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  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  版 解放军报社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军事文化的特殊功能 ——浅谈军事文化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作者:■张 凌

摘 要:以互联网和新媒体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蓬勃兴起,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军事文化传播应当顺势而为、善用其器,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军队建设和官兵学习成长的需要,充分发挥军事文化的特殊功能,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发挥服务保证作用。

关键词:军事文化;传播;备战打仗

全媒体时代,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强力度推动着军事文化传播,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提升军事文化传播对备战打仗的贡献率是一个重要现实课题。我们必须紧跟传媒革新步伐,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军队建设和官兵学习成长的需要,充分发挥军事文化的特殊功能,让军事文化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发挥服务保证作用。

一、牢牢把握新时代加强军事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军事文化传播工作已成为我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升军事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展示军队良好形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新时代加强军事文化传播是抢占意识形态高地的有力武器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外环境愈加复杂,各种敌对势力倚重互联网和新媒体大搞“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妄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军事文化传播始终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构筑精神高地、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破坏,必须坚决抵制、激浊扬清,坚决捍卫军事文化主权;面对东西方舆论场话语权不对等的态势,必须坚持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争夺话语权、扩大影响力,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人民军队的故事,当好新时代军事文化传播的开拓者。

(二)新时代加强军事文化传播是激发官兵勇气信心的源头活水

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信息化战争战局态势瞬息万变。这就要求官兵必须临阵不乱、临危不惧,始终保持高昂士气和良好状态。在这种情势下,军事文化传播工作对于培育战斗精神的作用更加重要紧迫,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军事文化传播要着重突出军味、兵味、战斗味,有针对性地营造拥军爱军、为战胜战的舆论氛围,通过文化传播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官兵随时随地处在战争氛围熏陶、职能使命砥砺之中,不断培育增强官兵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勇气信心,持续激发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精神。

(三)新时代加强军事文化传播是凝聚制胜意志力量的重要抓手

在现代战争中,军事文化作为软性战斗力对战场胜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只有保持高度的军事文化自信,才能凝聚全体官兵的意志力量,积极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党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就是凭借一往无前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骨气、万众一心的志气,最终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新时代背景下,军事文化传播活动与深入开展党史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形势政策教育结合,用先进军事文化凝聚官兵意志,陶情修德、励志增智,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时,上下团结一心、矢志献身使命。

二、深刻认识新时代军事文化传播面临的主要矛盾

全媒体时代,军事文化传播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

(一)军事文化传播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创新

军事文化传播涉及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关内容,因此传播工作在处理保密性与开放性问题上一定程度存在矛盾难题,若“放手量”过大极易造成泄密问题,如何平衡保密与开放的尺度,掌握传播主动,成为新时代军事文化传播首要考虑的问题。不仅如此,如今的青年官兵,是典型的“网络一族”“拇指一族”,对军事文化传播的现代感、时尚感、科技感情有独钟,对军事文化传播“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求更加迫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差异,使得军事文化对外传播受众在价值观、思维习惯、情感认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若不区分受众具体特点和实际需求,几近无差别地沿用传统“东方思维”对西方受众讲“中国军队故事”,恐难以深入融进和影响国外受众群体,起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二)军事文化传播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融合

当前,文化传播大有“全球化、全链条、多维度、多元化”发展趋势。从目前我军军事文化传播渠道来看,主要集中在通过国家和军队官方媒体平台发布信息,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诸如报刊图书等纸媒,以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难以完全满足年轻官兵和广大受众对军事信息海量、实时、多维的需求。如何探索融合文化传播体系,充分利用地方印刷、出版、动漫、影视、演艺、网络等传媒资源和技术优势,吸收糅合我军先进文化内容,推出更多更新适应受众需求的军事文化产品,成为军事文化传播面临的一道“必答题”。此外,我们对国外媒体的利用还存在着媒体资源整合效率不高、媒体平台融合使用研究不多、传播效果评估和危机处理、交流不够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我军军事文化传播质效。

(三)军事文化传播人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行业架构和技能分工均被打破,军事文化传播人员由传统的信息发布者向资源提供者、内容解析者、意见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加之军事文化传播工作具有政治性、敏感性、策略性强等诸多特点,对军事文化传播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一名优秀的军事文化传播人员,一般来讲需具备深厚的军事学、历史、文学等知识储备运用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传媒运作规律能力等。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军军事文化传播专业力量培养与“新型传播人才”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综合型”“复合型”的军事文化传播人才还存在较大缺口,难以完全满足我军军事文化传播工作岗位需要。

三、大力构建加快新时代军事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在西方话语霸权的挤压下,涉及我国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之外的“软话题”不断打破“铁壁”、冲出“重围”,吸引大量海外传播受众给予正面评价。如近年出现的“云南野象迁徙保护”等“现象级”热点话题更是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分析其中的流量密码,不难发现其鲜明特点:讲述大众故事,微观视角呈现,用真实打动人,寻求情感共鸣。这些“现象级”文化传播典型,在润物无声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也给做好新时代军事文化传播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要坚持“引导”与“斗争”相统一,做到攻防并举

在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各种敌对势力不遗余力地对我展开舆论攻势、进行负面报道,极力抹黑我军形象。只有坚持军媒姓党、国家站位,军事文化传播才能找到主心骨、找准定盘星,做到提纲挈领、守正创新。要在廓清思想迷雾上下功夫,讲清为谁当兵、听谁指挥、为谁打仗,讲清军人的使命担当、精神追求、价值底色,做到“我讲的就是我信的,我信的就是我做的”。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宣扬习近平强军思想,宣传部队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生动实践;宣扬新时代官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鲜活经验;宣扬新时代官兵坚定信念、听从指挥,争当“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的崭新风采。在积极开展正面宣介的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斗争,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统筹做好正面叙事、舆论反制等工作,既善于应招破局,又善于做局出牌,抓住要害、打其痛点,坚决揭穿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维护我军的良好形象。

(二)要坚持“官宣”与“民宣”相统一,壮大民间声音

官方发声和民间传播作为舆论宣传的两种重要手段,互具优势、缺一不可,官方发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严肃性,而民间传播则具有话题轻松、视角微观、贴近生活等特点,更能挖掘亮点特色、引起情感共鸣。做好新时代军事文化传播工作,要发挥各条战线的支持功能,摒弃各自“单打独斗”思维,形成“一盘棋”的军事文化传播工作格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军事文化传播矩阵。既要发挥官方媒体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民间力量的补台功能,发扬我军紧密联系群众、善于发动群众的优势,在不违背军事文化传播主旨的前提下,尝试引进丰富的地方文化传播资源为军事文化传播服务,“放水养鱼”培育和孵化一批自媒体团体和个人,有意识地培养一批爱党爱国爱民爱军的流量大V,用民间意见领袖的声音为军事文化传播鼓与呼,唱响“大合唱”,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融合传播效应。

(三)要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统一,贴近受众传播

新时代青年官兵伴随着互联网成长,传统的军事文化传播内容越来越难满足他们的价值需求、文化体验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讲故事,并针对读者分众化、差异化态势,精准把握受众需求,针对不同受众,做不同形式的传播。军事文化传播的实践证明,越是大时代、大文化、大传播,越需要从小众化、小切口、小故事来切入。做好新时代军事文化传播工作,既需要宏篇巨制、集中造势,对众人瞩目的重要军事活动、重大先进事迹等进行全景宣传,也要注重聚焦局部、聚焦细节,对鲜活的个体形象进行“素描画像”,“小切口”报道官兵日常生活;既要有高雅、高品位的“阳春白雪”,也要有通俗、接地气的“下里巴人”,善于利用身边人、身边事,推出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文化作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生动地塑造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形象。

(四)要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统一,打造多元矩阵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做好新时代军事文化传播工作,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既注重用好传统手段,又高度重视占领网络制高点,用活新媒体资源。近年来,依托《解放军报》等传统媒体开设拓展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等网上资源,同时加强在热门网络社交平台诸如抖音、知乎等平台的传播力度,潜移默化地增大用户对我军军事文化传播的接收面和接受度。在此基础上,要把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整合起来,依托国外影响力较大的媒体资源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我军军事文化传播内容的可信度,探索加强与海外、地方媒体的联动建设,统筹和利用好军内军外的各种媒体资源,做到国内国际、线上线下文化传播口径统一,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军军事文化传播的范围和热度。要把强军故事与国际化表达结合起来,除通过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直接发声外,还需加大力度推动更多的军事题材类文学作品、电影、游戏等文化产品“走出去”,用喜闻乐见、耳目一新、中外互通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让强军故事传得出、传得广、传得响,实现军事文化“硬核内容”柔性传播、润物无声。

(五)要坚持“保密”与“开放”相统一,展示自信形象

军事文化传播具有特殊的保密性要求,需慎重对待、严格把关,但决不能因噎废食、畏葸不前。近年来,诸如海军宣传片《大海向党旗报告》、电视剧《能文能武李延年》、电影《长津湖》《狙击手》等一系列军事文艺作品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我军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树立大国军队的良好形象。做好新时代军事文化传播工作,也应秉持这种自信、传递这种自信,以“开放”的姿态书写军事文化传播新篇章,让更多的中国军人形象擦亮中国军队名片、赢得世界尊重理解。在积极鼓励基层官兵参与的同时,着力增强官兵保密意识,大力提升基层官兵面对军事文化传播的政治鉴别力,积极为军事文化传播工作建言献策,以点赞、跟帖、打卡等方式融入主流文化传播链;秉承“开放”理念,进一步加强军事文化传播人才建设,积极吸纳地方专业人才,形成覆盖军地的复合型人才架构;进一步激发军营文化传播活力,使新时代军事文化更加贴近基层实际,真正与时代同频共振,开创先进军事文化传播的新局面,最大效能发挥军事文化“铸魂育人”的特殊功能。

(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教研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