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编辑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舆论斗争中智能化信息核查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郭淑军

摘 要: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舆论攻防能力,是破解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拓展“自动化事实核查”概念,提出“智能化信息核查”构想,从智能化信息核查的逻辑原理与核查路径出发,探析将其应用于舆论斗争的优势挑战、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力求为提高我舆论斗争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舆论斗争;智能化;信息核查;事实核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舆论斗争范式发生颠覆式转变。多元利益主体利用社交机器人、深度伪造等智能传播技术散布大量真假难辨的虚假信息,释放出巨大的信息毁伤力。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强事实核查战略布局,研发自动化事实核查技术,提高信息鉴伪能力,同时运用“真相武器”展开舆论斗争。

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舆论攻防能力,是破解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拓展“自动化事实核查”概念,提出“智能化信息核查”构想,从智能化信息核查的逻辑原理与核查路径出发,探析将其应用于舆论斗争的优势挑战、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力求为提高我舆论斗争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一、智能化信息核查的内涵

智能化信息核查关注更广泛的“信息”而非“事实”,强调“人机结合”而非完全“自动化”,结合人工核查和机器自动化核查的优势,提高核查的效率、准确度和可靠性。

(一)智能化信息核查的原理与路径

“智能化信息核查”是指算法驱动下,利用人工核查与机器自动化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文本、图像、视频、音频中的信息进行核实、校正的过程。其核心核查路径为“识别-核查-校正”。首先,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自动识别可疑信息并排序。其次,通过内容数据匹配、可信度分析、社交情景分析等方法自动鉴别信息真伪后,交由人工核准补充。最后,通过多渠道,向接触过虚假信息的用户及时精准地传播核准信息。目前,各国事实核查机构、科研机构、智库、大型媒体等大力研发智能化信息核查技术,英国的“众声喧哗”智能识别系统,美国的“声明破坏者”、中国的“睿鉴识谣”等智能核查系统不断丰富着智能信息鉴伪成果。

(二)智能化信息核查应用于舆论斗争的优势

智能化信息核查能够在几秒钟内完成信息识别与核查,将核查总时长缩短数小时至数天。例如,智能核查程序“击碎”可以将现场演讲实时转化为音频数据,与智能核查系统“声明回顾”中的数据匹配,在几秒钟内完成事实核查。这可大幅提高核查效率,为舆论斗争抢占定义权解释权争取宝贵时间。核查结果形成大量数据,可通过深度学习揭示数据之间的联系,从中提取知识、发现规律,预测态势发展和敌方行动,从而采取针对性强的应对措施。此外,智能化信息核查以数据为依托,结果相对客观、中立,可以一定程度规避人工核查的主观性,增强核查公信力。

(三)智能化信息核查应用于舆论斗争的挑战

舆论斗争中的信息多元复杂、对抗性强,涉军信息保密度高,为智能化信息核查带来挑战。一是自动化核查技术的复杂信息处理能力还无法达到智能化舆论斗争的打赢要求。舆论斗争中信息真假混杂,模糊不清、以偏概全、移花接木等误导信息可能被误解误判。例如,有些重要人物发表言论时惯用数据佐证,选取的数据是真实存在的,但只能代表一个特别的时间段,不具有普遍性。结果会误导公众,但算法可能判断其为真。二是智能化信息核查的数据依赖性较强。一方面军事数据大部分为选择性公开,甚至具有欺骗性、误导性,可能导致数据分析不够真实全面;另一方面,旧的数据难以匹配新的信息,可能因数据缺失导致错误判断,因此对数据库更新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存在失泄密隐患。军事信息保密性高、内容敏感,人工智能和算法存在“技术黑箱”,可能在数据上传、聚合、分析等过程中有意无意泄露机密。2023年4月,某国外知名公司内部引入ChatGPT工具不到20天,便发生了3起机密数据泄露事故,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二、舆论斗争中的智能化信息核查原则

为提高舆论斗争中信息发布质效,智能化信息核查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人机结合

不论战争形态如何迭代,舆论斗争手段如何变革,人始终是战争主体和关键制胜力量。在智能化信息核查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用好技术的支撑与赋能作用。具体来看,核查任务定义、核查结果检验、定制“武器化叙事”,把握宣传时机等环节需由人类主导,机器可为核查规模与效率增效,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决策赋能。美国波因特研究所于2015年成立了“国际事实核查网络”,旨在集合世界各地事实核查的力量打击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目前,人机结合也是大部分国际事实核查机构坚持的核查原则。例如,事实核查网站“故事化”研发信息监测工具“新闻线”,可实时监测并抓取脸书、推特、优兔等大型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热门用户生成内容,交由人工编辑选择出具有利用价值的内容,并判断其内容真实性。

(二)主观与客观结合

未来战场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要确保信息的相对客观,一方面要多运用多信源交叉验证、战场影像取证、实地调研等核查手段展开深入立体的核查,不因舆论声量“一家独大”陷入“信息茧房”,也不因众声喧哗陷入“信息迷雾”;另一方面需要核查员、指挥员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信息的辨别、分析、推理,进一步逼近事件真相,了解信息背后掩藏的价值内涵。例如,叙利亚内战期间,针对某化学武器袭击事件,事实核查人员交叉核对目击者陈述、官方声明、专家证词,综合卫星图像、战场影像、化学分析报告与现场物证进行分析判断,并通过信源可信度判断、战场态势分析等贴近战场“事实”。

(三)共性与个性结合

舆论斗争中的虚假信息议题集中,主要分为四大类:具体事实类、主观事实类、态势分析类、开源情报类,可总结此类虚假信息在传播议题、形式手段、内容特征等方面的共性,分情况分类别建设数据库,常态化展开核查。同时,警惕在关键叙事、关键时间节点上的虚假信息,对此展开针对性的核查和有力揭批。2003年3月,美国炮制“洗衣粉事件”,以“伊拉克暗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战争期间,美军使用了大量高科技新闻手段,通过近乎现场直播的方式,对“斩首行动”“震慑行动”等进行了电视报道,极大地削弱了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最终导致几十万伊军不战而溃,伊拉克政权迅速瓦解。针对此类关乎道义法理、兵心士气、民心走向的重要信息,应与信息域、物理域联动,辨清信息特点和战场态势,及时展开核查,力求在“真相”阐释上先敌而动、快敌一步,赢得舆论和军事“两个战场”主动。

(四)公开与保密结合

为提高核查可信度,提高信息公信力,应在事实核查过程中坚持公开性原则。如前所述的“国际事实核查网络”要求其成员组织遵守三个透明原则,即资金来源、求证信源、核查手段的公开透明,以增强事实核查的专业度和可信度。值得注意的是,军事信息关乎国家安全,应高度重视保密原则。军事领域的智能化信息核查将产生大量涉军数据需求,涉及军事行动轨迹、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信息等敏感信息,若被西方截取并利用,将威胁国家安全,后果不可估量。2015年,美军依据网络照片精准定位敌方总部,在该照片上传网络仅仅22小时后,美军便使用3枚带有GPS制导系统的导弹将其一举摧毁。

三、智能化信息核查应用于舆论斗争的实践路径

当前,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国际舆论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我军应着眼打好舆论斗争主动仗,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不断探寻智能化舆论攻防的新战法,增强信息的解释权定义权话语权。

(一)建强平台

纵观近年来美国主导的几场战争,对敌封口噤声、实施单向舆论遮蔽是美西方惯用的舆论操纵手段。为面对美西方“真相武器化”的全新舆论攻势,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智能化信息核查平台具有现实紧迫性,应着重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打造平台阵地。在军队监管下依托主流媒体、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智库等相对独立的主体建设权威核查平台,前端涵盖用户参与、智能化信息核查、虚假信息揭批、多渠道分发等功能,后端包括舆情预警、传播溯源、用户画像、数据整合分析等功能,提高信息攻防力,打破美西方“真相”话语垄断。二是加紧技术攻关。需打造自主可控的服务器和智能核查系统、保密层级较高的军事虚假信息核查数据库,发挥好先进民用技术的潜在信息战价值,注重加速深度伪造、人工智能生成等虚假信息的核查技术研发,更好地发挥算法算力的支撑作用。同时,为提高平台的用户参与度与信息可信度,应注重设计多层级信息评价标准,提供多语言服务,打造用户友好的使用界面。三是吸纳国内事实核查平台,打造智能化信息核查网络。目前,国内事实核查平台大致包括以下四类:主流媒体类平台,如新华社客户端“问证”、澎湃“明查”;商业机构类平台,如腾讯“较真”;独立核查平台,如“有据核查”;高校院所类平台,如南京大学“核真录”、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睿鉴识谣”。其中,“明查”“较真”“有据核查”等事实核查平台已具有较强的国际传播力,可整合利用现有平台资源,提高数据共享利用率与核查效率,扩大核查信息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健全机制

要把智能化信息核查放在战略位置统筹考虑,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推动常态化信息核查落实落地。一是建立指挥协调机制。在国家、军队层面发挥政策指导作用,设立相关机构加强统筹建设。平时,可由军队宣传部门管理,统合各方力量,加强研究演习,完善预案预置。战时作为舆论斗争力量纳入联合指挥中心,将智能化信息核查与舆论斗争、法理斗争相结合,及时溯源攻击链,闭合证据链,以技术反制、舆论曝光等手段赢得舆论主动。二是建立流畅的军地协同机制。整合军事、情报、安全、外交、媒体等方面的资源,确立各部斗争方向与自身权责,强化常态反应、联合反击能力,避免层级制度和行业壁垒影响信息流通和资源互助。推动军队和地方院校、科研机构在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可依托高校成立军地通用的智能化信息核查实验室,创新前沿技术研发与对抗试验、加强事实核查实践教学,共享人才资源。三是建立稳固的核查机制。形成“预警-识别-核查-校正-反馈-评价”的流程,人机结合提高信息核查反应力与准确度,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及时开展舆论斗争,持续跟踪核查传播效果,据此不断调整适应核查、传播的方法手段。

(三)建设力量

可持续释放信息战力还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在实践中打造,在斗争中提高。一要抓紧培养一批涵盖计算机科学、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背景的信息核查专业人才,完善涵盖国际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取证专家库,创新视觉传播、情感传播等舆论引导实践,放大信息核查的专业度和传播力。二要充分动员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力量,对信息真伪进行众筹式的揭批和举证。三要加强与友好国家事实核查平台、媒体机构、意见领袖等的合作,推动平台出海建设,在国际舆论场上突破藩篱、有力还击。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