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大势 紧抓重点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摘 要: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传播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推进军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紧跟发展大势、立足自身实际,把握内融、外联、向战、强能等着力重点,在打造融合平台、创新模式机制、建强人才队伍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平台建设;机制创新;体系融合;战地宣传;人才培养
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媒体融合之势,军事媒体必须紧跟发展大势、立足自身实际,把握内融、外联、向战、强能等着力重点,在打造融合平台、创新模式机制、建强人才队伍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内融:夯实融合之基
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空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各媒体初步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距离“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还有不小差距,主要是依托互联网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还不够,全媒体生产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机制保障还需要加强。当前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尤其要在优化平台、重塑流程、创新机制上求突破。
平台是融的基础,机制是融的关键。近年来,中心一方面抓平台建设,打破媒体间的资源壁垒,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研发了空军全媒体融合平台,将分散在新闻宣传、文化服务、图书出版等业务领域的内容素材向平台迁移,初步形成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库和一体协作的生产平台。另一方面抓机制保障,组建“空军在线”新媒体编辑部,对新媒体信息发布进行归口管理;建立新闻宣传统筹协调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各媒体负责人参加的碰头会,对重大宣传任务进行集体会商;梳理规范各媒体生产流程,进一步理顺跨部门协作机制。2020年“双十一”空军节期间,中心用平台统资源、用机制统步调,各媒体集中采集素材、全程共享资源、分头制作产品,推出了包括新闻报道、飞行战歌、形象宣传片、图文海报在内的一大批多样态融媒体产品,向全网各平台精准投放。“为空军庆生、向空军致敬”等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发布的多个版本空军招飞宣传预告片网上点击播放量超过5亿次,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
展望未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必将加速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随着5G的大规模商用,技术驱动力将更加凸显。中心要紧跟技术迭代步伐,更新融合发展理念,加快研究推进军种媒体的“中央厨房”建设,打造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融媒体指挥中心,加强采编流程的统一指挥控制。同时,学习借鉴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成立虚拟项目组、技术服务组等做法,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更加有力的机制保障和技术支撑。
二、外联:拓展融合之翼
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呈现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形态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但受制于思维理念、技术手段、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不足,媒体间互联互通、一体发力的融合机制还不够完善。
从军事媒体融合来看,虽然内容资源丰富,但在技术、渠道、流量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各中央媒体加快向全媒体布局发力,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示范引领;一些商业平台在人才资源、新技术应用、用户数量等方面积累了巨大优势。中心在实践中,注重统筹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军兵种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的关系,在深耕特色优质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借船出海”,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心派出两名同志深入武汉抗疫一线采访,加强原创内容生产供给、协调各平台一体联动,形成了多维立体传播格局。期间推出的空军军医大学张西京等重大典型家喻户晓,“空军紧急大空运”等稿件经中央媒体报道后在全网刷屏,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对宣传空军力量、展示空军形象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宣传中,“空军在线”新媒体联合中国移动咪咕科技,策划推出航空博物馆“淘宝”网宣活动,首次在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直播,讲述《文物里的抗美援朝》空军故事,在线收看人数近30万。
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中心必须加强内容供给侧改革,通过深耕特色优质内容,为不同平台、不同媒体提供个性化资源,联合、吸引更多媒体加入宣传人民空军的行列,为建设世界一流空军营造更加强大的舆论势场。
三、向战:瞄准融合之的
军队的根本职能是打仗。军事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坚决贯彻强军为本要求,提高融媒体宣传对备战打仗的贡献率,尤其要在探索融媒体战地宣传模式上走开路子。2020年以来,中心依托部队实战化训练、非战争军事行动等任务,开展融媒体战地宣传预实践,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人员模块式编组。未来战场环境态势复杂、形势瞬息万变,受战场条件制约,记者力量必须精干、合成、多能、高效。中心跨部门、跨专业编成多个融媒体报道组,确保平时满足多元需求,战时做到闻令而动。2020年抗洪抢险宣传中,中心派出由文字、摄影、摄像和新媒体记者组成的两个融媒体报道组,第一时间到达抗洪一线、第一时间发回现场报道,实现了预有准备、快速反应。
报道嵌入式跟进。探索实践“小前台+大后方”的组织模式,任务中一线融媒体报道团队嵌入部队行动,前方直击现场、发现细节、采写故事,后方掌握全局、把控节奏、加工产品,使指挥层级更加扁平、采编流程更加高效。2020年抗洪抢险宣传中,中心融媒体报道组连续奋战15天,推出上百篇生动鲜活的现场报道,《写在纸箱上的入党申请书》《大堤上的后浪》等一批优秀作品被线上线下广泛转载,有的生动故事还被央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特别节目收录。
装备机动式配置。现代战争保障先行,战地宣传也要高度重视装备建设。战地信息采集和传输设备,应具备方便携带、功能齐全、传输可靠等特点,适应特殊环境需要,确保行动中能够联得上、采得好、传得出。2020年以来,中心着手设计模块化战地宣传装备箱,演练使用卫星转播车,采购配发便携式专业设备,以便满足特殊条件下的新闻采编、传输和发布要求。
实践证明,军事媒体融合发展必须聚焦打仗、服务打赢,发扬战地记者优良传统,以提高信息传播力、舆论影响力为目标指向,切实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
四、强能:培育融合之力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当前,全媒体人才缺乏的情况带有一定普遍性,急需解决好现有人才能力单一、新生力量来源不足等问题。新闻舆论人才专业性强、成长周期长,需要做好长远规划,作为媒体融合基础工程来抓。
多措并举推进传统媒体人才转型。传统媒体骨干大多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和业务功底,培养全媒体人才首先要聚焦内部挖潜,鼓励他们到新媒体平台发挥作用,不断推动传统媒体人才转型。中心安排编辑记者定期到新媒体平台轮训,在年轻干部使用上走开现有媒体内部交流路子,遴选有发展潜力的采编人员到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学习锻炼,采取超常措施加速推进人才转型。
加大全媒体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当前,社会招聘文职人员已经成为新闻人才队伍补充的主渠道。中心高度重视文职人员的选改、招聘、培养、使用,改革“窗口期”用足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政策,从全空军部队广泛遴选,调入文字功底强、具有培养潜力的新闻骨干苗子;同时通过社会招聘,广泛招揽吸纳岗位急缺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坚持用其所长、才尽其用,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真正把有思想基础、有专业能力、有热情干劲的可塑之才选进来、保留住。
积极主动培养部队宣传骨干队伍。部队宣传骨干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影响新闻宣传产品的质量。下一步,中心要高度重视媒体特约记者、报道员、远程编辑等队伍的带教培养,善于发现人才苗子,想方设法开展业务培训,解决人才后继乏力的问题。同时,还要树立大人才观,坚持开门办网、群众办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官兵参与信息生产传播,不断延伸壮大全媒体宣传的“人才链”“外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