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统一战线思维提升舆论斗争质效探析
摘 要:运用统战思维开展舆论斗争,既要重视力量资源的大团结大联合,又要重视抓住主要矛盾精准发力。在此过程中,应高度警惕敌对势力“带节奏”渗透离间,防控民粹主义情绪和偏激言论的干扰。
关键词:舆论斗争;统一战线;舆论安全
注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我党我军统一战线工作的思想精华,同时也是革命建设和各项斗争需要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作为国家总体战、全局政治战和新时代人民战争的一部分,舆论斗争尤其要注重运用统一战线的思维方式,建立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舆论斗争“同心圆”,从政治和战略高度把控时度效,在坚决打击敌对势力的同时最大限度争取人心,最大范围赢得理解支持。
一、团结统战是提升舆论斗争质效的内在要求
作为我党领导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的原则和思维在舆论斗争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和启示意义。舆论斗争虽然具有显著的对抗性,但其内在规律和深层机理却与统一战线思维高度契合。
(一)舆论斗争的实质是政治战,应大力团结“第三方”
舆论是众人之论;政治是众人之治。从这个意义上说,舆论就是政治,舆论斗争的实质就是争夺人心的政治战。毛泽东同志曾精辟指出,所谓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作为政治斗争的一部分,舆论斗争在旗帜鲜明与对手较量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关照中立方、“第三方”,唯有如此才能在最大范围内争取人心。换言之,舆论斗争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在于争取中间地带,争取到的理解、同情和支持越多,舆论斗争越有成效,舆论安全越有保障,反之有可能造成舆论斗争的失败和舆论安全的流失。因此,在舆论斗争中要拿出相当的精力去研究、尊重和团结“沉默的大多数”,不能搞生硬划线、逼人站队、非此即彼;要防止片面强调“舆论一律”而将次主流舆论、支流舆论推向对立面;要善于在美西方阵营和对手国家舆论传播阵营内部,发掘具有知华友华倾向的理性派、务实派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正向因素。
(二)舆论斗争是持久作战,应注重长线布局
在当前舆论斗争中,美西方挑动的意识形态对抗趋于升温,敌对势力对我的舆论攻势有增无减,“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传播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国际社会对我的刻板印象无法在一夜之间扭转,普通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舆论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是一个渐进过程。因此,舆论斗争是一场典型的持久战,刀光剑影的短兵相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有注重长线布局、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最终胜利。为此,要在统战思维的牵引下,制定科学合理的舆论斗争阶段重心和阶段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在不利议题上提前与对手拼消耗、打拉锯战。要客观理性看待局部的舆论被动和舆论防御,在舆论斗争敌我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转变之前,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涵养我方舆论斗争实力和人脉,持续巩固国际国内舆论斗争统一战线。
(三)舆论斗争是流变性对立,要保留转圜余地
在国际政治领域,舆论斗争中的双方或多方的对立关系也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国际关系视野下的舆论斗争中,在此议题观点相左、唇枪舌剑,在彼议题却可能看法一致、相互声援;在这一阶段双方舆论斗争剑拔弩张,在下一阶段却可能搁置分歧,求同存异向前看。在内部舆论场的斗争中,某些曾经存在思想偏颇的意见领袖,也可能在客观事实面前接受教育,转而成为现身说法的正能量大V。因此,舆论斗争要善于精准把握时度效。尤其是在常态战略竞争和非敌我关系的舆论斗争中,要充分考虑斗争双方或多方关系转圜的可能。尤为重要的是,无论国家、政府之间处于何种舆论对抗状态,均应积极维护国民之间、族群之间的感情纽带,呵护非官方层面和人际层面的沟通交流,尽可能避免长期恶感累积和深层心理隔阂。
(四)舆论斗争重在以势取胜,应力避零和博弈
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曾指出,战略的真正目的与其说是寻求战斗,还不如说是寻求一种有利态势。这一思想与我国传统战略思想不谋而合。《孙子兵法》提倡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势胜的理想状态。在国家安全和军事领域,斗争的目的不在于简单压制或消灭对手,而在于获得有利态势和行动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舆论斗争的胜战标准也是辩证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非舆论争胜的唯一模式。因此,要摒弃传统安全领域的强力压制、零和博弈思维,树立“缓和就是有利”“控局就是胜利”“优势就是胜势”的观念。尤其要克服那种让反对声音彻底消失、使旁观者一律转变立场、将错误思想瞬间清除的“绝对”心态,避免为了语言和文本层面的“压倒性胜利”而过度消耗政治、外交和舆论资源。通过谋局造势,对敌对势力慑战止战、对中间势力吸引瞰制、对己方阵营凝聚巩固,才是舆论争胜的最高境界。
二、运用统战思维开展舆论斗争面临的矛盾问题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舆论斗争形势,党政军民同仇敌忾,坚决应对,有力维护了我形象声誉,捍卫了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必须看到,从统战思维的原则和标准来看,当前舆论斗争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需重视的矛盾问题。
(一)舆论斗争中有悖统战思维的现象观察
一是要警惕斗争泛化的问题。统战思维之于舆论斗争的最大价值,即在于更加积极有效地争夺人心,而在特定时空区间的斗争对象泛化行为则直接妨碍这种努力。比如,在2021年3月“H&M抵制新疆棉”事件舆论斗争中,我国政府、企事业团体、媒体和广大网民对敌对势力进行舆论揭露和鞭挞,迅速形成了舆论高压态势,营造了有利于我的舆论走向。但网上也出现了个别过激言行,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钻了空子。比如,有人在网上传播“火烧耐克鞋”视频、网暴大陆签约艺人、直播专卖店购物者等的过激言行。这些行为虽大多出于爱国热忱,但我们要警惕的是防止上述类似舆论斗争对象泛化的问题,以免造成干扰舆论斗争核心议题、自乱阵脚、实力内耗。
二是要警惕力量分散的问题。当前,虽然我方舆论斗争的参与主体类型多元,但在有的舆论斗争中,各种力量的作用发挥有时还不够充分,相互之间的协同配合有时还不够密切。一方面,来自军地、境内境外、线上线下等各种舆论斗争力量,其潜能还没有充分激发。比如,对于民间社团组织、网络意见领袖和直接身处境外舆论场的商旅人士,还可给予更多信任,赋予更大的舆论斗争责任。另一方面,由于平时的业务交流、感情联络不足,我方各种舆论斗争力量在具体事件和重大议题上有时还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相比之下,美西方国家通过战略传播机制,早已在事实上形成了跨军地跨部门跨层级跨官民跨场域的舆论斗争“统一战线”,对我形成了体系优势。这是造成“西强我弱”国际舆论格局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是要警惕被动应战的问题。舆论斗争要掌握主动,就必须根据自身总体战略和政治、军事斗争形势,灵活把控舆论斗争的议题、时机、节奏和强度,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当前舆论斗争中,有时还存在一些被动应战、过度反应、被对手随意调动的现象。尤其是在民间舆论场,对手抛出议题,一些自媒体和网民就循着对手的议题做出应激反应;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外媒观点,往往引起境内舆论场的放大解读和激进发声。此种情况下,舆论斗争难免被对手诱导误导,不利于舆论统战工作的开展和稳态舆论环境的塑造。
四是要警惕修辞粗放的问题。舆论斗争虽然唇枪舌剑,但要在最大范围赢得人心争取支持,就必须重视信息包装和语言技巧。美西方国家对我开展的舆论攻击,尽管常常歪曲事实,但却善于通过精心修辞,将祸心包藏于看似文明、理性、道义的言辞之下。我方舆论斗争虽然始终占据道义制高点,但有时不够重视修辞,存在一些有违现代公关话语的情绪化、粗放式表达。在民间舆论场,时常出现粗鄙的言论和谩骂式的人身攻击。语言修辞乏力,往往导致我方舆论斗争虽然能够形成声量强势,却未必能赢得国际受众的广泛同情、理解和支持。
(二)舆论斗争贯彻统战原则的主要挑战
舆论斗争在统战原则方面出现的上述偏差,既有敌对势力诱导分化的外部原因,也有舆论谋略艺术、社会整体素养等方面的内部原因。
一方面,敌对势力的分化瓦解手段翻新。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党的政治号召力和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敌对势力惯用的舆论攻击手段更加难以得逞。为此,敌对势力比以往更加注重舆论渗透、诱导误导,以分化、削弱我舆论斗争综合实力。其具体方式,就是通过“水军”在我舆论场腹地带节奏,诱导、放大各种偏激观点和言论,并以“正义”“爱国”“正能量”等面目出现,从而达到撕裂舆论、分化离间阶层和族群的目的。近年来,我国网络舆论场频频出现的“地域党”、反智反精英、“仇军仇官仇富”等偏激言论,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均形成负面冲击。在这背后,来自敌对势力的舆论诱导离间值得高度警惕。
另一方面,民粹主义的自我干扰时有发生。随着网信技术、传媒终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民间社团和网民在舆论场的表达意愿和发声能力也空前增强。这种舆论格局的新变化,一方面使网络民意、舆论监督成为社会生活常态,另一方面也为民粹主义泛滥提供了温床。近乎匿名的网络发声渠道,使得各种偏激观点找到了聚合平台和释放出口。舆论场一旦被民粹情绪绑架,客观理性声音就可能被“数量正义”所淹没,进而导致舆论斗争出现系统性紊乱,“团结大多数”的统一战线原则就很难贯彻执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甚至连与我国保持传统友好关系的非洲国家,也因为个别事件受到一些网民的舆论攻击。此种行为,不仅模糊了疫情期间舆论斗争的重点方向,而且损害国家形象,妨碍政治外交大局。
同时,战略统筹不足和能力素养短板,也是制约统战思维运用的重要原因。作为政治战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舆论斗争具有鲜明的战略属性、政治属性,统一战线原则在舆论斗争中的贯彻执行,更是对各级各类媒体、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和广大网民战略素养、政治素养的直接考验。当前,各级媒体在舆论斗争中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类民间社团和网民参与舆论斗争热情高涨,但主要还停留于简单发声、线性应对,个别媒体在舆论斗争中甚至还存在“低级红高级黑”行为。如此一来,舆论斗争就容易流于粗放,违背统一战线的思维和原则。
三、运用统战思维开展舆论斗争应把握的重点环节
从上述分析可知,贯彻运用统一战线思维,发扬统一战线优良传统,是提升舆论斗争质量效益、破解“敌众我寡”“敌强我弱”舆论斗争格局的必然之举。如何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创造性贯彻统战原则,提高舆论斗争质效,是我党我军舆论战线面临的现实考题,重点应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打造统战型舆论工作队伍,提升能力素养
党领导下的各级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是开展舆论斗争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统战意识和统战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我党我军舆论斗争的统战成效。为此,要结合党史军史教育,在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中激活统一战线优良传统,将“争取第三方”“打进去拉出来”“以斗争求团结”等观念意识嫁接到新媒体环境下的日常业务之中。要进一步提升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做到在舆论斗争中自觉对标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大政方针。要加强舆论斗争的效果评估,将能否争取人心、赢得理解支持作为舆论斗争成败的重要评判标准,牵引新闻舆论工作者不断提升团结统战能力素养。同时,要进一步推动外事、宣传、统战、联络等部门之间人才流动的“旋转门”,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注入更多敢于斗争、善于团结、精于统战的新鲜血液。
(二)强化客观理性舆论环境治理,优化社会土壤
统战思维的有效贯彻,离不开一个成熟理性的舆论环境。如果舆论场偏激情绪、片面观点盛行,舆论斗争对中间受众、统战对象的包容度就会降低。与此同时,舆论场上的非理性言论和虚假信息也会给舆论斗争直接造成负面影响。2020年,一些自媒体编造的“某某某渴望回归中国”系列文章,不仅引发外交风波,而且给西方媒体恶意炒作变相输送了“舆论弹药”,教训尤为深刻。为此,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管控治理,确保舆论场总体客观平和理性。一是加强依法治网,以《网络安全法》《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严肃处置各种煽动非理性民粹情绪的失范传播行为。针对冒用我官方机构、科研院所等名义在境外社交媒体开设账号、非法发声等现象,也要严密监控严肃整治。二是加强技术过滤,对网络舆论实施全频谱监测分析预警,即时封堵制造舆论撕裂的谣言和耸人听闻的不实信息。三是加强媒体自律,通过主管部门倡导、媒体伦理教育、行业组织公约等方式,加强网络媒体自律意识,遏制“以片面博眼球”“以偏激换流量”等短视行为,为舆论斗争团结统战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打造国际国内线上线下“同心圆”,加速力量聚合
统战思维之于舆论斗争,最直接的价值就在于团结一切可用力量和积极因素,不断壮大舆论斗争统一战线。一方面,对于日渐庞大的网络新媒体人士群体,要通过深入调研掌握其政治立场、影响大小、分布情况、职业专长、关注领域、影响人群等底数,在此基础上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通过座谈交流、“网络名人进军营”等方式帮助其了解党的大政方针和军队建设形势,增强其参加舆论斗争的政治觉悟和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于分布在网信领域的专业人才和网民自发组织,要加强公关协作和组织统筹,引导其逐渐汇聚到党和政府周围,在舆论斗争的具体工作中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拧成一股绳。同时,要加强对入驻我国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外国政要名人账号的公关运筹,通过互粉关注加强话题互动,拉近情感距离,增大我对外舆论斗争的回旋空间。此外,还要加大对境外网络媒体的通联工作,强化新闻业务合作,即使是对于具有对立倾向的美西方媒体,也要始终坚持积极统战思维,通过节目交流、信息投喂、邀请参访等方式,尽力做好一人一事和具体频道、栏目、版面的沟通交流工作。
(四)科学把握舆论斗争对象谱系,做到精准施策
在改革攻坚的特殊时期,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上,舆论斗争的对象频谱更加复杂多元,绝非“敌对势力”或“错误思想”所能简单概括。正因如此,舆论斗争才尤其考验我们的观察力、辨别力、判断力,舆论斗争的方法和艺术才如此丰富多彩。总体看,当前舆论斗争主要有四类对象:一是对我打压排挤的国际战略竞争对手,二是反对党领导的反共反华势力,三是被裹挟诱导的舆论活跃分子和舆论投机者,四是个别群众中的落后思想和不健康舆论。这四类舆论斗争对象之间可能存在交织重叠,但在战略上必须区别对待、精准施策。其中,对于国际战略竞争对手,应主要基于国际道义和全球治理规则,开展理性舆论博弈;对于敌我矛盾性质的反共反华势力,则应当头棒喝,坚决开展舆论反制;对于受蛊惑裹挟者和舆论投机者,重在向公众还原事实真相,遏制其投机企图;对于存在观点偏颇的国内外意见领袖和陷于认知迷雾的群众,则应以团结、教育、引导为主,防止简单推向对立面。只有针对不同对象精准施策,舆论斗争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提高质量效益。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