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总 编 辑  张晓祺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简析丁基同志战地报道事迹的当代价值

作者:■王 旭

摘 要:晋绥军区《战斗报》记者丁基于1944年9月随军参加战地报道工作,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丁基战地报道事迹对当代开展战地新闻工作仍具有现实价值,启示新时代军事新闻工作者要恪守新闻职责、忠于理想信仰、心系家国情怀。

关键词:丁基;战地报道;当代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敌、同仇敌忾,书写下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在这烽火硝烟的岁月中,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随军记者,他们既是反对侵略战争的宣传员,也是打击侵略者的战斗员,“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冒着生命危险写下一篇篇宝贵的战地报道,为开展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军事新闻宣传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新闻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4年9月,晋绥军区《战斗报》记者丁基被派往太原外围的第八分区采访。为采写到一手战地新闻资料,丁基毅然走上炮火轰鸣的战斗第一线。在开府山伏击战斗,主动参加到战斗中,和敌军展开激烈对抗,不幸受伤牺牲。同年9月29日,延安《解放日报》特别刊发丁基牺牲当天上午采写的通讯《在敌人的门口打击敌人》,并为之加拟肩题“用血换来的胜利,用血写成的通讯”,以表示对烈士的深切悼念。

简析丁基的战地报道事迹,对新时代军事新闻工作者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一名战地记者对新闻职责的坚守,一名共产党员对理想信仰的追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这启示当代战地新闻工作者要恪守新闻职责、秉承理想信仰、心系家国情怀。

一、“用血写成的通讯”,对新闻职责的坚守

战地记者鲍波·多根说:“别人都在向外跑,记者们却蜂拥而入。这是标准的记者形象,他们总是赶往那些没人想去的危险地区。”

1944年9月15日,八路军发起赤尖岭战斗,这是一场诱敌伏击战。晋绥军区《战斗报》记者丁基被派往执行采访任务。途中,他与同事一同参加到抗日突击队中,冲到了战斗最前沿,随部队一直追赶到敌人的“门前”—赤尖岭的村边上。激烈的战斗体验让丁基兴奋不已,战斗结束后他没有休息,立刻开始收集采访资料,在第二天早晨,就写完了《在敌人门口打击敌人》的战地通讯。这篇700字左右的通讯,生动描绘了这场胜利的伏击战。丁基牺牲后,这篇通讯被加拟肩题“用血换来的胜利,用血写成的通讯”,发表在《解放日报》上,成为了这位年轻勇敢的战地记者最后的绝笔。

丁基牺牲后,《解放日报》特别发表《悼丁基同志》一文表达对他的悼念,文中这样回忆了丁基在战斗一线的最后一刻,“他和战士们肩并肩地用步枪向敌人射击;打完了仗,不休息一下,就去搜集材料给报纸写稿;写完了,又去和敌人战斗。”开府山战斗中,丁基和战士们不幸受伤,最后牺牲,“他们的血,染红了络辉山的青草”。

这段参加到战斗中的经历,让丁基笔下描绘的这场战斗更清晰、更真实。在战地通讯《在敌人门口打击敌人》中,丁基这样描绘一名战士和敌人近身搏斗的场面,“敌人的班长给他一刺刀,他轻轻一拨就拨开,第三颗手榴弹又出去了。”朴素而直率的文字,让一名八路军战士英勇对敌的姿态跃然纸上,而这绝不是靠遐想就能描绘出来的。

丁基的英勇事迹,体现了一名战地记者对新闻职责的坚守。他怀着无比炽热的忠诚,践行着一名新闻记者的使命:激情采访,热血战斗,在战火中周旋,在生死线上穿越,在炮火最激烈处写下新闻报道,通过笔触传递胜利与希望,描述战争的痛苦与悲伤。

战地记者是记者这个职业在极端条件下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一种光荣的称号,更是一种使命责任。他们担负着特殊的新闻报道任务,必须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前往硝烟弥漫的战斗一线。面对危险的局势、艰苦的环境,能够克服对战场残酷现实的恐惧,真实记录、呈现战场的每一处细节,为战场以外的人们做客观公正、及时生动的报道。

曾数次出入战场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战地记者手中的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说明你离得还不够近。”战地记者的处境和视角,决定着他们将如何报道战争,更决定着世人将看到一个怎样的战争。最大限度地贴近人和事件是做好战地报道的关键,更是一名战地记者的职责。只有亲历战场一线,才能真切感受到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激烈残酷的战斗画面、热血澎湃的英雄壮举。

战争是残酷的,但战地记者的精神是永存的,丁基的战地报道理念对当代军事新闻工作者开展战地新闻报道工作仍具有学习价值。当前,随着新媒介采访手段的出现和不断更迭,新闻传播内容、渠道、功能的不断融合完善,战地报道工作也进入了全媒体时代。战地记者更要恪守新闻职责,不畏因工作、环境带来的各种艰辛劳苦,敢于前往战地一线,去亲历去感受,从而让受众看到一个全面真实的战场。

二、“党的文化战士”,对理想信仰的追随

战地记者彼得·阿内特曾这样说:“新闻报道就像飞向太阳,飞得越近你就感到越热;再往近飞,你就会被灼伤。如果怕热不飞了,那么你就不会接近事情的真相。”

丁基在学生时期参加了上海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丁基到延安学习,积极向组织靠拢,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加入共产党,1940年从党校调入到《战斗报》工作,有时担任编辑,有时担任记者。丁基早年的这些经历,促使他走上革命道路,面对祖国危亡,积极投身到抗日队伍中,用笔杆子做枪,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与到斗争中。

在战场上采访时,丁基丝毫不畏惧敌人猛烈的炮火,当他手持步枪向敌射击时,他兴奋地告诉身边的同事:“我参加过几次伏击,都没打上,这次还差不多!”一腔热血,无所畏惧,丁基携笔战斗的英勇,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战地记者对理想信仰的热烈追求。

1944年,丁基在晋绥地区执行战地报道任务中不幸牺牲。《抗战日报》发表的《悼丁基同志》一文中,曾这样评价他:“从他的行动,我们看到一个党报记者,党的文化战士,高贵的品质;同时,也只有党的培养,才能使这种品质放出光辉。”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丁基时刻牢记理想信仰,这理想信仰就是他追随的“太阳”,给予他强大的勇气和信念。在国家危难之时决然加入抗日队伍,把自己亲历战场所见、所听、所想用文字描绘出来。

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战地记者。丁基的事迹是抗日战争时期,众多战地记者的一个缩影。他们心怀理想信仰,行进在战斗序列中,为民族解放执笔为枪。一篇篇在硝烟中用生命写下的战地报道,深刻揭露着敌人的残酷与暴行,传递着正义与希望,让世人得以看见一个真实的战场。

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赫特韦曾说:“如果有一天我让个人野心盖过真正的同情,我就出卖了灵魂。”在战地报道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具有新闻价值的现场资料,战地记者需要冒着随时可能伤及生命的危险,以及来自社会、自身等多方面的精神压力,才能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中,获取更多的战地新闻资讯。

在现代战争中,新闻工作者在开展战地报道工作时所面临的条件将更加复杂。战争事态瞬息万变,战地记者不仅要有能在炮火与硝烟中发现、追踪新闻的敏锐,更要在面对大量的不可预料的精神考验之时,时刻保持纯粹的理想信仰,从中获取不竭的动力和无所畏惧的勇气,直面战争的残酷,向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描绘战争的进程,在战场上接受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

三、“抗日无罪,爱国无罪”,是家国情怀的担当

曾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在悼念牺牲的战地记者时曾这样说:“他们与世界上其他记者一样,都在冒着生命危险,目的就是让我们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

丁基在学生时期曾因参加上海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逮捕,在龙华监狱被审讯时,他高呼:“抗日无罪,爱国无罪!”释放后,心中浓烈的家国情怀指引着丁基作出投身革命的选择,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身份投入到抗日战斗中。

在抗日战场上,丁基亲眼目睹了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为了捍卫民族尊严、国家独立抛头颅、洒热血。这震撼着他,更激励着他,他的新闻报道中,不仅描绘了为和平而斗争的英勇形象,更饱含着他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他以非凡的勇气,用心、用生命见证战争,呈现战争,记录战争,向世人揭示战争的残酷与非正义,传递民族尊严的价值与意义。

在开府山战斗中,家国情怀的担当促使丁基在敌我殊死较量之时,没有后退,而是拿起步枪冲锋向前。这一刻,他不仅是一名战地记者,更是数万万中华儿女中的一员。在跟营指挥所向安全地带转移时,一个战士背不动地雷,丁基接过背上,最后不幸受伤直至牺牲,只留下一份鲜血染红的遗稿。在丁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名战地记者的惊人勇气,更能体会到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故事,每个时代都需要新闻记者去观察、去描绘,呈现给当代人、更留给后代人一个真实的时代。战争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影响的不仅是参战方,更是世界形势的剧烈变化。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如果不能将采写的新闻报道上升到家国层面考虑,只局限于个人视角的叙述,这样的报道终会为读者所抛弃,被时代所忘记。

战地记者由于身处特殊的战场环境,所面对的信息元素更加复杂,而战地报道和其它新闻报道一样,同样是思想的产物。战地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应力求客观、准确、真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报道没有立场。战地新闻报道在还原战争情况的同时,家国情怀所带给记者的价值观,可以促使记者在报道过程中更具有人文关怀,让新闻报道更加“有血有肉有筋骨”,让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和受众产生精神共鸣,从而拥有超越时间的生命力。

战地记者在战场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是个人职责,更是时代赋予的任务。参加过战地报道的新华社记者戚恒在回忆中曾说:“我们奔波在战地的人,记录战争和灾难,描述痛苦与悲伤,正是希望通过我们的镜头让这个世界显得更清晰,让生活在和平世界中的人们通过我们去了解灾难、品尝苦涩,从而倍加热爱生活、珍视生命。”

当前,战争模式和手段不断变化,对新闻工作者开展战地报道工作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但不变的是,战地记者必须要心怀家国,保持人文关怀。战地报道需要突破新闻事实的简单呈现,将战地记者、受众以及民族国家凝聚在一起,将个人的思想意识与民族内涵深度结合,才能更好地传递出作品深层次的精神内核。

四、结 语

简析丁基的战地报道事迹,读者依旧可以透过静默的文字,看见那段烽火岁月,那场激动人心的胜利。可以感受到,战地记者是如何真正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了肩上的职责使命,为了心中的理想信仰,为了身后的祖国,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恪尽职守,不辱使命。

丁基是抗日战场新闻工作群体的代表之一,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写下一篇篇战地报道,浸着英雄的鲜血,承载着对战争的控诉以及对胜利的希望,从硝烟烽火的战场传播到世界的四面八方。那些可谓为英雄的战地记者,以青春热血和生命,表达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走上战场,战地记者的职责就是向战场以外的人们描绘战争的进程,传递战争的真实情况。现今,随着新闻报道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在开展战地报道工作时,战地记者应当时刻保持对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的追求,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更好地完成新闻报道任务。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