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总 编 辑  张晓祺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提高典型人物报道传播质效的思考 ——以“扫雷英雄”杜富国典型报道为例

作者:■张兴福 汪 博

摘 要:典型人物报道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典型人物报道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以《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刊登的杜富国典型报道为例,剖析典型宣传何以能够出色出彩,又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实现典型宣传效益最大化,以期为提高典型人物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杜富国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这是给“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的颁奖词。寥寥数语,再现了杜富国生死雷场上的惊天一挡,诠释了他坚决听党指挥、勇于献身使命的铮铮誓言,展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风采荣光。

一个士兵,一个典型。全媒体时代,人人皆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各种声音都有自己的传播渠道。“扫雷英雄”杜富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媒体环境下,能够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带给新闻工作者诸多思考。本文以《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刊登的杜富国典型报道为例,剖析典型宣传何以能够出色出彩,又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实现典型宣传效益最大化,以期为提高典型人物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一、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典型人物宣传的选择

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标杆。主流媒体历来重视典型人物宣传报道,宣传先进事迹,弘扬典型精神,鼓舞受众奋发向上,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信息传播多样化、阅读方式碎片化、热点更迭快速化,给提高典型人物宣传质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主流媒体在典型人物宣传的选择上更加慎重。只有那些与时代贴近、与受众贴近、与情感贴近、与环境贴近的典型,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与时代贴近,回应时代关切,增强必读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典型人物选择上,必须聚焦当下受众最关心关切的主题,抓住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时代形象,解答时代之问,吸引读者不得不读。典型对一个时代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艰苦创业的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军队历史上从来都是英雄辈出,先后涌现出了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一大批典型,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时代的进步,至今仍闪耀着璀璨光芒,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走进新时代,我们呼唤英雄、崇尚英雄,仍然需要讲述好新时代先进典型的故事,传播好强军正能量。一段时间以来,对于90后、00后青年官兵“能不能上战场、能不能打胜仗”,社会上很多人心中存有疑问,宣传杜富国的感人事迹,就是要展现新时代青年官兵的英勇模范行动,有力回答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解放军报》的报道《为边境扫除雷患 为战友血染雷场》,展示了杜富国为祖国和人民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人民陆军》报的消息《90后士兵杜富国以雷场壮举作答时代之问》,标题直截了当,“90后士兵”“雷场壮举”等关键词简明扼要,消息以杜富国的雷场壮举和逐梦经历,回答了“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优越的90后官兵能不能上战场、能不能打胜仗”这一时代之问,鲜明地回应了时代关切。

与受众贴近,讲好典型故事,增强可读性。“新闻学的本质就是讲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新时代的精彩故事需要精彩表达。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更加倾向于故事化,典型宣传不能搞生硬灌输、自说自唱,只有遵循传播规则和阅读理念,疏通典型到达受众的关节点,才能让受众买账。选择有故事的典型人物便是贴近受众的有效方法手段,讲好他们的故事,在故事情节的呈现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最容易打动人心。《人民日报》的通讯《英雄杜富国面对死神威胁:“你退后,让我来!”》,从杜富国的一句“口头禅”引入,讲述了战友们口中关于杜富国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读来震撼人心。《解放军报》的特写《眼睛失去光明 心里升起太阳》,没有司空见惯地直接铺陈杜富国事迹,而是另辟蹊径、独具匠心地以几位特殊的探视者的视角,来挖掘杜富国身上的故事。这样的结构安排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他们是谁?为什么来探望杜富国?他们的探望方式又有何不同呢?然后再层层深入,以讲故事的口吻,剥丝抽茧、一步步解开这个谜团,重现杜富国身上的感人故事,一改传统典型宣传的生硬刻板,更加可读、耐读,催人泪下。

与情感贴近,厚植新闻温度,增强品读性。“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有温度的典型报道首先必然会有一个有温度的主人公。在这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有的媒体的新闻生产渐显功利化倾向,煽情过度、哗众取宠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受众的好感度。而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他们一些看似出人意料的举动,因其蕴含温暖人心的情感力量,厚植了新闻温度,越来越受欢迎。在宣传杜富国时,《新华每日电讯》的文章《大家眼中的扫雷英雄杜富国》,分别从边民、部队领导、战友3个不同角度讲述杜富国的故事,截取杜富国苏醒后首先询问战友安危;猛硐老乡穿上隆重的民族服装,带上鲜花和自家土鸡蛋,冒着瓢泼大雨一路颠簸7小时,赶到医院探望杜富国这样一些小举动、小细节、小画面,来反衬讴歌杜富国的高贵品质,让人更受触动。在宣传典型人物时,不刻意拔高,不过度美化,而是着重把人物身上的人情味讲出来,把故事的感染力传播出去,与受众的情感同频共振,找到共鸣。

与环境贴近,塑造立体形象,增强深读性。马克思说过:“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永远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如果离开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而孤立地描写人物,那么塑造出来的人物必然不够真实立体,必然会脱离实际。“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同样,环境对人物的生活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和平时期青年官兵能够赴汤蹈火,冒着生命危险执行任务,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具体到杜富国而言,他的英雄壮举并非与生俱来、遇险才有,而是靠汗水浇铸、靠实践锻造,这背后离不开军队的培养、离不开军人家庭的支持。在宣传杜富国时,《人民陆军》报挖掘出杜富国所在扫雷排爆大队“危险党员先上,困难干部带头”的环境熏陶,让他锻造出了一身挑重担、打头阵、叫得响的过硬本领,更培塑出了关键时刻“让我来”的担当精神。而国际著名扫雷专家李智伦曾说过,“没有扫雷官兵家人的支持,要在世界最难扫的雷场创造奇迹,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杜富国英雄壮举的背后,同样也离不开家人的默默支持。《解放军报》刊登的《挺立的脊梁》《杜富国一家人好样的,你们堪称挺立的脊梁》等多篇作品,在讲述杜富国典型事迹时,都重点刻画了杜富国身后那个满满正能量的家庭,尤其是他平凡而伟大的父亲。面对儿子生死未知,老父亲杜俊对扫雷大队领导说的第一句话是:“首长,请告诉我孩子的真实情况吧,我能挺得住。”没等到回音,他又说:“我也是一名党员。有战斗就会有流血牺牲,我们能理解。”这样的话语让人感动流泪,这样的父亲让人肃然起敬,让我们对杜富国的成长环境更加清晰,无疑中也增加了典型宣传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二、全媒体时代典型人物宣传需要把握的原则

面对信息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全媒体时代典型人物宣传需要把握一定原则,讲究宣传技巧,善于运用一些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受众,让典型人物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

把握典型定位,追求真实贴切。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在放大镜下,典型人物宣传要以“真”见人见事,做到事迹真实贴切,流露真情实感,展现真心实意,一“真”到底,才能赢得受众。如果一味追求“高大全”,容易受到人们指责议论,其宣传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同时,每家媒体的受众对象不同,对于典型的宣传定位和角度把握,在遵循真实贴切的基础上也应各有侧重,各显其能,挖掘好典型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解放军报》和《人民陆军》报突出新时代青年官兵代表的身份,聚焦“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发力,集中宣传了杜富国把忠诚和信仰刻在心里、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立足本职岗位、不怕流血牺牲,积极投身强军实践的价值追求,展现了强军征程上新时代青年官兵的风采。这样定位清晰准确,内容真实贴切,宣传出来的典型具有鲜明特点、符合实际。《中国青年报》则从“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这一主旨切入,其通讯《“他是我见过最坚强的人”》选取了杜富国身边的年轻人,他们从不同侧面对典型人物的事迹进行宣传,以年轻人的口吻来讲述年轻人的故事,挖掘年轻人更为看重的品质,这样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

把握典型特征,精准切入表达。全媒体时代,信息浩如烟海,部分人物宣传存在同质化,有的典型特征把握不准,很难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宣传典型时如果千篇一律,也会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只有把握每一个典型的具象化特征,小到一颦一笑一句话,大到英雄壮举惊天事,把典型的特质精准表达出来,才会让受众留下印象、回味悠长。具体到杜富国这个典型而言,那一句年轻士兵呼喊出的“你退后,让我来”震撼人心,就是把握住了他这种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人物形象特征。《解放军报》的通讯《爆炸瞬间,他将战友护在身后》,抓住了杜富国在面临爆炸瞬间,将战友护在身后这一生动细节描写,不需要大量言语铺垫,就能让人感受到什么叫“你退后,让我来”,紧扣人物鲜明特征,突出了杜富国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高贵品质,从而将人物立体化,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把握典型魅力,倾注真情实感。典型人物宣传也是艺术创作产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典型人物所给予受众的,重要的还是美的享受。而要凸显典型人物之美,就要把握典型魅力,倾注真情实感。每一个典型人物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魅力。在挖掘典型人物的魅力时,应从具体的事件、情境出发,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以事叙人、以情见性,体现出时代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从而展现典型魅力之美。《人民陆军》报的长篇通讯《新时代的士兵楷模—杜富国》,在描写杜富国受伤后,失去双手双眼的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开始规划新的人生:“虽然没了手和眼,耳朵也受了伤,但我还有嘴。如果可能,我想做一名播音员,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遇险境而不惊慌、遇挫折而不沮丧、遇困难而不退后,这就是杜富国的人格魅力所在。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描述很多战友在知道杜富国失去双手双眼后反而难以接受的情景,这种情感态度上的巨大反差和鲜明对比,充分展示了杜富国豁达乐观的心态,也体现了杜富国与战友之间生死与共的感情,展现了杜富国这个典型人物的魅力。

把握典型细节,工于事实陈述。事实最能信服人,细节最能打动人。全媒体时代,要想形成“爆款”、突破“10万+”,典型人物的宣传在把握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就离不开感人的细节。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可以使典型人物有血有肉,丰满而具有感染力,从而在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解放军报》刊登的《杜富国:爆炸瞬间,他将战友护在身后》,直接以杜富国排爆瞬间细节展示为题,浓墨重彩地进行叙述,“杜富国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清理弹体周边的覆土。突然,他察觉弹体有些异常……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他下意识地向艾岩那一侧倒去”。在描写杜富国受伤后坚强面对的片段时,《人民陆军》报的通讯则抓住了杜富国得知双手和眼睛都没保住时的细节场景:“病房里,静得连呼吸声都能听到,心理医生蹲在旁边观察杜富国的表情,酝酿着几套心理干预方案。几秒钟的沉默后,杜富国声音有些抖:‘首长,我知道了,您放心,请大家给我点时间。’”这样的细节描写真实而不做作,将杜富国的坚强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乐观豁达的士兵形象跃然纸上。

三、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实现典型宣传效益最大化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全媒体时代,随着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典型人物宣传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随事更新,充分整合新闻资源,既要紧盯核心不变质,更要敢于创新方式方法,以新方法报道好军队新典型,传播强军好声音,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实现宣传效益最大化。

打通大小屏,实现宣传一体化。云采编是一种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作战的全媒体采编平台。当下,“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传播媒介方兴未艾,为云采编提供更多宣传渠道,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VR/AR等技术蓬勃发展,更为云采编注入更多智能元素、大数据基因,从而打通新闻宣传大小屏的链接路径,大大实现宣传一体化。在宣传杜富国典型事迹时,他受伤前后的一些感人细节被媒体挖掘出来,通过云采编系统将人物影像、人物事迹、人物对话等内容同步宣传,立体多维展示杜富国的典型形象,无形中增强了厚重感。

划破新旧线,实现宣传同步化。《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到9.44亿,较2020年3月增长4321万。在各个细分领域中,短视频用户使用率最高,用户规模达到8.73亿。短视频以人均单日120分钟的使用时长超越了即时通讯,成为用户“杀”时间的利器。随着视听技术的更新进步,新闻短视频逐渐成为主流报道一种形态。从媒体“全视化”传播实践来看,短视频和直播给典型人物宣传拓宽了渠道。《光明日报》在宣传杜富国时,其官方抖音号推出短视频《特殊的军礼,因为我还是一个兵》,抓住了杜富国举起断臂敬礼这一感人瞬间。该视频发布后,当日便抢占抖音热搜榜,点赞量高达670余万,评论量突破了10万。新闻热度之高、效果之好、网民参与之众,可见一斑。

连接内外节,实现宣传交互化。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我说你听”宣传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受众需要,受众参与意识、表达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来,了解更多的台前幕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解放军报》刊发杜富国雷场受伤的消息后,迅速引起社会反响,受众迫切想了解杜富国受伤后的恢复情况、扫雷一线官兵的现状等诸多信息。对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迅速连接内外,回应社会关切,又接连以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报道了这些情况,尤其是边境扫雷一线官兵手牵手走过雷场,将土地交付给地方时的视频播出后,让受众产生场景交互、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更加为以杜富国为代表的扫雷英雄群体感动和骄傲。

(作者单位: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