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传播中的应急通信装备国产化展望
摘 要:应急通信在军事新闻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军事设备讲究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军事新闻传播中的应急通信装备国产化问题,是军队媒体必须直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眼战时军事新闻传播,对应急通信装备国产化问题进行展望。
关键词:军事新闻传播;应急通信;装备国产化
全媒体时代,随着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应急通信在军事新闻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军事装备讲究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军事新闻传播中的应急通信装备国产化问题,是军队媒体必须直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眼战时军事新闻传播,对应急通信装备国产化问题进行展望。
一、目前国内新闻传播中所使用的应急通信装备现状
当军事记者、编辑身处深山老林、荒漠戈壁、草原牧场等场景,又或是经历地面网络瘫痪的地方,比如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等,卫星通信因其具有覆盖面积大、距离远、便于多址连接、传输容量大、通信线路稳定可靠和质量高等特点,成为了最佳选择。但是纵观目前国内通讯市场,从收发天线到功放,从分合路器到卫星调制解调器以及编解码器等,几乎都被国外厂商所垄断,成为新闻传播中应急通信装备的现状。
在单兵便携式通信终端方面,最常用到的就是总部在英国的名为科巴姆(Cobham)公司生产的几款海事卫星终端。该装备可以通过海事卫星提供数据传输以及电话、传真业务,这种移动卫星通信装备可以为身处全球大部分区域(两极地区除外)的陆地野外作业用户提供远程应急通信。因其具备语音与数据传输可同时进行、全球无缝隙覆盖、标准的以太网口、USB、蓝牙、电话、传真接口、系统安装及使用简单方便、装备轻巧、防尘防潮设计、结实耐用便于携带等特点与优势,无论是在军用还是民用应急通信领域,都被广泛使用。
在定位导航方面,基于美国研制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被广泛应用,绝大部分应急通信装备的定位功能都是GPS芯片所实现的,而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机,几乎天天都会用到定位、导航功能,GPS最高时可以达到90%的市场份额。
二、国外应急通信装备给军事新闻传播带来的突出问题
军事新闻传播时效性强、保密程度高、记者面对的环境恶劣,应急通信装备不可或缺。从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到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等历次应急报道中,身处“信息孤岛”的军事记者通过海事卫星终端,第一时间发回了后方编辑部急需的大量重要稿件。
可以说,应急通信装备,尤其是国外卫星通信装备在我军近些年的应急报道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前述的目前国内应急通信装备几乎被国外公司和厂商所垄断,笔者在日常与这些装备厂商或代理商不断打交道中,深刻意识到了使用国外应急通信装备给军事新闻传播带来的突出问题。
首先,从采购层面来说,进口装备价格昂贵,供货周期不稳定。通信装备因其应用到高新技术,始终走在科技前沿,同时装备必须具备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价格一直比较昂贵,加上因为市场垄断、进口税率等因素,进口装备的价格更是居高不下。另外,有的装备供应商供应链复杂,导致供货周期大大超出一般预期。从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两方面来看,我们都渴望国产装备可以打破这种局面。
其次,从服务层面来说,进口装备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体验不能满足需要。通信装备技术复杂,对于操作使用人员要求较高,而国外厂商同我们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给装备的培训交付工作造成困难,使后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因操作不当引发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大大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甚至会给应急保障工作带来隐患。另外,对于装备的保修及备件的更换,进口装备的供应商也无法做到及时有效,如果装备面临返厂等情况,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都有可能。这也使有的军事新闻单位不得不采购多台装备,轮换使用,又无形中增加了不必要的开支。
最后,从装备更新换代角度来说,我们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到装备的市场发展变化。这些装备的公司大部分在国内不设立分部,军队新闻单位因为特殊身份无法同其密切交流和保持随时沟通,只能通过一些本地的展会来了解装备的最新发展动向。可是不同公司的宣传策略不一样,有的公司不会参与到国内的一些展会,更不会主动同军队单位建立联系,故我们难以改进对于先进装备和技术应用的了解程度,造成需求供给信息不对称,市场调研不充分的情况出现,甚至会给采购配装造成影响,更进一步会给通信传输任务的完成带来隐患。
基于上述原因,应急通信装备从研发到生产的自主可控性越来越重要和紧迫,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对军事新闻传播中国产应急通信装备的发展展望
近些年,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扶持自主品牌和国产装备,越来越多的国产化应急通信器材涌入市场,更加融合、智能、尖端的国产装备正在助力军事新闻传播。
首当其冲的是我们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系统。北斗系统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时空信息保障,是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之一,也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全球公共服务产品。北斗基础产品已实现大众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出货量已超1亿片,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片,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通信授时、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对于应急通信领域,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功能,提供实时指挥调度、应急通信、各类灾情信息快速收集与共享,显著提高了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而对于大众基础应用领域,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与新一代移动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在智能手机和各种智能穿戴装备领域不断广泛应用。
再来看一下“天通一号”移动通信卫星系统。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时,震中绝大部分地区地面通信中断、基站全毁、电话不通,给救灾指挥和军事新闻传播等工作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之后,“天通一号”国产卫星电话系统开始了论证立项。这也说明只有发展自主的移动通信卫星系统,才能让我们不再受制于人。“天通一号”是依靠国家资金重点建设的项目, 2018年正式对公众开放使用。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其产品类型更加广泛。根据“天通一号”网的数据显示,卫星产品已经覆盖了天通+4G双模手机、天通单模手机、天通+短波对讲+4G三模手机、天通+AIS双模船载手机、天通车载、船载、机载终端以及“天通一号”卫星物联网终端等极为丰富的产品链。“天通一号”目前只发射了01星,至2018年底仅开通了中国大陆地区和周边海域(包括整个南海和第一岛链),按照规划,“天通一号”将在2020年至2021年覆盖一带一路范围,未来还将发射天通一号02星,待其投入使用后会弥补01星不足以覆盖到的欧洲和非洲地区。随着“天通一号”的逐步完善、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终端在市场所占份额也不断增大,加上成本相对国外产品的大幅降低,在应急通信装备领域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另外,伴随卫星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天通一号”还将深入到无人机领域,配合物流、运输、视频采集等无人机的数据传输,确保各项数据的及时回传。
最后看一下国产Ka高通量卫星系统及运营商。相比于传统通信卫星,高通量卫星在容量和单位带宽成本方面具有优势,由于Ka频率资源丰富,可用频带宽,因此Ka频带成为高通量卫星的首选。此外,Ka高通量卫星还具有频率高、抗干扰性强、天线灵活易控等优势。中星16号通信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高通量通信卫星,首次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信息传送能力大大增强,其通信总容量达20G以上,平台产品国产化率达到100%。中星16号卫星系统主要为中国境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可实现偏远地区的移动通信基站接入,在企业专网、远程教育、医疗、互联网接入、广电新闻采集、机载船舶通信和应急通信领域得到应用。中国卫通作为国内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卫星资源和宽带卫星网络的基础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并大力推广各类卫星通信服务,提供基于Ka高通量宽带卫星网络的解决方案。自2018年5月30日中国卫通Ka卫星宽带业务正式商务以来,中国卫通强化创新引领,加强与产业上下游的通力合作,携手打造发展共赢的卫星通信产业链和生态圈,构建Ka卫星宽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享的信息盛世。
四、结 语
军事新闻传播中的各类应急通信装备国产化建设与发展,为我军新闻新闻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虽然我国应急通信产业发展落后于欧美,但目前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作为军队新闻单位,密切关注各类通信系统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时动态,鼓励运用新技术、不断拓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满足记者、编辑军事新闻传播中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将必然推动军事新闻传播向着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