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队媒体弘扬英烈精神要把握的相关问题
摘 要:主流媒体积极主动报道英烈先进事迹,弘扬英烈精神,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本文结合当前舆论场在弘扬英烈精神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军队主流媒体要多维呈现英烈事迹,理直气壮亮剑,营造崇尚英烈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军队主流媒体;弘扬英烈精神;舆论引导
崇尚英烈、关爱英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有关保护英烈权益的法律条文日益健全,但诋毁、侮辱、嘲讽英雄烈士等舆情事件仍时有发生。本文结合当前舆论场在弘扬英烈精神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军队主流媒体要多维呈现英烈事迹,理直气壮亮剑,营造崇尚英烈的舆论氛围。
一、突出时代特色,多维呈现英烈事迹
纵观近年军队媒体在弘扬英烈精神的宣传报道中,主动发声,积极释放信源,成为一种常态,在军内外引起积极反响。但如何突出时代特色,提高弘扬英烈精神的传播质效,需要认真研究。
报道内容上,注重差异化、分众化、多样化。媒体内容是新闻信息能否得以久远传播的基础与先决条件,只有把所报道内容做足、做深、做透,才能在后真相时代,牢牢地占据舆论与信息高地。当前阅读受众以不同年龄、地域、职业、民族等个体特性活跃在网络空间,若想确保媒体所发布信息传播得更广、更远、更深,报道内容必须讲求差异化、分众化与多样化,力求精准传播。当前,有的媒体英烈事迹报道同质化明显,从弘扬与传承英烈精神这一长远性传播目标来考量,易产生阅读疲劳与“一刷而过”问题,甚至让部分网友生成“逆反心态”。因此,军队媒体应在报道内容形式上下功夫,根据报、台、网、端等不同媒介定位与传播特质,灵活使用报道体裁、求新报道角度、丰富报道形式,因时因人因技术有所区分。
报道路径上,注重军队媒体与其社交媒体账号的同台搭戏。全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更多倾向于网络,阅读信息与发表言论都已趋向社交化,传播路径自然也要与时俱进。军队传统媒体与其新媒体要同台搭戏,实现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注重军队媒体报、台、网、端一体化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定位,以官方口吻与权威信源为报道基调,让人们对军队媒体始终保持高度信任。另一方面,其新媒体应借助社交属性的特质,推出更多受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以提升网民的阅读兴趣,增强吸引力。
报道手法上,注重统筹英烈题材的严肃性与真情实感的报道手法之间的有机统一。英烈先进事迹,主题严肃且宏大,在报道的过程中需谨慎选题用词,避免“娱乐化”“庸俗化”“随意化”。而宣传英烈事迹的最终指向是传播英烈正能量、传承英烈红色精神,因此在报道的话语运用上,还需讲求真情实感,通过可感知的、接地气的报道手法,与受众保持情感共鸣。军队媒体一方面要从保家卫国这一民族大义进行报道,让公众深刻体会到英雄的崇高伟大。另一方面从英烈生前艰苦训练、战地日记、离家守边等军营故事着笔,引发网民情感共振。
二、强化法治意识,理直气壮亮剑
当前,网络上不时会出现个别歪曲英雄事迹、诋毁英烈名誉的杂音。军队主流媒体要坚决与错误意识形态作斗争,理直气壮亮剑。
一是广泛宣传英烈保护法等相关维护英烈权益的制度法规。近年来,我国逐渐完善捍卫英烈尊严、弘扬英雄精神等法律,对军人及英烈给予了更为完善且严格的法律保护。军队主流媒体应全面做好宣介英烈保护法工作,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联动响应,让英烈保护法的传播范围广泛落地。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法治宣传,从各个层面加强全社会对英烈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的保护意识,让广大民众认识到,英雄事迹、英烈名誉不容诋毁。
二是强化英烈名誉意识,广泛渗透触法必惩的理念。社会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认为,人们对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容易“先入为主”,打下烙印。也就是说,正确的英烈法律观提前被受众所熟知,进入人们的认知世界,就会引导人们崇尚英烈、主动维护英烈名誉;贬损、诋毁英烈等恶劣言行事件频繁热炒于舆论场时,集中的信息轰炸与网络“沉浸式”影响,易诱发部分群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因此,军队媒体不仅要大力宣传保护英烈的法律,也要强势宣介违反英烈保护法受惩处的舆论事件,组织网评大V在社交平台积极发声,引导网民强化法治意识,确保知法、懂法、守法、不违法。
三是提高维护英烈名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宣传比重。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因此,要加大全社会特别是部队官兵的英烈学习教育,通过设立“英烈学习日”,组织开展“读英烈日记、讲英烈故事、学英烈精神”等系列线上活动,将精神意志内化为战斗力;也要提升军队媒体对英烈学习教育的宣传力度,同时搭建社交媒体的专题宣传渠道,确保从主流媒体到微博、微信、B站等网络社交平台,从文字、图片到视频、H5,沉浸式地感知英烈事迹,让英雄基因根植于每个人的思想深处,有序培塑民族记忆、民族品格、民族信念、民族自信。
三、管控舆论网络端口,引导社会正面发声
互联网是现如今舆论发酵的主要战场,网络成为了少许诋毁英烈声音的端口,只有掐住负面舆论在网络世界“咆哮”的喉咙,才能将网络空间打造为共守英烈荣光的“和谐家园”。
一是完善网上涉英烈负面话题的预警及应对机制。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2018年侮辱黄继光、董存瑞事件”“2019年诋毁四川凉山救火的消防战士事件”等涉及侵犯英烈舆情事件均发端于互联网,建立网络涉英烈舆情长效预警及应对机制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军队主流媒体,一方面,通过全天候的互联网监测系统,实时侦查涉军涉英烈的敏感信息,增强英烈关键词条及模糊信息的针对性检索技术能力,一旦发现负面舆情立即启动应急手段。另一方面,部队连同有关媒体各自组建网络舆情专项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在收到警报时,各司其职、互联互通、共同应对,将负面舆情阻断在网络端口。
二是军队主流媒体错峰发力,为涉军舆论场注入持续且强劲的引导力、向心力、威慑力。管控舆论风向问题,除了对网络端口设置准入机制外,也需加大对网络舆论场的宣传引导,让网络空间充盈正能量。当前网上出现的贬损、诋毁、侮辱英烈事件,往往是“事情一出,集中发声,时间一过,不再关注”,长此以往易形成“烂尾效应”。军队媒体矩阵要注重错峰发力。一方面,在英烈事迹宣传重点期间开展错峰报道,由军队权威媒体发声定调,其他媒体跟进式、分步骤报道,让网民听得进去,避免信息过于集中,造成网民“消化不良”。另一方面,在日常期间错峰引导,军队媒体矩阵分工合作,加强协调,在不同时间段,以评论员文章、醒目图片、漫画、短视频等报道体裁,借助网络传播技术,滚动式地分发信息产品,有条不紊地开展网络斗争、舆论引导工作,确保舆论管控不中断。
三是增强军地媒体与执法部门的有机联动。在近年多起贬损、诋毁、侮辱英雄先烈的事件中,有关执法部门连同各方媒体在网络上共同打响了捍卫英烈尊严荣光的“联合战役”,也让全体公民及社会组织知道言论和行为的边界及法律规制的底线。实践证明,军队媒体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将法规宣传出去,让全社会都能感知并培塑正确的英烈权益观;法律的权威性也同时赋予了媒体舆论的震慑力,使得维护英烈意识更加积极主动。这种双向合力,加大对抹黑诋毁英烈行为的打击力度,将历史虚无主义的噪音、不法分子的杂音抵制在外,使得传承红色精神、弘扬英雄正气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