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编辑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用户至上:把内容优势变成军事新闻传播优势

作者:梅世雄

摘 要:坚持“内容为王”是媒体立身之本。着眼提高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传播质效,本文结合新闻实践提出,军事新闻宣传要坚守“内容为王”这个正道,做到深入第一现场,以原创内容赢得用户;坚持调查研究,以“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吸引用户;创新方法手段,以智能化场景化沉浸化内容感染用户。

关键词:军事新闻;“内容为王”;调查研究;传播优势

全媒体时代,虽然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但“内容为王”仍然是媒体的基本生存法则。军事新闻传播要坚守“内容为王”这个正道,以原创内容赢得用户,以“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吸引用户,以智能化场景化沉浸化内容感染用户,不断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

一、深入第一现场,以原创内容赢得用户

“精彩故事”往往来源于第一现场。军事记者只有挽起裤管,下河摸鱼,下海探险,才能抓到“活鱼”,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

用扎实的“脚力”获取原创内容。2023年初,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组织的“新春走军营”活动中,记者从驻守在内蒙古最西端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清河口边防连开始,行程5000多公里,采访了数十个边防连队,在多个媒体平台播发《北纬53°,-53℃!感受边防官兵的热血忠诚》等数十篇稿件。其中,新华社重点稿件《问记者|零下53℃!边防官兵是怎样过年的?》,以视频、图片、文字形式介绍北极哨所官兵春节值守战位的故事,视频以记者出镜、实地采访的形式展开,一度登上今日头条热搜榜前三,全网累计点击量突破5000万,并被评为新华社总编室表扬稿。有专家评论说,这组稿件之所以引发关注,记者深入第一现场是核心要素。

以体验式沉浸式采访增强内容可信度。2023年除夕当天,位于北纬53°的漠河,气温一度降至-53℃。冰封雪裹,奇寒透骨,记者和广大官兵一起坚守战位,一同执勤巡逻,一道挑战极寒,记录下“北陲哨兵”的好故事,传递着“极地卫士”的好声音。面对极寒气温,摄像机每拍摄15分钟就需要更换一次电池,即使穿着两层大衣,戴着两副手套,也丝毫不能缓解手脚被冻得瞬间失去知觉。记者在第一现场,在第一时间,以第一视角,采写“边防官兵踏雪巡逻”等热搜新闻,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万家团圆日人民子弟兵最忠诚的守候。“北陆强军号”在“新春走军营”专栏发文,称赞记者“走近最北边陲,走进官兵心田”。

在距离炮火最近的地方获取独家原创内容。2021年和2022年,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连续两年派记者深入俄罗斯奥伦堡州东古兹靶场和乌苏里斯克市谢尔盖耶夫斯基训练场,嵌入式采访“和平使命-2021”和“东方-2022”演习,从第一现场发出大量影响广泛的报道。为采访到最鲜活的素材,为拍摄到最震撼的画面,为写出最生动的文章,记者一次次天不亮就钻进中方参演官兵的指挥车、步战车和突击车,在炮火硝烟的阵地上奔跑一天之后,又披星戴月回到“中国营”整理素材、剪辑视频和写作稿件。每次从阵地归来,记者的脑门上、头发里、脸颊上、衣服上、耳蜗里、鼻孔里,全部是炮灰、尘土和黄沙。

实践证明,记者如果远离第一现场,就难以写出有感染力、打动人心的作品。只有脚步走进第一现场,笔端深入最前线,才能挖到“富矿”,获取有吸引力的原创内容。

二、坚持调查研究,以“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力作吸引用户

全媒体时代,以内容优势赢得军事新闻传播优势,必须传承和弘扬调查研究优良传统,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不断推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力作,以内容的深度厚度广度锐度吸引用户。

要吃透“两头”,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对于军事记者而言,吃透“上头”,就是要吃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相关精神,熟悉我国基本的军事理论、制度和法规;吃透“下头”,就要深入基层、深入官兵、深入实际。要把“两头”结合起来,既调研又研究。采访中,可以先和领导机关接触,了解上级意图,了解整体情况,从中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逐级深入下去。

要不断增强“四力”,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要深入践行“四力”要求,只有做到脚下有泥,心中才有光、笔下才有神,这是我们做好调研报道的根本所在。全媒体时代,要坚持人民情怀,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和普通官兵的密切联系,用脚奔走、用眼观察、用脑分析、用笔书写,了解官兵和群众所思所盼,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要坚持辩证思维,对新闻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分析和提炼。辩证法是我们看待、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要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勤学好问、笃思明辨。要通过反复采访,多方求证,掌握第一手鲜活素材,避免单一消息源。要善用现场调查、大数据等多种方法手段,发现新材料、提炼新观点、作出新判断,让调研报道有理可依、有迹可循,经得起琢磨、耐得住推敲。要“新中生深”,有效整合。既要善于“化整为零”,也要善于“化零为整”。要将零星现象分析研究,发现现象背后的新特征、新情况,把一颗颗零散的珍珠串成精美的项链。

三、创新方法手段,以智能化场景化沉浸化内容感染用户

全媒体时代,军队主流媒体要充分运用诸如实时交互、AR/VR等技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定制内容,助推内容产品实现精准传播。

要坚持移动优先战略,牢牢把握内容传播主动权主导权。全媒体时代,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官兵特别是年轻官兵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有人说,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认识互联网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军队主流媒体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官兵的传播制高点。

要在“一鱼多吃”上下功夫,提高内容传播质效。2018年8月,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指挥部正式启用,实现了旗下所属业务单位的优质稿件共享和二次加工,构建起能够向更多军地媒体推送产品、延伸影响的快捷平台。此后,又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的名义,向军地数十家移动端媒体推广稿件,大批稿件引发刷屏之效。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指挥部建立日常宣传协调、重大宣传会商、突发事件联动等工作机制,制定《新闻资源共享意见》,推开融媒体小分队采访路子。党的二十大、建党百年、“新春走军营”“和平使命-2021”“东方-2022”演习等重要宣传报道任务,都派出融媒体小分队前往一线,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要在全媒呈现上下功夫,实现内容传播效果最大化。要文字、图片、视频巧妙搭配,让新媒体元素有机交融。以2022年和2023年“新春走军营”报道为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几乎所有报道都是新媒体产品率先发力,传统媒体随后跟进,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在不同平台实现立体式传播。要变“相加”为“相融”,统筹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新兴媒体和不同产品之间的关系,推动“主力军”挺进互联网“主阵地”。类似的探索还很多。如解放军出版社启动《星火燎原》丛书再版工程。为丰富阅读体验、创新表现形式,该社把交互融合贯穿策划、采制、编辑和多渠道传播的全过程,以传统图书为载体,配套制作了二维码、微视频、沙画和动漫、AR、H5等系列融媒体产品,打造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全媒体传播生态链,使主流价值产品“品质”更优、“气质”更佳、“颜值”更美、“价值”更高。上述成功实践很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