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记者始终在战位
强军步伐铿锵迈进,军事记者携笔同行。作为强军事业的见证者、参与者、记录者、传播者,“在战位”是军事记者的工作常态。
军事记者是一个战斗的职业。走边关、下基层、上演训场、赴深海远洋……许多军事记者“一年三百六十日,多在横戈马上行”。万家团圆的时候,总有军事记者远离亲人,和边防哨所、执勤战位上的官兵一起过节;灾难突发的时刻,总有军事记者勇毅出发,逆行抢险救灾一线、抗击疫情前沿投入战斗。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事记者冲锋的身影;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军事记者奔忙的脚步。
军事记者的荣光,写在党和军队新闻事业发展的史册上。革命战争年代,军事新闻工作者都是“一手拿笔、一手拿枪”,一边战斗、一边采访。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军事摄影记者沙飞等人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一个个战斗场景,为历史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录;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军事记者随军采访,志愿军许多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通过记者的笔和镜头,为我们留下一曲曲“最可爱的人”的英雄赞歌。和平建设时期,军事记者沉到一线抓“活鱼”,脚底板下出新闻,每当有大事发生时,军事记者从未有过缺席。在冲锋的号角声中,军事记者带着采访本和相机投入战斗;在凯旋的队伍里,军事记者和官兵一起分享胜利的荣光。一代又一代军事记者以“在战位”的担当,书写着中国军人的忠诚与奉献。
战士,是军事记者的本色;军事记者在战位,体现的是军事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作风。军事记者用“永远在路上”的状态和“始终在战位”的姿态,记录着时代风雷的每一次呼啸、历史脉搏的每一次跳动。雷烨、柳朝琦、杨学泉……一个个军事记者倒在战位上,为军事新闻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用燃烧的生命写下军事记者牺牲奉献的壮歌。
战位是磨砺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大考场,也是军事记者成长成才的好地方。当年,范长江不惧艰难险阻,奔向战斗的一线,写就名作《中国的西北角》,成就了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萧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深入反法西斯斗争前线,凭中国唯一一位全程报道欧洲战场的战地记者而扬名;女记者胡济邦全程随军深入报道苏联卫国战争,在战争中建立功勋,彪炳史册……新时代强国强军征程上,军事记者更应发扬优良传统,砥砺过硬作风,把战位当作事业的基石,把每一次采访都当成战斗,用“始终在战位”的勤勉敬业铺展新闻理想。
——在战位,当有高的站位。新闻工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工作,是宣传党的主张、教育动员群众、开展舆论斗争的一种方式,无论采访新闻还是筹划稿件,都应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因此,军事记者身在战位,头脑则要站上政治的高位。要善于观大势、察大局,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展新闻工作,做到“一滴水中见太阳”。
——在战位,当有低的身段。俯下身子才能闻到泥土的芳香。采写新闻犹如沙里淘金,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在放低身段、沉到现场后才能获取。和平年代,基层一线就是军事记者的战斗前沿。军事记者在战位,就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官兵,善于在基层“富矿”中“淘金”,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忠实记录新时代中国军队的崭新风貌和中国军人的时代风采。
——在战位,当有冲的劲头。是战士就要勇敢冲锋。军事新闻工作是一项需要付诸激情、呼唤勇毅的事业,军事记者在战位,冲的劲头不可少。冲,体现在“大事临头向前冲”的职业本能,新闻发生的现场,就是军事记者的战场;也体现在“不在现场,就在去现场的路上”的职业坚守,以“拼命三郎”的劲头马不停蹄地为新闻事业奔忙,“翻过一山再攀一峰”。
——在战位,当有融的本领。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顺应融合发展大势,努力培养和提高适应媒体融合的能力素质,军事记者才能在战位打胜仗。提笔能成文、举镜头能拍摄、熟练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全媒体时代的军事记者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拿得起来。在新闻实践中不断磨砺融合本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军事记者才能在战位上成就气象万千,在打造一流军事传媒矩阵中作出应有贡献。
启航新征程,讴歌新时代,军事记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把责任体现到战位上的冲锋中,把使命履行在战位上的战斗里,新时代的军事记者一定能以如椽之笔,合着时代节拍,挺立时代潮头,书写新的辉煌。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理论宣传编辑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