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浅析《空军报》在空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作者:■危立平

摘 要:自1958年3月10日创刊以来,《空军报》已累计出版10000多期,本文从做空军文化的生产者、做空军文化的传播者、做空军文化的传承者着手,浅析《空军报》在空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新闻媒体;文化传承;历史承载

记录历史是媒体人的使命,传播文化是媒体人的担当。纵览新闻传媒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紧密相连、相依相伴。新闻媒体既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也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具有举足轻重的文化功能。

2020年3月17日,《空军报》累计出版10000期,它见证了人民空军的成长壮大,传承着人民空军的文化血脉,已经成为空军官兵的一方精神家园。创刊于1958年3月10日的《空军报》,经过62年的发展壮大,由周三四开黑白报扩版为对开全彩“工作日日报”,形成了报网融合媒体集群矩阵,共有200余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解放军新闻奖等奖项。本文从做空军文化的生产者、做空军文化的传播者、做空军文化的传承者着手,浅析《空军报》在空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做空军文化的生产者

新闻既是一种信息形态,也是一种文化形态;新闻媒体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文化的生产者。它通常把属于文化范畴的思想观点、知识理念蕴涵在各种新闻事实之中,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更新观念、开阔视野、获得新知。

1950年4月创刊的《人民空军》杂志,以半月一期的出版节奏,记录了人民空军早期建设的重要史实,开启了以新闻媒体承载空军文化的历程。1958年3月10日,为适应空军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的力度和时效,空军党委决定从这一天起,在《人民空军》杂志基础上,创办《人民空军》报(1959年2月13日更名为《空军报》)。从此,《空军报》接过了记录空军历史、传播空军文化的历史重任,持之以恒以新闻宣传构建空军文化体系。一代代空军报人始终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一以贯之为推进空军部队建设发展加油鼓劲、助力助威。

翻开《空军报》,一个个空军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被文字凝固。1958年入闽作战旗开得胜,1962年首次击落U-2,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空中大救援,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威武雄壮的空中梯队,1998年战胜百年不遇特大洪灾的众志成城,2008年空降兵十五勇士在四川茂县地震灾区上空的惊天一跳,2015年轰-6K首次飞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2018年歼-20开始列装部队,2019年国庆阅兵式上轰-6N首次公开亮相……这一个个历史事件拼接起来就是一支飞翔军种70年发展壮大的历程,而记录这一个个历史瞬间的一篇篇稿件、一期期报纸,正是《空军报》奉献给空军官兵的精神食粮和文化产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空军党委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推进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思考筹划,空军兵种行业文化建设风生水起,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空降兵等主战兵种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特色文化建设。在这期间,《空军报》发掘提炼各部队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大力宣扬各部队富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努力打造属于空军官兵的精神高地,“天鹰”“天梯”“天网”“天箭”“天路”等空军不同兵种行业的文化符号得到普遍认同。得益于《空军报》的鼓与呼,空军文化在推动战略转型进程中不断实践、创造、积淀和升华,不论空军文化顶层设计还是历史文化资源开掘,不论传承红色基因还是培育战斗精神,不论各兵种行业文化的竞相兴起还是各部队团队文化的遍地开花,不论文艺创演的持续繁荣还是对外宣传的反响影响,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受到了广泛关注。

《空军报》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创造,为空军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清晰地记录着一支快速成长的高技术、战略性军种的坚实足迹,努力做空军文化的生产者,使一代代空军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

二、做空军文化的传播者

众所周知,新闻媒体对文化的传播,对受众的教化,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尤其进入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文化建设更需要依赖新闻媒体,新闻媒体更需要担当起以文化人的使命责任,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是凝结于文化中的“魂”。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不同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而典型人物身上集中彰显他们所处时代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宣传一个典型就是在树立一种价值观,就是在倡导一种主流文化。

62年来,《空军报》宣扬和塑造了空军部队各条战线上的一个个先进典型。他们中有“空军英雄战士”杜凤瑞、“空军战斗英雄”岳振华、“抗洪英雄”高建成、“英雄试飞员”李中华、“时代楷模”阎肃、“改革先锋”蒋佳冀、新时代空军“王牌旅长”郝井文……我们难以细数,到底多少先进人物在《空军报》上亮过相,但每当想起他们的名字,我们都肃然起敬。因为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的精神、意志和信念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是一座座精神的丰碑,巍然屹立在人们心中,也成为空军文化的生动诠释和形象代言。

从老一辈的战斗英雄到新时代的先进典型,他们的光辉形象和崇高风范与不断延展的空军历史深深融合在一起。作为空军党委机关报,《空军报》始终坚持姓党为党不动摇,坚守主阵地、秉持高格调、弘扬主旋律,讲好空军故事、树好空军形象、弘扬空军精神,把一代代空军人的红色基因继承下来、传承下去,使之成为推动空军建设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力量源泉。每一次重大主题采访报道,《空军报》都调集精兵强将,精心组织策划,全方位、大视角地报道空军官兵的战斗作风和英雄风采。在雪域高原、碧海蓝天、大漠戈壁、千里边关,我们的记者孜孜不倦地用脚丈量、用情观察、用心记录,发现和捕捉空军官兵身上蕴含的时代精神,捧出一篇篇既有温度又有力量的新闻作品,努力做空军文化的传播者。经由我们记录的那些不同时代、不同战线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历经岁月淘洗依然历久弥新,构筑起空军人的精神家园。

三、做空军文化的传承者

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62年来,《空军报》以历史记录者和见证人的身份,写下了一部人民空军的发展简史。从国土防空作战中“霹雳中队”“杜凤瑞中队”“神炮中队”“英雄营”,再到和平时期的“科技练兵先锋飞行大队”“英雄试飞大队”“模范空降兵连”“强军先锋飞行大队”……《空军报》充分挖掘空军发展历程中蕴藏在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身上的革命英雄主义元素,用闪耀着革命英雄主义光辉的新闻作品,生动诠释了马拉飞机、艰苦创业的“老航校精神”,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空中铁拳精神”,瞄准强敌、苦训精练、千里机动射天狼的“神威导弹精神”,扎根戈壁滩、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大漠神箭精神”,缺氧不缺斗志、挑战生命极限的“甘巴拉精神”等一系列空军部队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这些精神瑰宝承载着人民空军的血脉基因,影响深远,历久弥新,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旺盛的生命力,始终是繁荣发展空军文化的源头活水。

当今时代是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各种意识形态相互激荡,各种思想观念相互影响,各种价值取向相互碰撞。在这一形势下,《空军报》坚持用我党我军和人民空军的优良传统教育熏陶官兵,积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英雄血脉,丰厚文化底蕴,帮助官兵把对红色基因的认知转化为感情上的认同、传承上的自觉,努力做空军文化的传承者。每逢人民空军成立纪念日,《空军报》都会组织编辑记者对空军部队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进行深度挖掘,把蕴含其中的精髓提炼出来,不断以优秀新闻作品为空军优良传统增添时代内涵,让官兵在阅读中感悟革命先辈奋斗历程,接续革命先辈梦想追求,让红色血脉在一代代空军人身上赓续传承、发扬光大。正是因为有了《空军报》的大力宣扬,人民空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而成的一个个精神瑰宝,不断被家喻户晓,不断被传承发扬,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成为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力量源泉。由此可见,空军文化因《空军报》的大力弘扬更加深入人心,《空军报》也因传承空军文化更加丰富厚重,成为空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闻时刻发生,历史仍在延续,文化源远流长。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空军的伟大征程上,《空军报》所承担的使命责任更为重大,我们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新闻事业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努力提高《空军报》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为繁荣发展空军文化、增强空军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空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第四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