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全媒体时代行业期刊编辑创新能力提升探析

作者:■王 英

摘 要:全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行业期刊受到强烈冲击。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实现新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内容的生产者—编辑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中国消防》杂志编辑实践,探析行业期刊编辑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关键词:行业期刊;编辑;创新能力

行业期刊可以说是一种小众化的传媒,这是由其特定的专业内容和传播范围决定的。《中国消防》杂志是由应急管理部主管的行业期刊,创刊于1980年,是一份40年的“老字号”刊物,它立足消防,面向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全媒体时代,为更好适应行业和读者的阅读需求,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期刊编辑部从强化和提升编辑能力入手,重点在专业素质、选题策划、新媒体运作3个方面进行了不断实践与探索。

一、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专业性是行业期刊最具特色之处,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不仅要了解该行业的专业知识,也要了解该行业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更要熟知该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解决之道。唯有如此,才能够对稿件内容进行准确把关,对稿件的鉴别和筛选、对选题内容和相关文章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作出正确、敏锐的判断。《中国消防》杂志创刊之初,编辑大多是消防队伍内部人员。随着办刊制度的改革,编辑大多来自社会聘用,虽然经验丰富,但大多数编辑人员不具备消防的专业背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组稿和策划停留在来稿编校上。为此,编辑部以“专业型编辑”为培养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编辑的专业素质。

(一)深度学习专业知识

《中国消防》杂志是一份典型的行业性综合期刊,其内容既有党政消防动态、消防队伍建设、火灾防控和消防监督执法,又有科普知识及科技论文,受众包括消防救援人员、社会重点单位员工、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以及普通大众。其文章语言风格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消防执法监督的内容,都有严格的法律程序规定。实践中有的地方可能会创新工作方法,编辑在审稿时必须知晓其是否依规办事,不能把个别地方的错误做法当作行业经验来推广,以免对读者产生误导,影响杂志的公信力。为此,要求每名新入职的编辑,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既了解消防工作的内容,也能了解行业相关的表述方式。每年春季,消防救援队伍都会开展全员岗位练兵,包括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时间允许的话,编辑部会轮流派一两名编辑参加,培训结束后再与其他编辑一起分享学习心得,使其在对练兵内容跟踪报道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锻炼学习,并能惠及全员。重大消防活动期间,让记者深入消防队伍,实地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在每周一的编辑部例会上,会安排10分钟的专业知识学习。通过不断强化学习,优化知识结构,编辑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二)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行业期刊不同于其他类期刊,一般与行业管理部门具有密切的关系, 这就意味着行业期刊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的宏观政策、发展趋势以及及时了解业内发布的标准信息, 从而加强自身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因此,作为期刊编辑,必须对行业的发展大势保持高度关注和深刻了解。编辑部要求编辑人员不能单纯待在办公室编稿子,要依托中国消防协会,积极参加各类行业交流研讨会、成果发布会等,不断开阔视野,保持对行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参加高端行业论坛或专家座谈会的编辑,会后不但要写新闻稿,还要深入挖掘其中与普通读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入、准确、客观地报道。杂志曾设专栏“寻找最美工匠”,编辑要采访不同岗位上的消防人,以行业特征为主体,通过设悬念、巧布局,找到相应亮点,这样写出的文章既有实用性信息,又有很强的可读性。总之,通过压担子,促使编辑不断深入学习,使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将被动习得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深刻认识,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

二、提升选题策划水平

选题策划水平决定了期刊的可读性。《中国消防》杂志作为消防领域唯一的“国字头”期刊,在原创内容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全国应急安全领域,有20多种行业报刊,要想继续保持影响力,就必须充分利用自身办刊资源进行差异化发展,精心设计,提供有时代性和时效性、有深度和广度的选题内容。

(一)紧抓选题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行业期刊不同于纯学术期刊,其读者大多是本行业的从业者。人们阅读杂志是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参考和借鉴,从而提升专业技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因此,期刊编辑必须要具备时代意识和时效意识,在内容策划方面始终与行业实践保持同步,最好能够引领实践。2020年7月,南方多地洪水暴发,消防救援队伍作为一支主力军、国家队,始终奋战在一线。期刊编辑部紧扣抗洪抢险,连续2期策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专题,组织了一批关于消防救援队伍抗洪抢险的通讯报道。抗洪抢险固然重要,但防范洪涝灾害也是关键,因此,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谈对策、说方法,为读者提供及时、全面的指导。

(二)紧抓选题的深度和广度

与新媒体相比,期刊的内容优势不在于“快”,而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编辑要抓住当前行业最关心的大事,从事件背景、案例研究、现状发展、对策防范等多个层面和视角进行组稿策划,用事实、数据、情怀打动读者、感染读者。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消防》杂志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消防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为切入点,开辟“消防70年”专栏,以每期1篇至2篇的频次,先后刊发《消防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等14篇文章,从体制机制、队伍建设、装备技术、科技发展等方面进行回顾和展望,通过数据和图片全景式再现了新中国消防事业70年来的发展成果。并组织多位行业知名专家撰写理论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消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消防事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既抒发了从业者对行业的深厚感情,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立体的行业观察视角。

三、提升新媒体运作能力

当前,媒体融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传统媒体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看到,一些媒体善于与时俱进,因势而动,熟练融合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重整传统媒体编辑思维,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中国消防》杂志在这方面也积极推进,稳步开展新媒体建设,形成“一刊一微一网一号”的媒体传播格局。

(一)重视内容的二次开发

《中国消防》杂志作为一份有着40年历史的传统期刊,在全媒体时代,适应媒体发展形势,紧跟新媒体前进步伐,先后开通运行《中国消防》杂志微信公众号、《中国消防》杂志网和《中国消防》杂志抖音号。期刊编辑部从传统模式编辑部逐步演变为全媒体编辑部,每名编辑既是杂志栏目编辑,又是新媒体编辑。在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传统载体的品牌优势、专业采编优势,将杂志的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好新型载体的信息资源优势,一采多编,一采多发,分别突出杂志、微信、网站和抖音号的特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消防宣传体系。尤其在文章的选择上,精心策划,无论在标题撰写、选题视角还是文章篇幅上,都注重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通过吸引粉丝进行点击与文章转发来不断扩大杂志的影响力。

(二)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

行业期刊的特点是实用性,这也是行业期刊满足读者需求的核心功能之一,不足之处是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能把实用的信息与精彩的文字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可读性,从而扩大影响力。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部分人不得不居家办公,线上培训突然在各个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成为知识服务领域的一片蓝海。编辑部发动编辑尝试进行网络授课,利用期刊大量的专家资源,开设网络课程,内容包括居家消防安全、企业复工复产消防安全、医院消防安全须知等,并将部分课程内容制作成系列音频或视频进行线上推广。在技术方面,与社会第三方机构合作,弥补现有编辑人员互联网从业经验的不足。同时,加大视频传播的力度,与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和网站在宣传、内容、客户黏性上形成互动和互补。

(三)加强与读者沟通联系

读者是期刊传播的对象,更是编辑服务的对象。 行业期刊的编辑人员应该不断拓展沟通渠道,加强与读者的联系,了解读者所关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为此,《中国消防》杂志专门在各地消防救援总队设立工作站,并依托工作站建立通讯员队伍,及时将当地读者的阅读需求反映到编辑部。在期刊的栏目设置上, 也注重服务行业的需求。杂志还不定期设置读者调查问卷或反馈表格,听取读者声音,帮助读者了解相关行业的动态;为读者提供必要的相关行业的统计信息,帮助其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桂坚.新环境下读者的阅读心理[J], 编辑之友,2009(4):64.

2.周学东.试论综合性科技期刊编辑创新[J],今日科技2013(5):51.

3.冯英囡.从国外财经报道谈专业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新闻传播[J],2007(1):36.

4.尤殿武.论行业期刊专业性与可读性的统一[C],第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495.

(作者系《中国消防》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