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任 张晓祺

总 编 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报纸期刊中常见编校差错分析与防范思考

作者:■韦国良 张凤强

摘 要:编校质量与报纸期刊质量密切相关。本文结合编校实践,归纳了报纸期刊常见的编校差错类型,分析了差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差错的建议,以期对文字工作者规范行文和编校人员提升校对能力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报纸期刊;编校差错;防范思考

编校质量与报纸期刊质量密切相关。202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报纸期刊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并对编校质量和出版形式差错数计算方法作了具体说明。此《规定》的出台,给作者、编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结合编校实践,归纳了报纸期刊常见的编校差错类型,分析了差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差错的建议,以期对文字工作者规范行文和编校人员提升校对能力提供借鉴参考。

一、报纸期刊常见的编校差错类型

编校差错五花八门,对差错的分类也多种多样。从编校实际出发,主要分为四类。

政治性差错。政治性差错是报纸期刊中最严重、最致命的错误。凡是涉及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危害国家核心利益、泄露国家秘密等差错都属于政治性差错。有的差错是输入法选词导致的表述性错误;有的差错是作者政治敏感性不强、保密意识薄弱,如将一些内部信息、具体数据写入稿件;有的差错十分隐蔽,潜藏在字里行间,必须仔细阅读才能从整段或全文中找出致命差错。对作者、编校人员而言,政治性差错是“高压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

基础性差错。此类差错包含多个方面,考验的是作者和编者的基本功。比如,“推脱责任”错作“推托责任”,这类涉及错别字、词语误用、多字、漏字、生造词等差错可归为字词差错;“扑灭火势”“据……数据显示”等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类差错可归为语病差错;“一国两制”漏掉引号,第五次反“围剿”错作第五次“反围剿”,这类差错可归为标点符号差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错作“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知政失者在草野”错作“知政失者在朝野”,这类差错可归为引用差错;等等。勤查工具书,掌握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基础性差错。

知识性差错。与基础性差错不同,知识性差错更具隐蔽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可谓包罗万象,涵盖多门学科、多个领域、多种职业。比如,“齐桓公”错作“齐恒公”“菏泽”错作“荷泽”这类人名、地名、文本名、机构名差错可归为知识性差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商鞅实行变法……”商鞅是战国时期改革家,这属于历史知识性差错。另外,还有专业表述失误、计算失误、褒贬错位、使用资料过时等差错都属于知识性差错。对待知识性差错要多质疑,多种方式查阅资料,多渠道验证。

表述性差错。差错的类型划分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可能一个别字就会让普通的文字差错变成政治性差错。表述性差错有时可归为知识性差错,有时甚至可归为政治性差错。本文将表述性差错单列为一类差错,主要是强化精确意识,倡导规范表述。比如,将“中国出版政府奖”错作“中国政府出版奖”。表述性差错有其特殊性,不能少字、多字,不能改变标点符号,也不能随意颠倒顺序。

二、报纸期刊常见编校差错的原因

编校差错是发生在编辑、校对工作过程中的差错,属于工作差错。工作差错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要想彻底杜绝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探究产生原因以求尽量避免。编校差错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从作者和编辑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种。

一是文风不正。当前,全文抄袭的稿件很少见,但有些人写稿喜欢拼凑,几篇同类文章凑成一篇。有些人从互联网上复制相关语句后,连英文输入法的标点符号格式都没有改,就直接粘贴到文本中,最后被印出来。尤其是复制他人引用过的经典诗词名句,如果不核准,很可能把本来就错的知识再次错误地传播,以讹传讹。当然,写文章引用经典名句并没有错,关键要做到“凡引用必核准”。如果文风不正,则会重复别人犯过的差错。

二是输入法之误。近年来,文稿中输入法之误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具有迷惑性。比如,将“大是大非”错为“大事大非”,将“共克时艰”错为“共克时坚”,将“严阵以待”错为“严正以待”,将“按捺不住”错为“按耐不住”,等等。这类差错有一定隐蔽性,必须多读几遍才可能读出来。有的差错是依赖输入法的提示而误选词所致,如将“勠力同心”错为“戮力同心”,将“铆足干劲”错为“卯足干劲”。还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种是在拼音输入法状态下误以五笔编码操作,另一种是在拼音输入法状态下漏打或多打了字母,如把“科班出身”错作“科班出生”,就是多输入了一个字母“g”。

三是能力不足与责任心缺失。有人说,出现文字差错,作者和编辑“要么是不懂,要么是不认真”。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不懂”多是因为作者和编者能力不足,“不认真”主要是作者和编者责任心缺失。作者基本功不扎实,知识欠缺不更新,就容易在稿件中“埋雷”。编者缺乏对文字的敬畏就难免会出差错。报纸期刊出版需要过好几道关口,当作者和编校人员同时出现“不懂”“不认真”的状况时,差错就会白纸黑字印在出版物上。如果作者不“埋雷”,编辑不“来稿照登”,就会从源头上减少差错的发生。

三、对报纸期刊中编校差错的防范建议

编校质量把关不严,最终影响的是报纸期刊自身形象和口碑。消灭编校差错,不是责任编辑一个人的事,与作者有关,也与编校和审核人员有关,与每一个出版环节都息息相关。

作者要成为“专家”,对编者读者负责,不“埋雷”。经常听一些作者说,某编辑的工作能力很强,投去的稿件经过编辑加工处理后,“工整”多了;一些编辑也常吐槽,有些稿件被改成大花脸,改稿改到深夜……对发表出来的稿件,有的作者从来不对照原稿,看编辑是如何修改文字差错的,错失了提高写作能力的大好机会。作者是文稿的第一把关人,有关表述、用词规范、注意事项都应该全面把握。对作者而言,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争做“专家”;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编校知识,从编辑的角度审视要投的稿件,做到稿子有错不出手、多次检查不“埋雷”,将差错隐患消灭在投稿之前。

编者要争做“杂家”,对作者读者负责,不“甩手”。编者一头连着作者,一头连着读者,责任重大,对待稿件细节万不可甩手不管,也不能当稿件的中转站。编辑在编校过程中不要盲目相信作者,要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主动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库。一方面要把牢政治大局观、把准事实表述关、把好语言文字关,让差错无处遁形;另一方面要提高编校业务能力,这个“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具备政治意识、工匠精神,需要旁学杂收,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阔新视野。争做文字“工匠”,争做编校“杂家”,争当编校业务的行家里手,理应成为编校人员的职业追求。

全员参与当“行家”,对报纸期刊负责,不“缺位”。一是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培训,通过制度性学习与培训,让美编、发行、通联、印刷等各岗位人员都炼就一双发现差错的“火眼金睛”。二是严格审校流程,严格落实《规定》标准,建立严格规范的校对制度,明确责任编辑、责任校对、值班编辑、特约校对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不“缺位”。三是总结交流经验,积累“易错词库”,与权威报纸期刊对标对表,规范表述,准确表达。四是把握发展趋势,开发或引入校对软件,借助新技术手段弥补校对力量弱、校对速度慢等问题。

(作者分别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工学刊》副主编、西部战区空军某部原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