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向前,记录这个战“疫”的春天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们毫不畏惧,主动请战,前往核心疫区武汉进行采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沿,他们奋不顾身,连续作战,生动记录下军队医务工作者勇挑重担、救治患者的感人事迹。面对死神的肆虐和威胁,他们用忠诚和热血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自2020年1月下旬以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记者孙利、王锐涛已经在武汉奋战数十个日日夜夜,采制发回了大量生动鲜活的广播和网络新媒体报道,讲述了军民同心抗击疫魔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军事记者的新时代风采。
战斗打响的地方,就是军事记者的战位
大年初一,作为第一批前往武汉参加报道的广播军事记者,孙利告别家人,从北京乘高铁紧急奔赴武汉。到达武汉时,天色已晚,他来不及休息,立即和在武汉的军队医疗队联系,搜集报道线索。第二天上午,他就前往汉口火车站,第一时间发回了“军队支援武汉市疫情防控物资抵达武汉”的重要消息。第三天一早,他不顾别人的劝说,冒着风险,前往海军医疗队支援的汉口医院,穿上防护服进入ICU病房进行采访。
孙利上一次来武汉,正是这座城市的高光时刻,那时,举世瞩目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这里举行,作为军事记者,他与同事一道在这里见证了中国军人赛场竞技的风采。当时,他根本不会想到,仅仅两个多月之后,这座英雄的城市会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年近50岁的孙利,从事军事新闻工作已有20年,17年前,他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报道。当时,军队紧急支援北京组建小汤山医院,他“全副武装”进入小汤山,采访了在一线抗击非典的大量医护人员。今年春节前,当疫情发生后,他出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敏感,每一天都密切关注,随着武汉疫情的形势一天天严峻,他预感到军队可能又要行动了。
果不其然。除夕之夜,由陆军、海军、空军三所医疗大学抽组的医疗队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出发,直飞武汉。这一夜,他也彻夜难眠。军人闻令而动,作为广播军事节目的负责人,也是一名军事记者,接到上级命令后,孙利率先报了名。为了获得批准,他为自己的请战找了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当年非典的时候,我也进入小汤山,从个人防护来说,我比较有经验。”
与孙利同样主动请战的还有广播节目室年轻记者王锐涛。疫情刚刚发生时,他正在参加“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还在东北边境的空军某雷达站与官兵一起过年。听说上级要安排记者去武汉采访,原本计划采访结束就回四川乐山老家过年的他,买了最早一班机票回北京,但还是没有赶上第一批去武汉的列车。不过,凭借军事记者的敏感,他还是紧急购置了口罩、消毒液,做好了随时动身去武汉的准备。
与参加抗击疫情的很多军队医务人员一样,王锐涛还是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新加入部队的一名文职人员。他认为,既然选择加入了军队,那么,在国家和军队需要的时候,就应该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从大年初一开始,他就在焦急地等待上级的命令,恨不得早一秒到达武汉,赶快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报道中去。等啊等,一直到正月初七,等上级允许第二批记者前往武汉时,他才终于达成自己的愿望。
可是此时,武汉已经“封城”,在网上订票时,早已没有武汉站的选项,他和同行的其他记者无奈之下,只好买了途经武汉的G529列车,经过上级部门与铁路部门的沟通,最后终于在列车经停武汉时下车,与早他7天到达武汉的孙利会合。
虽然疫情形势严峻,但一定要带给人们希望
大年初三,当孙利穿着全身防护服第一次走进汉口医院的ICU病房时,海军医疗队和汉口医院的医务人员正在紧急抢救一名危重患者。他在现场惊讶地看到,在帮患者进行人工助力呼吸的时候,医务人员离患者的口鼻不到20公分,而这名气管插管的新冠肺炎患者,每呼出的一口气都会在空气中释放出病毒。医疗队员临危不惧抢救患者的大无畏精神,让他震撼和敬佩。
在病房采访接近中午时,多日阴沉的天空难得放晴了,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斜射进来。一位医生欣喜地说 :“太阳出来了,好兆头。太阳出来了瘟疫就会少的!”孙利在心里记住了这句话,并写在了当天的报道里,作为报道最后的结束语。他说:“虽然疫情形势严峻,但是一定要带给人希望。”
针对一些群众在疫情面前所流露出的惶恐不安,孙利夜以继日连轴转,接连采制了军队派出首批三支医疗队支援武汉地区地方医院、军队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三支医疗队已经全面展开救治工作和录音特写《白衣天使在战斗》等多篇高质量的报道。原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张雁灵临危受命,担任武汉建设新冠肺炎专科医院专家顾问后,孙利又立即在武汉采访了张雁灵,推出了独家专访《原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张雁灵:对打赢这场防控疫病的人民战争充满信心》,这些报道让大家看到,国家和军队在用最大的力度来支援武汉,这场瘟疫迟早会过去。
作为第二批军事记者,记者王锐涛到达武汉后,与孙利同志共同作战,在前线加班加点。每天他们俩分头深入武汉市指定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采访,现场见证军地医护工作者共同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个感人场景,及时报道军民同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沿消息。尤其是火神山医院交付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后,王锐涛深入病房科室,挖掘医护人员感人故事,采制的《抗疫战场的最美夫妻》《隔离病房迎来新生命》等报道,感情真实细腻,在听众中产生良好反响。
经过他们的辛勤努力,《军队抽组1400名医护人员承担武汉火神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医疗救治任务》《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第一批患者》《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第二批患者》《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第三批患者》《火神山医院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最新情况》《空军运-20飞抵武汉!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刚刚!武汉火神山医院首批7名治愈患者出院》……一个个来自抗疫一线的消息从武汉发回北京,再通过电波和网络传向全国,有的报道经各媒体转发后,阅读量大幅提升,不断鼓舞着人们战“疫”必胜的信心。
在抗疫一线采访的日子里,孙利和王锐涛经常被一些人和一些事深深地感动着。他们看到,战斗在武汉战“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们,不仅要克服各种困难紧急救治患者,还要直面被病毒感染的危险,但他们个个临危不惧,忘我奉献,体现了军队医疗工作者心系人民的深情和使命担当。孙利和王锐涛在采访中感动,在感动中奋笔疾书,采写了《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母女同心战疫情》《遥遥相望的爱》等报道,把发生在抗疫前线的动人故事和感人瞬间,一一呈现给全国听众。许多听众听过他们的报道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每一位逆行者的身后,都背负着深情沉重的目光
到武汉采访进入到第19天时,孙利采访了一位刚从病房出来的护士。说到自己的工作和患者的病情,这位护士侃侃而谈,很有自信,可是当谈到自己的家人时,却不由得泪珠滴落,开始抽泣。原来,在她出发来武汉时,她9岁的孩子骨折,最近正在做恢复性训练。在武汉这些天,她尽管非常担心女儿,可每天却忙得连电话都没时间打。
看着她落泪,孙利心里也很难受,他也想起自己的女儿。再有100多天,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之前在家时,他几乎每晚都要给女儿辅导功课,可现在人在武汉一线,根本没有时间过问女儿的学习。即便在电话里,他也不敢跟女儿说太多的事情,担心自己在这边的一些情绪会影响到她。电话中,女儿哭着问他,瘟疫什么时候才能过去?他跟女儿解释说,一定会迎来胜利的,就在不久的将来。女儿说,“这个春天太难忘了,但是真想再过一个美好的春天”。
在武汉这些天,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和严酷的疫情面前,王锐涛也感觉自己“都有点神经质了”。他每天都要去医院采访,“每天都觉得自己手没洗干净,就感觉哪儿哪儿都脏,不停地洗手”。他看到,有一位记者从隔离病房出来后,消毒水喷得太多,竟然把摄像机喷坏了。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采访时,王锐涛遇到一对母女。母亲是消毒供应科护士,她每天都要全副武装,提着一个10公斤重的金属箱子,前往各个科室搜集检验新型冠状病毒的咽喉拭子,她半是开玩笑地说,“箱子里装的都是病毒”。和很多同医院的其他护士一样,她把9岁的女儿集中寄养在医院的宿舍。只有每天吃饭的时候,她把饭送过去,远远地看一眼女儿,打声招呼就走了。
这一幕,让王锐涛不由想起自己远在四川老家的母亲。由于大半年没有见母亲了,这段时间自己又一直在外采访,他真的有些想母亲了。母亲听说他到武汉采访,在电话里一直叮嘱他一定要做好防护。元宵节当天,王锐涛在医院采访了一天,没顾上吃晚饭,回到宾馆,他给自己泡了一个提前从超市买的“自热火锅”。他想,等疫情过去之后,完成了这次采访,他一定要好好补休一次假,回老家陪陪家人,一起吃一顿真正的火锅。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