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
摘 要: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是新时代军事媒体人必须直面的一道时代课题。本文结合《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橄榄时空”栏目的宣传实践,探讨军事媒体人如何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通过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视角、理性的思考、新颖的表达,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
关键词:星期特刊;“橄榄时空”;增强“四力”
2019年9月1日,《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开始改版,基于正刊与副刊的角色定位,在排版方式和报道方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实践,推出的“橄榄时空”栏目,在排版方式上,每期用近一个整版的篇幅,大胆刊发新闻性、艺术性和视觉冲击力兼具的照片,有效提升了版面的传播效果;在报道内容上,以多元视角聚焦重大事件、基层经常性工作和官兵关心的热点问题,让读者从各个角度看到一个话题、一个事件、一个人物的方方面面,同时注意用平视的眼光去还原生活的本质,用透视的眼光去观察人性人生,让受众对报道对象有更立体更深层的理解。
这种形式上的变化和视角上的转化,无疑对星期特刊“橄榄时空”栏目背后的团队提出了考验。采编人员必须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通过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视角、理性的思考、新颖的表达,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
一、脚力的探寻:把一线当课堂,视官兵为老师
脚力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能力。好新闻是“走出来”的。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到基层,就能获得新闻的源头活水,报道就能沾满泥土芳香、充满生活气息。
星期特刊“橄榄时空”栏目的采编人员,注重深入部队一线,做到真正“沉下去”。比如,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采写《告别“阅兵村”》一稿时,记者和官兵吃住在一起,走进了每一个班,采访了百余名官兵,在收集的数十个感人故事中发现了诸多与众不同的细节。心中沉淀的感情深了,笔下的故事自然动人。记者聚焦宏大主题下的小切口,通过正面表达、侧面烘托、反面体现等方法,描写受阅队员、方队领导、教练员、保障人员等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将阅兵村人员的辛酸和泪水娓娓道来。稿件中的主人公单拎出来都看似“不起眼”,但扎实的采访,使得作者笔下人物的平凡举动都承载了坚持、希望、梦想的力量,人与人、人与阅兵村、人与梦想、人与国家之间的感情和盘托出,令人动容、引人深思。网友评论称:“文章不仅仅停留在纪念性报道的层面,更是赋予作品更高的立意。”
迈进基层的门槛容易,走进官兵的心坎不易。实践证明,军事媒体人增强脚力不光要走得进、更要走得实,才能发现鲜活的素材、生动的细节、感人的故事。
采写《那些光环背后的“特一人”》一稿时,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强手如云的群体,一时感到无从下“口”。通过和官兵摸爬滚打,记者很快发现了一群鲜活的“陪跑者”、数十个充满痛感的小故事、百余个颇具人文色彩的细节、一种从没有放弃对荣誉的渴望和追求的力量。记者一改惯例,果断聚焦那些光环背后的“特一人”。稿件推出后,受众称报道“拥有耐人寻味的韵味”“增强了思想的力量”。正是记者迈开腿、俯下身,走到光环背后,用“走到”实现了“看到”,从而完成了“写到”,读者才得以窥见战斗精神之源泉,凸显出特有的新闻价值。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官兵,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纵观那些超越特定时代的新闻,一条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精品是在第一线深刻体验的结果。实践启示我们,只有把一线当课堂、视官兵为老师,才能写出接地气、聚人气、涨士气的作品。
二、眼力的洞察:直面问题,提升指导工作的锐度
眼力就是对问题的发现力、辨别力、判断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工作的导向,军队媒体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指导工作。因此,军事媒体人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练就“火眼金睛”,更要求其明辨是非、直指现实课题,服务备战打仗。
当前,随着武警部队改革不断深入,一些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星期特刊“橄榄时空”栏目坚持聚焦改革强军伟大进程、聚焦强军兴军伟大实践、聚焦战斗力建设一线谋篇布局,深入探索部队发展面对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寻求好的经验做法,服务改革强军实践。比如,针对“五多”问题,推出了多篇让官兵拍手称快的稿件。以《基层减负:一场体系化的攻坚战》一文为例,通过直面基层部队长期以来负荷较重、拉低官兵工作效率的现状,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毫不隐晦地提出问题,揭露矛盾,呈现出“刀刀见血”的尖锐性。有网友评论称:“记者通过理论引导、事例剖析,呈现各方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研究某些工作环节‘空转’的根源,让我们看得清楚明白。”
报道指导工作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是否敢于向尖锐矛盾亮剑,更在于是否真正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稿件《机关瘦身,如何走出“人少事多”的困局》一文,记者由小见大、见微知著、触类旁通,深入研究探讨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必须从观念到制度、从设计到统筹、从整体到细节、从外在到本质全面升级,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切实可行的举措,给读者以思考借鉴。
与深入采访的辛苦相比,更艰苦的过程在于发现、思考和联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突破口不同,所呈现的效果和带来的影响也不同。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的普遍共享,一个独特的新闻视角对一篇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军事媒体人要着眼服务部队、指导部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要及时地报道部队的动态,更要带着“靶子”直面问题、敢说真话,用坚定的立场、犀利的文字、鲜明的导向,进一步增强指导工作的锐度。
三、脑力的思考:透过表象看本质,透过假象探真相
脑力就是思考力、分析力。一个记者,只有不断增强思考力、分析力,方能透过表象看本质,透过假象探究真相。
当前,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给纸媒带来强烈冲击,但深度报道依旧是纸媒的一大优势。采写深度报道,给记者脑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星期特刊“橄榄时空”栏目坚持经常推出深度报道,在部队引起积极反响,采编人员的脑力也从中得到锻炼。比如,《刘军辉:一名基层政工干部的实践真理之路》一稿,通过剖析和展现一名基层政工干部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历程,向读者表明,实践真理首先要追求真理,追求真理就是要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营养,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实践真理就是要跟随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矢志不移,笃定前行。
实践证明,成功的先进人物报道,可以回答时代的追问。刘军辉实践真理的过程,不仅是他将党的创新理论学懂弄通做实,并掌握精髓要义的过程,也是“党的创新理论对个人成长究竟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的答案。记者在报道中通过思考力、分析力的综合运用,让更多的人得以去探索和思考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这一宏大主题,并以易于读者接受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深度,使文章主题思想更具影响力和延伸性。有网友评论称 :“《刘军辉:一名基层政工干部的实践真理之路》既报道了当下,又着眼于未来;既考虑了特定的时效性,又兼具了适当的超前性。”
星期特刊“橄榄时空”栏目推出的深度报道中,经常有网友给予类似的评论。如《一年成军 两年成型 三年成功》一稿,通过对某部特战三支队的深入调查采访,讲述了特战三支队从成立之初的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的迷茫,到后来统筹兼顾的浴火重生,指出“转型就是在阵痛中的变革,转型就是在无声中的较量”。网友评论称:“这场伴随着阵痛的转型之路,是改革大潮中很多例子的一个缩影。”
改革是最动人的强军故事背景。军事新闻的主要内容,应当是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同步的军队整体实力和当代军人素质的展示。在我军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军事媒体人只有不断增强脑力,才能透过表象看本质,透过假象探究真相,深刻反映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的工作导向,以作品的出新出彩映射出时代的开拓创新,传播强军兴军正能量。
四、笔力的表达:写出有温度、有品质、有思想的文章
所有的脚力、眼力、脑力的付出,最后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好笔力,才能有好文采;好笔力,才有好呈现。
星期特刊“橄榄时空”栏目既着眼宏观,对稿件的主题精心策划,又注重细节,对文章的内容精准挖掘。作者必须有高素质、好作风、真功夫,言由心生、仔细推敲、认真打磨,才能写出有温度、有品质、有思想的文章。
一是注重用真情实感体现温度。新闻的表象和本质都是人。军事媒体人的笔只有真心实意地关注作为军队建设主体的军人的生存、发展和心灵状况,关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对人的价值、人性的美、人间的真情的追求,才能赢得读者、引导读者。星期特刊“橄榄时空”栏目聚焦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通过深刻分析和细致观察,让寻常的故事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军嫂李银华的567张车票》一文,用一幅幅本身没有斑斓色彩的素描,描写军人家庭的生存状态、境遇诉求,揭示现役军人一些难以言喻的个人家庭帘幕,透露出生活固有的光彩与影调。“人生就是一段段幸福的相聚,夹杂着难以割舍的别离”“如果再选一次的话,我还会选择跟随他的脚步”……军嫂李银华的心语道出了很多军嫂的心声,也让军人军属在一次次感动和感慨中,得到情感的慰藉。
二是注重用鲜活事例体现品质。宣传先进典型,既要将更多笔墨用于反映时代性、先进性,但也不能忽略了典型本身的生动性、贴近性。星期特刊“橄榄时空”栏目稿件的写作,要求不仅要客观地报道事实,更要想方设法地吸引受众的关注;不仅要会讲故事,更要讲好故事。比如,《国旗之爱》一文,通过10个部分,讲述了10位身份、岗位、经历、民族各有不同的主人公将光荣与梦想编织进国旗、把前途与命运托付于国旗的故事,生动地阐述了爱国的必然性。有网友评论称:“作者并没有仅仅流于对故事的追逐,而是将蕴含于故事中的人的最本真的情感和思想公之于众,唤起读者更高层次、更深意义上的追求和思考。”
三是注重用事实分析体现思想。故事存在于时代的宏大背景之下。星期特刊“橄榄时空”栏目推出的稿件,注重用小事例揭示大主题、用小角度折射大时代。这体现的就是用事实说话的能力,是记者笔力最直接的表现。比如,《彝族军官布哈:一个文科状元的扶贫之路》一文,运用接地气、冒热气、有灵气、显生气的笔触,讲述了布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做法。网友评论称:“通过布哈这一个体,看到新时代军人这一群像,展现出人民军队永不变质的为民情怀和勇扛重任的使命担当。”
五、结 语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其中,脚力是基础性支撑作用。脚力不扎实,就不能有卓越的眼力,也不会形成深思熟虑的脑力,笔力也会乏力。星期特刊“橄榄时空”栏目采编人员的实践告诉我们,全媒体时代,军事媒体要把内容优势变成传播优势,除了要适应时代变化,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军事媒体人还必须走进火热的军营生活、深入强军兴军实践一线、深入广大官兵中间,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传播好中国军队声音。
(作者单位: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