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疫:一场真刀实枪的媒体战
摘 要: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报道,也是一场媒体战,带给我们诸多思考,包括在战场环境下舆论生态及摄影摄像采访设备的高效应用,在全媒体时代里短视频产品和云直播的实施,军队媒体如何直面媒体移动化、智能化、视频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战地记者;短视频;云直播;网红;社交媒体
在武汉亲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深感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也是一场真刀实枪的媒体战,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一、对战地报道中现代采访设备应用的观察与思考
(一)现象:抗疫采访对设备及应用提出更高要求
前出武汉的一位战友2020年2月14日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室外拍摄时,照相机在当天雨雪天气下出现“不适症状”,镜头总对不上焦,结果辛苦了数小时收效甚微。
在红区使用拍摄器材,多有受限掣肘之处。在我穿上防护服进入红区之前,首先花了半个多小时给照相机“穿防护服”—用保鲜膜认真进行了层层包裹。除了镜头之外,机身其他位置全部包裹得严严实实。在按键处,保鲜膜松一点、薄一点。切换拍照与录像模式的旋钮因隔着保鲜膜而无法操作,最终只能放弃,固定为拍照模式,并保持开机状态,设置了自动对焦拍照模式,变焦镜头此时已经被保鲜膜固定,不能伸缩了。在红区拍摄期间,因戴着防护眼镜、面罩和三层手套,取景、对焦、按快门都不太利索,往往是“凭感觉”。走出红区后,对相机及三脚架等设备的消杀工作,主要通过一遍遍喷洒酒精和消毒液来完成,但总担心还残留着病毒。
(二)思考:战地报道不能光凭一张嘴、一支笔
视频图片在战场取证、舆论战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功用,相关视频图片的采制是媒体之间、对手之间真刀实枪比拼争夺之地,战场摄影摄像设备的配置和使用尤需加强。这次抗疫过程中,一些医疗队、科室在病区、红区添置了ipad、手机等设备,用于留存资料,却也存在失泄密等隐患。与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相比,军队媒体在便携式采访设备列装、使用等方面需要提速。全媒体时代,战地报道不能光凭一张嘴、一支笔,正所谓“一图胜千言”“拿出视频底气足”,应该进一步加强现代采访设备应用。
(三)建议:加快便携式战地记者单兵作战装备建设及战地训练
近年来,便携式、小型化、智能化多媒体采访装备纷纷问世。对战地记者来说,可以考虑先期定制配发一批快捷便携式的采访“应急包”,内装小型化摄制、编辑和传输设备,便于战场作业。同时,应加强相关实战化战地训练,包括防生化环境下拍摄技能训练以及设备使用流程规范。
二、对抗疫报道中视频直播强势来袭的观察与思考
(一)现象:全天候直播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催生“网上监工”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西侧有一栋五层楼房,我多次登上楼顶,发现那里虽然没有人值守,但是人民网、央视、腾讯视频等媒体平台此前固定安装架设的直播设备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细听还能听到机器运行的些微声响。在这场抗疫中,武汉火神山医院从开建之日起就全天候呈现于广大网友的眼皮子底下。不间断进行网络视频直播,非常吸睛,每天24小时超过4000万人成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施工建设的“网上监工”“在线包工头”。这背后反映的是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视频直播具有很高的交互性、参与感、活跃度,而且充满正能量。
(二)思考:我们虽然不是技术工程师,但是不能没有技术思维
“你看到的战争只是电视镜头中的战争。”十几年前传播学者的这句话在2020年这场抗疫中又衍生了新情况—网络新媒体视频直播。互联网应用技术为此提供有力支撑,打造了很好的用户体验。
腾讯、今日头条等以技术、市场起家的公司或启发传统媒体:我们可能不是技术工程师,但是不能没有技术思维。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撑,包括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新闻产品的创意呈现。
在这场网络新媒体直播竞争中,传统主流媒体没有缺位,人民网、央视频都是强势出击,中国军网等军媒平台也是持续发力。
(三)建议:加强短视频产品制作和云直播平台建设
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成为不同媒体平台激烈竞争的一种新媒体产品形态。对传统媒体来说,应加强创作团队力量建设,以项目制等形式每年打造几个现象级产品。“人民直播”、新华社“现场云”等直播平台建设运维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军队媒体也应该精心打造军媒云直播平台,细化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逐步实现阶段性传播目标。
三、对“网红”传播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一)现象:“最美压痕”“最美身影”火爆互联网
在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驻地,“网红”葛亚芳、孙青等护士告诉我们,一些不认识的人也在辗转联系她们。这源于此前她们在走出医院红区时,面对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记者的镜头摘下戴了4个小时的口罩,压痕很深,面部都有些变了模样,她们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连声说:“太丑了,太丑了!”……当这一场景在国防军事频道、抖音等平台发布后,点击量过亿,点赞、评论量很快过百万,网友热情点赞:“太美了,太美了!”“最美压痕!”
除夕夜,一张红衣小女孩泪别“迷彩妈妈”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宝贝,你不要哭,妈妈很快回来!”这位女军人捧起女儿小脸瞬间定格的“最美身影”,感动了无数人,也让陆军军医大学参谋吴娅利上了热搜,成为“网红”。《解放军报》记者进行跟踪报道,5天后在《解放军报》一版刊发特写,让“最美身影”二度热起来。
(二)思考:军人不追求成为“网红”,但是军营不拒绝正能量“网红”
“网红”一词偏褒义,“网红”之人多为正能量,“网红”之店通常口碑好、人气旺。雷锋是“网红”,也门撤侨中牵手小女孩的海军女孩郭燕是“网红”,抗疫白衣战士也是“网红”群体。军人不追求成为“网红”,但是军营不拒绝正能量“网红”。
这次抗疫中,钟南山院士、张文宏医生等“网红”传递了正能量。很多网友乐见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成为“网红”,点赞勇挑重担、血性担当。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中,“誓死不退”的马凌、“湖北姑爷”韩丙超等人也登上热搜,激发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
(三)建议:加强短视频内容采制,打造正能量“网红”
今天的“网红”,通过短视频形式催生出来的越来越多。建议加强相关短视频产品剪辑制作,在时长、节奏、角度以及创意呈现等方面都要有别于传统媒体平台,而且要注重借助军内外媒体平台特别是抖音、火山视频等视频平台融合传播,“热”起来、“红”起来。
四、对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影响力的观察与思考
(一)现象:“纸上”“电脑上”看得少,“掌上”用得多
微信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了多方面功能,包括工作沟通、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工作。微信的个人应用中“微信群”比“朋友圈”更为活跃,在疫线战斗的医疗队建了不同微信群,既有把患者及家属拉进来的工作群,也有医疗队队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微信群,一名医务人员入住的疫线微信群通常有十几个,有的超过20个。泰康同济医院的医患沟通工作群包括“A10感染五科医务患沟通群”“武汉,加油!感6一家人”“感1科医务患者沟通群”,湖北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一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就建有一个微信群“武汉热干面”,都很活跃。疫线医务工作者对微信公众号也很关注,成为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这次抗疫中,年轻的医务人员对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平台也很熟悉,在工作间隙浏览关注较多。相比之下,看报纸、书刊相对少一些,其中一部分人已经习惯了在手机上“看军报”。
(二)思考:媒体社交化、移动化、视频化趋势加深
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人,手机上网比例达99.3%,移动化趋势显著加深。近年来,在手机上刷朋友圈、刷抖音的用户在上升,这也反映了媒体社交化、视频化程度在加深。
(三)建议 :报纸不仅要“长腿”,还要“长嘴”“长耳朵”
全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上”“掌上”来看报。这本身也说明报纸已经“长腿”,并且把“腿”伸到了移动端。报纸信息抵达消费终端,应通过媒体融合构建覆盖军内外的多层级媒体矩阵。报纸应进一步加强精品化、收藏级编排思路,同时要“长嘴”“长耳朵”,在可视化、多维立体呈现以及与读者互动方面接有端口,全面升级用户体验。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