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网络谣言探析

作者:李贝贝

摘 要:全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治理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认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谣言文本处在初始状态中即实施监测、分析、识别、拦截,能有效防止其反复传播,从而对网络谣言进行有效打击。

关键词: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网络谣言;治理

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环境瞬息万变,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传播时有发生,造成公众的困惑、愤怒、恐慌乃至作出极端行为,给社会造成危害。网络谣言的治理,已迫在眉睫。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网络谣言的预警机制,利用AI“谣言粉碎机”,构建辟谣的相关数据平台,对网络谣言实施传播路径的全程监测,能有效防止其反复传播,从而对网络谣言进行有效打击。

一、网络谣言传播及治理现状

全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混杂在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谣言在几乎零成本的情况下,快速进行传播和扩散。随着新媒体互动平台的推广,网络谣言治理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用户在网上的行为和言论难以受到有效和及时的约束,辟谣成为更复杂和艰巨的任务。

(一)网络谣言的传播

网络谣言形成和传播过程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传入信息的开放性和模糊性。人们在缺乏可靠信息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和传播谣言,而谣言本身的特性,使得谣言极易变形或被歪曲。尤其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大众利用虚拟身份在各自不同的账号当中收发信息且不受道德约束,往往在其产生之后数小时内就能得到广泛传播和扩散,由此造成严重后果的网络谣言屡见不鲜。多元主体发布的信息扩散碰撞后传播路径不可控制,官方辟谣难度加大,给网络治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网络谣言的治理

网络谣言产生后,经过微博、微信、快手等转发,其传播速度之快难以想象。一经爆发,给民众带来心理上的恐慌和信任危机。由此可见,相关法律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在网络谣言的治理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体系。2020年8月以来,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会同网络综合治理局,以举报中心主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为依托,组织微博、抖音、百度等10余家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辟谣标签工作,对存量谣言进行全面梳理标记,对被标记的典型网络谣言样本及时通报曝光,最大限度挤压网络谣言生存空间,让网络谣言无处遁形。尽管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治理网络谣言,但网络谣言的管控仍然任重而道远。尤其是要加大相关网络谣言的法律惩处力度,可根据其传播的谣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和恶劣程度,给予造谣者、传谣者一定程度的惩处。

(三)网络谣言处置的难点

网络谣言的存在和流传客观上都是对真相的混淆,对政府等权威部门和机构披露信息的质疑。当前,网络谣言的造谣主体难以确定,以微博、论坛为例,由于其传播路径不可控制,生产谣言的行为主体难以被追踪。网络谣言在传播过程中,传谣者会根据自己对原有谣言的理解对文本进行整合、补充、修改,反复传播后的网络谣言,与其最原本的文本内容差距甚远,对原始造谣者难以追踪,造谣者的责任也因此很难确定和区分。

二、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预警机制,实现网络谣言治理前置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将网络谣言治理的关口前置,以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构建网络谣言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程序对网络谣言进行对比、分析、识别,从而快速将谣言拦截溯回。

(一)互联网提供网络谣言数据库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一体化大数据平台,进行网络谣言数据的搜集、汇总和挖掘,以此作为技术性和基础性的数据共享平台。相关专家提出将训练后的算法程序放到互联网平台上,就可以对互联网中正在传播的谣言进行监测,算法程序一旦识别出谣言便可立即拦截,由监测平台方对谣言做出处理,从而降低谣言的传播总量。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的网络谣言数据库,可对网络谣言类别区分和进行智能化处理、评估,并提供全天候监测预测技术支持。

(二)人工智能算法程序识别网络谣言

人工智能有很多人类比不了的地方。当一个谣言在社交网站上传播很快的时候,我们很难去判断真假,不知道谁接收到了,是出于什么原因转发,不同的人对此的评价是什么,而这些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程序可以做到。实践证明,对于谣言,人们可以通过网站去查证,但是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快速把科学研究、新闻搜索出来,加上后台知识库的对比,做一个验证。人脑中有基本判断,但是没有大型的知识库。相比人为的搜索和查证,人工智能算法程序能够快速和精准地找到最初的信源,标记谣言,当用户进行分享时,检测到这些内容,可快速识别谣言,将其扼杀在初始状态。

(三)建立谣言文本的分析路径,拦截网络谣言

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超乎常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音频、图像、视频、文本进行24小时监测和分析。相关资料显示,正在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主要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新闻内容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分析,从而识别出网络谣言。一些研发人员正在努力创建程序,用来分析不同网站的文章内容。该程序能快速将文本库中的大量报道进行分析对比,从而筛选出最有可能具有误导性的网络谣言,识别出可疑内容,对其进行权重分析,对比鉴定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快速将网络谣言拦截溯回。

三、多管齐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有效打击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的治理极其复杂,其难点在于辟谣,利用AI“谣言粉碎机”,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综合辟谣机制,通力协作,有效打击网络谣言。

(一)AI“谣言粉碎机”的运行机制

诸多专家的研究普遍认为,AI“谣言粉碎机”的总体运行机制为:识别-分词-与谣言库进行对比-判定文本的可信度-分析谣言特征与非谣言特征,并对机器进行数据练习-再识别。AI“谣言粉碎机”是借助自然语言实现的。还有专家系统分析了AI“谣言粉碎机”的工作流程,认为该模型首先会找到最初的信息源,分析用户画像,根据不同态度的人群比例、各自的信誉度等信息,计算出此新闻的可信度。而后寻找网上所有的信息源,检查链接的域名,是否来自可信网站。最后将正文里关键的论证提炼为知识点,与知识图谱里的权威知识库做匹配验证。根据以上AI“谣言粉碎机”的工作流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通过对信息的全面分析,从最初的信息源开始监测分析,以最大限度确保谣言在还没有造成大面积扩散时就识别出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辟谣工作难度。基于AI技术所构建的“谣言粉碎机”作为一项智能技术,在网络谣言治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打通辟谣的相关数据平台

全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如果不能得到即时和当面反驳,辟谣者只能对谣言发起者进行单独反馈,而谣言已经广而告之,辟谣者往往只有“微弱到不起眼”的音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喻国明提出未来需要在打通各个平台的层面上,通过社会化的合作,在整个国家层面构建网络谣言治理大数据平台,融合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建立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综合辟谣机制。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使得辟谣关口前置,利用大数据和平台技术,对多次发布传播谣言信息的账号主体予以严厉惩戒,进行关停。组织网站平台对网络谣言信息进行深入排查和清理,防止其反复传播,让谣言信息无藏身之处。

(三)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在助力网络谣言治理方面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人工智能建立的模型还需要更多的语言训练。比如,有些用户转发时,说的是反话、讽刺、隐喻,机器很难判断是否为真实的情绪表达。我们应着重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水平,对网络中的内容互动和分享更加审慎认真,面对网络谣言有自己最基本的判断,能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保持清晰的头脑。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