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任 张晓祺

总 编 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网络直播在军队舆论宣传领域的引导作用

作者:■魏国荣

摘 要:网络直播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社交手段和传播形态,以其即时性强、受众面广、种类繁多等特点为网民喜闻乐见,也成为军事舆论宣传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如何辩证看待网络直播的优与劣、灵活把握进与出、扎实做好破与立,直接关系到部队舆论宣传工作质效。

关键词:网络直播;舆论宣传;强军故事

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在互联网这个以变化为唯一不变性的世界里,网络直播正处在网络时代的又一个风口,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3.44亿发展到至2020年12月6.17亿,而网络直播延续网络“短视频”的吸引力,成为军地“网生代”青年官兵喜闻乐见的传播模式。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去看待它,在警惕负面效应的同时,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它,借助网络直播平台讲好强军故事。

一、在转与增的变化中看清时代变革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直播与大众生活产生了紧密联系,与文字等传播形式相比,直播内容更加真实,沉浸感更强,使传播方式从单向走向互动,增加了交流渠道,迎合了时代变革的发展要求,使信息的可信度与参与度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年轻官兵的喜爱。

实时呈现的场景把“观看”变成“代入”。传统的电视节目注重结果导向,制作时精心编排,播放前反复剪辑,受众被“预设剧情”牵着走,事件结果大多在“意料之中”,缺乏体验感,甚至对节目和作品的真实性心存疑惑。而直播没有预演和排练,省略了录制和剪辑环节,可以最大程度地呈现事件真相,第一时间回应受众,减少了“原素材损耗”和“艺术化”展现,使得受众在观看时没有“心理预期”,直播中实时移动的镜头、未提前设定的角度、不完美呈现的光线都增加了受众最真实的感受,受众跟随镜头,或面对记者在新闻现场的口头解说报道、现场采访,身临其境般的对事件本身有了直观的认识,角色的代入也使其对军旅生活感同身受,对军人群体有了更强的认同感。

军事题材的优势将“鲜度”转为“热度”。在网络媒体上,与军队相关的话题往往很容易登上热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军队的相对封闭性,使外界对军营深入了解较少,受众渴望获得更多与军队相关的信息,适时聚焦受众目光,回应受众需求,就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流量”。2015年5月, 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湖南卫视联合推出的大型国防教育节目《真正男子汉》,节目一改昔日国防动员教育“板起面孔”进行说教的呆板模式,以其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为受众答疑解惑,使受众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在寓教于乐的宣传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国防教育,参军报国的想法油然而生。节目播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微博阅读量就达到了 16.3 亿,其相关MV甚至被网友誉为“最好的征兵宣传片”,引发了一波入伍热,提升了社会各界对军人职业的认同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多方联动的特点使“相加”成为“共融”。军事新闻具有“高光体质”,自带“光环”,是出好新闻的“富矿”。近年来,不少地方媒体瞄准军事题材,打造了一批“爆款”作品;而军队则借助地方直播平台拓展传播视域,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在腾讯、知乎等地方新媒体平台推出“战鼓阵阵”系列报道、“火箭军部队官兵集体婚礼”等直播节目,展现了官兵精神风貌,奏响了强军兴军主旋律, 形成一个平台辐射一片、N个平台则产生N次方的裂变式传播效应。2018年以来,国防部利用地方媒体直播平台阐述中国国防政策,就国际、国内重大军事事件和军事动态表明中国军队立场,发出中国军队声音,使新媒体直播平台成为展示中国军队形象、开展国际军事舆论斗争的重要窗口。

二、在进与出的选择中实现与时俱进

网络时代,互联网无疑是军队和社会互相了解沟通的主要渠道,网络直播的过程,也是部队官兵和广大民众互相输入输出价值观的过程,一进一出盘活了资源,体现的是信息的交流互动,在传播主体与服务受众之间建立了无形的联系,信息输出也从单项变为双项,既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又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守阵地更要用阵地。“攻防兼备、收放自如”才是网络直播的正确打开方式。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信息,我们既要“打开门”吸收接纳,又要“扎篱笆”甄别真伪。一方面,要拥抱时代发展的大潮, 以主流思想和正确观念抢占网络思想宣传文化阵地,携手知名网络直播平台,通过呈现部队官兵卫国戍边、练兵备战的场景,抒发广大官兵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的家国情怀,在交流互动中,传播军人良好形象, 增进广大群众对军人的认同感,激发官兵训练热情;另一方面,要把严守军事秘密作为一切网络直播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如今,智能手机摄像头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如果镜头内涵盖了重要军事目标,视频和图像经过放大处理后,就会一览无余。在军营网络直播过程中,大部分直播平台登陆时会强制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大到营区布局和哨位设置,小到武器装备和表格数字,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失泄密事件。因此,要严格直播节目的内容审核、直播环节中的范围监管及其直播后的舆情监测,多措并举防止失泄密问题的发生。

既守正也要创新。全媒体的传播体系不仅要求全息全效,更要求全员全程,由于直播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最大限度彰显了交互特征,使观众的自主选择与参与度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延伸,提升了他们的收视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可以尝试将网络直播中的新鲜事物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度和生动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例如,可以在不涉密的前提下,将一些党课和政治教育课搬到网络直播平台,借助直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地宣传强军思想,讲好强军故事;在军内网络中,打造具有军队特色的网络直播平台,培养自己的主播队伍,针对官兵关心的政策解读、训练方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进行“走心”讲解。用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官兵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既能提升官兵的参与热情,又能有效利用教育资源,通过拓展思想观念,创新呈现手段和形式,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数量多更要质量好。互联网时代不缺乏信息,但缺乏有深度的思想和观点,官兵无论是观看网络直播还是参与网络直播,其目的都是为我所用。因此,在引进网络直播时,要把准宣传主题,精心进行遴选,把听党指挥这个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凸显出来,扭住价值观不偏移,摒弃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符的低俗趣味视频直播。在网络直播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带着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认同,多输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好作品,做好重点宣传工作,规避“差错性传播”的风险,让主流思想和正能量的表达充盈网络平台。

三、在破与立的辩证中提升附加价值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正在并将持续对部队官兵产生深远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开放共享与防止失密泄密、社会主流与军营特色、积极融入与理性参与这几对关系。对于网络直播,我们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因噎废食;既不能一管就死,也不能一放就乱。要通过有效的外部监管上下联动,自我约束形成自觉,破旧立新,实现军营网络直播的利益最大化。使其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展现军人良好风貌的重要平台。

完善网络直播监管制度。在网络直播兴起的过程中,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部分直播大尺度、低俗化的内容泛滥,难免会对官兵的思想造成冲击,干扰价值选择,挑战直播底线。现实中,不乏有官兵沉迷于直播无法自拔的例子,这启示我们要在光影交错的虚拟空间找到属于军队的特色,变“好用好玩”为“用好玩好”。面对直播内容的多元性,我们要清醒划定“红与黑”的“硬杠杠”,引导官兵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直播,以正确的是非观选择直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要建立健全部队集体或个人网络直播准入机制,在播出之前从源头对内容限度和主体责任进行把关;其次要对直播内容进行实时追踪、预警监测与干预,在播出控制层面,通过第三方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参与者身份,随时准备处置可能发生的负面舆情,绝对掌握媒介话语权;最后,在直播后建立监管大数据库,打一仗总结一次教训,归纳一次经验,为热点追踪、舆情分析乃至行业动态提供数据支撑。

借助平台实现文化融合。军营网络直播既要适应广大受众的需求,也应该注意不被平台的娱乐化所同化,积极展示军队“主播”独有的气质和特点,对与核心价值观标准相悖的直播诉求坚决予以拒绝,精心保留符合公序良俗和大众健康审美情趣的直播内容,全力提升网络直播的价值品质。2017年,湖北省军区与国内直播平台斗鱼直播合作,策划组织 “直击新兵成人礼”,收看人数过亿,被称为现象级正能量直播活动;2018 年,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网络舆论局联合中央网信办,携手 30 余家网络平台,举办了“战鼓阵阵”系列网络直播活动,16 场直播累计观看超 8.9亿人次;2019年,武警工程大学曾举办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向着胜利前进”主题广场晚会,大学微信平台推出网络直播活动,央视同步播发,收到了较好的反响,这些都是典型的强军文化与其他大众文化借助新媒体全面融合的生动实践。事实说明,把技术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与不变的军魂、红色的基因结合起来,就可能点燃青年官兵“心中的火焰”。借助直播手段宣传主流文化,通过原汁原味画面展现军人世界,线上线下共同享受文化盛宴,就能带给网友真实而存在感十足的体会,军营与普通受众通过网络直播连接起来,就能带给受众沉浸式体验,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军营生活并非遥不可及,就在每个人身边。

培育官兵良好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 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相辅相成,有助于官兵辨别好坏、分清泾渭。广大部队官兵既是网络直播的创作主体和素材来源,又是直接服务对象和影响受众,这种素养的形成对于“网生代”官兵群体尤其重要,一旦缺失,势必影响其理性参与意识与理性参与能力,网络直播的正面效应也就无法有效显现,反而会带来诸多隐患和问题。媒介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教育引导官兵理性看待网络直播,梳理网络直播中的舆情导向、流量变现、礼物打赏、弹幕社交等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必要时要进行集体授课,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技术解析、现场答疑,并适时通过开展网络安全警示教育图片展,增强官兵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官兵在自觉懂法、守法、用法的同时,坚决抵制各种负面消息、虚假信息、低俗趣味,将绿色军营的拼搏、奉献、活泼、严肃、激情、阳光等主流价值观念和积极文化形态传播出去,提高网络直播参与水平,为网络直播进军营营造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