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总编辑   张晓祺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  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  版 解放军报社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换位思考:让重大典型宣传更接地气 ——从《一个特战中队与十个一等功》的采编实践谈典型报道的创新传播

作者:■张 雯 邢佩伟 张银博

摘 要:典型报道能否接地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会不会讲故事。本文结合《一个特战中队与十个一等功》的采编实践,探讨军队重大典型报道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方法路径,以期为提高军队典型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典型报道;讲故事;创新传播

典型宣传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典型能否发挥引路和示范作用,与主流媒体的典型报道是否得到受众认可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换位思考,站在受众的角度宣传典型,让典型更接地气,是提高全媒体时代典型报道传播质效的重要选择。

2021年7月9日,《人民武警报》刊发的通讯《一个特战中队与十个一等功》,生动记述了刚刚被中央军委授予“反恐尖刀中队”荣誉称号的武警新疆总队某部特战一中队反恐维稳的英雄事迹。稿件经“人民武警”微信公众号推送后,人民网、中国军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全网阅读量破千万。网友称赞该报道“很接地气”。本文结合该典型报道的采编实践,探讨军队重大典型报道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方法路径,以期为提高军队典型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一、聚焦“功”:观照历史与现实,强化新时代强军故事的历史厚重感

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标杆。纵观人民军队的典型宣传我们会发现,凡是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先进典型,都是时代的缩影、历史的再现。

立意高远,故事内涵应聚焦时代精神。习主席曾于2014年4月27日视察该中队,听取战斗情况后,称赞他们是英雄的部队。近年来,军队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过该中队事迹。对这次宣传报道任务,采编人员研究后感到,随着近年来武警部队加快转型建设,中队形势任务、规模结构、力量编成、驻地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很多情况“今时不同往日”了。要把这个“老典型”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写出影响,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充满挑战。同时,中队的荣誉多、故事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多,怎么选材?经过反复与官兵座谈后决定,主通讯分两篇,“建功”第一篇、“建队”第二篇;中队处突维稳是最大特色、战功卓著是最大亮点。该中队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一等功,有一个班集体和7名官兵荣立一等功,首篇主通讯标题就叫《一个特战中队与十个一等功》。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记者聚焦“战功”选事例,聚焦“建功”写中队,沧海拾贝、红线串珠。这样选取出来的事例,都是硬邦邦的战例,说服力、感染力俱佳,生动展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崭新精神风貌,让受众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能打仗、打胜仗的时代风采。

这启示我们,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站位必须高,视野要宏阔,把典型的成长进步放在时代大背景下,通过观照历史与现实凸显出英雄的初心使命,强化新时代强军故事的历史厚重感。

二、聚焦“特”:回应时代关切,强化新时代强军故事的感染力

塑造典型,既要从大处着眼,也要注重小处落笔,在认识共性的基础上注重对个性的再发现、再认识。对军队重大典型而言,论“大处着眼”,就是要将典型放到人民军队履行使命任务的光荣历程中审视;论“小处落笔”,就是要把集体典型分解到官兵个体和具体事例上做微观、新鲜地呈现。

从“特勤中队”到“特战中队”,中队建设始终“特”字当头。深入采访发现,中队很多自主抓建、研战谋战的举措,都走在了武警部队特战力量建设探索的前列,这和武警部队使命任务拓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反恐维稳实战任务牵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合为时而著,虽为古训,历久弥新。要写好这篇典型报道,就必须“为时而著”,回应时代关切、现实关切,让广大受众读罢都有解渴之感。为了把“特”写真写活,记者参观荣誉室、资料室、排爆专修室和训练场,感受浓烈的战斗氛围,深刻体会这个中队官兵先后参加反恐战斗31次,与暴恐分子激烈斗争的经历,每一场战斗都是直面生死的硬仗恶仗。

用“功”写事,用“特”写人。由此,极限训练、“背靠背”制敌排爆这样的典型事例,凸显出军人的血性与担当;镶牙排长呲着牙笑、预备特战队员却笑不出来,折射出军人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伤员一条腿粗一条腿细、“骂”走前来安慰自己的战友,反映出战友之间与众不同的友爱;等等。这样的细节也在闲谈中被挖掘出来,真实呈现在读者面前。网友在留言中说:“这不是小说里的特种兵情节,而是我们特战战友的真实生活写照。”“是真正从血与火中淬炼出来的猛士。”“我做梦都想加入的战斗英雄部队。”

三、聚焦“敌”:从受众的眼中去寻求答案,强化新时代强军故事的特有血性

“有血性”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优良品质。强化新时代强军故事的特有血性,是典型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怎样的故事才凸显血性?需要从受众的眼中去寻求答案。对这篇写一等战功、写战斗英雄的通讯来说,只关注官兵,而不管敌人、对手的情况,典型报道的故事在受众眼中就有可能“面目模糊”。受众的审美情趣变了,记者的眼光也得变。记者在中队敏锐发现了一块地图挂板,“……一张世界地图,上面用一个个蓝色的标记注明近期世界各地发生的暴恐事件和处置情况。”这段记叙,后来成为多家媒体转载、引用的必选部分。

通讯中所选主要事例均为战例,最早的可追溯到13年前,最近的也有6年。记者先后联系中队驻地公安部门了解当年战斗实况、已经转业退伍的官兵核实细节、驻地群众回忆相关情况等。最终,恐怖分子的狡诈凶残在记者笔下变得更为详实。虽然报道最终未能“指名道姓、有鼻子有眼”那般刻画对手,但迎面接敌时,如何躲闪、怎样点射、距离多少这样的细节被拂去尘封,真实呈现在读者面前。官兵负伤作战、临危不惧、“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四、聚焦“情”:悉心捕捉情感音符,强化新时代强军故事的人文情怀

巴金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我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这启示我们,新闻不仅要传播信息、观点,更要传递情感;新时代强军故事除了凸显军人特有的血性,还要有人文情怀。

聚焦关注官兵个体内心世界。遂行任务中的疲累、面对死亡威胁的担忧、曾经厌训怕训的逆反、负伤患病后的失落、婚恋困难的孤单、负气不接受父母关心和干部帮扶的叛逆等等,这些细节都被写进了这篇通讯。报道首次真实披露排爆战士的遗言:“妈,我这边比较忙……弟弟回去后, 让他别乱跑,把他留在身边,在家多干点活。”其中的大爱无言,令人潸然泪下。

聚焦战斗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实战中老兵新兵的默契搭档、排爆之前干部对排爆手的忡忡忧心、“魔鬼”排长和特战新兵的艰苦磨合、休假战士争着让假的手足情谊、同甘共苦的师徒传承,还有“送弹匣”“半壶水”“大不了一起死”的生死托付、“给战士评功”……这些真情实感直击读者心灵。网友留言:“看得想哭,真不容易。”“这种情感不一定人人都有,但有了就铭刻一生,就渗入心髓融入血脉,就抹不去忘不掉,这就是战友情!”

情感是作品的温度,也是作品的高度。面对面聆听战斗英雄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感受战斗现场的惊心动魄、舍生忘死的英雄情怀,记者在忠实客观报道事件的同时,也悉心捕捉情感音符,以期引起读者共情共鸣,获得良好情感体验,增加宣传效果。

(作者单位:武警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