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传播环境下军事广播媒体的困境与突围
摘 要:以微博、微信和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军事广播原有的时效性、伴随性、互动性等优势。为进一步提升媒体竞争力影响力,军事广播通过创办新媒体平台阵地,并不断优化升级,让军事广播进入信息“快车道”,努力抢占舆论场、发出最强音,实现军事广播媒体的转型与发展。
关键词:军事广播媒体;融合传播;转型与发展
汹涌澎湃的移动互联新媒体浪潮,携带着海量的新闻信息、娱乐服务和言论评论,日夜不息、无休无止地向我们涌来,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也强烈地冲击着传统军事广播媒体的传播方式。目前,以微博、微信和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 2020 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 亿。微信朋友圈、微博使用率分别为85.1%、42.5%。抖音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使用率更高。传统军事广播的受众被更具时效性、更有冲击力、更容易获取的图文音视频内容大量分流,在新闻传播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严重挑战。
一、军事广播媒体面临的“困境”
以2009年微博的出现和2011年微信的问世为标志,我国正式进入“信息不请自来”的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对军事广播媒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军事广播的时效性遇到很大挑战。制作周期短、成本低使得传统广播一直拥有及时、快速的时效优势,也为军事广播媒体带来过许多风光和辉煌。但是,现在人们只要打开手机,刷刷微博和微信,就能以最快速度获取最需要的信息,可以省去打开电台和选择节目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进行线性传播的传统广播,时效性的优势显然被削弱很多。
二是军事广播的伴随性受到很大冲击。相较于电视、报纸和网络PC端等其他传统军事媒体,随时随地移动收听一直是军事广播的天然优势,这也就是所谓的“伴随性”。比如,操持家务、户外运动、外出旅游,特别是驾驶汽车时,一边做着自己的事情,一边听着广播里的军事新闻或评论,非常方便。现如今,人们只要手里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绕过收音机等调频接收器,收听任何地区任何时段的广播节目,收听收看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军事信息,这无形中分流了大量的原有广播用户。
三是军事广播的互动性遭到很大削弱。十多年前,军事节目直播过程中或者播出后,经常有大量网友跟贴评论,有的网友还与主持人和节目嘉宾进行互动交流,甚至参与到军事节目的深入讨论环节。但是,随着2009年微博的出现和2011年微信的问世,使得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发布者,受众与军事广播的互动性随之受到很大削弱。
四是军事广播的内容垄断受到很大影响。社交媒体的低门槛、高效率为军事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很大空间,也打破了军事广播媒体在内容方面的垄断。尤其是在高新武器装备介绍、热点敏感军事话题评论等专业领域,“军武次位面”“铁血军事”等更专业、更细分、更集成的军事网站和“两微一端”迅速崛起,影响越来越大。主流军事广播媒体在内容上的垄断性优势逐渐被网络媒体所消解。
二、军事广播媒体的“突围”之道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军事广播媒体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正是军事广播人守正创新的难得机会。近年来,军事广播通过创建新媒体平台阵地,并不断优化升级,让军事广播进入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快车道”,努力抢占舆论场、发出最强音,实现军事广播媒体的转型与发展。
一是建立网络新媒体平台阵地,让军事广播进入信息“快车道”。从2002年开办央广网军事频道,到2011年1月开通“央广军事”微博;从2013年6月创办“央广军事”微信,到2019年1月发出“央广军事”第一条抖音,军事广播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品牌矩阵,开始搭乘网络新媒体的“快车道”,向广大受众及时传播国防军事重要新闻。目前,“央广军事”和“CNR国防时空”微博拥有近2000万订阅用户。有关机构统计显示,在我国1000余个军事类微博账号中,“央广军事”微博传播影响力指数稳居前三。由于影响力突出,“央广军事”微博还被国家网信办等8个部委联合评选为“微博影响力十佳账号”。全天24小时可以随时发布军事新闻的“央广军事”新媒体矩阵,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军事广播在时效性方面的不足,顺利实现了社交媒体的突围。
二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阵地,将军事广播推送到微信“朋友圈”。在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内容为王”的原则仍不过时。近年来,在航母入列、也门撤侨、国庆阅兵等重大军事行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军事广播媒体的自采新闻、独家新闻、首发新闻比重不断增加,相关军事新闻稿件一旦定稿,第一时间安排在“央广军事”“CNR国防时空”微博、微信和“今日头条”刊发,不少稿件被各大门户网站和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后,又被网友自发推送到微信朋友圈进行再次传播。这样一来,就成倍地提升了军事广播新闻稿件的受众触达率。
军事广播在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大主题性宣传报道中,特别注重发挥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作用。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军事广播人策划采制了20集广播系列节目《我与祖国共成长》。节目在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节目中播出之前,首先在“央广军事”“CNR国防时空”微博、微信平台推出新媒体版本,配上相关图片、短视频,连同录音报道在网络新媒体平台同步呈现。无论是电脑网页展示,还是手机页面呈现,每个板块都插入了与内容相适应的背景图,设计简约大方,色调搭配合理,军事色彩突出,富有艺术性感染力,不少网友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点赞。像反映和平方舟医院船船长成长经历的《郭保丰:踏浪大洋 爱洒四方》等多个作品,仅在微信上的阅读量就达到10万+。节目还同步在“今日头条”开设了讨论话题“我与祖国共成长”,点击量超过3亿次。
三是入驻社交媒体平台阵地,推动军事广播抢占主流舆论场。毋庸讳言,传统军事广播媒体与受众间的互动量的确在减少,但是当军事广播的优质内容进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后,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不仅在持续,而且还进一步得到深化。像《晚高峰观军情》《央广军情观察》《周末点兵》和《新闻有观点·军事周刊》等军事广播评论节目,在“央广军事”微博、微信和移动音频平台刊发后,许多人点击收听收看。据统计,《晚高峰观军情》节目目前在蜻蜓FM移动音频平台上的点击收听人次累计达到6.3亿。
当然,军事广播与受众之间的深层互动,重点还是要发出独到深刻的观点评论,不断争夺热点军事新闻的“解读权”,在引导军事舆论方面不断有所作为。2004年,《国防时空》节目创办周播军事评论类栏目“一南军事论坛”。近年来,该节目在选题上始终坚持“重大问题不错过,敏感问题不回避”的宗旨,注重树立“台网融合,网络优先”的理念,每期广播节目播出之前首先在新媒体平台发稿。新媒体稿件也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和声音评论,而是集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视听元素于一体的新媒体评论产品。2020年初,中美两国在舆论战场紧张博弈。“央广军事”新媒体平台刊发稿件《美前国防部副部长声称一旦开战3天内搞定中国,金一南:别做梦了》,在对美舆论斗争中有力发声、引导舆论,稿件单条阅读量1325.7万。目前,“一南军事论坛”在蜻蜓FM移动音频平台上的累计收听量达1.3亿次,在“央广军事”微博、微信等移动平台的累计点听次数达4亿次。
四是融合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让军事广播发出时代最强音。这几年,军事广播在继续巩固提升传统广播节目质量的同时,也在全力加快融合发展转型,从采编机制、报道形式和人员配备等方面,不断提升“央广军事”新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央广军事”抖音号开办不到两年时间,粉丝量就突破900多万人次,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原创作品。其中,“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军营扫地僧”“火箭军集体婚礼”等多条抖音作品单条播放量超过1亿,成为现象级爆款作品。2020年,“央广军事”微博全年发稿1.7万条,阅读量58亿次,150余次登上热搜榜;产生了“抗洪战士晒伤手臂”“搬砖男孩考上国防科大”“火箭军官兵想上新闻联播”等多个刷屏效应的现象级作品。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央广军事”记者主动进行议题设置,采访制作了融媒体短视频《驻香港部队司令员陈道祥表态:支持全国人大涉港决定(草案)》,在新媒体各平台刊发后,阅读量突破3000万次,微博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阅读量达2亿次,网友讨论1.2万次,为全国人大涉港决定(草案)审议和通过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虽然军事广播媒体在“突围”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眼下,军事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和路线图还不够清晰,一些深层次机制性问题有待解决,支撑融合发展的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军事广播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