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解放军报社 主管主办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  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  版 解放军报社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打造“四有”产品:提高全媒体时代网络评论舆论引导质效 ——中国军网重大主题重要事件舆论引导路径探索与启示

作者:■ 李景璇

摘 要: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重要事件既是舆论引导的重要契机,也给主流媒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结合中国军网的宣传实践,探讨如何做出有深度、有热度、有温度、有黏度的网络评论,旨在为军队网络媒体提高重大主题重要事件舆论引导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重要事件;网络评论;舆论引导

按照当前传播领域普遍的观点,网络评论是就某个新闻事实或新闻事件借助网络媒体所发表的原创评论。也有学者称“网络言论”或“网络新闻评论”。笔者更倾向于称“网络评论”,故本文就统称“网络评论”。网络评论区别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刊载的评论。严格意义上说,网络转载的其他媒体的评论,不属于网络评论。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重要事件既是舆论引导的重要契机,也给主流媒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中央新闻网站,中国军网直面挑战,通过多种形式探索网络评论工作思路,升级产品制作模式,创新网络话语形态,制作推出了一批在业界叫得响、网络关注度高、口碑好的网络评论产品。本文结合该网的宣传实践,探讨如何做出有深度、有热度、有温度、有黏度的网络评论,旨在为军队网络媒体提高重大主题重要事件舆论引导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一、既正面引导又主动亮剑,打造有深度的网络评论

在不少受众眼里,重大主题重要事件舆论引导中,网络评论比传统纸媒发声快,但绝大部分作品缺乏深度。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受众更渴望有深度的网络评论。中国军网着眼受众需求,在重大主题重要事件舆论引导中大胆尝试。

紧抓受众关注热点正面引导。2017年,中央军委决定以原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这条重磅新闻发布后,中国军网紧抓受众关注热点,推出的网络评论《军网评论:别了,我的番号!》瞬间刷屏。后续推出的网络评论《解局丨陆军集团军新番号,为什么从七十一开始》,完整梳理了我军集团军番号的发展历程。不少网友读后大呼“涨姿势”。此外,针对军改过程中编制调整、转隶移防等部队官兵高度关切的话题,中国军网适时发布了《军改进行时|也许,没有什么“怀才不遇”,只是“怀才不够”》《军改|假如异地移防轮到你,能不能打起背包就出发?》等系列网评,解答了部分官兵的困惑,牢固树立起“一切为了打仗”的风向标,在军内外引起积极反响。

针对负面舆论主动亮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中,针对美国疫情大流行、社会大混乱、美国政客抹黑中国等情况,中国军网联动《解放军报》连续推出6篇《美国疫情的背后》系列锐评,分别以“救人与救市”“合作与胡作”“人权与霸权”“抗疫与抗议”“疫情与选情”“做事与做秀”6组关键词为主题,并配以新闻漫画、海报、图解等产品,紧紧抓住舆论斗争有利时机,悉数列举美国抗疫不力、倒行逆施的种种丑态,精准打击美西方软肋要害,深入揭批了美国疫情背后的社会痼疾与制度弊端,总阅读量达到1511.3万。

中国军网的实践说明,重大主题重要事件的舆论引导,从选题策划、思路拟定到风格形成,都要始终对标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聚焦广大受众关注关心的问题展开,并坚持正面引导和主动亮剑相结合。同时更启示我们,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军队网络媒体必须自觉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始终校准新闻视角的政治站位,保持新闻工作的政治定力,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勇于举旗帜、打头阵、当先锋,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生力军。

二、既回应关切又深戳泪点,打造有热度的网络评论

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也是检验网络评论质效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遵循时度效要求,从时度效着力。

回应网民关切。2018年5月21日,淮安市人民检察院对在聊天群中公然发表侮辱、亵渎救火英雄的极端性言论的网民曾某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当月,银川警方对在网上发布侮辱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烈士的言论并恶意挑衅的网民蒋某,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处500元罚款的处罚。这两起侮辱英烈的典型案例发生在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的当口,迅速引发了网络热议。为回应网民关注,中国军网迅即推出网络评论《保护英烈,我们有法律之剑更有无限崇敬》,文章从国家法律和民族情感两个层面,论述了为何要严厉打击抹黑英雄、攻击英雄、诋毁英雄的错误行为,发出了“缅怀英烈、崇敬英烈、学习英烈,才是每一个生活、奋斗在新时代的中国人对待历史、对待英雄的正确‘打开方式’”的强烈呼声。

深戳网友泪点。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国军网推出网络评论《今天,来听听穿越百年时空的声音》。这篇文章依托当年火遍全网的年度大戏《觉醒年代》展开论述,以李大钊、陈乔年、吴焕先等先烈在革命斗争时期的“革命誓词”为线索,讲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唤起一个“觉醒年代”而做出的牺牲奉献,带领受众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初心,阅读量突破500万;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发布的网络评论《71年前来电:“除病亡战士一名外,其余百分之九十九……”》,以一封尘封已久的电报为线索,引出进藏先遣连为完成进军西藏的任务,半数官兵牺牲在行军途中的故事。故事让人泪目的同时,从情感深处进一步提升了受众对牺牲烈士的尊崇和敬仰。

中国军网的宣传实践启示我们,全媒体时代,要做出有热度的网络评论,既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网络热点话题、搜集界定相关新闻背景信息、研判话题未来可能产生的舆情走向,同时还要关照受众对象设计行文思路风格、对标政策要求和宣传口径规范措辞表述,并择时择机进行网络评论产品的推送传播,既回应网民关切,又尽可能戳中网友泪点。这其中,可谓环环相扣。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处理好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提高质量和水平;舆论监督要坚持改进工作、解决问题、重在建设。

三、既创新内容又突破形式,打造有温度的网络评论

全媒体时代,随着媒介技术和传播环境的不断演变,优质的信息产品如果没有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表达方式和传播形式,没有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就很难满足受众的需求。既创新内容又突破形式,方能做出有温度的网络评论。

要敢于突破“出圈”。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8月11日,一张武警战士在救灾现场的逆行照片刷爆朋友圈。在全网关注但信息又相对稀缺的情况下,中国军网第一时间联系到照片中的“最美逆行者”、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十三中队士官张国全,并对他进行了采访。当晚,根据采访录音撰写了网络评论《你看到的是瞬间,我却读懂了背后的味道》。文章在整合第一手新闻素材的基础上,以夹叙夹议的方式,生动还原当时的场景,在满足网友对事件本身关注需求的同时,深度诠释了人民子弟兵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危害时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同时,还配合发布了视频《独家丨九寨沟“最美逆行者”找到 现场视频惹人泪目》,并根据在朋友圈中刷屏的逆行图片制作了精美动图,引爆了新一轮英雄逆行的点评热潮。

要考虑受众主体特点。2019年12月,在纪念古田会议90周年之际,中国军网策划推出网络评论《成功从古田开始,又不止从古田开始》。考虑到受众的主体特点,文章没有从理论层面进行剖析解读,而是从古田会址动车车站站前广场“成功从古田开始”主题雕塑讲起,以翔实的历史资料配合生动的语言,将古田会议前后红四军如何拨开思想和认识上的迷雾,筑牢建军的根与魂,进而真正走向革命成功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深度还原。这种方式读起来既不枯燥,说理又水到渠成,让网友在阅读后,对古田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加深了思想上的认同。

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2019年以来,中国军网还重点将漫画、视频、海报与网络评论进行了深度融合,力求为受众提供兼具内容深度和视觉冲击力的“可视化”观点,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增加受众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宣传期间,组织策划了“强军路上气更多”系列网络评论,涵盖文字、海报、短视频等新媒体呈现形式,出现了两个“1000万+”的融媒体产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寻访革命战场铁血忠魂”主题采访中,中国军网同步策划6篇网络评论,从“信仰”“先锋”“亮剑”“气节”“洪流”“人民”等角度挖掘人民军队制胜密码,配以短视频、VR、动漫、航拍等新媒体产品,实现网络评论产品的多业态呈现。特别是从2021年开始,在每月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后,结合网络舆情热点和网友关注焦点,中国军网策划撰写独家网络评论,并将网络评论中的热词、关键词等制作成海报、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关照各方需求推动网络评论多元化呈现,也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军网的宣传实践说明,网络评论在信息呈现和传播途径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突出信息重围,就必须不断创新话语形态,拉近与受众的话语距离,推动话语语态向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方向转变。同时,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丰富网络评论表现形式,拓宽传播渠道,尽可能满足受众视、听、读的多维需求,力求变“阅读”为“悦读”,推动网络评论作品“言值”与“颜值”俱佳。

四、既汇聚人气又打造品牌,打造有黏度的网络评论

在当前网络舆论斗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观点立网、品牌制胜”越来越成为网络媒体特别是中央新闻网站实现二次飞跃的突破口、新引擎。网络评论应立足自身挖潜增效,以品牌促发展,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网络传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做有黏度的网络评论。

要不断汇聚人气。2017年,为纪念卢沟桥事变爆发80周年,中国军网组织骨干力量撰写了网络评论《全面抗战,中国人不再是一盘散沙开始有整体意识》。文章发布后,全网点击量迅速过万,并引发了不少网友对文章作者“井延坡”的认可与期待。其后不久,为回应网友关切,中国军网先后推出多篇以历史视角解读热点话题的网络评论,均以“井延坡工作室”名义对外发布,逐渐在网友中打响了名气、汇聚了人气。

要持续打造品牌。这就要从源头上标定品牌的建设发展思路。“井延坡工作室”在成立之初即明确了“历史的视角、前沿的思考”的总体创作思路,主推深度网络评论,兼顾新媒体产品制作。一方面,以文字评论为基础,聚焦党史军史大事,不断尝试多种文风,聚力打磨有历史深度、思想锐度、军媒气度的网络评论,并配合图片、音视频等形成传播合力,以更为生动鲜活的表达方式、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和互动融合的传播样式,让历史鲜活起来、说理生动起来、思想厚重起来;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网络评论产品面向各年龄段网友的分众化传播,以海报、漫画、H5、短视频为媒介,融入网络评论观点、集纳网络评论精华,拓展网络评论受众,着力打造观点更精炼、形式更多样、传播更快捷的“大网评产品”,不断丰富传播平台多元化呈现。在网络评论产品的策划生产过程中,针对网络评论的选题、论点及论述形式,“井延坡工作室”成员充分研讨、深度打磨。网络评论产品发布后,广泛搜集网友反馈、及时追踪产品效果、客观研判传播效能。工作之余,“井延坡工作室”还定期组织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并适时开展与军地网络评论“大咖”的互动学习,全方位提高“井延坡工作室”成员的网络评论创作能力。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