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改变”:让党史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浅谈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提高党史传播质效
摘 要: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传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针对主流媒体党史传播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党史传播者的姿态需要改变、党史传播的策略需要改变、党史传播的理念需要改变三个方面,探讨党史传播的方法路径,以期为主流媒体提高党史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党史传播;主流媒体;方法路径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录着党的奋斗历史,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伟大精神,见证着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当下,传播好党史不仅是把握历史规律、传承红色基因的要求,而且可以增强人们开拓前进道路的勇气和力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全媒体时代,要让党史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主流媒体必须针对党史传播面临的突出问题,顺势而为,变中求新,变中求进。
一、党史传播者的姿态需要改变
全媒体时代,受众审美情趣发生了深刻变化,要让党史传播入脑入心,主流媒体要改变传播姿态。
不要“端”着,要接地气。党史传播的主体目前以主流媒体为主,宣传的频率很高。但个别主流媒体 “官话”“套话”居多,传播效果不高。党史传播不仅要“广告”(广而告之),更要重“疗效”,真正入脑入心。主流媒体要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放下身段,低头倾听群众心声,以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形式来讲党史;要避免“高大上”,主动走近群众,走党史传播的“群众路线”,把耳熟能详的话题讲出新意;要用事实说话,有吸引人的故事,多用口语化、散文化语言,增强吸引力。
不要“抻”着,要主动出击。当前,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如对董存瑞、黄继光等英勇行为的质疑,对刘胡兰、雷锋形象的诋毁,等等。历史虚无主义隐蔽性强、危害大,严重侵蚀着党史的传播空间。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党史传播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打好网络上的党史传播主动仗。要研究全媒体时代的特点规律,主动学习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党史传播按新媒体平台可视化的要求进行改造;对标头部媒体,主动承担起党史传播排头兵的重任;要强化先声夺人意识,主动亮剑,快速发声,同历史虚无主义作坚决斗争,抢占话语权。
不要“藏”着,要亮明观点。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突发事件频发等影响,人们生活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极大增加。主流媒体要抓住普通大众想学习党史、想向革命先辈寻求帮助的契机,紧贴受众关切,让历史观照现实。如同观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受众在重温党史的过程中,也看到了革命先辈在大变革的时代中是如何抉择的。这启示我们,在回应受众关切时, 要理直气壮亮明观点,既讲事关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大道理,也讲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小道理 ;多在“为什么”和“怎么办”上下功夫,把耳熟能详的话题讲出新意;要将党史内容与现实链接,真正让大众体悟到初心为何,路该如何走,让党史中的智慧能够照亮大众,而非停留在理论,要能照见现实。
二、党史传播的策略需要改变
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上,党的历史讲得好、影响力大的传播者,一般都是适应了全媒体时代受众审美情趣变化的专家学者和党史喜爱者。以B站为例,UP主思维实验室关于党史的视频动辄几百万的点击量。比有的主流媒体还“火”。以往有的党史传播,往往自我设框,束缚较多。由此可见,要注重改变与全媒体时代不相适应的传播策略,从各个层面尝试突破。
要善于运用“尺子”“旗子”。党史传播不能只是由某一种媒体唱独角戏,应该从制度层面发力,用好刚性的“尺子”。要建立健全媒体平台宣传党史的相关制度,根据不同平台类型,设定一定比例党史内容的硬性要求。这既能保证主流媒体党史传播的规范性,又能促进主流媒体主动去传播党史。同时,要积极鼓励新媒体平台及个人用户创作者多发布党史相关的内容,善于发“旗子”,从政策层面和物质层面形成正向引导,动员更多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参与到党史传播中。
要敢于“出圈”“跨界”。党史传播不要拘泥成章,不要只将受众设定在党员,要敢于“出圈”,面向广大受众尤其针对年青一代受众传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党史如何获得受众尤其是年青受众的青睐,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敢于“跨界”,主动进入他们的世界,认真研究分析他们所思、所愿、所求。例如,《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将党史故事与二次元漫画相结合,成为现象级传播范例。对主流媒体而言,“出圈”“跨界”需要媒体人学懂弄通互联网、自媒体新技术,以传播效果为导向,融合不同文化圈层的叙事策略。
要善于调出“原汁原味”。主流媒体党史传播者最大的优势在于传播者和传播内容的权威性;最大的问题在于有的媒体传播的形式、内容刻板,难以走近受众。当前,一些新媒体平台出现了党史学习热,人们渴望从共产党革命先辈的经典中寻求真理,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需求、心声。主流媒体要善于在深入研究党史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史料,综合运用报纸、广播、视频等传播方式,采用受众耳目一新的叙事手法,生产出“原汁原味”的党史故事,即在充分保证传播权威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贴近受众,回应人们的真实诉求。
三、党史传播的理念需要改变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党史既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改变传播理念,探索科学的传播方法。
注重互动传播,强化人民群众传播党史的责任感。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很少。”今日的中国,依然存在这种现象,一些人对党史知之甚少,即便了解一些,也多是从教科书上学来的,既未入脑,也未入心。当前党史传播中,由主流媒体主导的单向传播机制不断被双向互动传播机制所取代,“传者”与“受者”角色也在相互交替。党史传播的主体,不应只是主流媒体,社会大众均应参与其中。因为,党史传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影响人教育人,互动方式传播能有效解决重外在轻实质、重生产轻反馈等理念滞后问题。要改变“我讲我的,你听你的”传播模式,引导受众形成积极自主研讨反馈的良好氛围;要重视受众反馈,追踪受众关注焦点,及时推出受众关心的历史信息,做广大受众想看的党史产品,传达受众想了解的历史内容;要通过互动告诉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人都有义务都有责任传播党史,强化人民群众传播党史的责任感,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宣传党史,人人有责。
紧贴国际舆论热点问题传播,增强国人自信和底气。电影《长津湖》不仅让长津湖战役广为人知,也提振了民心、鼓舞了士气。这启示我们,在中国的舆论场,党史传播具有稳定人心的作用,能够增强国人自信和底气,是舆论的压舱石。当前,在国际上,西方长期把持世界舆论霸权,“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方舆论一贯贬损、歪曲中国发展的成就与道路,在国际舆论场上中西方交锋不断。对主流媒体而言,紧贴国际舆论热点问题传播党史,针对性自然就强了,受众更乐意接受。在中美贸易战的早期,舆论场出现不少“恐美”者,“苦口婆心”地为中国“出谋划策”。但可喜的是,主流媒体主动作为,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如《经济日报》和所属的子媒体直面问题,合力发声,引导受众进一步认识党史是中国人民的苦难史、奋斗史,更是中国人民的斗争史、辉煌史。网友评论称,真正了解了党的历史,西方的那一套说辞在中国自然就没有了市场,就能从根本上克服软骨病。这启示我们,党史传播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舆论的主导权。主流媒体对此一定要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经济日报集团经济杂志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