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融合技术保障
2020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召开的,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两会报道技术保障组在整个会议期间全程参与、全时保障、全员协同,紧紧围绕技术牵引,在全力以赴做好两会报道技术保障的同时,积极探索媒体融合的技术支撑。下面,与各位同仁分享我们在两会报道技术保障工作中的探索和思考,以期对以后的报道技术保障工作有所借鉴。
一、技术先行,确保两会报道平稳顺利
4月28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组成两会报道技术保障组,第二天即完成实施方案、时间表和路线图的制定。从4月30日至5月15日,6个技术岗位的41名人员,在京西宾馆、中心融指三楼和广播电视部传输机房3地共搭建、调试、测试包括指挥调度、传输系统、图文视音频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远程制作系统、全息云等在内的6类14套技术系统,调用12类69件设备,进行了6次系统培训,开设账号178个,编写使用技术手册3部,前方报道组入住后共进行2次全方位前后方联合测试,为此次两会报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技术工作的先行,充分体现了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党委、机关对此次融合报道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各单位技术力量的高效协作、有力聚合。在搭建系统阶段,有一天凌晨2点,因调试系统急需30米网线,联系网络部值班员后,他马上协调线材到位,保证了技术调试进度不受影响。整个两会报道期间,中心上下齐心协力,共同下好“一盘棋”,为这次技术联合保障提供有力支持。
二、技术融入,推动中心各平台融合发力
两会融合报道展开后,技术保障组全时在位,大数据平台每天提供热点新闻线索、两会相关国内国际关注点、舆情动态和实时传播效果等,为报道策划提供决策辅助。保障视频会议18次、记者连线6次,远程协作8次,应急卫星连线1次,确保前方记者在无技术人员保障情况下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按照打造“中央厨房”的媒体融合理念,上传公共信号、前后方视音频、图片素材总计550条,约3T数据量,融指及各部总计下载素材847次,合计上传稿件104条,实现了中心所属不同平台产品的融合共享制作;与此同时,技术保障组还提供包含全息云采访、三讯道远程制作、多地云连线等演播室录制23次,为全息报纸提供智能语音制作57000余字共190分钟,实现了生产资源的完全共享。
技术引领创作,技术服务创作。整个报道期间,无论是两会报道人员,还是各平台工作人员对技术人员都十分支持、信任、包容、理解。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记者冯凯旋进驻两会后,很快就熟悉和掌握了操作回传图片素材的操作,这位资深记者身体力行的支持,让技术团队倍受鼓舞。
三、技术支持,助力解放军报“全息报纸”精彩亮相
从5月23日,接到办好解放军报“全息报纸”的指示要求后,技术保障组马上制作了12个版面的对接工作流程思维导图,方便了版面和全息制作之间无缝对接。第一时间为编辑提供《雄关漫道》《边关阿里》《青藏高原》《为了人民》《风雷动》等视频素材,确保全息内容及时制作;制作了《解放军报》和两会全息宣传片头和角标,为各版内容提供音效制作40余分钟。27日早晨6时左右,全部内容审核完毕并上线。在全息报纸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军报夜班同志逐字推敲一丝不苟的作风,这是我们技术团队学习与追求的目标。
我们对此次两会报道技术保障进行了复盘,既是一次小结,更是对融合背景下技术工作的探索和思考。如何及时安全回传新闻?如何利用智能化大数据技术引领产品创作?如何构建适合中心的指挥平台?如何发挥中心媒资库的最大效能?如何对传统宣传渠道进行深耕拓展?如何研制野战轻便易操作的采编传装备?这些问题,是我们技术保障人员必须关注和思考的课题,也是下一步需要着手解决的紧迫问题。
我们要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力争把技术保障工作做得更好,作为技术人员,也对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领导、机关和各单位同事们的支持、包容和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坚信,在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新闻传播中心的深度融合之路一定会蹄疾步稳,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