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解放军报社 主管主办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  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  版 解放军报社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求新求变:发挥军事新媒体特殊优势

作者:■ 徐 强

摘 要:面对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军事新媒体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正备战打仗宣传导向,紧盯传播前沿态势,求新求变,充分发挥军事新媒体的特殊优势,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军事新媒体;优势发挥;对策建议

握笔之手,当如握枪。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军事新媒体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正备战打仗宣传导向,抢抓媒体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紧盯传播前沿态势,求新求变,充分发挥军事新媒体的特殊优势,靠思想内核、优质内容,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军事新媒体提高传播质效面临的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军事新媒体适应了官兵的审美情趣,丰富了传播形态和传播样式,收到差异化与广覆盖兼具的传播效果,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报道内容同质化问题应尽快改变。受流量分配影响,地方有的非军事新媒体平台为获得高点击量,对军队媒体发布的军事新闻常常采取拿来主义、炒剩饭,导致“同题作文”反复推送,让人视觉、感官疲劳。受此影响,个别军事新媒体也跟当“二传手”“搬运工”,基层官兵反映,内容雷同多,特色不够鲜明,呼吁尽快改变。有些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以及重大政策出台,及时转载,让官兵及时学习,很有必要。但原创相对少、“照单全收”多,传播质效就会打折扣。

二是思想内核浅表化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全媒体时代,微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大多数受众选择的一种阅读方式。有的军事新媒体跟风效仿,在传播时刻意突出局部,造成新闻要素不全、叙述不清给人带来一种断裂感。对于官兵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阐释不深、讲解不透,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击不中官兵的“痛点”“泪点”“笑点”,激不起思想共鸣。基层官兵反映,有的报道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华而不实,思想内核浅表化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

三是传播方式套路化问题要全新突破。有的“新闻人”身体进入了“5G时代”,脑袋依然是“2G思维”,传播方式仍沿袭单一化、程序化、模式化的老套路,创新力度不够;报道中文本缺乏个性,语言过于端庄严肃,缺乏鲜活度,不走心不提气;偏重“我登你看、我播你听”,板着面孔说教、居高临下传导,造成官兵有抵触情绪。以论坛功能或留言板为例,由于审查制度、监管等原因,实际注册用户和活跃用户相对少,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

四是人才队伍能力弱化问题要补齐短板。提高军事新媒体传播质效,支撑在技术,关键看队伍。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具有跨界的素质、“出圈”的能力。据调查,当前军事新媒体的运营队伍“半路出家”或被“赶鸭子上架”的情况并非个别,在选题策划、写作、传播手段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与任务要求不匹配、与官兵需求有差距的问题,打造一支专业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二、提升军事新媒体传播质效应坚持的原则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作为军事新媒体,一定要始终坚持党媒姓党的政治属性,增强政治定力,坚守安全底线。

一是要把正方向导向。军事新媒体作为宣传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备战打仗的新锐力量,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以政治敏锐统领新闻敏感,在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方面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确保正面信息占据主流主导。要当好激发官兵练兵备战热情的宣传员,坚持向战导向,突出军味战味兵味,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激扬强军动力、汇聚强军能量,助力强军实践。

二是要持续改进创新。做大做强军事新媒体,要大胆探索新路径、尝试新办法、用好新平台,善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小视角折射大时代。要不断创新产品,推出更多内容灵活、形式新颖、富有看点的新媒体佳作,多讲诸如“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最美逆行者”“不抛弃不放弃”等生动鲜活的网言网语、兵言兵语,拨动心弦。要注重把有价值的线索做深做活做出不同特色,避免模式化、套路化。要注重网上网下一体,平时战时结合,军地联动、融合资源,延伸拓展宣传的触角。

三是要弘扬优良作风。战争年代,哪里战斗最激烈哪里就有军事记者的身影,他们与战士并肩作战,涌现出了阎吾、刘白羽、魏巍等一大批名记者,立起了军事记者的好样子。  要大力发扬战地记者优良传统,切实践行 “四力”要求,锤炼过硬本领,持之以恒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受众在哪里,触角就要延向哪里。军事记者要笃定信仰信念、坚守初心使命,怀着真挚感情,扑下身、沉下心,深入挖掘基层实践源头活水,既立足全局展示强军兴军时代新风貌,又深入一线反映官兵矢志奋斗强军成长故事,使报道有情怀、接地气、暖人心、提信心。

四是要坚守纪律红线。军事新媒体地位作用特殊,关注度高。严守政治规矩、宣传纪律、保密规定,是履职之基。要做到每篇稿件导向正确、事实准、不泄密,经得起受众监督和历史检验。要坚持底线思维,在重大军事行动和突发事件报道中,把握好时度效,稳妥把控好网上舆情,防止炒作和引发负面效应。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内容安全、传输安全、播报安全,不能出现任何政治性、技术性差错。要严格执行新闻采访规定,把好审稿关、发稿关,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任何传播渠道,确保传播安全。

三、提升军事新媒体传播质效的方法路径

军事新闻工作从战火硝烟中走来,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助力打赢制胜的神圣使命。新征程上,军事新媒体更应着眼职能定位、瞄准需求靶心,突出特色,擦亮品牌。

一是注重“更新快”,力求更加“新潮时尚”。传播进入秒读时代,军事新媒体要着眼其即时性、精准性特点,紧盯热点信息,打开官兵思想引导“新视窗”;跟进时政资讯,把正官兵思想“航向标”;注入时尚元素,抓住官兵关注“兴奋点”;敏锐感知可能引发热议的话题,第一时间介入,把好抢先发声时间关,用主流思想占领官兵的“首页”。比如,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多个新媒体平台通过“两会前瞻”“两会时间”“军媒观两会”等策划,全时空、立体式地对两会进行报道,第一时间让官兵知晓国家大政方针,确保了学习时效。

二是注重“资源广”,力求更有“丰富营养”。国防军事题材是新闻富矿。军事新媒体要努力把资源优势化作产品优势和传播优势,拓展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展示官兵练兵备战精神风貌,营造强大舆论势场;全面展示我军良好形象,感召群众、影响社会。比如,2022年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火热军营 精彩人生》,通过视觉画面生动展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引发广大网民争先转发。

三是注重“形式活”,力求更易“吸睛圈粉”。全媒体时代,获取信息主渠道的分化,造成官兵需求多样化。要发挥新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共存、形象直观的优势,分层次、分喜好,量身打造产品,使传播更易“吸睛圈粉”。比如,有些军事新媒体在实践中,将青年官兵乐于接受的网络语言、表情包、动漫等时尚元素融入报道之中,收到较好效果。要结合实际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再调味”,将“大锅饭”变成“分餐制”,实现高产高量向高点击率、高点赞率转变。要借助H5、AR、Vlog等表现形式,设置一些片段化现场出镜、沉浸式视听和情景带入体验,提高平台活跃度和对官兵的黏性。

四是注重“交互性”,力求更能“抵近人心”。传播不互动,官兵难心动。评论区作为新闻的延伸,增加了文章本身所不具备的“画外音”功效。要用情用力营造多边互动平台,调动官兵通过留言评论区的点赞、跟贴、评论、弹幕等方式,形成良性互动,在直播平台上共情发声。比如,每年官兵退役之际,“学习军团”等新媒体平台,围绕政策规定、经费结算、报到落户、工作安置等热点,结合不同衔级官兵的需求,运用问答互动、靶向解读、“云课堂”等方式,及时回应官兵关切,彰显亲和力、提升传播力。

(作者单位: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

责任编辑:杨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