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新时代军旅报告文学服务备战打仗探析

作者:■ 唐 莹

摘 要:新时代为军旅报告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清醒认识新时代军旅报告文学服务备战打仗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问题,准确把握创作原则,找准着力点,不断提高新时代军旅报告文学对备战打仗的贡献率。

关键词:军旅报告文学;备战打仗;贡献率

报告文学作为“记录时代”的文体,在文学门类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代是一个需要优秀报告文学,而且能够产生优秀报告文学的时代。新时代为军旅报告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清醒认识新时代军旅报告文学服务备战打仗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问题,准确把握创作原则,找准着力点,让作品与战场贴得更近,不断提高新时代军旅报告文学对备战打仗的贡献率。

一、新时代军旅报告文学服务备战打仗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扎实开展练兵备战,实战化氛围愈加浓厚,军队媒体聚焦备战打仗的导向更加鲜明,无数优秀的军旅报告文学作品也应运而生。军旅报告文学创作者也紧跟时代大势潮流,始终保持战斗姿态,追忆我军在枪林弹雨中南征北战的烽火岁月,缅怀无数为新中国前仆后继的英雄儿女的音容笑貌,展现广大官兵投身强军兴军实践的崭新风貌,体现了亲历者和记录者对平凡人生中英雄特质的洞悉,在展现强国强军自信、激发将士精武热情、推进全民国防教育、丰富官兵精神世界、肥沃文学文艺土壤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新时代军旅报告文学地位更加凸显,责任更加重大,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需要更多突出宣传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官兵投身强军实践新风貌的报告文学。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军旅报告文学虽然不断有新人新作涌现,但写作形式单一,内容泛泛,影响力有限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一些作品视角相对单一、思想性不强,不能和波澜壮阔的强军兴军实践相匹配。创作者对于事物特点细节把握不清晰,对人物情感变化思考不细腻,涉及敏感问题、负面事件往往因不易把控而在创作过程中避重就轻,使得主要矛盾不突出,叙事虎头蛇尾,导致作品思想性、故事性相对不强,无法满足受众特别是青年官兵的阅读审美需求。

二是随着创作主力群体发生变化,基层文学骨干人才紧缺。当前,随着部队官兵素质不断提高,军旅报告文学作者的主力群体逐渐向基层一线报道骨干转移,作者群体展现出了新的活力,但也产生了新生代作者创作经验相对缺乏的新问题。基层一线新闻报道骨干在开展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报告文学的写作实践,他们大多具有新闻写作技巧,但缺乏文学创作的经验。而专业创作者虽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但与基层一线的报道骨干相比,与练兵场贴得不够近,“沉下去”的机会相对少,缺乏鲜活的素材,影响后期创作。

三是随着新兴媒体发展壮大,军队文学期刊受到冲击。新媒体实时传播便捷、内容形式新颖、交互渠道畅通,而传统纸媒传播速度相对滞后、生产周期较长、受众相对固定。在信息爆炸时代,新媒体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无疑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了极大优势,“短、平、快”的快餐化信息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导致很多读者对需要花费大块时间深入思考共鸣情感的文章失去耐心。

二、新时代军旅报告文学服务备战打仗要把握的原则

军旅报告文学服务备战打仗多以记录军队重大变化、部队官兵思想风貌和优秀事迹为主,其中蕴含大量火热军营生活的细节和片断,从这些片断中读者可以“管中窥豹”,感受人民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崭新精神风貌。优秀军旅报告文学的作者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让读者对当前军营练兵备战的故事有更清晰、更全面且更具体的认识和感悟。所以,新时代军旅报告文学服务备战打仗,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意识形态阵地。这就要求创作者要把握好相关原则。

一是以文载道,讲好故事。要聚焦基层能打仗、打胜仗的练兵实践,聚焦基层一线官兵的火热生活,讲好新时代官兵的强军故事。要写描绘新时代新征程强军伟业的作品,多写帮助人明辨是非曲直的作品,不写高高在上、舞文弄墨的东西,更不写歪门邪道、歪风邪气的东西。要用生动的故事来真实反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故事不偏不倚,不夸张讨巧,力争用真情真事打动读者,引起读者思考和共鸣。

二是以文知新,博古纳今。要有新意,不讲外行话,写人物不能不懂人物,写战争不能不懂战争,写军队更不能不懂军队。军旅报告文学需要花费大把时间“走出去”“沉下去”,需要始终与军队保持紧密的联系。这既是对创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对编辑提出的要求。军事媒体人应积极投身强军兴军伟业之中,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用文字记录下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发挥文学的独特力量,提振士气、鼓舞斗志。

三是以文化人,共鸣共情。没有了与文学的疏离感,创作上的一切问题都会在文学认同感中迎刃而解。军旅报告文学要通过灵活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感染官兵、打动官兵,引导广大官兵投身强军兴军新征程。军队文学期刊要充分发挥文学的阵地作用,用新时代官兵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占领官兵思想的高地,在潜移默化中用优秀的军旅报告文学作品引领官兵的精神成长。

三、提高新时代军旅报告文学对战斗力贡献率的现实举措

钢铁旋律、青铜品格、铁血气质、家国情怀,是军旅报告文学的美学风范。新时代,军旅报告文学服务备战打仗必须找准着力点,使作品在武装官兵头脑、铸牢强军之魂、引领胜战思想上,发挥最直观最深刻的作用。

(一)深层挖掘与多面描绘相结合,多方位全视角展现军营生活的多彩和强军兴军新风貌

评价一篇军旅报告文学是否优秀,关键是看其思想深度,给读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好作品来自一线基层实践,创作者们应迈开双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官兵中去、到实践中去。要有敢于吃苦、能够吃苦、甘于吃苦的精神,走千山万水,历千难万险,用“脚板”加“笔杆”高质量地创作出弘扬社会正能量、呼唤社会良知的好作品。努力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进行描述,避免同质化现象,更加生动更加真实地记录强军兴军实践中的先锋榜样和时代楷模。

(二)分梯次建设报告文学创作力量,打造军队文学期刊和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传统文学期刊最大的依靠,是一支强有力的作者队伍,这支队伍的成长和期刊的成长相辅相成,两者之间相互促进才能共同前进。传统文学期刊可以举办笔会、文学周等实践活动,带领作者“走出去”“沉下去”,到火热的军营生活中去。在笔会中,密切联系成熟作家的同时,可以更多地发掘新作者、培养新作家,建立帮带机制,浓厚新时代官兵对于文学的兴趣,全方面多维度有效提高一线报道骨干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并通过经验交流、思维碰撞和实践感悟,将其培养打磨成为优秀的创作骨干,为更好记录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提供创作人才支撑。

(三)多维融合新媒体力量,不断提高军队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当下,思维活跃的90后、00后已成为部队的主体力量,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对军旅报告文学的传播提出了“互联网+”的新要求。《解放军文艺》杂志就开展了诸多创新举措,作为老牌杂志,《解放军文艺》虽然拥有稳定的读者群,但并没有固步自封,在新媒体领域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广泛传播,开辟有声读物新型阅读方式,积极参与融媒体平台建设扩大影响。其中,微信公众号和有声读物作为纸质阅读的延伸,对优秀报告文学作品进行深度开发,极大地提高了官兵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程度,受到官兵的广泛欢迎,既增强了纯文学刊物对官兵的吸引力,又极大地调动了官兵投稿的积极性,形成“兵写兵、兵读兵、兵学兵”的良好文学风气和文化氛围,为新时代军旅报告文学服务备战打仗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出版社)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