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任 张晓祺

总 编 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展现革命军人的“根”与“魂”

作者:■王 兵

摘 要:系列人物纪录片《烽火印初心》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讲述老红军、老八路的传奇故事,礼赞老一辈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在表现手法上,该片通过人物专访、纪实跟拍等手法,真实呈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寻找主人公的初心之源,对主旋律人物纪录片的创新创优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人物纪录片;《烽火印初心》;创新探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纪念那些为新中国成立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军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特制作了10集系列人物纪录片《烽火印初心》。该片以单集30分钟的体量,集中讲述一位位老一辈革命军人的传奇故事,深度展现了革命军人的“根”与“魂”。在表现手法上,该片通过人物专访、纪实跟拍等手法,真实呈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主人公当年的生活状态,寻找主人公的初心之源,对主旋律人物纪录片的创新创优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聚焦理想信念,礼赞革命军人

习主席深刻指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战斗精神的伟大力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

中国军人,他们甘当逆行的勇士,毅然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用生命构成共和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只为了那份最初的信仰。他们冲锋陷阵、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志愿成为国家民族的矢锋利刃,只为了那份光荣使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人,特别是老红军、老八路们,他们始终恪守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全面履行根本职能使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历史上写下了永远令敌人胆寒、让对手敬畏的英雄传奇,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系列纪录片《烽火印初心》正是聚焦中国军人的理想信念,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讲述老红军、老八路的传奇故事,礼赞以他们为代表的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广播电视文艺创作,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创新创优,才能凝聚正能量、奏响主旋律。

二、多维度创新,多样性创作

遵循 “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 的创作原则。老红军、老八路这一群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烽火印初心》要做的就是追根溯源,通过人物专访、纪实跟拍,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主人公当年的生活状态,分析重要时刻主人公心理活动变化,在迷雾中寻找主人公的初心之源,做到“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

“硬核”内容“软着陆”,以家国情怀引发情感共鸣。作为礼赞英雄的“硬核”作品,《烽火印初心》在塑造中国军人无畏形象的同时,没有忽略对老英雄个人情感的表达。通过巧用冲突、释放温情等手法,该片将细腻与柔情呈现给观众。胡正先老人是原总参谋部第三部顾问,参加过长征,随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抗战时期在八路军总部电台工作,解放战争时期负责技术侦察工作。《烽火印初心》中,胡正先老人的故事,是从阅兵开始讲起的—“北京香山脚下的一处解放军干休所里,在庆祝国庆70周年阅兵前的那个晚上,胡正先老人彻夜难眠。天刚蒙蒙亮,胡老便起来整理出席典礼所穿的军服”。副军职老兵王岳西,对家乡的情感在节目中得到了真实而生动的展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兄弟姐妹,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 《烽火印初心》通过挖掘人物内心细腻的家国情怀,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让“硬核”作品在内容上实现“软着陆”。

吸纳先进形态和视听技术,在细微处展现艺术功力。在节目制作方面,《烽火印初心》更加突出融合能力,在细微处展现艺术功力。一方面,在拍摄上采取动静相宜的方式,人物渲染结合主人公的人文背景,加强叙事静谧氛围的营造,制作出流畅自然的影像体验。另一方面,在故事情景叙述上,采用丰富的摄制手法,更好地为故事增加视觉色彩。

由于年代久远,纪录片主人公所涉及的相关视频资料难免不足。为完整地呈现传奇故事,作品除了纪实段落外,采取了情景再现、写意性空镜设计、手绘动画、三维动画等手段,弥补素材缺失遗憾。纪录片《烽火印初心》通过吸纳新鲜元素、新鲜技术,寻求最大范围的观众情感认同,进一步发挥广播电视节目感染人、引导人的作用。纪录片中的音乐,在细节描述、拟人化表现、推动情节发展、调整叙事节奏等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同时,音乐化的叙事手法,可以更好地表现画面的写实性,更好地诠释纪录片的人文内涵。《烽火印初心》提取军旅歌曲《我是一个兵》的主旋律片段,并在此基础上制作纪录片主题音乐及变奏,让音乐成为节目中的重要一环。

三、强化新技术支撑,深化融合传播

纪录片《烽火印初心》从节目风格和类型上看,天生具备新媒体的特质—有故事、有情感。在融媒体平台受众对优秀内容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的前提下,《烽火印初心》节目一开始就做了一个尝试:放弃以往简单截取视频片段的方式,精心制作拥有独立主题、有独特创意的宣传小片和MV,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投放。在融媒体互动上,通过摇一摇、扫一扫技术,让“大屏故事”产生“小屏共鸣”。在节目播出期间,融媒体平台共制作了10个45秒的短视频宣传片,这些短视频宣传片各自具有独立的主题方向,如:“我是一个兵”“什么是初心”“幸福在哪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青春无悔”等等,以精准的主题定位满足不同受众的内容诉求,助推节目内容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实现“跨时空、跨圈层、跨领域”的优质传播。

四、扎根主旋律土壤,着力挖掘节目深度

纪录片《烽火印初心》采用的是群像式的人物创作模式,10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立体的性格特征和形象塑造。同时,不同时代的军人所面对的战争环境是不一样的。纵然有诸多不一样,但有一样却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他们的初心使命。《烽火印初心》将故事的主人公按照职责和使命进行区分,在扎根主旋律土壤的前提下,着力挖掘节目的深度。

一部优秀的主旋律作品,衡量标准是多元的,既要弘扬正能量,又要充满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性。因此,对于创作者而言,就要坚持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做到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在主题立意、脚本打磨、故事讲述、人物呈现、视听体验等方面都确立高标准,用奋斗的精神激发创作的热情,用工匠的精神提升创作的质量,努力打造“鼓舞人心、培根铸魂”的主旋律作品。

(作者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文化节目室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