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任 张晓祺

总 编 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突出“三性”:凸显后装报道的特殊功能

作者:■黄琳颖

摘 要:后装报道是军事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解放军报》等军队主流媒体的宣传实践,探讨后装报道如何突出针对性、指导性、服务性,凸显后装报道的特殊功能,以期为提高后装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后装报道;针对性;指导性;服务性

后装报道,是指反映后勤和装备保障工作的报道,与训练报道、政治工作报道、边海防等领域的报道一样,是军事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讲,打仗就是打保障。后装保障工作在部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军事新闻的重要职能,要求后装报道必须突出针对性、指导性、服务性。本文结合《解放军报》和军兵种、武警部队报纸等军队主流媒体的宣传实践,探讨后装报道如何突出针对性、指导性、服务性,凸显后装报道的特殊功能,以期为提高后装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一 、抓问题,突出针对性

恩格斯认为,对于报纸编辑来说,重要的是善于从适当的方面迅速抓住问题。抓问题是军事新闻工作中的“高频词”,也是增强军事新闻报道针对性、促进工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部队保障体制发生较大变革,这一变革不仅是组织机构的调整,更是涉及到人员层次、思维理念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军事新闻在积极反映后装保障领域各行各业积极适应体制编制新变化、工作任务新要求,不断展现练兵备战热潮的同时,还要揭示当前制约战斗力建设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通过关注事关部队后勤装备领域改革发展的“大问题”,回答部队作战保障建设实践中的“新问题”,剖析基层保障一线岗位上留存的“老问题”,以确保后装保障工作服务备战打仗有的放矢。

(一)把握大势,钻研制胜机理剖析“大问题”

有关军事专家认为,从现代战争发展趋势可以推断,后装保障将呈现“力量多元、编组合成、指挥控制复杂,作战行动迅速、准备时间短、任务繁重,战斗空间扩大、机动性增强、保障难度增加”等特点。这就要求后装报道要紧贴当前后装保障专业训练、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困难破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权威和前瞻式解读引导,立起风向标,为部队贯彻落实重大决策提供舆论支撑。2017年,《解放军报》开设“联合保障进行时”专栏,重点聚焦改革单位“开门、开局、开篇”中有关后装保障的新闻,每一篇稿件后还配发“锐观察”短评。比如,《某装甲旅探索精细化野战伙食保障》《航空兵某团推行精确加油保障新模式》《福建省军地着眼联战联训新需求拓展物资动员平台》等稿件,都是联战联训联保之路上的重大突破,体现了既要横向打通各军兵种之间的资源壁垒,也要纵向破除军地之间力量隔阂的建设思路,在部队引起积极反响。

这启示我们,后装报道只有始终紧跟形势、紧紧围绕中心、聚焦备战打仗,钻研制胜机理剖析“大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质效。

(二)精准释疑,开山辟路解答“新问题”

2021年4月22日,《解放军报》报道“某部驻地有了首家固定银行网点”的新闻,在军内外引起积极反响。类似有关方便官兵办理银行业务的新闻,近年来军队主流媒体多次有过报道,并总会引起关注。比如,《空军报》2018年7月9日报道“‘随军银行’流动业务车开进某部驻训地,随时满足驻训官兵办理业务”的新闻,同样在军内外引起积极反响。

在海量信息的今天,这样的新闻能吸引读者,在于回答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新问题”。近年来,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纵深推进,部队演训任务日益繁重,常态化处于“动”的状态。各部队为了解决官兵反映较为突出的类似影响战训生活的问题,想了不少办法,有了不少创新之举。后装报道及时跟进,提炼工作方法,推广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营造了各部队打造“实战化保障”的浓厚氛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两篇短消息自然就引起了上下的高度关注。

由此可见,后装保障工作涉及部队训练、官兵生活等方方面面,各行各业边改革边总结边探索边发展。这个过程中,一些部队和官兵反映突出的拦路虎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新话题。后装报道针对这些与官兵息息相关的问题有的放矢,也就牵引住了读者的目光,挠到了痒痒处。

(三)深度开掘,破解制约战斗力生成“老问题”

后装保障工作,对战斗力生成起着直接作用。尽管近些年随着实战化训练纵深发展,后装保障力量建设逐步增强,但还有一些领域存在“顽症痼疾”。这就要求军队媒体立足于大局和形势,敏锐、深刻地把这些问题剖析明白,给读者以启迪。比如,《解放军报》2015年3月19日第5版刊发的《“一卡通”:如何让就诊更畅通》一稿,针对全军团级干部“一卡通”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直指“一卡通”卡在哪里,立起了抓问题的靶子,对促进问题的解决产生了积极作用。又如,该报2019年5月27日第5版整版推出的《演训场走来一位“过命兄弟”》报道,介绍一款与真人有着同样的呼吸、心跳、血压、脉搏,并且内置80种战伤伤情模块、300余类战伤案例的模拟人。此稿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一个事关推动军事卫勤实现新跨越的宏大主题,我军战伤救治训练的传统模式得以彻底改变,以提升救治率为核心成现实。

这对我们是有深刻启示作用的。全媒体时代,受众更需要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能为其提供独特价值的优质内容,而这样的内容依然稀缺。军队媒体要把权威信息优势变成传播优势,就要围绕问题深度开掘、深耕内容,推出针对性、思想性强的报道内容。

二、献良策,突出指导性

指导工作是军队主流媒体的优良传统和重要职能。1956年1月1日,《解放军报》创刊号的社论,题目就是《运用报纸指导工作》,文章指出,“我们必须充分地重视运用报纸来指导部队的工作……必须善于运用报纸这个有力的工具,及时地解决部队当前最迫切的问题”。这一传统,《解放军报》等军队主流媒体几十年来不仅一直坚持下来,而且不断发扬光大。对后装报道而言,突出指导性,最直接的就是通过报道献良策,向部队和官兵传播思想观念和经验做法。

(一)注重点面结合,强化思想引领

新闻写作中有一种手法叫“点面结合”。“点”即人或事的详细描摹,“面”即人或事的概略性描摹,“点面结合”可以更多维展示。后装保障工作涉及诸多权威性政策发布,在稿件采写、编辑策划时要防止停在表面“浅化”、简单地“贴标签”。要在“面”上进行思想性权威性解读,选取各单位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具体展示。2021年3月16日,针对新修订的《军队后勤条例》和《军队装备条例》的发布,《人民陆军》报推出整版报道,诠释《条例》重要意义,剖析部队依据《条例》开展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等,从“面”上强化了思想引领。同时,还通过小故事、经验成果选编等展示了6个单位在不同领域贯彻落实《条例》的情况,从“点”上将贯彻落实《条例》具体化,凸显了军事新闻宣传的指导功能。《人民海军》报、《人民武警报》等媒体亦通过开专版、专栏等,对《条例》进行深层解读,引起积极反响。

(二)把握时间节点,精准设置议题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主动设置议题是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本领,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在合适时间编发合适的报道,才能充分利用新闻资源,实现部队工作和报道价值最大化。后装保障工作服务备战、服务官兵,千头万绪,要想最大化后装报道指导功能,就要精准设置议题,在熟悉日常保障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善于挖掘事实,巧妙应用时机、技巧、方法,把好的工作、好的理念传播出去。

精准设置议题,就是善唱“四季歌”。比如,针对季节交替或重要时间节点、重要保障任务等,要结合后装保障阶段性工作重点和规律,提前策划,设置关于换季装备保养、复杂气象保障、异地驻训保障等议题,更精准地指导部队借鉴外单位好做法,更高效地开展相关工作。有了这些议题策划,就犹如手中有了“力量线”,事半功倍。2020年11月下旬,一股寒潮突袭全国大部分地区,当时也正值部队开展秋冬换季装备阶段性保养工作。《解放军报》等军队主流媒体及时跟进报道,通过现场见闻、小故事等,反映官兵在极端天气中精益求精确保武器装备正常运转的场景,对指导部队提升装备维护保养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选题淡化专业,挖掘共性价值

2020年11月6日,《空军报》刊登两篇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现场见闻。一篇是比武旁观者被临时抽考,因平时训练到位顺利通过种种“险情”;另一篇聚焦救生装具、四站油泵这些“小众”专业如何开展练兵比武活动。两篇稿件较好地体现了后装岗位群众性比武“全专业”“全员额”,同时让读者感受到了实战化练兵的鲜明导向和备战打仗的浓厚氛围,在部队引起积极反响。

这两篇稿件是从数十篇反映空军后勤装备领域群众性练兵比武竞赛活动的来稿中精选出来的,其他没被采用的稿件,大都犯了后装报道常犯的通病,掉进“专”和“特定”的圈子,围绕“保障先锋”“机务尖兵”等典型的专业或成果就事论事,如只聚焦某特种机某个特定环节或部位维护保障的好做法,外行看不懂、不爱看,内行看笑话,还有可能泄密。

军事新闻宣传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军事训练、政治工作,还是后装保障领域的报道,都要强调以思想方法指导为主,跳出具体业务技术的“圈子”,摆脱纯业务技术指导的套路。尤其是后勤装备岗位多、物资多、分工细、专业性强,只有“依托个性、提炼共性”,通过“个性”吸引眼球,利用“共性”留住读者,方能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三、当助手,突出服务性

新闻的服务性,是指新闻具有服务受众的功能和特点。从广义上讲,传播新闻信息本身就是为读者提供基本的服务。军队媒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面向基层、面向官兵。后装保障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官兵训练生活贴得很近,事关官兵切身利益。这就决定了后装报道要充分发挥“助手”作用,确保服务备战打仗落实落地。

(一)紧贴官兵关切,做到主动服务

要提高后装报道服务质量,就要主动回应官兵关切,传播官兵最想了解的内容,当好解说员和“领航员”。比如,就当前广大官兵关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有关问题,《解放军报》推出记者专访,请相关专家就疫苗保护效力、安全性、接种人群、接种前后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深度解读,并通过报网联动引导官兵们权衡利弊、消除顾虑。

(二)紧盯具体困难,做细精准服务

近几年,后装保障系统紧盯官兵的实际困难发力,一系列棘手难题有了解决办法。后装报道也要紧盯具体困难,针对特定群体,实施精准送达,做细精准服务,为官兵排忧解难开启思路。比如,空军部队针对空中对抗训练载荷大,多次组织航空军医康复理疗和体能训练技术培训,提升了飞行员颈腰伤病在队预防诊治率。《空军报》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报道,摘编预防手册内容,引导航空兵部队加强维护飞行人员身心健康、提升颈腰椎伤病防治水平,深受官兵欢迎。

(三)紧跟时代变化,做好贴近服务

全媒体时代,官兵阅读需求多样,参与意识强,思想观念多元。在这种情况下,仅凭说教、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好的思想、观念、内容,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出来。后装报道要紧跟时代变化,转变传播方式,始终紧贴官兵所思所想,让服务近些再近些。目前,军队主流媒体均打通报网通道,对后装保障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多媒体联动报道。比如,2020年底至2021年初,《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报微博、央视军事微博等多家新媒体纷纷推出空军首款“移动营房”报道,介绍了全过程包修、全寿命维护管理的野战机动宿营保障模式,因有效破解了野战宿营保障难题,再加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联手发布,该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提振了士气、展示了现代后装的良好形象。

(作者单位:空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