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解放军报社 主管主办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  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  版 解放军报社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坚持“三新”: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舆情应对主动仗

作者:■ 姜 楠

摘 要:全媒体时代给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宣传提供了新平台,也给舆情应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直面新挑战、遵循新规律、探索新路径,才能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舆情应对主动仗,净化网络涉军舆论空间,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舆情应对;方法路径

2022年4月8日,一名编造“武警将接管上海社区”谣言者被公安机关调查。无独有偶。2020年2月4日,一名散布“解放军进城全面接管武汉”谣言的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这两个发生在军队支援地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谣言引发人们思考。民众普遍对人民军队有着朴素感情和充分信任。但类似谣言实则是明褒军队暗贬其他,甚至怀有其他企图。纵观近20年来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再到近年来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9·3”大阅兵、中外联训联赛等,总会出现军事新闻虚假散布、军民纠纷无端放大、反动言论持续扩散、敌对势力污蔑攻击等谣言,干扰了部队行动,影响了社会稳定。

“非战争军事行动”这一概念是“舶来品”,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在美军作战纲要等文件中。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通常是指使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目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是诉诸战争的军事行动,包括反恐怖活动、抢险救灾、处突维稳、维护边防稳定、国际维和、国际救援、国际联合军演等。全媒体时代,随着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现,给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宣传提供了新平台,也给舆情应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直面新挑战、遵循新规律、探索新路径,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舆情应对主动仗,成为一道重要课题。

一、直面新挑战,把握好舆情应对的主动权

非战争军事行动本身就具有社会关注度、透明度高等特点,再加上全媒体传播功能的凸显,舆情应对面临诸多新挑战。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舆情应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军事是政治的继续。当前,随着我国面临的复杂安全形势,要求我军既要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又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既要维护国家的生存利益,又要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既要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又要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在此情况下,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做好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利益、确保社会稳定、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展示我军良好形象,有着重要意义。我军长期处于和平建设状态,参与处置非传统安全领域各类突发事件,在更好履行职能使命的同时,还可以此作为“磨刀石”,在决策、组织、实施、保障、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等方面锻炼部队,为我军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部队战斗力全面提升。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决定了舆情应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舆情应对具有难以意料的突然性

目前,外军执行非传统安全军事行动任务首先是维护国内治安,同时也应对水灾、火灾、灾难性爆炸等重大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事件。我军作为人民的军队,更要发扬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光荣传统,把应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整体统筹,着眼不同地域,组织适应性训练,做好相应保障,确保一旦需要就能够拉得动、用得上、起作用。兵贵神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时间和地域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决定了舆情应对具有难以意料的突然性。

(三)非战争军事行动舆情应对具有几近透明的开放性

保密,是军队执行任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与执行其他任务相比,非战争军事行动全程几乎都是公开的。因为诸如反恐、救灾等任务,涉及大到国际关系,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等,关注度高。公开,是为了稳定人心;只有公开,方能让各种猜测和谣言“止步”。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开放性,还表现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特殊环境。舆情应对更是如此。以军队媒体为例,除了如何与无处不在的“民间媒体”和“草根记者”“抢”话语权外,还要考虑在“开放”的环境下,如何准确发布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权威信息、全方位展示我军良好形象;也要时刻考虑在国内外媒体同行们的“放大镜”下,如何更准确、更权威、更有效地发布信息,应对舆情。

上述情况表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舆情往往会构成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社会舆论的发酵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闸口变宽,传统主流媒体传播信息的单一格局被打破;负面舆情蔓延迅速,原有形象一旦受损修复弥补难度增大;网络传播跨越国界,同时面对国际国内两个舆论场。这就使得舆情应对的挑战性极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舆论危机。我们只有时刻紧绷舆情应对之弦,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应对军事新闻虚假散布、军民纠纷无端放大、反动言论持续扩散、敌对势力污蔑攻击等谣言。

二、遵循新规律,把握好舆情应对的原则要求

在互联网使地球变“平”的今天,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舆情应对主动仗,必须遵循新规律,把握好相关原则要求。

(一)坚持用户至上,清晰界定目标任务

互联网思维第一位的就是用户思维。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舆情应对质效,首要的就是要集聚用户。军队媒体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媒介变成产品,将受众当成用户”,由模糊的、缺乏具体对象的大众营销,变为提供具体清晰的、个性化内容的服务,达到精确营销,定点传播。具体来说,就是要清晰界定目标任务,用新闻阐释中央军委战略思想,准确传递权威声音,表明我军鲜明立场和态度;快速发布官方信息,传递最新进展动态,用事实说话,最大限度控制负面舆情蔓延;广泛获取“第一现场”信息,客观评述非战争军事行动性质,宣扬我军光荣传统和官兵的英雄壮举;介绍非战争军事行动知识和执行任务官兵的工作生活;等等。

(二)坚持开放传播,把解疑释惑做在前面

中国有句老话,有理不在声高。但今天的舆论场,这个“理”却往往不适用。要先入为主,多说、主动说,把解疑释惑做在前面,力避“别人出题我们答”,被人牵着鼻子走。这方面相关部队多年前就曾探索尝试。2013年四川芦山“4·20”地震发生后,救灾指挥部官方微博第一时间上线,开通至6月8日发布信息558条,除及时传播救灾动态,还主动发声,平息了网民夸大“救灾军车侧翻”等风波,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粉丝”超过18万人。这其中,很多是对抢险救灾官兵英雄壮举的围观。近年来,军队媒体在这方面更是进行了大胆探索。比如,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跨区演习等行动中,除及时发布信息外,还通过正面引导、专家解读等,使重大问题上的开放传播成为常态,有效挤压了“阅兵是‘劳民伤财’”“军演是‘秀肌肉’”等杂音。可见,坚持开放传播,是有效应对涉军舆情的重要抓手。

(三)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受众关切点

正如马克思所言,“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坚持问题导向,是军事新闻得以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舆情应对质效,同样要从抓问题入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舆情应对的起点。既要理直气壮批驳谣言,更要反映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既要认真研究和解决非战争军事行动重大的、迫切的问题,又要反映基层的呼声,回应受众所思所想,敢于仗义执言。如前所述的有效应对“阅兵是‘劳民伤财’”“军演是‘秀肌肉’”等杂音,除了坚持开放传播,还注重了抓问题,把握住了脉络,找准了受众关切点,从而赢得主动。

(四)坚持依法依规,讲求策略技巧

非战争军事行动舆情应对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不论是正面引导,还是与敌对势力在网上较量,都要依法依规。要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上级的战略意图,准确把握正面宣传和开展重大舆论斗争的方针原则,自觉配合好党和国家的政治外交大局,决不能自行其是。要切实把握舆论斗争的主基调,不论开展哪方面的舆情应对,都要充分体现我军性质宗旨,决不能授人以柄。要学会运用法律法规,揭露恶意炒作者企图,同时把握好分寸和火候,讲求策略技巧。美军在现代战争中把新闻管制作为其公共事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探索新路径,把握好舆情应对的着力点

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舆情应对主动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探索新路径,把握好着力点。

(一)主动出击,全面澄清事实真相

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关注度比较高,敌对势力往往借机进行恶意炒作,混淆视听,误导民众和国际舆论。我军执行紧急救护、反恐怖、处突维稳等任务中曾出现的一些情况就是例证。2008年发生在西藏拉萨的“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比较典型。民族分裂分子制造暴乱、杀人放火,武警部队执行的是制止暴乱、维护安全的任务。但西方国家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移花接木,公然制造假新闻,说闹事僧人是武警战士装扮的、中国军警动用武力“镇压”少数民族等,并配有照片作为“证据”,在国际上制造不利于我的舆论导向。《解放军报》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取证,还原了真相。原来是武警西藏总队官兵2001年协助拍摄电影《天脉传奇》时,借来袈裟作道具,有一群武警战士抱着袈裟的场面。这张照片在《解放军报》刊发后,像一把利剑,戳穿了谣言,以正视听,赢得国内外舆论支持。这启示我们,面对谣言,军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快速反应、主动出击、先声夺人,有针对性地驳斥恶意炒作,拆穿其骗人把戏;要善用媒体,尤其是充分发挥军队权威媒体的特殊功能,全面澄清事实真相,营造有利于我的舆论氛围。

(二)全媒矩阵发力,灵活高效引导舆论走向

全媒体时代,运用全媒体手段应对涉军舆情势在必行。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暴雨天气,中部战区“中部号角”联动前方部队提供线索打造优质产品,协调权威媒体全媒矩阵发力,数条谣言不攻自破。一是开设“微直播”话题稳定民心。如第83集团军某旅星夜驰援爆破分洪现场的视频在微博首发后,经“央视军事”转推,点击量近1.7亿。二是发布“微提醒”契合民众信息需求。推送雷雨、道路塌方等权威信息近百条,减少了人员遇险概率。三是发布“微评论”鼓舞士气。如以军车车队涉水挺进的微视频《河南!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为切入点展开评论,播放量超500万。四是开展“微互动”提升平台活力。发起“灾区最美丽身影”等讨论活动,吸引网民参与。如《郑州联保中心战士连夜递交58份请战书》微博,推送3小时破5000万点击量。五是发布救灾“花絮”营造积极乐观氛围。如添加幽默元素的短视频《担心我们吃不上热乎饭?放心,我们吃的真的很好!》展现后勤保障充足,收获1.5万次点赞。实践证明,全媒矩阵发力,事半功倍。

(三)针对全媒体特点,全程跟踪管控

要针对全媒体特点,将舆情监控、网络监督纳入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指挥全局严抓细管。一是严把信息发布关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中,军队公开报道统一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名义出现,不体现原抽组单位,一个焦点、一个声音,取得较好宣传效果。二是综合监控网络舆情。要加强对国内各大门户网站、论坛社区相关信息监测,重点扫描那些人气较高、网友互动活跃的网站,实时关注平台舆情态势。三是妥善应对负面舆情。要制定应对大规模负面舆情应急预案,协调地方网监部门清理不良言论,挤压负面信息空间,化解网民误解,澄清事实真相。四是遵循全媒体传播规律。要注意检查是否积极发挥了“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是否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亲和力强;是否采取动漫、视频、图片、诗歌等形式,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等等。

(作者单位: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