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发声 强化融合 生动展示军队战“疫”风貌
摘 要:在此次抗击疫情报道中,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广播节目室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播和新媒体平台阵地,前方后方协同,网上网下联动,及时播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重要部署,突出报道军队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救治患者的感人事迹,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关键词:军事报道; 广播媒体;抗击疫情
作为以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广播媒体具有伴随性、广泛性、及时性和亲和力的特性。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闻传播过程中,虽然受众不再以广播作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载体,但是,作为传统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广播与报纸、电视一样,仍然拥有相当的受众群和公信力,是居家隔离受众的重要信息源。据赛立信云传播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的收听率大幅提升,在融媒体云端的点击量每天都在攀升。仅1月26日至2月9日的累计点击量就达7000万,较2019年春节期间上升了61.4%。
自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广播节目室(以下简称“广播节目室”)以其强烈的使命担当,第一时间组织骨干记者进入武汉进行采访,紧紧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播和新媒体平台阵地,前方后方协同,网上网下联动,及时播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重要部署和指示精神,充分反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支援地方抗击疫情的重大行动和举措进展,突出报道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救治患者的感人事迹,全程见证和记录军民同心抗击疫情的伟大战斗,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闻令而动、快速反应,彰显军事广播人的责任担当
从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在多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军事广播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应急反应机制。2020年1月下旬,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发展,广播节目室牢记职责使命,立即进行全员动员部署,启动应急报道预案,开启军事广播的“战时”状态。
大年初一,也就是军队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的第二天,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报道的广播节目室主任孙利就主动请战、率先冲锋,前往武汉抗疫一线进行采访。为了及时处理前方记者发回的稿件和报道军委机关、各军兵种的重大行动,迅速对广播节目和新媒体平台工作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完善,广播节目室紧急动员30余名在外地的休假人员提前返京。短短几天,所有采编人员全都进入各自战位。根据分工,采编人员有的日夜值班接收上级部署要求并进行传达;有的专门与前方记者沟通联系、处理来稿 ;有的负责与微博微信编辑对接、争取发稿时效,有的担负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确保安全播出;有的与各军兵种及报道骨干随时保持联系、搜集线索……几十名同志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前方与后方、广播与新媒体一体化联动,高效率协同,一场军事广播宣传战役有条不紊地展开。
最初的一周,前方军事广播记者只有孙利一人。他发扬特别能战斗的作风,每天深入重症监护室等救治一线采访,加班加点采制录音报道、拍摄新媒体视频,有时不仅要与央广“中国之声”各档节目进行电话连线,还要与央视连线,一天要发10多篇报道。1月31日,广播节目室派出年轻骨干记者王锐涛随全军第二批军事记者赶到武汉,两人在前线会合,并肩作战,从武汉发回了大量独家报道。
前方记者争分夺秒采访,后方编辑部也每天保持着高效的运转状态。与洪水、地震和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不同,这次新冠肺炎传染性强,防控措施严格,外地休假人员即便提前返京,也必须居家隔离14天。在人手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广播节目室组织筹划选题,对稿件进行审核把关。为了将抗击疫情一线的最新情况报道出去,几位播音员、主持人随叫随到,随时播报前方发来的稿件。年轻编辑赵敏、胡晶负责节目的编辑制作,从除夕开始,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办公室,经常加班到夜里一两点钟。为了及时编发“央广军事”微博微信和抖音等新媒体稿件产品,刘鹏、徐凯悦等几名同志,春节期间连续奋战。几位从外地返京的同志,一边在家中隔离观察,一边收集线索、撰写稿件、剪辑录音……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军队广播媒体战线的80后、90后,表现出了可贵的责任担当。在此次抗击疫情宣传中,习主席对军队发出的每一个号令,军队增兵江城的每一次重大行动,火神山和泰康同济医院开始收治患者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广播节目室广播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重点报道,对消除人民群众的心理恐慌、增强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挥军事广播的媒体优势
作为用声音介质传递信息的媒体,广播拥有操作简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网络新媒体崛起的当今时代,广播媒体虽然面临着挑战,但仍然保持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传统广播的转型和突围,广播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人们印象中的收音机,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使广播媒体的传播渠道更为丰富,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实现了实时传播。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新闻宣传中,广播节目室立足这一特点优势,前后方密切协同,与时间赛跑,不仅通过电话连线方式,在央广“中国之声”频率中及时发布重要新闻,而且在“央广军事”“中国之声”微博微信等平台实现了实时、全时报道。1月24日晚,当陆、海、空三所军医大学组成的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开始集结时,“央广军事”记者编辑就与报道骨干共同策划,进行了即时报道。从医疗队集结,“央广军事”微博就持续跟进,一直更新到次日凌晨两点,发布多条博文,3个多小时产生了近1000万次的点击量,网友转发达8000余次。博文《这个除夕夜,致敬最美逆行者》单条点击量达419万次,发布不到半个小时就收到网友1000余条评论。当时,正值疫情暴发初期,人们正处于恐慌、紧张、无助之中,这些及时权威的新媒体报道向全社会宣示:疫情面前,子弟兵来了!为稳定人心、鼓舞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广大抗疫官兵的良好形象。
2月初,以充足床位收治众多患者,成为武汉市民的最大企盼,也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搞好相关报道、回应社会关切成为前方记者工作的重中之重。2月2日,火神山医院建设完成,正式交付部队。2月4日9时26分,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第一批患者。前方记者孙利在15分钟之内传回了两组图文快讯和一则视频报道,“央广军事”微博进行了几乎“零时差”发稿,在全网首发。“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大V第一时间纷纷转发《现场视频:火神山医院收治第一批患者进入病区》,视频播放量367万次,受到网友极大关注。
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开始以来,广播节目室的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在每次军队重大行动或抗击疫情的重要时间节点,都提前进行精心策划,制定多套预案,按照“现场短视频随拍随发、图文稿件随后紧跟、电话连线传递主要内容、最后制作广播录音报道”的先后顺序,努力争取军事战“疫”新闻的第一落点。无论是对军队第一批医疗物资抵达武汉的现场直击报道,还是对“运-20”首次参加运送军队医疗队员行动的全媒体呈现;无论是权威发布《经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增派2600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磅消息,还是及时报道《驻鄂部队出动100余辆军车为武汉运送生活物资》等重要资讯,都进行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实时直播,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强大电波和新媒体平台发布后,大大鼓舞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
鲜活生动、入耳入心,讲述有温度的战“疫”故事
军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宣传,绝不仅仅是对军队重大行动和重要举措的快速发布。由于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军事广播媒体和其他媒体一样,要大量报道的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救治患者的常态活动。而常态救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程式化、专业化和重复性等特点,报道出来很容易千篇一律,或形成一定的固有模式。为大力提升节目的感染力和可听性,军事节目室在报道中,特别注重对故事和细节的展示,前方记者每天都要深入到火神山、泰康同济等医院病区,与军队医务人员近距离接触,以敏锐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记录他们最真实的工作生活和感人事迹,深入挖掘和采访救治患者背后的故事和心理活动,把发生在抗疫前线的动人故事和感人瞬间一一呈现给全国听众。
比如,记者在采访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首席专家毛青时,毛青坦言,医疗队的队员每天冲锋在救治患者一线,有时也会担心被感染,也会忐忑不安、紧张害怕,毕竟新冠肺炎传染性非常强,但作为医生、军人,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往前冲。记者在火神山医院采访时,遇到一位刚从感染病房出来的护士。说到自己的工作和负责的患者时,这位护士侃侃而谈,很有信心,可当问到她的家人时,她一下子眼眶湿润、开始抽泣。原来,在她出发来武汉时,她9岁的孩子骨折,最近正在做恢复性训练。在武汉的头几天,尽管非常担心女儿,可她每天却忙得连电话都没时间打。这些朴素动人的话语、生动感人的细节、人情味很浓的故事,被记者写进广播节目和新媒体产品后,以其直抵人心的强大力量,引发广大受众的强烈共鸣。人们从中体会到了军队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的大爱仁心和责任担当。
还有一次,记者在汉口医院采访时,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和汉口医院ICU医务人员正在联合抢救一名危重患者。在现场,记者惊讶地发现,医务人员在帮助患者进行人工助力呼吸时,离患者的口鼻不到20厘米。这么近的距离,不知道患者会释放出多少病毒,医生们被感染的风险有多高。记者感动之余,在现场问医生,您离患者这么近,难道不怕被传染吗?医生坚定地说:“如果不给他做助力呼吸,他可能就不行了,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像这样真实而感人的细节和故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通过记者与医务人员的对话交流,生动鲜活地呈现在广播节目和新媒体产品中,形成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医疗队员们那种奋不顾身抢救患者的大无畏精神,在人们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实际上,无论是广播军事节目,还是广播新媒体产品,不仅要对事件过程进行记录,也要表现和揭示人的情感和内心。新闻报道的核心应该是人,有了人的形象、语言和感情,才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广播节目室与军队电视媒体、文字记者团结协作,发现并挖掘出“海军军医带尿不湿进病房”“女军医父亲去世面向家乡三鞠躬”以及军队医疗队护士不肯说出名字等一大批刷屏网络的感人事迹,展现出军队医务人员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所体现出来的忘我奉献精神,以及人民与子弟兵的鱼水情深,催人泪下,令人振奋。由央广军事微博微信推出的《母女同心战疫情》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后,创下单条3133万次的点击量,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拓展广度、挖掘深度,努力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病毒来势之凶、疫情传播之快、范围扩散之广、全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之大,堪称前所未有。在宣传报道军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新闻策划,创新方法手段,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示人民军队誓死不退、英勇战“疫”的恢宏画卷,生动反映军队医务人员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感人场景,充分展现人民子弟兵牢记宗旨、人民至上,永葆人民子弟兵初心本色的精神风貌。为此,军事广播先后在广播节目和新媒体平台开设《直通疫情防控一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战“疫”先锋人物》《一线抗“疫”群英谱》《军队白衣天使战“疫”日记》《战疫》等多个专栏,同时,依托原有的《晚高峰观军情》 《一南军事论坛》等广播评论栏目,不断拓展广度、挖掘深度,提升军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许多部队官兵,尤其是军队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一线。由于任务特殊、风险较大和时间较长,他们与父母、孩子之间有着许多细腻复杂的情感互动交流,与患者之间发生过很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面对生死和困难,他们的内心难免会有一些触动和思考。经过精心策划组织,广播节目室在央广《国防时空》节目和所属新媒体平台同步开设《军队白衣天使战“疫”日记》栏目,充分发挥广播媒体声音传播的特点,通过一位位军队医务人员的真情讲述,让一个个有温度有情怀的故事流淌进受众心中。比如:医疗队员黄顺红因为在武汉抗击疫情、缺席儿子18岁生日的深深愧疚;军队护士王宗慧为老年患者洗头、患者流泪感谢的暖心瞬间;护理人员赵秀兰担心母亲牵挂自己、一直瞒着母亲到武汉的爱心谎言,通过这些真实感人、直击人心的深情讲述,生动展现出部队官兵看似普通而又伟大的爱国情怀。一位名叫“枫叶红”的网友在看过这些日记后留言说:字里行间满满的正能量,给人鼓舞,给人力量。
疫情期间,各种信息泥沙俱下,真假难辨,境外反华势力也借机兴风作浪,故意制造各种虚假信息,对我党和政府、军队形象进行污蔑和丑化。对此,军事广播在积极拓展报道广度的基础上,十分注重挖掘报道深度,揭示新闻事实背后的意义,大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主流媒体在疫情期间的舆论主导权和话语权。2月17日,军队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1200名医护人员,搭乘“运-20”“伊尔-76”“运-9”等3型8架运输机抵达武汉。当天中午,《国防时空》节目编辑立即电话连线采访相关军事专家,对我军战略投送能力水平大幅提升进行解读分析。根据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的发展,《一南军事论坛》《晚高峰观军情》等军事评论栏目,还邀请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对中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快速动员反应能力进行点评,同时,及时有力回击境外反华势力借疫情污蔑中国的种种谬论;邀请孟祥青、杜文龙等军事专家,点评分析人民军队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展现出的先锋队突击队作用,以及广大官兵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过硬作风。这些评论节目制作完成后,经过整合加工,立即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传播,为持续振奋全国军民士气、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新闻舆论支撑。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