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总 编 辑  张晓祺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提高电视系列报道传播质效的思考

作者:■曹莉茜 李 波

摘 要:电视系列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系列报道的成功推出,有赖于充分的前期策划、扎实的采访挖掘和精细的后期编辑。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系列报道必须考虑多平台、多形式分发传播要求,确保报道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传播质效。

关键词:电视新闻;系列报道;多平台

电视新闻系列报道,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连续、多次报道,在相对集中时段内连续播出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近年来,军队电视媒体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和节庆日,策划推出了多个系列报道,对电视新闻系列报道的探索和创新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

一、电视系列报道的主要特征

相较于其他电视报道形式,电视系列报道往往具有3集以上的报道篇幅,且具有相对统一的呈现风格,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视系列报道具有主题的同一性。我国最早的电视系列报道,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播出的《光辉成就》。目前,电视新闻系列报道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围绕同一报道主体,以多篇报道呈现同一新闻报道主题;另一种是围绕不同报道主体,以多篇报道呈现同一新闻主题。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必须在同一新闻主题下进行策划制作。

电视系列报道具有传播的系统性。在电视系列报道中,各报道单元的内部组合关系,决定着电视系列报道的最终效果。因而,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其对时效性的要求往往高于对主题性的要求,更多的强调新闻报道目标和社会舆论动态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策划。

电视系列报道具有信息的密集性。作为电视新闻的一种,电视系列报道最终往往是以新闻的形式呈现,这就意味着报道需要通过在一段时间内的连续播出,形成规模化的报道优势。这种连续性的播出可以在短时间内向观众传递出大量的信息汇总,进而引发电视观众的关注,形成舆论热点。

二、以精准策划提高报道整体水平

电视系列报道固有的属性,决定了记者在采制报道前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策划,才能实现预期报道目标。

新闻策划有助于突出报道的主题性。好的主题是整个电视系列报道的灵魂所在,决定着报道的深度和走向。由于电视系列报道的每一集必然涵盖不同的人物、故事和领域,要使每一集报道都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就需要通过新闻策划将其置于同一个框架内,这样才能便于观众形成对电视系列报道的完整认识。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又回归和服务于同一个完整的主题,电视系列报道才能建构起预先设定主题的完整图像。

新闻策划有助于增强报道的计划性。电视新闻系列报道的推出,需要经历策划、采访、撰稿、画面编辑、节目包装等诸多环节,对于播出时长、形式、效果等有着很强的目标预设和效果预期。采访团队必须提前对电视系列报道的选题定位、分集设定、人员组成、采访路线、主要线索、故事选择等进行认真细致的筹划,对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和情况变化有相应的预期和调整方案。

新闻策划有助于实现报道的统一性。电视系列报道必须在兼顾各集新闻差异的基础上,在体裁上保持一定的统一性,并形成相对统一的写作风格和画面编辑逻辑。在新闻策划阶段,采访团队应对人员分工进行安排,确定出镜记者、采访场记、素材整理、文稿撰写等岗位人员职责。采访中,每日形成采访场记,沟通采访重点和需要补拍的内容,确保采访内容没有遗漏。采访结束后,撰稿、场记和素材等人员集中办公,共同完成电视系列报道的文稿撰写和画面编辑工作,确保电视系列报道在荧屏上呈现风格的统一性。

三、按照“四力”要求扎实采访

从近年来推出的《来自喀喇昆仑的报道》《再唱山歌给党听》《青春致敬青春》等多个电视新闻系列报道看,优秀的新闻策划要转化为优质的新闻报道,必须扎实的深入实地采访。

实现“走近”向“走进”的转变。脚力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新闻报道的逻辑起点,记者不仅需要“走近”官兵身边,更需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拿出精品。在信息获取异常方便、新闻报道门槛有所降低的今天,电视新闻系列报道的采访仍然需要付出笨功夫、苦功夫,用踏踏实实的采访挖掘感人故事,拍摄精彩画面。

注意计划性与变化性的兼顾。从采访实践看,新闻策划往往只能解决报道主题、主题故事、采访单位等框架性问题,人物故事、内在逻辑则需要记者在实地采访中不断调整与完善。采访中,必须多留后手,在主体故事和画面素材上为后期编辑多留空间。

注重过程性和完整性的统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短视频的流行,使得电视系列报道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电视系列报道宏大的叙事方式和较长的报道篇幅,难以在网络新媒体平台有效传播,只能局限在传统的媒体平台播发;另一方面,如果盲目采用新媒体碎片化传播方式,电视系列报道应有的思想深度和高度无法体现,同样难以实现引导主流舆论的目的。因此,必须在策划之初就进行考虑和设计,在采访主体故事过程的同时可策划直播连线、网络慢直播、网络Vlog等报道形式,将一些生动鲜活的新闻故事制作成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推出,不仅有助于拓展报道范围,也能为电视系列报道推出进行预热。

四、重视后期编辑实现最佳呈现

在电视新闻制播中,后期编辑扮演着“采访质量检测师”和“新闻产品加工师”的角色。如何对前期采访的海量素材和人物故事等进行重新整合,关系到能否呈现出报道的最优新闻价值。

主题故事化,从小切口进入增强可看性。电视新闻系列报道往往具有时间跨度长、概括性和综合性强等特点,必须避免报道陷入空洞的数据堆砌和口号性表达。为此,在编辑时应坚持“大”和“小”的结合,以小故事揭示大主题、小切口凸显大纵深。在每一集主题下精心选择代表性的主体故事,将宏大主题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新闻故事。如在《外国军人的中国故事》电视系列报道中,采访团队将中国军队热爱和平、欢迎世界各国军人友好交往的主题,聚焦到斐济军人萨姆拉的抗疫经历、喀麦隆女军人马丽娜的“木兰梦”、汤加军人费费塔的“梦想之舟”等故事上,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故事人物化,用个性化语言增加新闻温度。个性化的语言往往反映人物的大情怀,深入的采访才能挖掘出采访对象的个性化语言,能够使报道更加丰富立体。《再唱山歌给党听》电视系列报道中,原十八军老军人阴法唐“我们一定要解放西藏,还要把西藏建设得和内地一样美丽”的豪迈誓言,这些个性化的语言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电视系列报道增添了人文温度。

制作精细化,以精美画面展现媒体优势。电视媒体是技术与艺术的复合体,从标清到高清再到4K和8K甚至16K,电视画面呈现更加丰富立体。这种技术的变化,赋予了电视媒体相比以往更丰富的画面选择、更多元的拍摄视角、更精美的包装呈现,反过来要求电视系列报道的拍摄制作,必须要适应观众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因此,电视系列报道在制作时,可以采取延时摄影、全景摄影、无人机航拍、第一视角拍摄等手段,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享受。如在电视系列报道《再唱山歌给党听》中,采访团队就大量使用无人机航拍、延时拍摄等特种拍摄手段,将雪域高原绝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令人振奋的建设成就一一展现出来。有网友评论说,电视系列报道不仅是新闻报道,更是新时代大美西藏的最好宣传推荐片。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