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如何在重大事件传播中求作为
摘 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的全国性抗疫战斗,是一场健康保卫战,也是一场新闻特种战。这场战“疫”是对地方各级防控疫情工作的一场大考,也是对新闻宣传的一场大考。“人民陆军”编辑部及时调整推文编排,开辟新闻专栏“武汉战报”聚焦发力,全方位报道“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作战进程,其中策划制作的《武汉战报!61张图,张张让人想哭》一文,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重大事件;微信公众号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人民陆军”编辑部积极把握新闻热点,努力策划有能量、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作品。及时策划制作《武汉战报!61张图,张张让人想哭》(以下简称“61张图”)一文,2020年1月31日该文一经推出,浏览量达到1.8亿人次,微信浏览量达到755万,留言超过2万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好地宣传了一线抗疫人员的动人事迹,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一、传播真善美,新媒体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舆论宣传是各种思想舆论交锋的阵地。在重大事件中往往伴随杂音、噪音,如果官方权威发布不及时,这块阵地就会被杂音乱声占领。新媒体出现之始以小、活、短、精等优点,一度被质疑只能传播一些轻快的“小打小闹”,承载不了正能量厚重的底蕴。“人民陆军”新媒体平台作为陆军官方媒体,对重大事件,全力做到不缺位、发声音、有态度。
《61张图》每一张图片都是发生在抗“疫”一线的真实故事,每一张图片也是一张真善美的宣传片。一经推出,仅微信浏览量达到755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等911家微信公众号转载、引用、分享,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事实证明,在这块需要长久捍卫的阵地上,只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始终抓住真善美这个关键点,才能生产出真正能够打动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作品,带来积极正向的影响。
(一)追求真理,新闻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舆论是暴躁的,当某一事件点爆舆论场时,最初情绪比真相跑得更快。”面对重大事件,新媒体须积极主动策划议题释惑解疑。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为军事主流媒体,疫情发生后,“人民陆军”微信公众号及时策划“武汉战报”栏目,播发大量报道和评论、图片、视频,廓清事实、辟谣止蜚、还原真相,通过报道真实的人和事,来表达人们的真情实感。《61张图》张张来自“疫”线,还原最真实的疫情真相呈现给受众。
(二)聚焦善良,新闻是回归人性的善良。最好的新闻,是通过发布和传播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力量和帮助。善在新闻中就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61张图》令人感动之余,也会让受众自主发现军队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面对疫情时采取的有力、有效行动。新媒体也应以善意的目光,聚焦社会和人性的善良表达,引导社会风气向好向善。
(三)美即追求,新闻不是猎奇的名利场。任何媒体单单靠耍花样,追求新闻轰动或以虚假新闻来博眼球、吸引受众,也许能取得短暂的成效,但很难走远。
“始于颜值,止于内涵”是新媒体优质稿件的通用规律。让新闻有高“颜值”,则需提高新闻策划角度、新闻素材质量、编辑制作水平等综合“美誉度”。《61张图》张张皆是事实美的场景,从钟南山院士疲惫的面容,到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星夜出征,通过最美的瞬间记录历史。
二、“几何式”传播,新媒体必须依网搭建“受众传媒”
“即使你拥有10个粉丝,也不可能做到人人会点击你的公众号会话。”在新媒体行业,粉丝是衡量一个平台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尺度。但“僵尸粉”和“水军”现象,使平台会话阅读很难和粉丝量持平,从而成为理论上的“饱和传播”。“受众传媒”的出现则避免了以上的“传播亏损”,甚至会出现传播量高于粉丝量的惊喜。
微信公众号因其媒体属性与社交属性的特点,是一种具备受众选择性的“受众媒体”传播方式。“受众传媒”即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传播方式,让受众有足够的新闻选择权。受众可以选择认同的新闻进行转发分享再看,将每一个受众变成辐射化的“传播源”,打破以往传统媒体的一次性传播局限,让受众自觉进行二次、三次……递代几何式多中心辐散传播。
以《61张图》数据为例,95.6%的浏览量数据来自朋友圈和好友会话的社交传播,达到了近十倍于粉丝量的传播效应。因此,要求公众号要提高推文质量层次,发挥“受众传媒”的作用,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共鸣式情感。一篇优质稿件要想取得突破,只有和受众产生共鸣,受众认同新闻价值才能够自觉变成“受众传媒”的一分子,才能完成“分享到朋友圈”这一关键步骤,从而实现新闻传播效果。
(二)平民化视角。新媒体编辑不仅要具备感动自己的能力,也要有站在广大群众位置的受众思维。《61张图》结合舆论热点,从传播效果破题,张张让人想哭,给推文融入情感化的表达和富有亲和力的话语,满足了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
(三)精准化策划。好的策划产生好的初始点击量。新媒体公众号的采编人员必须要增强新闻敏感性,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策划选题时要把握准焦点,有较强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使推文满足受众对重大事件和信息的期望。
(四)受众化思维。认真研究分析新媒体时代传播规律,探索相应传播策略与引导技巧发现,打造新媒体“爆款”在实践中其实有章可循。
首先,要把握推文择时推送的时机。根据大多数用户的生活工作习惯,一般,稿件的推送时间要在受众集中的时间点择时推送,力求事半功倍;其次,是推文选择的类型。根据《2019年的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年轻人最喜欢看动漫方面的内容,中年人更倾向于看孕产育儿有关的文章,微信用户还喜欢在晚上22:00点前后使用游戏小程序;再次,需要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不是所有稿件第一时间就会被接受,从推送到传播要经历一段间隔。只有分析受众特点,对症下药,抓住受众痛点、把准事态脉搏、运用网络技巧,按时择机推发各类稿件,才能增强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
三、“饥饿式”营销,新媒体必须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制造产品不如制造需求。舆论阵地,就是一个信息市场,有供有求。不论是形式创新、流程再造,还是独家策划、权威发布,归根溯源,就是增加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制造出“饥饿感”和依赖性的新闻需求,并设法满足。
(一)图片化表达,让新闻“有声有色”。方寸之屏,有了高“颜值”才能让受众接受,最终实现“言值”。传统媒体要抓取读者的“静态注意力”,新媒体则更多要抓取读者的“动态注意力”。版面编排可以使内容与形式互为助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获得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61张图》尽力做到格式和布局的美观,用好新闻图片讲好故事,如发布视频时添加精彩截图和文字说明,在图文稿内加入GIF动态图或动态版式,能够有效提高视觉吸引力,提升阅读体验。
(二)悬念化推进,让新闻欲罢不能。想让受众对产品从一见钟情到情有独钟,就要求平台产品具备独有的新鲜感、惊喜感、潮流感和趣味感,而这些和新媒体工作者的创新实践分不开。因此,我们要在技术、创意与内容深度融合上多下功夫,让受众产生依赖。
受众需求会在重大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产生,价值观念也会在第一时间形成。因此,标题必须“吸睛”,才能让读者在海量的信息中情不自禁地选择打开。
(三)互动化输送,让新闻有来有往。互动是新媒体时代的最大特点。评论区作为新闻的延伸,优秀的评论可以为新闻助力,增强传播力。集纳网友精彩评论,也是一种新闻创新手法。在新闻制作的周期内,评论互动可以作为新闻周期的闭环,反馈受众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策划选题指明方向。
四、“集团式”作战,新媒体必须借梯上楼多维发力
新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的策划、内容、制作、传播、反馈等相应进程,因其时效性和特殊性而形成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学会在联合制胜中借梯上楼,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一)聚焦联合制胜,构建军事传播联盟。“内外兼修”才能多维借力。对外,“人民陆军”编辑部积极借助中央级新媒体的力量,壮大宣传阵营。先后与《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了例如《家国与边关》等现象级产品;对内,编辑部抽组报社资深主编与微信公众号编辑部人员强强联合组成陆军新媒体报道组,“活力+严谨”策划组织重大事件报道。《61张图》一经推出,900余家媒体纷纷响应,无形中形成了陆军传播矩阵。
(二)凝聚多维力量,做大做强通讯员队伍。通过陆军新媒体矩阵,“人民陆军”编辑部积极与各部队新闻报道通讯员加强联系,壮大“人民陆军朋友圈”,努力实现万里军营一网牵、百万陆军一网融的新媒体格局。
(三)注重团队协作,演奏好新闻交响乐。单打独斗,不成气候。采编人员从报题、审稿到定档推出等流程的分工协作,前方采访团队与后方编辑团队默契配合,无疑也是宣传报道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分别系陆军宣传文化中心网络舆情室主任、人民陆军微信公众号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