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浅谈军事纪录片的融媒体实践与应用

作者:■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副总编辑 魏纪奎

摘 要: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如一个家庭没有相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纪录片是一个重要载体。融媒体环境下,军事电视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强军兴军事业,值得认真探讨。

关键词:军事纪录片;融媒体;实践与应用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如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这样阐释纪录片的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纪录片是一个重要载体。军事电视人曾引领中国电视潮流,创作了《望长城》《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作品。融媒体环境下,军事电视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强军兴军事业,值得认真探讨。

一、要增强讲故事的能力

受众反感缺乏策略的宣传,因为缺乏策略的宣传容易枯燥无味。但受众不排斥故事。故事之所以有魅力,首先在于故事更容易让人记忆深刻。《伊索寓言》中的农夫和蛇,就是很好的故事,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至今仍广为流传;其次是故事更容易传递情感。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电梯里,如果一个人面向电梯口站立,后续进入电梯的3个人背对电梯口,最先进到电梯的人也会随之改为背对电梯口,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就像看到有人打哈欠,你跟着也会打哈欠。而听故事的人,同样会被讲故事的人传染,继而被带入故事中受到感染;三是故事里有思想。我们在听报告时,通常会问到,你能讲一个例子吗?例子就是故事。通过例子讲述的过程,你明白了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于是,你从故事里体会到了一种思想。全球深度报道网有一篇文章《像制作电视剧一样做报道,法国媒体Les Jours的新闻实验》,其中写到:像写电视剧一样写新闻,把长篇大论的报道拆解成一集集扣人心弦的故事,让读者们拥有更容易进入、也更刺激的阅读体验。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指导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以下简称“广播电视部”)创作了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祖国在召唤》。该片于2019年国庆节期间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反响强烈,收视率达到1.26,触达观众人数近3亿人。该片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军队献礼片,但导演组没有把片子做成军史教科书,而是尝试用艺术的方式讲好中国军队故事。因此,在片中,导演组尽量不使用大段的议论,而是采用故事叙述的方式,让观众从故事的叙述中感受中国军人为国家为人民赴汤蹈火的决心意志。

该片创作之初,导演组就确定了发散性主题结构、闭合式故事叙述形态的创作思想,以“70年来人民军队为中国的繁荣发展作出的卓越功勋为内容主线”,以“不同历史阶段人民军队与祖国的似海深情作为情绪主线”结构全片。根据这一创作要求,导演组确立了主故事加故事碎片的结构方式,主故事从小切口进入,深度呈现属于一个时代或历史区间的典型故事;故事碎片主要串接历史纵深和思想点。这一结构方式,使得全片既有烟火气又有高端思想站位,价值观的传递水到渠成。在传播和推广方面,导演组注重提炼话题性的宣传策略,在全片中择取一些容易引起观众共鸣、有话题基础的细节进行深刻解读,很好地进行了宣传推介。播出前的宣传短片,采用铭记历史、记录现实、缔造未来三个维度,将中国军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生动呈现,特别是诸多场景下的中国军人气吞山河的“准备战斗”的呐喊,令观众血脉贲张。系列宣传片由于诉求明确、感染力强,不断刷屏移动端,唤起了人们的收视欲望。“审片专家哭倒一片”,这个真实的细节作为推广标题,更是将观众的收视热情大大推升。播出时,除了央视频道外,还通过网络、客户端等多个平台同步推出,立体传播,热烈互动,在浓烈的氛围中将收视兴趣层层累积,进行了二次传播,强化了该片的口碑。这启示我们,基于故事的传播效果,提升军事融媒体建设水平,不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网络,首要的是要增强讲故事的能力。

二、让形象思维要落地

制作一部电视片,或者写一篇文章,在确立主题和谋篇布局后,还要学会如何构建你的形象表达空间,让形象思维落地。2019年10月,广电部创作一部名为《支部建在连上》的纪录片。导演组一句话一句话分析解说词,确定了用电影化呈现手段,力争使得每句解说词都能灵动起来,有情绪。画面呈现上,重点提出了4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可触摸感,要形象化,让观众有代入感,解说词说什么,尽可能有与解说词相匹配的画面呈现。二是灵动性,即便是照片,也要拍出动感。三是情绪化,大量拍摄特殊天候,风霜雨雪之类的场景,使得每一个画面都有情绪表达。四是复合化,尽可能把多种画面元素组合在一起。由于较好地落实了上述要求,最终使得政策性很强的文字变得有情绪和张力,播出后引起积极反响。可见,你为受众构建了形象表达的空间,让形象思维落地,受众就会有沉浸感,作品才会打动人。

三、要增强话题性的应用和动机的分析能力

融媒体时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话题性。话题基础是创作的重要支点,是创作的开始。话题是大众关注的信息点。在繁杂的信息中捕捉、提炼话题,是一种能力。好的话题,创作只需3分力,能出7分效果;不好的话题,7分创作,可能只有3分效果。我们刷手机信息,所有选取信息的基础主要是被你所关注的话题所驱动。融媒体时代,军事新闻人应增强选择话题、制造话题的能力,这是提高传播力的重要基础。

话题性只是受众的第一反应和直觉,动机才是驱动话题的根本。全民都会关注新闻热点,这是人类本能的聚众效应。比如,即将赴美留学的孩子和家长会关心中美关系,这是因为与自身利益攸关。老年人关心冬季养生,这是因为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更关注季节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动机是受众内心的欲望,这就要求创作者从创意到生产再到传播,都要及时跟进受众需求心理,掌握好舆论导向的引导能力。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曾制作一部记者跟随汽车运输兵走上新藏线的纪实片,在展现高原汽车运输兵精湛驾驶技能和昂扬斗志的同时,记者不断抛出一些新藏线的路况特征以及应对高原反应的知识点,针对的就是大量自驾游受众的心理动机。未来军事融媒体的内容产品,纪录片也罢,其他的影像产品也罢,都需要从受众动机开始思考研究。

四、要用好碎片化传播样式

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特别是5G时代,现代人碎片化的观赏习惯和快节奏的消费模式,使得观众更偏好读取在时空上具有碎片化特质的信息,短小精悍将成为一个重要选项。央视纪录频道推出《故宫100》《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关照历史与现实的历史类微纪录片,长度5分钟左右,由于融媒体的多向传播,很快成为现象级产品。《军事纪实》策划了15集微纪录片《强军故事荟》,拟于2020年作为新闻传播中心的融媒体产品推出。该系列微纪录片用官兵们熟悉的场景和故事为叙事主线,通过电影化、剧情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微观深刻叙事,进行思想观点的传递,力图用官兵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吸引受众,特别是吸引年轻人。

五、精准细分受众匹配度,加强不同媒介共通性研究

融媒体建设强调“相融”而非简单的“相加”,仅仅把电视端的内容搬到新媒体上去播放并不是媒体融合的核心本质,而是要精准细分受众的匹配度。央视军事频道的《防务新观察》《军事制高点》两档新闻访谈节目,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作为智能选题系统,应用于电视端创作,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收视率始终稳居国防军事频道前列。

与此同时,应加强对不同媒介的共通性研究。要找准不同的媒介属性表达方式,使得军事融媒体产品内容更符合各自的媒介属性,同时根据媒介特性进行针对性投放。广电部正在创作的大型抗美援朝纪录片《北纬38度》,根据融媒体建设原则,确立了“大中小”投放原则。2015年,《军事纪实》创作团队曾制作播出过5集纪录片《铁在烧—志愿军第63军铁原战记》,在央视多个频道播出后,该片的很多细节片段被网友传到网络上,引起很大反响。其中在哔哩哔哩平台表现尤为出色,半年多的时间里占据排行榜第一。作为年轻网民约占80%的哔哩哔哩网站,该片之所以受到热烈响应,主要就是片子的国际化视角呈现,片中采访了大量参战美国老兵,这些美国老兵由衷地赞美中国军人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从多元视角表现了中国军人为了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境界。在哔哩哔哩最具特色的弹幕上,众多年轻受众满怀崇敬地留言,表达对志愿军战士的敬意。受此启发,为宣传好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制作《北纬38度》时,拟制作一批短视频投放手机小屏,在创作该片的同步进程中,围绕创作时挖掘的一些话题点,或者创作花絮,从新媒体端进行推送,用小屏进行预热宣传。同时着力制作5集纪录片投放电视中屏,剪辑一部90分钟的纪录电影投放影院大屏。形成“大中小”立体推送局面,利用融媒体传播优势,将历史故事更好地讲给现代人听,特别是将红色革命故事更好地讲给年轻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