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强化思想引领 抢占舆论高地

作者:■  邹维荣 徐善奎

摘 要:全媒体时代,抢占舆论高地成为党报的一道时代课题。《战略支援报》针对当前军事新闻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全媒体时代军队报纸特点规律,强化思想引领,注重观点的分量、报道的质量和精神的力量,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力,抢占舆论高地。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舆论高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媒体时代,抢占舆论高地成为党报的一道时代课题。《战略支援报》自2019年10月1日创刊以来,针对当前军事新闻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全媒体时代党报特点规律,强化思想引领,注重观点的分量、报道的质量和精神的力量,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力,抢占舆论高地。本文以《战略支援报》的探索实践为例,探讨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军队报纸舆论引导力。

一、磨砺锋芒,让思想的武器更加犀利

我党近百年的光辉历程证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报纸报什么、怎么报,体现其立场、观点和态度,凸显舆论导向。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加激烈、舆论生态愈加复杂、新兴媒介发展愈加迅猛,特别是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显现,官兵思想日趋多元,作为传统媒体的军队报纸强化思想引领,让思想武器更加犀利,显得尤为重要。

守好主阵地,争夺“制脑权”。纵观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一切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舆论斗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复杂和激烈。作为党在军队的喉舌,《战略支援报》身处意识形态斗争前沿阵地,拼杀在争夺“制脑权”无形战场,必须理直气壮地发声、针锋相对地斗争。2019年下半年,针对近年来不断泛滥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报社约请理论专家撰写了《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危害性》《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须坚持“四心”》《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虚假性》等系列评论员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伪存真、正本清源,使官兵真正从思想上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图谋与险恶用心,进一步增强学史明理、学史知责、学史铸魂的自觉性,有效激发了官兵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军史的积极性。同时,针对少数官兵对“普世价值论”的模糊认识,及时推出系列锐评,运用大量事实,进行深入浅出分析,警示大家擦亮眼睛,认清其丑恶本质,提高思想觉悟。

直面敏感点,掌控“话语权”。思想的田野,真理不去占领,就会长满杂草;精神的空间,不去播洒阳光,就会霉菌丛生。作为党的媒体,除大张旗鼓地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汇聚正能量外,其地位与作用、价值与权威,还应体现在对敏感、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上,把“第一解释权”和“第一定义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报纸在搞好部队疫情防控动态报道的同时,针对社会上的各种谣传,及时组织力量,通过采访相关专家、学者及传染病救治方面的医务人员,相继推出了“用阳光心态为自己消毒”“我们一起度过隔离期”“抗击疫情,我们‘数战数决’”“倾听来自海外的声音”等系列专题专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详细介绍新冠病毒的起源、危害、预防知识,为有效阻断“信息疫情”蔓延,配合部队做好官兵的思想稳定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正视新挑战,捍卫“生存权”。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的竞相涌现,唱衰报纸的声音持续不断。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报纸在稳住阵脚、保持定力的前提下,始终坚信,无论媒体格局如何改观,无论受众阅读习惯如何流变,内容永远是王道,发人深省的永远是思想,唯有思想的火炬,才能照亮精神的天空。越是“快阅读”时代,越需要思想的滋养。《战略支援报》创刊后,针对不少官兵存在的“新时代应该发展新媒体,现在报纸没多少人看”和一些报道骨干认为“干纸媒出力不讨好,不如新媒体有意思、有出息”等模糊认识,及时在报纸重要版面、显著位置开辟“读报用报大家谈”专栏,连续推出了《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根本遵循》《着力增强报纸宣传政治性思想性》《坚决扛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职责使命》等系列言论文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特别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传统媒体面临的矛盾困境,指出了传统媒体转型重塑和内容为王的发展前景。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启发,统一思想认识,部队官兵爱报读报用报、一起办报的热情不断高涨。

二、内引外延,让思想的触角更加深远

思想的高度,决定着报纸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委机关报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思想的引领。我们摒弃陈旧观念,以更加宽阔的视野,集取众家之长,借助后发优势,挖掘内部潜力,运用体系思维,让报道的思想触角延伸得更加深远。

架设跟进与拓展的相融桥梁,让思想的活力在交汇中持续迸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报的主责主业、重中之重。如何将关系大局与中心的工作做到位、搞扎实,真正发挥好“喉舌”作用?实践中,报社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报纸宣传的重点就聚焦到哪里,思想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不仅搞好宏观层面的跟进与贴近,而且注重深层次的追踪与深度的拓展,实现“天线”与“地气”内在相融、“上篇”与“下篇”气韵贯通,形成一个能量汇聚的舆论磁场和思想闭环。2019年11月,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结束后,为及时宣传各级传达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报纸在积极做好部队反响等动态报道基础上,策划推出了10余个专题专版,全面展示基层部队新风貌新气象新变化,深度挖掘抓建基层中的问题矛盾、经验启示。同时,开辟“基层建设系列谈”栏目,相继刊发了《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锻造能打胜仗的战略力量尖刀铁拳》《着力激发基层官兵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系列言论文章,为全面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开创战略支援部队基层建设新局面,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在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贯彻落实新修订《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主题宣传中,报纸均采取这种跟进与拓展的方式展开报道,实现了新闻性与思想性、时效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构建独家与借鉴的互动平台,让思想的潜力在聚合中放大增值。作为新型作战力量,战略支援部队是新闻的“富矿”,蕴藏着得天独厚的新闻资源。对此,报纸打破独家经营的“小家子”作风和体内循环的“小作坊”做法,树立大新闻观,走开放式新闻之路,对同一新闻事件,除进行客观报道外,还采取相关链接、专家访谈、各界反应、相同类比等方式,进行多维度观照,借助不同观点的引入,为报道增添更多思想内涵,进一步强化了新闻价值,提升了传播效果。2019年10月中旬,第二届“雁栖湖航天论坛”在航天工程大学举办。报纸没有就活动刊发一条消息了事,而是以空间智能为话题,主动同军内外相关单位合作,策划推出了“为未来提供无限可能”“空间智能研究空间有多大”“展望空间研究4大方向”“空间智能研究现状”等专题专版,受到各方一致好评。此外,报社还主动与中国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及相关院校建立联系,先后就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区块链、北斗导航卫星、航天员日常训练与科学研究等内容进行交流,在报道科研动态,展示科技成果的同时,不断挖掘有关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从而使报纸丰富了内容、提升了品位,拓宽了阵地、扩大了影响。

打通新闻与历史的对接链路,让思想的魅力在穿越中不断升华。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李大钊认为,报纸的性质,与记录的历史,尤其接近。就报纸宣传而言,新闻与历史虽然有着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但两者紧密相连。彼此血脉贯通的,则是基因、传统、精神和思想。战略支援部队所属部队,大多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优良传统。这些精神财富不仅是部队创新发展、克敌制胜的传家宝,也是报纸宣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为挖掘好运用好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报纸采取用新闻牵引历史、用历史厚植新闻的做法,实现了新闻时效性、时代感与历史传承性、厚重感无缝衔接。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战略支援部队各级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报社精心策划、多点联动、同时发力,有计划、分波次推出了“牢记嘱托,让航天精神薪火相传”“50年,中国航天这样走过”“传承航天精神、再创辉煌业绩”“守望铁路30年的老兵退休了”“穿越时空的精神传递”“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我为‘东方红一号’喊‘点火’”等系列专题专版。官兵反映,这些专题专版,对于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以昂扬状态抓好练兵备战,具有特殊意义。

三、练强内功,让思想的火花更加绚丽

全媒体时代,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媒体引导新格局,成为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好的思想、观点和内容,只有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途径表达出来,才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深奥的道理,只有通过通俗的表达,才能更加深入人心。表达与阐释,与传播内容同样重要。创新是新闻的本质要求,军队报纸不应满足于充当新闻的“二传手”和“搬运工”,而应把创新表达当成“硬杠杠”笃行、作为“必修课”磨砺,以饱含温度的文字、直抵人心的表达,真正让新闻作品成为唤醒和丰富官兵精神世界的强大力量。

注重理性思维,让思想表达得更有筋道。有说服力的报道来自“摆事实”,也来自“讲道理”。因为,受众对事物的了解认知是经验层面的,而媒体的任务除报道经验认知外,还需要透过现象,发掘其内在的规律,从而促进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2019年底,战略支援部队将某部六连作为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建连育人的重大典型进行报道。这种侧重思想性的报道,重在深刻,难在生动。若一味照搬文件中的公文表述,会让人产生抵触情绪和厌倦心理;若片面追求故事性,强调吸引力,又会使报道流于碎片化、表面化,难以体现思想的深度,引导和激励作用将大打折扣。通过反复消化素材,报社最后将思想性融入故事性之中,用生动的细节突显时代精神,用兵言兵语体现思想观点,以官兵因为相信而自觉靠近、因为火热而闪闪发光、因为看见而更加坚信为切入点,通过连队发展变化和官兵成长成才等大量鲜活事例,彰显了党的科学理论的巨大魅力。报纸相继推出了《用思想之光点燃官兵心灵之灯》《用思想之火淬炼胜战尖兵》《初心不改汇聚磅礴力量》等系列深度报道,受到一致好评。

强化故事思维,让思想表达得更有说道。将新闻事实置于矛盾冲突、悬念情节之中,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故事性语言表达出来,是当下最受官兵喜爱的传播方式之一。就军队报纸而言,讲好强军故事,既是本职所为,更是使命所系。实践中,《战略支援报》注重处理好三种关系。首先,处理好“有新闻”与“有故事”的关系。也就是说,新闻故事必须具备“新”和“真”的特点,新闻要素必须齐全,同时要有完整情节。比如,2019年10月5日报纸推出的《阅兵村里的“铁教头”》一文,受到广泛好评。稿件虽然讲的是战略支援部队国庆阅兵方队总教练郑铁良的故事,但若没有国庆阅兵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作支撑,单纯去讲军事教官郑铁良的故事,其宣传效果就会大大削弱。其次,处理好“有现场”与“有背景”的关系。一篇成功的新闻故事,不仅要有现场描写,而且要有背景阐述,让受众在时空穿梭中,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2019年10月29日报纸刊发的《追踪一个基层现场会》一文,就是以官兵对有的所谓的现场会弄虚作假十分厌恶为背景,真实还原了一个新风扑面、管用务实的现场会,从而给人启发和思考。再者,处理好“有意思”与“有意义”的关系。新闻故事光好听、博人眼球不行,还必须能够起到启发人、引导人和教育人作用。2019年12月24日报纸刊发的《新时代的“堡垒户”》一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全方位展示新时代新型军民关系这一大主题,读后既令人备受鼓舞,又深受教育。

强化审美思维,让思想表达得更有味道。从一定意义上讲,一篇质量上乘的新闻作品,是可以当成美文来读的。其深厚的思想内涵、令人振奋的精神力量,以及散文化的写作手法、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栩栩如生的画面式呈现,传递的不仅仅是真实可信的新闻资讯,而且能给受众带来充沛丰盈的审美愉悦和如沐春风的艺术享受。为增强报纸的文化底蕴,报社在请名人名家举办讲座、开列阅读书目、定期开展交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艺术欣赏水平的基础上,倡导编辑记者在新闻实践中打破常规、追求个性、形成风格。2020年2月1日报纸刊发的报道某部扶贫通讯《小布风光惹人醉》一稿,开篇便令人眼前一亮,“雨淅沥地下着,云雾缭绕着群山,村镇道路上来往的车辆诉说着小布人忙碌的喜悦……”“一幢幢橘色的新居点亮了阴雨的灰蒙,孩子们嬉笑玩耍,老人们谈笑风生,远处茶山郁郁葱葱,三黄鸡在山坳里撒欢奔跑……绵细的雨滴晕开了小布河,也晕开了小布脱贫致富的醉人画卷……”文中描述的这山、这水、这情、这景,怎不令人陶醉、心向往之。谁能想到部队定点扶贫前,这里是个穷得叮当响、连姑娘都不愿嫁的地方。事实证明,富有语言张力和思想穿透力的新闻作品,同经典美文一样,犹如陈年佳酿,时间愈久,则愈显醇厚甘美,也更令人回味悠长。

(作者分别系战略支援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社长、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