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军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构建战略军种全新传播格局
摘 要:全媒体时代,推动军事媒体融合发展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作为战略军种媒体人,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盯发展大势,不断强化融合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内容形式融合创新,持续推动技术革新升级,建精建强全媒体新闻队伍,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战略军种、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
关键词:融合理念;“内容为王”;融合手段;人才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就新闻舆论工作特别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进路径。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出版发行等业态于一体,具备了推动火箭军媒体融合发展的“物理基础”。在新的起点上加速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构建与增强火箭军软实力、传递战略军种最强音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已成为中心的紧迫课题和战略任务。
一、回应时代挑战、掀起头脑风暴,确保融合理念根植人心
中心的成立,从体制上打破了制约媒体融合发展的藩篱,但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各自独立的生产、运营和管理模式,导致旧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模式依然影响较深。要确保融合理念根植人心,必须始终坚持将习主席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指示要求作为党的意志、国家战略、统帅号令来落实,把使命感、紧迫感转化为工作动力,打通融合梗阻,主动自我革新。
大抓融合意识培养。中心牢固树立转型融合意识,消除“简单捆绑”带来的满足感,反复强调“不融合终将被时代淘汰”观念,重构传统媒体生存环境,彻底根除其对脱“纸”重生驱动力不足、紧迫性不强的内在问题,倒逼媒体人“刷新”思想认知和工作理念,通过“头脑风暴”,确保融合理念形成共识、深入人心。
浓厚融合文化熏陶。中心组织编辑记者参观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和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指挥部,常态开设“融媒体大讲堂”,定期学习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大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力度,使编辑记者时刻浸染于融合文化之中,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力推融合机制重塑。中心畅通人员内部交流渠道,抽组“融媒体小分队”深入大项任务一线强化磨合,推进“火箭军融媒体中心”和“‘策采编审发评’一体化生产平台”设计论证,指导有关部队建立融媒体采编队伍,以采编流程、运行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重塑带动深度融合,实现从“相加”到“相融”、从“形合”到“神聚”、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根本转变。
二、坚持“内容为王”、聚焦主责主业,确保融合道路宽阔通达
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媒体融合重构的是传播形态,再新的传播形态离开了优质内容,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内容为王”永远都是媒体永葆生机的“不二法门”。
发挥“喉舌”作用,坚持重要内容同步。中心牢牢把握新闻宣传工作姓党为党政治要求,强化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办新媒体意识,与中央各大新闻媒体对标对表,第一时间同步报道党、国家和军队大事要闻,宣传好党的主张、传播好党的声音,让党的意志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上扛旗帜、打头阵,坚决抵制舆论逆流、大张旗鼓发声表态,及时提供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为坚守党的舆论主阵地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彰显“号角”本色,追求聚焦中心合力。中心忠实履行为强军兴军鼓与呼的职责使命,坚持“举旗铸魂、正本清源”宣传导向不动摇,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服务理念不动摇,将宣传“准星”对准打仗“靶心”,把镜头笔触瞄向一线、用真情实感讴歌官兵,着重宣扬火箭军部队绝对忠诚底色、备战打仗能力、特有战斗作风和砺剑精武典型,忠实记录和传播火箭军官兵自觉弘扬以“三爱”“五讲”为核心的砺剑精神,积极打造世界一流战略军种的铿锵步履,充分彰显“大国不可辱、镇国有利器”的压舱底气。
强化品质保证,确保主题内涵突出。中心积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原创首创,减少拿来主义,拒绝内容同质,从兴国大势和强军伟业中汲取源头活水,开设“起床号”“东风夜读”“砺剑故事会”“燃!MV”“我在现场”等栏目,开展“牢记习主席寄语嘱托、青春建功强军伟业”“讲述砺剑故事、争当砺剑传人”网络活动,确保产品“既有意思,更有意义”,用深度锐度赢得流量,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胜势。
注重优势互补,实现表达分合有别。传统媒体突出“深”,搞好深化解读、深入报道、深度展现,以权威性、专业性和独家性拓展空间;新媒体突出“快、活、全”,“快”即快捷传播,“活”即灵活多样,“全”即全维手段。中心充分做好两者的统分结合,聚力实现移动传播、智能聚合和内容分发,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努力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形成提升宣传质效倍增器。
三、注重技术革新、打造新增长极,确保融合手段不断创新
全媒体时代,媒介载体日趋多元,传播手段彼此融通,受众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文字、图片欣赏,而是更希望沉浸到视频、动漫、H5、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多种阅读体验当中。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传播手段创新发展。
以打造立体多维的“新媒体矩阵”为抓手引强援。中心持续建好用好“中国火箭军”“东风快递”等火箭军部队新媒体账号,加大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引入力度,力争在新媒体产品上实现“精确制导”、在宣传手段上实现“精准传播”,确保新闻生产方式、媒体运营模式等手段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在建强自身的同时,积极“借船出海”,与军地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紧密协作、同频共振,携手讲好火箭军故事、传播火箭军声音、展示火箭军形象。
以推进“火箭军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开新局。以中心定点部署新址营区为重要契机,持续构建“一个中心六平台”(火箭军融媒体中心,报纸、出版、广播、电视、强军网、新媒体)传播格局,探索建立规范“策、采、编、发、存、评”工作流程,实现重要内容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传统媒体跟进深度报道的宣传模式,完成新闻信息从定时发布向全时发布转变;注重把传统媒体的独家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优势向新媒体延伸,运用动漫、H5、全景VR等技术手段,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进行再度包装推广,打造受众欢迎的融媒体精品。
以建立“媒体+文化”协同作战平台为支撑添活力。中心先后组织开展“八一”快闪、网上拉歌赛、火箭军原创MV展播、慰问演出直播等活动,编辑系列文化丛书、制作网宣文化精品,通过新闻“搭台”、文化“唱戏”,拓展新闻宣传的内涵和外延,着力提升新闻的信息含金量和文化品位,不断提高砺剑文化、砺剑精神的影响力,切实增强战略军种软实力。
四、建强人才队伍、积蓄硬核力量,确保融合事业持续发展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军队新闻媒体人才的转型是军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成败的核心动力和关键所在,必须下大力培养融媒体尖兵、全媒体人才、专家型记者,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统筹现有力量充实人才队伍。中心落实新闻工作者增强“四力”要求,结合传统节日、重大演训活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常态开展“走转改”活动,通过一线锤炼、送学培训、业务交流等,挖掘培养熟悉新闻业务和新媒体技术的跨界人才,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的转型、优化、提升;充分发掘基层部队人力资源潜力,广泛建立特约评论员、特约记者、驻站记者、特约通讯员和网络主播队伍,真正调动起宣传报道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力度,努力将编辑人员从日常零散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重大事件策划、有效舆论引导、平台运营维护和高质量产品制作上。
广纳各类人才壮大人才队伍。中心把军事新闻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保留纳入火箭军部队人才建设总盘子,围绕建强策划团队、创作团队、技术团队、运维团队目标,采取采编岗位现役军人转改、社会招聘文职人员、特聘远程编辑等模式,有针对性地引入人才、引进技术,大力吸纳设计师、程序员、架构师等新型人才补齐结构短板,探索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人才管理体系,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新的职业发展空间,最终形成以现役军人为骨干、文职人员为主体,社会聘用人员为支撑的新型融媒体人才方阵。
依托灵活机制激活人才队伍。中心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媒体人才能力素质要求,强化采编人员岗位培训和交叉锻炼,结合中心实际和例行干部调整,定期安排采编人员岗位轮换、多岗实践,提升全域思维和全媒视野,培养更多擅长图文、音视频、多媒体采编的一专多能型骨干,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工作队伍,自觉承担起新时代战略军种媒体人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