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在深度融合中提升宣传报道应急应战能力

作者:■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主任 刘凤桥

摘 要: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聚力融合的实践纵深推进,创新融合的效能初步显现。本文结合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探讨军队媒体在深度融合中加快提升宣传报道应急应战能力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军队媒体;深度融合;宣传报道;应急应战

全媒体时代,军队媒体的深度融合,既是提升媒体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要站在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提升宣传报道应急应战能力,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备战打仗的贡献率。

一、顺应形势,推动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深度融合

全媒体时代的军队媒体融合,不是信息传播内容、形式、手段的简单重组整合,必须紧贴部队建设发展和职能使命任务,树立“跨界思维”,实现从“皮”到“核”、从“外”到“内”、从“形”到“神”,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深度融合。

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逐渐建立起集报、网、微、端、台于一体的武警部队新媒体矩阵,充分发挥一次采集、多种生成、融合发声、立体呈现的融媒体宣传功能,在强化政治引领、服务备战打仗、指导基层建设、聚力为兵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2019年以来,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挑战,中心第一时间集全员之智、聚全体之力、融全媒之效,研究制订宣传报道预案,调整充实力量编组,做好应急应战各项准备,确保遇有任务能够迅即反应、有效应对、跟进服务、发挥效能。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按照“有效融入联合作战体系、高效融合军地信息资源、强化政治引领宣传效能”的建设目标,把握基础硬件、软件支撑、服务应用内在融合需求,借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新华社“超级编辑部”等建设经验,发挥军地共建共享优势,吸纳采用国内先进技术解决瓶颈问题,进一步推动武警部队媒体融合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认清差距,找准单一性、粗放式、套路化的短板弱项

从客观上看,对照深度融合发展要求,对照应急应战能力标准,中心不同程度还存在思维理念固化、队伍素质弱化、运行机制僵化、战斗功能虚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有差距”上。

一是预研筹划有差距。实践感到,我们对任务的预研预判大多还是停留在共性规律层面,对不同战略方向、不同任务阶段、不同单位类型、不同战场环境下,宣传舆论工作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战时媒体融合有什么不同的工作要点和宣传策略等,思考得还不深、不细、不透。

二是应战素养有差距。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同志对重大突发事件宣传的思想准备、政策准备、技术准备和手段准备还不够充分,对各个阶段部队可能是什么状态、我们应该有什么动作、媒体如何发挥合力等还不能了然于心、成竹在胸。

三是进入情况有差距。在应急宣传单兵物资装具、战时采集编辑和通信传输设备等准备方面,还没有按“三分四定”标准精准落实,一些高科技装备的性能参数、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还有待熟悉掌握,一旦遇有情况,能不能拎包就走、拿来就用、即联即通,第一时间迅速形成战斗力,还没有抓到托底放心的程度。

四是精准高效有差距。对复杂形势背景下的应急应战准备,中心虽然在媒体深度融合、发挥整体合力上进行了新探索、建立了新机制、拿出了新举措,但在职责精细划分、工作无缝衔接上,在及时准确掌握上情、实时跟进研究解决问题上,在做好前出准备、提供后台支撑上,还有较大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三、全面融入,打造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的过硬团队

在深度融合中提升宣传报道应急应战能力,既是一场大考,更是一场大战,考验的是新时代军队媒体人为党搞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站位、政治能力、政策水平,检验的是调整改革落编后军队媒体人的战斗意识、战斗素养、战斗作风。必须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放弃幻想准备打仗,结合业务研究打仗,发挥优势胜任打仗,从“全程纳入、全员进入、全效融入”三个方面谋局布势、专攻精练。

一是全程纳入军事行动体系,建立与任务部队相融合的组织模式。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本身就是军事行动的重要一环,敏感性强、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健全的组织体系、有力的组织领导至关重要。一要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在上级统一指挥下,及时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把关定向、传导责任、凝聚合力作用,为开展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二要完善编组,体系应战。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过程中,前方报道组应成立临时党小组,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组织建设促业务、提能力,形成管理严密、运行高效、利于工作的应急应战党组织体系,真正做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三要整体筹划,一体实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应纳入军事行动准备整体筹划设计,把宣传报道力量纳入部队抽组、兵力调动、战地保障等一体实施,做到情况一起出、课题一起研、演练一起搞,防止和克服“两张皮”“打乱仗”等现象,保证新闻宣传嵌入军事行动同步筹划组织实施,使军事行动与舆论宣传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二是全员进入备战打仗状态,提升与应急应战相符合的意识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预研制订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预案,明确需把握的总体原则、宣传内容、任务分工、工作准备等,绘制应急应战紧前准备的“责任表”“路线图”,做到依案而行、压茬推进,切实把应急应战的意识能力练扎实、搞过硬。一方面,要强化“三种意识”,保持迅即能战的备战状态。备战打仗没有旁观者、局外人,每名同志都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要强化号令意识,一切行动服从服务于战略全局,决不能自行其是、任性妄为,干扰影响党、国家和军队的工作大局;要强化对手意识,深入研究舆论战场上的对手和要影响争取的不同受众群体,切实增强舆论传播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强化战备意识,扎扎实实做好人员、设备、技能、机制等方面的应急应战准备,定期依托方案预案开展带实战背景的训练演练,确保一有行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另一方面,要树立“跨界思维”,打造一专多能型战地记者。一名优秀的军事记者必须摒弃传统思维,学会左右开弓、拳打脚踢,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中,在人手不够、设备紧缺的情况下,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素养,做到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从应急任务筹划开始,就要注重立足融合作战、体系协同,文字、摄影、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力量联合用兵,各平台记者“跨界作战”,通过报、网、微、端、台等平台一体联动,发挥融合优势,讲究宣传策略,把握报道尺度,注重传播效果,为打赢制胜提供舆论支持,在实战中完成从平面记者向融媒体记者、从军事记者向战地记者的转型嬗变。

三是全效融入战时政治工作,增强与服务大局相契合的质量效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其政治性、战略性、政策性都非常强。要结合政治能力训练,持续深化对有关重大问题的研究攻关,确保任务中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作表率。一要树牢全局观,打好军事行动政治仗。任何军事行动,都有政治目标、政治后果、政治底线。要积极教育引导所属人员研究思考如何站在政治上全局上看待军事行动,如何更加精准地理解把握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战略意图,如何把“四要”维稳要则、“以人民为中心”执勤理念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及上级关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一系列决策指示,贯彻体现到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中,切实打好军事行动政治仗。二要绷紧政治弦,实现多种效果相统一。要把“政治家办报办网办刊”理念贯注到全体人员的头脑中,引导大家在采、编、发、摄、录、传、审的过程中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善于把握突发事件的政治性质、考量维稳行动的政治风险、洞察不同情况的政治关联、挫败敌对分子的政治图谋,确保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三要突出战斗性,把融媒体平台当战位。备战打仗是部队的主责主业,部队所有工作都要服务备战打仗。要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思路,坚持以战领建、以战强能、以战检验,树立把平台当战位、把写稿当打仗的为战导向,做到重大策划往打仗谋、军事记者往战场走、新闻作品往一线送,为媒体深度融合打上鲜明的实战烙印,让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服务备战打仗主责主业,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有力的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