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军事出版,离备战打仗有多远?

作者:■何鸣鸿

主持人语:

使命催征,时不我待;备战打仗,严字当头。开年以来,在中央军委开训动员令的激励下,全军将士以高昂的士气、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练兵备战,谋打仗、钻打仗、练打仗的热潮在座座军营兴起。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面对全军火热的练兵热潮,军事新闻传播如何进一步强化打赢导向、服务练兵备战,推动实战化训练往深里抓、往实里抓,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期我们推出“聚集备战打仗•服务中心工作”专题研讨,组织媒体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稿件既有对军事出版如何聚集备战打仗的研究,又有报纸副刊如何服务中心工作的研讨,还有如何提升军事训练报道质量的探讨,以及对舆论战相关观点的辨析,旨在强化军事媒体人的战场意识,充分发挥军事新闻传播服务战场的特殊功能,为进一步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借鉴参考。

主持人: 姜兴华

摘 要:对军事出版来说,“军事”是其本质属性,“战场”是其出发原点。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军队出版社弱化军事属性,强化地方特色;冷落了战场,热衷于市场;淡忘了官兵,陶醉于自我。不克服这种倾向,军事出版就会偏离方向;不解决这些问题,军事出版就会丢掉根本。军队出版社和军事出版人,必须不忘“为了打仗”之初心,牢记“服务打仗”之使命,深化“心系官兵”之感情。

关键词:军事出版;备战打仗;初心使命

备战打仗,是引导军队一切工作的指针,也是衡量军队一切工作的标准。改革之后,军事出版的方向是什么?重塑之后,军事出版的出路在哪里?答案都在备战打仗中。眺望未来,我们必须扪心自问:军事出版与备战打仗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一、出版与军事的纽带,唯有初心才能维系

诞生于战争岁月、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军事出版,“军事”二字是其“胎记”。

在战争中成长、在战火中淬炼的军事出版人,“为了打仗”是其“初心”。

因为“军事”这一本质属性,军事出版不迷航、不偏向,不变质、不变色,一直行进在服务备战打仗的轨道上。

因为“军事”这一比较优势,军事出版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屹立在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的阵地上。

回首70余年历程,从《星火燎原》丛书到《百战将星》丛书,从《兵器操作》丛书到《军史资料》丛书,从小说《源泉》到小说《亮剑》,所有这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出版精品,都是军事出版坚持本质属性得来的,都是军事出版发挥比较优势铸就的。

梳理70余年脉络,从魏巍到李瑛,从黄涛到董保存,一代代军事出版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把个人理想和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军队建设、备战打仗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和民族、对军队和官兵有贡献的人。

江河一泻千里,仍然会有漩涡;道路一望无际,仍然会有曲折。出版与军事,本应无缝链接,但在某些时候两者出现缝隙,使军队出版社陷入“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的尴尬。出版与军事,本该融为一体,但在某些阶段两者发生疏离,使军队出版社走进扬短避长、“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怪圈。这种缝隙,是对职能定位的认识偏差导致的;这种疏离,是对职责使命的行为偏差引发的。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不可谓不沉重。

事实证明,出版和军事,一刻也不能分割。“军事”二字,是军队出版社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繁荣之源。

70余年,不短也不长。说不短是因为十年即可成就传奇,说不长是因为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展望未来,军事出版道阻且长。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既有难得机遇,也有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唯有坚守初心、践行初心,才能系牢出版与军事的纽带,使出版事业更好为备战打仗服务。一位编辑同志说,那时候,一走进出版社的大门,就可以看到醒目的标语:“军事文学的圣殿,军旅作家的摇篮。”走上二楼,抬头就可以看到一面编辑姓名墙,上面有魏巍、李瑛等大师的名字,心中油然而生一种神圣感、使命感,这种神圣感、使命感,一直伴随着他的出版人生,一直照亮着他的出版之路。

二、出版与战场的距离,唯有使命才能拉近

随着各个领域和平积弊的扫除,无论领导机关还是基层部队,无论指挥员还是战斗员,备战的意识强了,打仗的发条紧了。但军队出版社既不是领导机关也不是基层部队,军事出版人既不是指挥员也不是战斗员,在谋战务战上存在先天不足。

从作战链条看,离战场较远。虽然图书被称为“武器”,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毋庸置疑,但军事出版毕竟处于作战链条的末端,处在未来战场的后方,既不是直接的武器,也不是直接的力量,不必与敌正面交锋,不必直面战场胜负,所以谋战务战的紧迫性不足。

从胜战要求看,离实战较远。军事出版编辑不像军事新闻记者,有机会亲历甚至嵌入规模不等、层级不同的实战化训练和演习。无论对备战还是对打仗,他们大都既少有感性认识也少有理性思考。军事出版单位很少有机会去实践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能做什么、怎么去做,也很少有机会去检验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运转是否顺畅、机制是否科学,所以谋战务战的有效性有待增强。

谋战务战的紧迫性不足、有效性不强,其负面后果在短时间内、在一人一事上体现得不一定明显。但只要拉开一点时空距离、着眼整个军事出版工作,就可以发现其严重后果:

一是服务备战打仗的研究不够。比如,平时应该做哪些准备、战时可以发挥什么作用?直接服务备战打仗应该做哪些工作、间接服务备战打仗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服务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服务战争行动有何相通之处、有何不同之点?面向军内的出版与面向社会的出版是什么关系、应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不研究和回答好,服务备战打仗就是一句空话。

二是服务备战打仗的选题不够。现在,服务备战打仗的意识有了,服务备战打仗的想法有了,服务备战打仗的目标有了。但是,从意识到行动、从想法到做法、从目标到实现,中间隔着一段很长的距离。体现在图书选题上就是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有传播力、影响力的更是凤毛麟角,与军队出版社的职能定位不相符、地位作用不相称。

与此同时,军队出版社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是,随着军人干部落编定岗,数量大幅减少,比例大幅降低。而新入职的文职人员,缺少在基层部队工作生活的经历,缺乏深入基层部队的机会条件,对部队和官兵了解不多,对战备和打仗研究不多。作为出版社的主体,他们要补上这一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甚至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出版与战场的距离,事实上是与原点源头的距离;出版与战场的偏离,本质上是与主责主业的偏离。无论距离还是偏离,都是和平积弊所致。这种距离是在“仗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的潜意识中增大的,这种偏离是在“打起来既轮不到我也用不到我”的自我暗示中拉大的。

靠什么去扫除、根除和平积弊?靠强烈的使命意识。这种使命意识,在战争年代的军事出版人身上,体现为奔赴战场的毅然,经受战火的决然;在和平时期的军事出版人身上,体现为“睡觉也要睁只眼”的忧患,“倒下也要往前冲”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军事出版人身上,体现为“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自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使命意识越强,出版与战场的距离就越近,出版与战场的偏离就越小。

三、出版与官兵的感情,唯有服务才能加深

军事出版的品牌,是在服务基层官兵中擦亮的。因为真心服务,军事出版的选题源源不断;因为真诚服务,军事出版的亮点频频出现;因为真情服务,军事出版的影响与日俱增。在广大官兵的心目中,军队出版社就是公信力,军事出版人就是引路人。“中国军事书店”一直是北京地安门西大街的地理标志,更是广大官兵心中的服务标志。

军事出版的海拔,是在服务基层官兵中增高的。你把官兵放在心上,官兵就会把你记在心里;官兵在你的心中位置有多高,你在官兵的心中位置就有多高。为了不辜负基层官兵的充分信任,军事出版人克服千难万险,始终向上攀登;为了不冷却基层官兵的热切期盼,军事出版人敢于荣誉归零,不断超越自我。

遗憾的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军事出版与基层渐行渐远,与官兵越处越淡。一些编辑和部队联系太少,下部队采访太少,对部队了解太少;与官兵感情不深,对官兵需要不明,对官兵特点不清。不在满足官兵的阅读需求上动脑筋,不在挖掘官兵的阅读潜力上下功夫。作者培养,不把官兵苗子作为对象;选题策划,不把官兵需求作为方向;书稿编辑,不把官兵品味作为尺子;图书发行,不把官兵潜力作为市场;业绩评价,不把官兵满意作为标准。原本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变成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

军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种类不少,但适合官兵阅读的不多;军队出版社发行的图书数量不少,但销往基层部队的不多;基层部队的图书室里藏书不少,但出自军队出版社的不多。对这种状况,军队出版社应该为之自责,军事出版人应该为之羞愧。

我们必须清醒和警醒:忘了官兵就是忘了本,丢掉官兵就是丢掉根。如果忘了本、丢掉根,军事出版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主席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对军事出版来说,官兵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军事出版人应该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用脚、用眼、用心、用情,去感受、去了解、去触摸、去思考,从而使我们的图书选题切合官兵实际,图书内容符合官兵需要,图书形态适合官兵口味。

2019年10月底至11月初,解放军出版社组织策划了“《星火燎原》故事会活动”。编辑们深入基层部队,和基层官兵一起分享《星火燎原》故事,在部队掀起了一场阅读红色经典的热潮。官兵们说:“由编辑和我们一起讲故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引发了阅读的兴趣。”这种探索成效明显,这种尝试只是开始。

现在,新时代军事出版的方向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力为备战打仗服务。

(作者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