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三个依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舆论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舆论战研究与启示

作者:班文涛 谢明修

摘 要: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频频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舆论战,疯狂实施立体式攻击、全时段发布,改变了传统舆论战手段的单一性和慢时效性,舆论常常呈现出“一边倒”态势。深入研究美西方国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舆论战的方法、内在机理,对我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舆论战;制心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频频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舆论战,通过对目标信息智能分析、智能生产和传播、智能模仿等方法,疯狂实施立体式攻击、全时段发布,改变了传统舆论战手段的单一性和慢时效性,舆论常常呈现出“一边倒”态势。深入研究美西方国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舆论战的方法、内在机理,对我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依托语言智能,对目标信息进行智能分析

美国等西方国家依托语言智能处理技术,对目标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开展网络舆情监测,自动化分析处理海量信息,对不同语种信息进行自动筛选。

(一)通过智能检索、分类搜集,开展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舆论战的重要方面,是知己知彼的基础。通过对重点方向重点区域进行智能检索、分类搜集,发现核心目标、重要平台、爆点事件。围绕国际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事件及子事件检测、多模态情感分析以及立场识别等算法和模型,对报道主题、情感倾向、事件类型、报道次数等变量进行多模态情感分析和立场判断。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美国频繁以“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为借口对叙平民设施进行轰炸,造成大量民众伤亡。美情报部门为避免陷入舆论被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全时监测,抽调网监和安全部门力量,借助“敏感词搜索”“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检索、信息过滤、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全域全时监测网络舆情走向,一旦发现相关负面舆情,“第一时间”采取降低热度、屏蔽封堵、强制删除等手段,掩盖其恃强凌弱、无视平民安全、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行径。

(二)依托大数据技术,自动化分析处理海量信息

深度学习用于大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强化数据处理能力,加速从“数据”到“决策”的进程,有助于掌握舆论战场的信息主导权。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大数据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特朗普盟友、剑桥分析公司董事长默瑟尔在此次大选中利用先进科技,在脸书、推特等社交网络上搜集“中间”选民的信息,并利用大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寻求能够影响这些人选票的“情感因素”,竞选团队据此向目标选民精准投送“定制”广告,最终使得特朗普赢得大多数“中间选票”。

(三)围绕事件和人物两大要素,对不同语种信息进行自动筛选

自动筛选系统可按国别、政府、军队、组织和个人等进行分类,对事件和人物等信息进行智能分析,筛选确定重点目标;围绕事件和人物两大要素,对选定的主流媒体、论坛博客和社交网站进行检索,形成大数据库,辅助研判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

2022年6月29日,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和新兴技术中心(CSET)发布研究报告,对2020年3月30日至12月1日期间66321条中国涉军采购招标公示文件记录进行筛选和挖掘分析,声称有97种几乎全部由美公司设计的人工智能芯片正在被我军采购和使用,大纪元、美国之音、万维读书网等反华宣传媒介跟进炒作,诬称我利用幌子公司绕道窃取美芯片,提出对我应强化禁运。上述一系列操作,充分暴露了美国的丑恶嘴脸。

2020年在打击“伊斯兰国”期间,脸书训练人工智能机器针对性地识别筛选来自“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的帖子,移除虚假信息宣传帖和账户,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识别进行伪装以避开自动探测网的“伊斯兰国”视频,从源头上阻断“伊斯兰国”对外舆论宣传渠道,手段极其卑劣。

上述美国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进行舆论战的实例充分表明,智能化时代虽然信息获取变得更为简单快捷,但“信息爆炸”也给舆论战带来新的挑战。当前,美国滥用其在语言智能技术的支配地位,对全世界各语种的国际舆论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意图跟踪中国重要目标信息趋势动态,伺机掀起舆论恶浪。这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大数据发掘和智能分析技术,有针对性地定期跟踪采集国内外重要智库、国际主流媒体、社交媒体报道数据,大幅提升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和质效比,有效地解决“海量信息”和“鱼龙混杂”等难题,为国家安全提供舆论支撑和安全保障。

二、依托人机交互技术,对目标信息进行智能生产和传播

美国等西方国家依托人机交互技术,对目标信息进行智能生产和传播,通过多语种造势展开对华反宣传,模仿真人撰写评论、跟帖,智能提取相关目标信息。

(一)借助人工智能翻译,多语种造势展开对华攻击

随着语言大数据和神经机器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化,通过深度学习,机器翻译准确率大幅提升。少数活跃于境外社交平台的反华分子利用智能翻译技术,串联发起“大翻译运动”,刻意截取境内网上少数极端、低俗言论并在境外社交平台翻译转发,向外国受众传递带有明显反华倾向的诱导性和标签化信息,抹黑中国形象,推升境外反华舆论,煽动境外对华负面情绪。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歪曲和炒作下,“大翻译运动”逐步演变成具有一定热度的反华活动。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遇枪击不幸罹难。国际反华分子打着中立、言论交流旗号,忽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善意关切,针对性地选取极少数网友负面言论,依托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大批量地转化成英文、日文等多种语言,以偏概全,夸大和歪曲事实,用负面言论标签化中国形象,极力干扰国际社会的对华认知。

(二)自动加工整编,模仿真人撰写评论、跟帖等

机器借助深度学习能够按一定规范和模板对自动筛选后的材料自动加工整编,并通过模仿真人写作。一方面可以快速形成需要的各种报告、文章、图片、声像、评论、跟帖、报道等。另一方面也能模仿真人在指定的平台发布信息和评论,伪装民意,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地大批量地向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投放机器人账号,通过伪装IP地址、职业、性别、国籍等社交属性不断伪造账号的真实性,并多语种持续地散布“新冠病毒是中国制造的生化武器”等相关政治谣言,频繁炒作新冠病毒“武汉实验室泄漏”论,试图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一秒钟发布、一秒钟跟帖、一秒钟转发”,将新冠病毒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甩锅”中国,丑化抹黑中国形象,用心极其险恶。

(三)借助影像智能识别技术,提取相关目标信息

美国人脸识别公司通过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或其他网络公开平台非法搜集用户人脸照片,借助影像智能识别技术,批量提取搜集个人图像、个人身份特征等信息,并组建相关人脸数据库,通过人脸公司的数据库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能够迅速识别锁定网络人像,为舆论战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暴乱让美政府和民主党陷入舆论被动。为掩盖美式民主失灵、信任危机加剧,美政府联合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运用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与人像大数据库比对精准识别国会暴乱参与人员,并公布参与人员图像等具体信息。这严重侵犯了民众的隐私权,在“打脸”美国民主的同时,也暴露了美国政府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综上所述,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进行舆论战的实例表明,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已试图借助社交机器人持续对我展开“攻心夺志”的新型舆论战,一方面通过“大翻译运动”抹黑我国际形象,另一方面借热点问题在中国煽动对立情绪,给我稳固政治安全、培塑意识形态带来风险挑战。我们要持续跟踪“大翻译运动”相关网络舆情产生演变过程,揭露批驳美国等西方国家操弄社交机器人账号的惯用伎俩,总结创新海外发声渠道布建途径,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不断提高舆论战攻防能力。

三、依托深度伪造技术,对目标信息进行智能模仿

深度伪造(Deepfake)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由“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伪造”(fake)合成的新名词。从技术来看,深度伪造利用面部映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模仿语音和形象,创造出另类“现实”,即制作合成逼真的音视频内容,描绘人们从未做过和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美国等西方国家将深度伪造技术应用于舆论战,扭曲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具体方法包括深度伪造视频、深度伪造声音克隆、深度伪造图像等,就特定主题、目的大规模地生成虚假信息,产生的破坏力深入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

(一)利用影像修改技术伪造目标事件,合成深度伪造图像

深度伪造图像技术利用深度学习和模仿,能够综合根据目标对象的行为特征,自动智能化生成逼真图像,普通人肉眼无法分辨真假,深度伪造图片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社交媒体虚假账户。2020年5月25日,非洲裔美国公民乔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德雷克·肖万跪压致死,美民众对警察因种族歧视而暴力执法的行径进行大规模的舆论声讨,部分城市组织抗议示威活动进行声援,美人权和民主价值受到舆论质疑。为转移矛盾焦点,特朗普政府的顽强支持者福克斯新闻使用合成照片弄虚作假,将部分城市如西雅图的抗议活动“包装”成暴力犯罪,试图利用虚假信息操纵舆论。

(二)利用机器深度学习模仿目标语音,生成人工录音

语音深度伪造是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等对人的声音进行“学习—模仿”,是一种对声音进行重现、替换、编辑和合成的新型技术,任何人的声音都是可以被伪造和替换的。目前,语音深度伪造克隆技术已愈发成熟,相关成本不断降低,甄别难度持续增大。

2011年10月底,优兔等社交平台大量传播“英超切尔西足球队队长特里的种族歧视录音”。该录音通过深度学习和模仿特里的语言和表达习惯,基本达到以假乱真,48小时下载量就达2300万次,社会舆情不断发酵演变,引发众多有关“种族歧视”的猜想。

(三)利用面部映射模仿目标形象,生成人工视频

借助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大样本学习,对目标人物的声音、图像或视频进行数字处理,模仿目标的声音、面部表情,甚至是个人的举止。训练样本量越大,训练生成的人工视频也越逼真,通过肉眼很难辨别真伪。在关键时刻美媒利用“深度造假”模仿目标人物公开讲话,一般民众无法辨认真假,可以达到其乱中取胜的目的。

2020年8月底9月初,社交媒体上流传“拜登竟然睡着了”的视频,视频将此前拜登、希拉里连线的视频与2011年拜登在歌手哈里·贝拉方特的直播中“疑似睡着”的镜头编辑合成,加入打鼾的声音,并配上文字“拜登,这次选举真的很重要”。一些信以为真的民众评论表示“拜登不能管理美国”“不允许拜登当选”,该视频后被证实为政治操纵,充分显示了“无中生有”的舆论攻击手段的威力。

上述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深度伪造技术进行舆论战的实例充分说明,深度伪造已经成为现代舆论战的重要利器,深度伪造如果不能很快地被证据驳倒,造成的负面后果将不堪设想。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深度伪造技术政治化,企图在敏感时期能够运用该技术重创我国舆论公信力,批量生产投放图片、音像等舆论战信息制品,从而造成我国部分民众的认知错乱,特别是编造散布涉疆、涉港、涉藏等不实谣言,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忧虑与恐惧,挑动对立对抗。我们要加强对深度伪造的综合治理,开发自动检测系统,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在国际舆论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单位: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