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网言网语与军事新闻传播的话语创新

作者:■孙 彦 王 伟 吴武涛

摘 要:全媒体时代,网言网语以其多样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深受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青年官兵的喜爱与认可,但其社会性和扩散性同时也消解了军事新闻传播传统话语的权威,对军事新闻传播话语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面对网言网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军事新闻传播话语应积极进行创新,突出网言网语的“草根”性,突出话语的原创性、突出运用网言网语的融合性。

关键词:网言网语;军事新闻传播;话语;创新

网言网语是人们基于网络沟通交流和传播思想的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所能呈现出的效果,并通过其特定的方式对现有语言、词汇进行改造或创新,在网络空间交流中使用的一种特殊语体表达形式。这一融入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语言,随着在网络交流中的使用传播,逐步从“线上”进入“线下”,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生活。作为军事新闻传播的主体,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部队90后和00后官兵,对网言网语情有独钟。这就决定了新时代的军事新闻传播工作,应积极适应传播对象在接受信息时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开创性的搞好军事新闻传播。

一、层出不穷的网言网语

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已有超过8.54亿的网民,其中20-39岁的网民群体占比高达48.3%。可见,作为部队主体的青年官兵在网民中的占比已不在少数。与网络相伴相生的网言网语,作为网民释放情感、阐述观点的新的表达形式,在刷新了大众对于语言的认知感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的从属感与参与意识。这从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来的网络流行语中可窥见一斑,诸如“给力”(2010)、“元芳,你怎么看”(2012)、“萌萌哒”(2014)、“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2015)、“洪荒之力”(2016)、“皮皮虾,我们走”(2017)、“C位出道”(2018)……

网言网语以其活泼自由、亲切幽默、贴近生活的特点,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与传统语言相比,网言网语兼具时代性与创新性。在网络环境中,用户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风格各异、诙谐幽默的网言网语。如“淘宝体”(2011)、“吓死宝宝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4)、“你的良心不会痛吗?”(2015)、“盘他”(2019)等等。网言网语正是在内容表达和形式表现上符合了青年群体的语言使用习惯,才获得了他们的广泛认同,并在转发行为中形成了狂欢式的群体模仿效应。例如,“确认过眼神”(2018)、“好嗨哟”“我太南了”(2019)……这些风趣的网络流行语,也正是抓住了青年群体的语言表达特点,从而获得了强烈共鸣与广泛追捧。

网言网语作为折射社会的一面镜子,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特征,也因传播速度快和强烈的派生性而具有非常强的扩散性,反映了以青年群体为代表的广大网民对当前社会生活的主观认知。无论是“我爸是李刚”(2011)反映出的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嘲讽,还是“吃土青年”(2017)显示出的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焦虑,都是通过语言对当下各种社会现象的见证和记录,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自身价值观念的展现。网络流行语能够通过创新一个新词汇,使所要表达的话题迅速成为谈论的焦点,并通过网络从媒体扩散到大众的日常社交当中。如2014年的网络热词“有钱就这么任性”的出现,使“……就这么任性”的句式,在话语表达中被高频运用。

二、网言网语对军事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冲击与影响

军事新闻传播是通过对话语的灵活运用与有机整合,以平等、共在、双赢的模式与受众进行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使宣传内容真正走进受传者心灵、助推其内化进而取得传播实效的重要环节。当前,网言网语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军事新闻传播话语产生了冲击与影响。

一方面,以网言网语为代表的新型话语表述方式,不仅丰富拓展了军事新闻传播话语的范畴,而且对于引导青年官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网言网语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们的价值判断。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出现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身处网络社会的青年官兵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当网络流行语传播的价值观与主流文化价值观相符合并被青年官兵接受和认可时,无形中就发挥了引导青年官兵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例如网言网语中的一些年度热词,例如“正能量”(2012)、“蛮拼的”(2014)、“洪荒之力”(2016) 、“不忘初心”“盘他”“硬核”(2019)等,都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品质。这些网络流行语通过其本身蕴含的主流价值观,引导青年官兵追求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同时,部队官兵也将一些网言网语创造性的运用于训练和生活之中,例如,由“且行且珍惜”(2014)引伸、创造出“且学且珍惜”,由“厉害了我的哥”(2016)引伸、创造出“厉害了我的连”“厉害了我的军”“厉害了我的国”,将“皮皮虾,我们走”(2017)运用于第一艘航母编队进行远海训练宣传,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2018)运用于对军人这一群体的赞美和军人职业的尊崇等,这些说明广大官兵不只是网络流行语简单的接受者,更是创造网络流行语的主体,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丰富了网络语言的外延和内涵,为网络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和完善增添了活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网言网语中充斥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观念,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广大官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如“高富帅”“白富美”(2012),“土豪,我们做朋友吧”(2013)等折射出的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青年官兵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流行语中包含的多元文化思想、附带的不健康的文化价值,势必会对他们带来冲击。此外,部分青年官兵将在网络空间中使用的网络流行语带入现实生活中,变成日常交流用语,而这种语言的独特性并不能被其他群体理解或接受,容易导致不同群体之间产生交流障碍。这些现象无疑对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造成影响和消解,亟待我们在军事新闻传播实践中加以重视,并进行有效应对。

三、军事新闻传播话语创新的对策与思考

面对奔涌而来的网络语言的冲击,广大军事新闻人应客观看待、正确应对。当前,90后、00后官兵正逐步成为部队官兵主体和军事新闻传播的主体,面对这些伴随着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在军事新闻传播实践中,必须善于运用网言网语,积极推进宣传报道话语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军事新闻传播的吸引力、时代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突出网言网语的“草根”特性

网言网语产生于网民之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的是“草根”阶层网民的价值追求。当前,随着网言网语的迅速发展,《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将“给力”“点赞”“打call”“草根”“网红”“正能量”“硬核”等网络热词运用于新闻宣传报道中,极大地激发了网民的热议,为倡导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发挥了积极的宣传效果。这启示我们在军事新闻传播中要善于挖掘网言网语中那些蕴含主流价值观的词汇,结合部队的强军实践,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改进传统的宣传报道语言模式,以更接地气、更加鲜活的语言,让广大官兵耳目一新,努力做到走心、抓人、有温度,以充分发挥军事新闻传播在引导广大官兵献身强军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二)突出原创语言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

传统的军事新闻传播,由于话语形式简单,话语表达的宣传说教性过于明显,官兵实际参与度不高,影响传播效果。军事新闻传播只有立足部队基层官兵,善于运用网络化的表达形式,突出原创性,以鲜活语言报道发生在官兵身边的人和事,才能提升其吸引力、说服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例如,《身边典型有“官宣”》《单双杠上的“杠精”》《军营“锦鲤”不一样》《比武容不得讲“佛系”》《“教科书式”的新条令示范》等新闻报道的标题及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简洁平实、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道出了新时代基层官兵的家国情怀。特别是《军营“papi酱”告诉你:网红是怎样练成的》一文就借用网言网语,说出了官兵欲说而未说的话,引发了基层的共鸣,对于及时发现、了解、解决基层官兵遇到的实质性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突出运用网言网语的融合性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言网语通过文字、图像与声音高度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例如近年来在网络上普遍流行的“一图读懂”、漫画、H5、VR、Vlog等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军事新闻的传播形式和话语的表现形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军队新闻和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反映人民军队抗疫斗争的MV、H5、Vlog等影像刷屏般的呈现在人们面前,对于提升军人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启示我们在军事新闻传播话语方式上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动漫、视频和网文跟帖等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与平台,对传播话语进行包装、“翻译”和转换,不断提升军事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作者单位:航天工程大学政治工作教研室、海军工程大学政治理论系军队政工教研室、陆军步兵学院军政基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