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任 张晓祺

总 编 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颜真卿一则“战时新闻”的传播学意义

作者:■田 栋

摘 要: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就在叛军肆虐、皇帝出逃、都城沦陷的危急关头,远在河北敌后的中唐名臣颜真卿向各地发出了一则关于唐玄宗退位、唐肃宗李亨即位成为新皇帝的“战时新闻”,为唐朝军民迎着硝烟烽火战胜叛乱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从传播学视角分析这则“战时新闻”的传播始末,对于新时代的军事新闻传播不乏借鉴意义。

关键词:“安史之乱”;颜真卿;“5W”线性传播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镇守大唐北部边境的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迅速攻占了洛阳等大片土地。深刻影响唐朝历史的“安史之乱”猝然爆发。关键时刻,心灰意冷的唐玄宗带领后宫宗室和一干朝臣仓皇向蜀地奔逃,把都城长安和万千子民拱手让给了叛军。

就在这时,笼罩整个大唐王朝的重重雾霾被一声霹雳划破—“玄宗皇帝被尊为太上皇,已入蜀中。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成为皇帝,肩负起讨逆重任!”

这个消息,如闪电般迅速传遍两河、关中、淮南、江南,极大振奋了唐朝军民士气,“由是诸道始知上即位于灵武,徇国之心益坚矣。”(《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而这个消息,就来自在河北叛军腹地平原郡起兵抵抗的平原太守、中唐名臣颜真卿。

1948年,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研究二战中美国新闻传播对于战争效果影响时,发表了著名的传播学著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了著名的“5W”线性传播模式: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它清楚阐释了社会传播的基本过程和5个构成要素,揭示了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点,对传播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影响延续至今。

用“5W”理论来研究分析这则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传播事件”,对我们启示良多。

一、“战时新闻”的权威发布

让我们首先从“控制研究”入手,了解一下这则“战时新闻”的传播者颜真卿的过往,解读他发散这篇至关重要的“战时新闻”的前前后后。

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颜真卿是北齐名臣颜之推的后人,从小就天资聪颖,“有词藻,尤工书”(《旧唐书·颜真卿传》)。他不仅精明强干,还受家传影响,刚正不阿、颇有政声,由于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奸相杨国忠,被打发到距都城数千里之遥的河北平原郡当太守。

然而歪打正着的是,杨国忠无意之间让颜真卿成了一枚安插在安史叛军背后的“大钉子”。

平原郡紧邻安禄山的统治腹地。颜真卿上任后,经过长期观察,判断安禄山必然造反。于是他联合族兄、时任常山太守颜杲卿,以防备洪涝为名,修竣城池河道、储备军粮物资、统计人口壮丁,做好了应对叛乱的准备。后来,安禄山果然起兵叛乱,整个河北旬日沦陷,唐玄宗惊闻战报后哀叹:“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不久,传来常山、平原二郡在颜杲卿、颜真卿兄弟带领下起兵反抗的消息,唐玄宗才欣慰地说:“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旧唐书·颜真卿传》)

颜杲卿、颜真卿兄弟在稳定本郡形势后,立即在河北各地散布李光弼、郭子仪率朔方军挺进河北的消息,河北二十四郡中的十七郡军民闻讯后,纷纷揭竿而起,击杀安史叛军,同日归顺,“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颜真卿俨然成为河北敌后义军盟主,从此“横绝燕、赵”,成为威胁安史叛军的一股强大力量。颜真卿在敌后全力抵抗的同时,还将战况以蜡丸密封,派人向朝廷奏报,得到了唐玄宗和太子李亨的信任和赏识,奠定了其作为平叛盟主的合法性。

唐玄宗逃奔入蜀,太子李亨即位灵武后,唐王朝陷入全面收缩的被动局面。河北归顺唐朝的诸多州郡又被史思明率领的叛军回援攻克,大量民众惨遭屠戮,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也被叛军残忍杀害。整个河北大地,只有颜真卿统领的平原郡还树立着唐王朝的旗帜。唐肃宗对孤忠奋战的颜真卿更加看重,同样以蜡丸向颜真卿颁发敕书,晋封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并担任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振奋人心、挽救危局,颜真卿以蜡丸将唐肃宗即位灵武的消息迅速散播到了河北各州郡,以及河南、江淮等地,并以其忠孝为先的声誉、首举义旗的权威、皇权赋予的合法地位和抵抗到底的坚定决心,使各地的唐朝军民从都城陷落、愁云惨淡的绝望中挣脱出来,重新树立起平叛讨逆的信心。

二、“战时新闻”的传播渠道

介绍了这则“战时新闻”的纵深背景,我们再看它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从传播学的角度,对这则“战时新闻”的内容和传播媒介做一浅析。战乱形势下,以蜡丸形式投递消息,轻便快捷,保证了传递效率,使信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下以最短的时间扩大影响、凝聚人心,达到预期传播效果。从内容来说,此消息内容虽短,却是字字千钧。

众所周知,正是由于唐玄宗李隆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才在麻痹了唐王朝统治集团神经的同时,也使安禄山渐次坐大,野心膨胀。

唐玄宗尚奢华,喜赏赐。在《旧唐书·玄宗本纪》中,唐玄宗有文字记载的赏赐就多达50余次。尤其是对杨贵妃、杨国忠家族,以及安禄山等边关将帅的赏赐更是不胜枚举。为笼络安禄山,唐玄宗亲自下令为他在长安城修建府第,明确要求“但穷壮丽,不限财力”,以至于皇宫所使用的器物,都不能与之相比。朝廷权贵们也“竞开第舍,极其壮丽,一堂之费,动逾千万”,大唐王朝上行下效,豪奢成风。而对风雨欲来、大厦将倾,他们竟然毫无察觉。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在短时间内就占据河北、河南大片土地,继而攻陷了长安和洛阳,使半壁河山陷入一片火海。而此时,在温柔乡里浸泡多年的唐玄宗,既没有扶危定倾的坚毅果决,也缺乏锄奸平叛的良策。在“亲征讨贼”的口号掩护下,他带领杨贵妃、杨国忠,以及少数宗室朝臣,趁夜西奔,继而入蜀,将都城长安和万千黎民百姓拱手让给了杀气腾腾的叛军,使唐朝广大军民对唐玄宗的失望到达了极点。

如果任其发展,唐王朝的覆灭就在眼前,万千百姓也将成为无辜的殉葬品。

于是,在多方合力之下,唐玄宗逃亡途中,发生了著名的“马嵬坡之变”。祸国殃民的宠妃杨玉环、宠臣杨国忠身死族灭;唐玄宗的威望也在禁卫军的哗变中沦入谷底;而太子李亨则顺势北上灵武、登基称帝,成为继唐玄宗之后,唐王朝新的统治核心。

颜真卿在他发布的“战时新闻”中明确播报了唐玄宗已退位为太上皇、太子李亨即位的核心信息,让民众们无形中发泄了对唐玄宗的愤恨,也催生出对继任者唐肃宗的希望。这无疑给愁云万里的唐王朝军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战时新闻”的精准指向

近年来,新闻分众化传播大行其道,其特点是基于“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根据不同受众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进行精准信息投送。让我们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看看颜真卿的这则“战时新闻”是“对谁说”的,所取得的“传播效果”如何?

无疑,在颜真卿心中,他这篇“战时新闻”的传播对象非常明确,就是正在平叛前线与叛军较量的唐朝军民。

此时,都城长安已然陷落,唐王朝人心惶惶、士气低落。颜真卿深知,当次之时,要“待回头,收拾旧山河”,就必须把战线继续稳固在长安、洛阳、范阳之间,而首要的,就是重建和稳固唐朝军民的平叛信心。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上述地区,唐王朝还掌握着大片地域。为什么颜真卿没有向剑南、陇右、岭南等地发布敕书呢?笔者认为,一是处在叛军重重包围之中的颜真卿手中只有平原一郡之地,在与强敌周旋之际,一时之间难以将影响扩展到更远的地域;二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对手握重兵的节度使等地方大员产生强烈忌惮,不希望他们扩大势力和影响。故而颜真卿也要控制自己的传播范围,以免招致朝廷的误会和猜忌。

从传播效果来说,无疑,颜真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除了前文所说的各地军民“徇国之心益坚矣”的同时,唐王朝对抗叛军的唯一精锐—郭子仪所率领的5万朔方军从河北击退叛军后,直接开到灵武与唐肃宗会合,成为唐肃宗日后平叛的基本班底。唐肃宗还任命同出自朔方军的大将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即太原)留守,负责镇守河东重镇太原,成为屏蔽灵武、确保新朝廷安全的重要屏障。后来,叛军主将史思明率10万精兵分四路猛攻太原,李光弼凭借万余守军坚决反击,顶住了叛军50余日进攻,取得了太原保卫战的胜利。

在前方各战场军民浴血奋战的同时,唐肃宗通过采取得力措施,使江南、淮南、蜀中等富庶之地得以保全。他任命深谙理财之道的第五琦为江淮租庸使,将江南赋税、粮饷源源不断运往灵武,为唐王朝整军经武、最终平定叛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

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冬,潼关失守、长安失陷,史思明叛军大举回援,颜真卿独木难支,遂带领部众放弃平原郡,“渡河南走”(《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五》),投奔身在灵武的唐肃宗。 从此,颜真卿逐渐从平叛战争前台隐退,转而成为唐肃宗整顿后方、革新政治的得力助手。

而今,平定“安史之乱”猎猎旌旗和金戈铁马,已然走进了历史,但颜真卿为鼓舞军心士气所发布“战时新闻”的做法,却给今天的军事新闻传播留下诸多有益启示。

(作者单位:武警福建总队新闻文化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