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军事新闻理论探讨的论坛

军事新闻信息荟萃的园地

军事新闻采访写作的良师

军事新闻记者成长的摇篮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三个强化”:拓展影像叙事力量展示强军风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的宣传实践与启示

作者:杜 娟

摘 要:新时代强军故事是人民军队奋进新征程的缩影,也是推进战斗力提升的动力之源。在影像叙事视角下,必须以先进典型和红色传人叙事主体示范引领、以备战打仗一线鲜活叙事内容激活认知、以新兴媒体多元叙事形态拓展传播空间,大力提高军事新闻宣传服务战斗力跃升的质效。

关键词:影像叙事;强军故事;为战服务;多元场域

新时代强军故事是人民军队奋进新征程的缩影,也是推进战斗力提升的动力之源。全媒体时代,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为强军事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是摆在军队媒体面前的重要任务。军队电视媒体必须创新影像叙事语言,拓展影像叙事形态,扩大影像叙事张力,以先进典型和红色传人叙事主体示范引领、以备战打仗一线鲜活叙事内容激活认知、以新兴媒体多元叙事形态拓展传播空间,以更加高昂的主旋律、更加强劲的正能量,激励和感召广大官兵在履行强军打赢这一核心使命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大力提高军事新闻宣传服务战斗力跃升的质效。

一、强化时代意识,增强影像叙事主体对年轻官兵的引领力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强军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这种无形的力量在官兵内心深处催生一种拼搏向上的自觉,引导他们像榜样那样追求卓越、不懈奋斗。当前,95后、00后已成为基层官兵主体,他们中有很多扎根基层成长、立足岗位成才、铆定战位坚守的突出代表,发挥着“青春榜样”的引领作用。对军事电视新闻工作者而言,强化时代意识,展现青春榜样,凸显强军故事参与者和见证者在影像叙事中的形象气质、性格特征、话语形态等,增强影像叙事主体对年轻官兵的引领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着力呈现先进典型人格力量,激发官兵的情感共鸣

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是一道时代命题,紧贴部队担负的使命任务和官兵思想实际的鲜活素材,往往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说服力和感召力,特别是那些来自任务一线的典型人物故事更是如此。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军事报道”“国防军事早报”栏目推出的系列报道《我们是基层政治教员》,将叙事主体聚焦基层政治干部,既有全军优秀政治教员,也有英雄连队指导员和常年坚守在高寒缺氧喀喇昆仑边防的教导员。他们有的身体力行,守卫祖国边境线;有的逐梦深蓝,在远海大洋展现青春风采;有的赓续传统,带领官兵追寻历史根脉;有的探索创新,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流量密码”。这些植根于平凡战位的“青春榜样”,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和人格力量影响和感染官兵。系列报道跳出新闻常态化解说思路,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让新闻人物在情节和故事中鲜活起来,增强了亲和力与情感色彩,可感可信可学。

在《教导员刘文涛:在生命禁区点亮官兵信仰火种》一集,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机步营教导员刘文涛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细节:在边境任务一线,晚上零下20℃,他和战友们一起睡在临时挖的地窝里,抱团取暖,坚守战位,没有一个人退缩。最艰苦时,一瓶水要喝两到三天,官兵身体和精神都到达了承受的极限,当有战士问“教导员,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刘文涛的回答使人热泪盈眶,“不会的,要死也是我死在前面”。这些细节画面来自真实的任务现场,基层政治干部“看我的”“跟我上”的模范行动感召力催生着官兵心头原动力、战斗力。刘文涛在任务一线的亲身讲述,让很多基层主官由衷点赞:党员干部唯一的“特权”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向组织要副担子挑肩上”。这些基层政治教员所展现的人格力量,更是引发很多官兵情感共鸣与心理认同,“跟着这样的指导员、教导员,我们能不拼了命地打胜仗吗?”

(二)突出反映红色基因,点燃新时代接力者灵魂的火炬

红色基因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是激发当代年轻官兵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要走心,必须向深处引领、往根源上挖掘,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我们是基层政治教员》系列报道中,无论是“大功三连”还是“上甘岭特功八连”等英雄连队指导员,都是赓续红色血脉的先进代表,他们带领官兵发扬共产党人真诚信仰、真心学习、真情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光荣传统,深学笃行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实战化演训场上为英雄战旗增添新时代风采。讲述者勇武的形象气质、坚毅的精神品格,让观众感受着红色血脉在年轻官兵身上流淌。

榜样的力量贯穿于这组系列报道的始终。每天新闻播出时,都有一位特殊的观众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老英雄军政兼通,但从不居功自傲,一颗赤诚之心彰显革命本色,是很多基层政治教员的偶像。年轻官兵通过镜头表达了对老英雄的敬意:“在我们的心中,只有像您这样上了战场,能文能武才是一名优秀政治干部应有的样子。身在英雄连队,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始终把您作为学习的榜样。”看着这些信仰坚定、知兵爱兵的年轻干部,李延年老英雄十分欣慰,深情寄语道:“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你们要听党话跟党走,继续努力、奋斗强军”,殷殷嘱托让广大基层政治干部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引领官兵前行。两代人相互致敬、共话使命,寓意着“英雄会老去,但精神永续”,红色基因的火炬在新时代接力者灵魂中燃烧。如今,耄耋之年的李延年仍然满怀一腔爱国之心,是吾辈之楷模、当学之典范!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影像叙事内容对备战打仗的贡献率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我军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打赢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也是新时代强军故事在叙事中所要体现的新特点新内容。“军事报道”栏目这两年重点策划的“进行时”系列,《新型陆军奋斗强军进行时》《战略空军转型进行时》《人民海军奋斗强军进行时》等作品,站在全时待战、随时能战、人民期许的高度,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展示部队深化实战实训,坚持以战领训、以训促战,为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一)立足博弈斗争局势,展示“大国重器”的大国之威

面对强敌对手的挑衅施压,必须锻造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强化人民军队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战略功能。着眼这一要求,系列报道《战略空军转型进行时》在讲述强军故事中,将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相结合,以大国重器的胜战之威、空中亮剑的打赢之道、一流空军的时代使命等6个篇章,展现“大国重器”的强大实力和制胜本领。影像叙事内容从将改变未来空战模式的新型战机,到大型多用途、长距离、善于在复杂气象中飞行的运-20,再到有着中国“战神”之称、对敌远程重要目标进行打击的关键力量轰-6K等多机型,在努力“造形”中不断“成势”,让强大威慑力量清晰可见。同时,又在题为《“战神”的浪漫 用航迹丈量祖国大好河山》的个体叙事中,让多次执行绕岛巡航的轰-6k飞行员谈及感受,“我觉得,谁还不在自家院子里转一转,这就是我们的领土,一种沉默的宣示”。通过选取这些具体人物、现象和故事,将宣传主题蕴含于新闻叙事内容之中,增加了贴近感,引发全网关注,观众在点赞“提气”“硬气”的同时,深切体会到空军官兵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挫败一切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行径的坚定决心和实力。

(二)聚焦过硬的战斗精神,展示官兵敢打胜战的决心意志

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不仅在于先进装备,更在于过硬的战斗精神,而这也是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影像叙事内容中着重体现的方面。《人民海军奋斗强军进行时》系列报道以海军特有的标识“航向”“航道”“航标”“航速”“航迹”为主题,通过训练、装备等硬核元素,展现官兵务战、谋战、胜战的追求,传递着能战更敢战的基因。报道在叙事内容上捕捉激情如火的练兵场景,展示中国军人随时能战、战无不胜的血性豪迈,进一步激活了官兵对战斗精神的认知。正如“南昌舰”舰长面对镜头所说:“当今世界,强国海军战舰纵横四海,我们必须用实力告诉世界海军同行,大海能托起你们的军舰,就一定能托起中国的军舰。”又如,在《新型陆军奋斗强军进行时》系列报道中,通过影像叙事的方式讲述带有“着力打造陆军新质战斗力制胜铁拳”寓意、在多个演兵场同时展开热血沸腾比武竞赛的故事,宣传他们直面未来战场,向最严酷的科目挑战。这一组“进行时”系列报道充分展示出,面对“胜战之问”,官兵正在用行动向习主席报告:我们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三、强化“大思政”观,彰显影像叙事形态对强军育人的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年轻官兵入网比入伍早、网龄比兵龄长,军营原有“封闭空间”被打破,网络信息、网络生态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应当放大格局,强化“大思政”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运用多元媒体叙事形态,联通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才能真正掌握话语权、主动权。

(一)构建多重叙事空间,以网赋能凸显跨媒体传播效能

军事记者具有以强军故事报道和育人双重职能,采制的一批又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蕴涵着对强军故事传播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的探索。网络时代的跨媒体互文,让军事新闻节目不再局限于电视端,而是穿透媒介壁垒,以“元故事”的形态跨媒体流动。新媒体平台的演绎为故事形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线索,也共同构成了节目的跨媒体形态。“军事报道”栏目在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策划推出的《青春与青春对话》100分钟网络直播节目,邀请部分年轻官兵代表、地方优秀青年、高校大学生、科技工作者、老一辈奋斗者,走进演播室与线上线下观众交流,并到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展开现场分享。全国90多所高校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实时观看,部队官兵和中航工业、中铁集团等单位的青年团体还积极互动,诵读青春誓言,这一特别节目被中央网信办作为系列“大思政课”在全网播出。《山东舰副舰长说青春不要“躺平”》《奥运冠军徐梦桃勉励当代青年:爱国爱家爱自己》等很多现场段落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后,成为网络热搜,引发广泛热议和好评。

(二)在多元对话场域中碰撞,增强担当实干的高度自觉

讲好新时代的强军故事,需要深化“思想+艺术+技术”创新实践,建构多元对话场域,不断实现融合传播、破圈传播。比如,《青春与青春对话》叙事形态从直播现场互动拓展至“线上+线下”互动,直播的“现场感”演变为“在场感”,激发军地观众的参与热情。比如,八一飞行表演队优秀飞行员张春雷和北京冬奥赛场上“一跃夺冠”的金牌运动员徐梦桃,一个是驾驶战机在高空做特技动作,一个是穿着滑雪板在空中做技巧动作,虽然岗位不同,但为梦想执着拼搏的精神却完全一致,他们的对话碰撞出逐梦青春的共识,现场和云端在线观众同嘉宾还精彩互动:“青春奋斗必须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所谓‘躺平’决不是我们当代青年的性格和选择!”获得一片热烈掌声。官兵和亲人的对话等连线,更是碰撞出执着奋斗的力量。

特别是现场嘉宾、观众和在线的网友一起向牺牲的卫国戍边英雄致敬的场景,更是感人至深。这些典型人物被网友视为“青春的标杆”“他们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这不正是强军故事的“大思政”效应吗?当我们在拍摄现场看到青年官兵听到这些故事泪流满面时;当参加报道的很多共青团员在拍摄现场深受感染,都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人们领悟到那是强军故事直抵人心的力量,更是初心使命对人生价值的引领。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