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实践与理论研究有机统一探析
摘 要:新闻传播实践与理论研究有机统一是一道时代课题。新闻传播论文集《同声异调》对此做了有益探索。本文在评述该书的同时,兼谈新闻传播领域如何追求知行合一,以期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业务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知行合一
2020年4月,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的《同声异调》一书一上架,就在业内引起积极反响。该书收录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诸雄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任编辑赵婷婷不同时期、不同话题的论文。这些论文相互间有着天然联系,组合产生了相得益彰的效果。有评论称,这既是对业务的一种梳理,也透露出对业务的思考与提炼;既有对业界的探讨,也凸显出对不同领域理论的研究、归纳和提升,更透露出对未来的展望。该书对新闻传播领域的业务实践和理论研究有借鉴意义。
一、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新闻理论研究与新闻业务实践的辩证关系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该书把新闻理论研究与新闻业务实践紧密结合,既不教条,也不僵化,而是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闻工作的新路径。
该书中《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理论前瞻与实践》一文,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理论研究资料,敏锐地指出学界目前对新型主流媒体更多的是特征性的描述和提炼,缺乏务实性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另外,对新型主流媒体的本体研究目前也相对薄弱,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是“主流媒体的新型化”,还是“新型媒体的主流化”,在这方面欠缺思考。在此基础之上,该文对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实践进展进行回顾梳理,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五个方面结合大量的实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对台传播”研究新析:新课题、新挑战与新对策》一文,首先分析了“对台传播”的理论研究现状,认为大陆相关专著对对台传播的基本概念、对台传播历史、对台传播媒体、台湾受众等基本问题做了梳理与厘清,但遗憾的是,这些专著已难以适应台湾地区当前最新变化。该文强调要注重“学”“术”兼顾,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方面应当深化现有学者相关著述,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拓展针对台湾受众的对台传播效果相关实证性调研;实践层面应当拓展长期蹲点调研工作,力求对接大陆对台传播媒体机构与台湾大陆新闻报道部门,探索总结两岸媒体合作新模式。
再有,《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内涵解读》一文,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语境和传统媒体话语权不断受到冲击且面临困境的背景下,从多角度解读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含义,总结新型主流媒体的典型特征与建设意义,从而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提供有价值的指向。
新闻传播实践与理论研究要实现有机统一,必须把理论与新闻实际紧密结合。这正是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有的放矢”。实践出真知。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了自说自话的空洞说教。该书论文基本都体现了“知行合一”,前述几篇更是突出体现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这对我们是有深刻启示的。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实践观点和问题导向,坚持真抓实干,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二、注重新闻理论研究体系的完整性,最大限度服务于新闻传播实践的现实课题
纵观该书收录的论文,既有研究传统媒体的作品,也有探讨新兴媒体的作品;既有研究国内宣传的作品,也有分析国际传播的作品;既有研究“采”“编”的作品,也有阐述“播”“管”的作品;等等。通过对包罗万象的内容进行逻辑严谨的选编,使其实现了研究体系的完整化,最大限度服务于新闻传播实践的现实课题。
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统一。该书中很多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度探究了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如何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等重要问题。例如《媒体融合条件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一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进而以人民日报社为例探析媒体融合视域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阐述人民日报社通过推动媒体融合向移动化微平台转型,从而提升移动传播力;通过应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语态创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产品;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塑造品牌合力传播主流声音。
把国内宣传与国际传播深度统一。例如《“一点两翼”策略助力媒体塑造国家形象》一文,总结了央广对港澳节目中心依托原华夏之声、香港之声两套节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央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优势与规律的经验。原华夏之声、香港之声坚持“一点两翼”的国家形象塑造策略,即以“核心价值观传播”为中心点,注重“精品节目的精准传播”和“多种平台的有效推广”。“一点两翼”策略在实践中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形象传播更加深入人心。又如,《中国电视媒体如何提升国际新闻传播力—从央视马航事件报道说开去》一文,以央视马航事件报道为例,论证了中国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全球新闻传播战中“有所作为”的着力点:参与国际媒体竞争,提高中国媒体的世界影响力;弱化中国标签,强调全球视野;提高国际新闻自采力,加快在国际新闻中的反应速度,传播中国观点;开辟国际化电视新闻传播渠道,提高国际传播力。
把“采、编、播、管”全面统一。采、编、播、管是现代传媒机构不可分割的核心运行环节,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该书的研究对象横跨采、编、播、管各个环节,充分彰显了这种有机统一关系。例如,《央广前方编辑部的站位思考及节目设置》一文,重点关注了“采”和“编”,《传世作品的写作途径:技术全面、艺术精湛、思想深邃》和《语言“思辨”让广播“亮”起来》两篇文章重点关注了“编”,《主持人在访谈节目中要做到的几个掌控》《浅议广播主持人在文艺节目现场转播中的基本能力》重点关注的是“播”,《数字时代广播电视公商二元体制改革现状》关注的则是媒体运营与管理等“管”的问题。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业态的转型重构,让新闻传播实践与理论研究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前述的“三个统一”的相关案例,都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当前新闻业态的转型重构要解决的问题。该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追求新闻传播实践与理论研究有机统一,必须紧贴新闻传播领域的现实课题。比如,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统一的问题,以人民日报社等单位的成功实践说明,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更趋向内容主流化、深度融合化、社交个性化、影响国际化;把国内宣传与国际传播深度统一的问题,既研究国内宣传的新闻传播规律,也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把“采、编、播、管”全面统一的问题,明确提出采、编、播、管能否齐头并进地深化改革,确保不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短板,关系到我们能否成功打造出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三、新闻理论研究既要回望历史,又要展望未来,尽可能给新闻业务实践以清晰目标
该书既回顾历史,也展望未来。例如《近四十年来〈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之流变》一文,以改革开放作为时间起点,将《新闻与报纸摘要》(以下简称“《报摘》”)节目的发展阶段划分为“摘发报纸时代”“自采新闻时代”“录音节目时代”“直播+同期声时代”四个不同时期,研究其40年来在节目形式、业务等方面的流变。在此基础之上,对《报摘》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及合理化建议,指出《报摘》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还要在新闻来源、声音编辑、传播渠道等方面继续坚守与创新,既是对《报摘》发展历史的完美呈现,也是对未来之路的充分展望。
该书运用了国际比较的方法,既向我们介绍国内经验,又向我们阐述国际上的先进做法。例如《从中国广播奖的评奖谈新闻的出新与创优》一文以中国广播奖的评奖分享了优秀新闻节目的创作经验。《“微时代”背景下科技新闻传播报道的创新研究—以科学美国人网( Scientific American)为例》《韩国KBS电视台对中国形象的媒介构建》等文章为我们介绍了域外经验,以期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功效。
新闻传播实践与理论研究有机统一,既涉及历史问题,也涉及现实问题。该书启示我们,新闻理论研究既要回望历史,又要展望未来,尽可能给新闻业务实践以清晰目标。回望历史,可以让我们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不忘初心,永远铭记自己最初的梦想,走好当下路,一步一步实现梦想;展望未来,可以让我们冷静审视发展趋势和历史潮流,从而鼓起勇气、昂扬向上、奋发有为。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音像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