍摄器材,调节好相机各个参数等等。进入新时代,我军取得了众多辉煌成就:新型战机升空、航空母舰下水……为拍摄好不可重演的历史瞬间,获得最优传播效果,军事摄影记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一个环节都要追求极致,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技艺一招制胜。

(二)在客观记录中传递情感

中国军网2019年12月31日发布的图片故事《战友深情凝聚团结的力量》,呈现了严冬塞北高原的战车内,一名战士让战友把冻僵的双手伸进自己的上衣,用身体为战友取暖的动人一幕。战友之间特有的纯真与朴实,诉说着战友情为何如此可贵可敬,更昭示着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时代,人民军队始终心在一起,情融一起。

镜头无法拍到心里没有的东西,照片中传递的情感是被拍摄人物的,也是摄影记者的,它需要摄影记者以真挚的情感了解人物,以高度的共情力走近人物,以敏锐的视角捕捉人物。

这个图片故事告诉我们,军事新闻宣传的使命和摄影的艺术化表达决定了军事新闻摄影要带着情感去拍,并拍出情感表达。这与著名摄影学者约翰·斯坦贝克的 “照相机可以延伸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很多优秀的军事新闻摄影作品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就在于其情感信息的浓烈。一张有情感张力的照片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进而接受其传递的价值观念。

(三)在微小镜头下展现大国防观

如前所述的孟昭瑞有过很多成功的经典案例。比如,1951年冬天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尊重美国风俗习惯,为美军俘虏举办圣诞派对,孟昭瑞又记录下了美国俘虏过圣诞节的画面,展示了志愿军将士仁义之师的形象,与美军虐待志愿军被俘战士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国际上赢得了舆论支持;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炸成功后烟云扩散,恰巧形成和平鸽的形状,孟昭瑞敏锐地意识到这正寓意着我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和平,于是迅速按下快门,留下这珍贵的画面,成了无声抵制外界污蔑攻击的经典之作。

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军事摄影记者在微小镜头下展现大国防观,有时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从罗伯特·卡帕的观点到孟昭瑞的一系列典型案例说明,军事摄影记者必须学会在微小镜头下展现大国防观,即站在党、国家和军队发展全局的高度,以世界眼光来看待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今世界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舆论场成为敌我双方斗争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军事摄影记者要时刻紧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军事素养,在采写新闻时跳出事件本身,从大国防观的视角敏锐前瞻事件的政治价值和舆论影响力。

二、从瞬间中凝练永恒

摄影是方寸空间中某一瞬间的记录,但瞬间中也可以实现永恒的价值。呈现的短暂一瞬,是军事摄影记者心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对主角故事深入挖掘凝练的精华。

(一)在漫长过程中摄取决定性瞬间

任何新闻事件都有一个从开始到发展、高潮、结尾的过程,新闻摄影通过聚焦事件过程中的几个瞬间,从而将故事呈现出来。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在一处塌方山体下,群众紧急撤离,武警战士却奔赴乱石飞泄处。“最美逆行”的画面刷爆网络,这个逆行的瞬间就是人民军队在无数次抢险救援中舍生忘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典型画面,是新时代革命军人“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项”的缩影,无形中提高了传播质效。

由此可见,决定性瞬间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世界抓拍大师、法国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是新闻摄影记者一直遵循的圭臬。“决定性瞬间”是事件中最深刻,具有典型性、象征性的瞬间,是新闻对象的精华、精彩瞬间,只有抓住了决定性瞬间才能使瞬间变为永恒。这启示我们,抓取决定性瞬间要求军事摄影记者对摄影技巧千锤百炼,更要求其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这需要勤于实践、善于总结,还需要在现场时刻保持战斗姿态,集中注意力细致观察,有预判,快反应。

(二)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无限联想

纵观近年来引起强烈反响的优秀军事摄影作品,很多让人过目不忘:抗击雪灾中战士被冻烂的双手、抗洪救灾中官兵被泡起皱发白的双脚、高原边防卫士被晒脱皮的脸……这些虽是细节特写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人联想到官兵在抢险救灾中的英勇无畏、昼夜奋战;在高原边防的枕戈待旦、坚守奉献;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无怨无悔;等等。

摄影是一种平面的二维空间表达,无法像视频一样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在流动的时间中展示多角度、无限的空间。上述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启示我们,能使照片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无限的联想,需要记者走进新闻现场,近距离观察每个细节,在丰富细节素材的积累上形成巧妙的构思,在拍摄角度上以偏见全,在思想角度上以小见大。同时也揭示出一个要诀:军事摄影记者将故事凝练于一瞬,聚焦于一隅,一定要利用读者接收信息时的解读能力,使读者在有限的空间里产生无限的联想,看到画面之外的景象,才能在方寸之间将故事呈现出来,进而展现宏大的主题或细腻的情感。

(三)在静态中表现动感

《解放军报》2018年1月4日一版刊发的“中央军委举行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的照片,近景强健的士兵奔跑呐喊,中景整齐的队伍和远景的装备组成了一股钢铁洪流,构图层叠有致,充满节奏感与力量感。凝视这个画面,仿佛听到了官兵震天的喊声,军心振奋热血沸腾的氛围扑面而来。

这充分说明,新闻摄影的静态只是一种呈现形式,呈现内容应该是动态的、鲜活的。军营是一片动感火热的天地,在动感表现中,除了军事摄影记者要善于捕捉,还可以运用一些高速连拍、追随摄影、慢门摄影等技巧,通过制造动感模糊、动静对比来实现动态的表达。在新闻事件中捕捉动感瞬间,是摄影记者完成叙事的重要策略。一幅优秀照片决定性瞬间的截取应该是能在静态中表现时间和情感的流动,展现被摄主体前后动作的起承转合,情绪神态的释放流转,或以万马奔腾、雷霆万钧之势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或以喜怒哀乐、爱恨离愁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

三、从纪实中展现艺术

新闻摄影客观的复制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艺术性,各大赛事的历届新闻摄影获奖作品,无一不是新闻价值与艺术价值兼备之作。军事新闻摄影在讲述强军故事中,也要站在艺术审美的高度,在纪实中展现艺术。

(一)在规定动作中寻找新视角

视觉艺术最忌讳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寻找新视角是摄影师不变的追求。军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军队工作规律性很强。军事摄影记者在规定动作中不断寻找新视角,就要在拍摄角度和构图形式上进行创新。常见的训练场景,利用错位、大角度俯仰拍或使用鱼眼镜头、超广角镜头往往可带来令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解放军画报》2020年4月刊发的《壮志凌云》的图片,采用高空俯拍,形成战机、云层、祖国河山三重立体的俯瞰视角,雄壮震撼。此外,有意境的光影效果,明艳跳跃的色彩反差,也是构图中的重要元素,常常能给读者别具一格的新鲜感。

当然,寻找新视角还要聚焦新时代中的新人物新变化。比如“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生活训练掠影,文职人员“孔雀蓝”为军营带来的新色彩,青年官兵文娱活动新举措,练兵备战新招法,营区环境新面貌……军事摄影记者要以时代瞭望者的眼光,去发现、捕捉不同寻常的画面。

(二)在叙事中展现军人之美

《解放军画报》2019年8月刊发的《策马巴塘,世代忠诚心向党—记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的图片,连长带领战士们手擎利剑、策马奔腾于群山下、绿草间,颇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之势,展示了中国军人刚毅勇猛之美。

由此可见,军事新闻摄影有着特殊的美学风格,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军人形象,都带有一种特有的阳刚之美,能够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军事摄影记者用图片讲述新时代强军故事要注重突出军事美学,在叙事中展现特有的军人形象之美,军人精神之美,以美怡情,以美化人。这同时启示我们,为充分塑造军人之美,军事摄影记者要把新闻现场当做训练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与拍摄对象共同摸爬滚打,捕捉有浓郁军味战味的瞬间。

(三)在冲突中增强叙事张力

中国军网2022年10月13日发布的《这一声“到”,久违了!“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回归战位》的图片,失去了双手和双眼的杜富国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叙事张力。

冲突是艺术的内在张力,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是引人好奇的关键。杜富国的这一瞬间不仅讲述着他在排雷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更讲述着他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折射出他始终践行“你退后,让我来”的大无畏精神。军事行动的壮烈、战争交锋的残酷,以及由军事行动衍生出的其他新闻,无不蕴含着叙事表达需具备的冲突张力。军事摄影记者以冲突增强叙事张力,一是展现人与人对抗的场景,如战争中敌我较量、演习中红蓝对抗;二是捕捉人与自然对抗的场景,如在抗洪救灾中战士以身筑堤,筑起防洪大堤;三是表现拍摄对象“反常”的神态动作,如战士手拿军校录取通知书却一脸愁容。新时代强军故事就是由一个个具有战斗精神的勇士谱写的,军事摄影记者走进基层,走近官兵,充分发掘展现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的战斗场景,方能在偶然冲突中实现必然定格,谱写新时代逐梦强军的赞歌。

(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