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全媒体时代时政宣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副主任 欧 灿

摘 要: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新闻业态的转型重构,让时政宣传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要强化阵地意识,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保持政治定力。要坚持内容为王,让时政报道既有高度也有温度。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态势。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时政宣传;媒体深度融合;影响力传播力

当今世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媒体领域催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新闻舆论工作的环境、对象、平台出现了很多以前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挑战。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不断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新闻业态的转型重构,让人感到一种猝不及防、时不我待的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将主旋律、正能量传播到全民、全域的时代机遇。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以下简称“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组建一年多来,紧跟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军事时政宣传创新发展。

一、强化阵地意识,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保持政治定力

时政报道,传递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声音,发布的是涉及党、国家和军队工作全局的权威信息。面对各种声音相互交织、激烈碰撞的舆论场,必须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保持政治定力。

近年来,各主流媒体的时政报道不断借助媒体融合之力,从宣传力度、报道领域到方法手段、传播效果都有了很大突破。特别是异军突起的新媒体平台,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原创策划,呈现出“天天有、天天新、天天深”的良好态势。

时政部组建以来,圆满完成了海上阅兵、国庆70周年阅兵、国产航母交接入列和政策制度改革会议、军事工作会议、基层建设会议等习主席重要军事实践活动报道38场;多平台一体联动开展习近平强军思想系列宣传,组织采写《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70年纪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进人民军队党的建设述评》《国防和军队改革40年述评》等重大题材稿件,策划推出“强军思想引领新征程”“纪念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5周年”等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强军思想,全面立体呈现了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成就新风貌。

全媒体时代,“碎片信息”大行其道,但时政记者学习习主席的重要思想和重要讲话不能“碎片化”;“浅阅读”“快阅读”成为主流,但时政记者对理论的掌握不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做时政报道,必须学会在全媒体的快节奏中“慢下来”,沉下心来打牢扎实的理论基础。一年多来,我们深刻感到,从事时政报道,融汇贯通和东拼西凑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系统筹划和零敲碎打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只有把理论学深学透、入脑入心,策划才能有想法,报道才能有方向;只有带着对党的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认同,才能生产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好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全媒体时代到处都有聚光灯,人人都是“围观者”,媒体时刻面临“差错性传播”的风险。所谓“差错性传播”,也就是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主流媒体的一些差错特别是政治性差错,会被“网络放大镜”无限放大,迅速传播引起轩然大波,并持续发酵造成恶劣影响。军事时政报道政治敏感性极强,关乎统帅形象,关乎党和军队声誉,关乎军事媒体的公信力,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就一失万无。

二、坚持内容为王,让时政报道既有高度也有温度

许多媒体同行说,时政报道“自带流量”。这是时政宣传的独特优势,但也对我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丰富技术手段、扩宽传播平台的同时,必须研究把握全媒体传播特点规律,扭住优质内容生产这个重心持续发力,力求做好硬新闻的“软包装”,独家资源的深耕细作,权威信息的适时发布,真正把军事时政新闻的优势发挥出来。

要注重协调,兼顾各平台传播需求。以产品为轴心,以新技术为手段,对权威、独家军事新闻素材进行深度包装,以优势力量开掘优势资源打造优势产品。要注重策划,主动设置传播议题,即便是一段几十秒的短视频、一条一两百字的微博,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捕捉,也需要背后系统的谋划和预先准备。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大众的阅读习惯偏向浅阅读、碎片化,简短精炼、细节丰富、图文视频并茂的新媒体报道,能吸引更多受众点击浏览,成为新的舆论战场。习主席的每场军事实践活动,我们都有记者在现场,除了当天播发的通稿外,还有大量的细节场景等新闻素材保留下来,有图片有声音有影像。2019年1月22日,时政部创办的新媒体“学习军团”平台正式上线,挖掘这些独家资源,推出了不少原创策划。比如,2019年11月习主席出席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我们根据现场情况,当天制作播发了独家报道《习主席接见时站在第一排,这5名基层官兵有多“硬核”》,点击量很高。类似这样的产品,不仅扩大了时政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也大大提升了“学习军团”的“黏粉”“吸粉”能力。

新闻传播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落后于社会发展,落后于读者期盼,读者就不爱听、不爱看,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全媒体时代,创新者恒强,保守者出局。时政部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尝试对活动报道进行创新。在重大时政活动中,图片、电视报道更多尝试引进新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文字报道中努力拓宽报道视角、改进报道语态,增加特写报道、短平快报道,特别是进一步突出习主席军事实践活动中的现场细节、与官兵的交流互动等,以提高活动报道的感染力、传播力。在纪实特稿类深度报道上,着力在角度新颖、内涵深刻、生动表达上下功夫,注重剖析典型事例、提炼思想意蕴、挖掘鲜活素材、融入情感思辨,力求接地气、抵人心,既有高度也有温度。

三、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态势

成立时政部的初衷之一,就是适应全媒体发展需要,把过去分散部署的时政报道力量有效聚合、深度融合,达到攥指成拳、整体发力的目的。时政部下设文字采编室、广电摄影采编室、新媒体采编室,采编力量涵盖了各媒体要素,可以说组建时政部本身就是媒体融合走出的实质性一步。

但我们也认识到,把这些采编力量集中到一起,只能说合的工作已经完成。媒体融合,合只是物理变化,是手段;融才是化学反应,是目的。我们不仅要合而为一,更要融为一体。

时政部组建以来,我们按照时政宣传“小内核、大外围”思路,服从新闻传播中心融合发展大局,安排时政记者嵌入各大平台,探索建立时政新闻策划、生产、传播、推介等融合机制,确保各平台新闻资源高效共享;在新闻传播中心领导直接指挥下,科学调度、一体策划、编组力量,通过前伸后延式报道扩展时政宣传领域,推动时政报道常态化、体系化,初步形成“大时政”宣传格局;充分挖掘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独有资源,对接国家和军队各媒体平台,使时政宣传增大音量、扩大影响,由自主传播向借船出海拓展,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态势。

人才是兴业之基、立业之本。不管传播方式怎样变革,都离不开专业人才支撑。全媒体时代,人的作用不是弱化了,而是更加突出了。媒体融合,既要求不同类型媒体互融共享,也要求媒体人在专业技能上相融相通。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重开展业务交流,安排年轻记者到新闻传播中心不同采编岗位学习培训,与新浪微博、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开展业务交流,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本领。在重大报道活动中,时政部充分调动各采编室力量,在完成传统媒体平台报道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融媒体报道。

2019年国庆阅兵和世界军人运动会,我们集中各种采编要素“联合用兵”,记者们也踊跃尝试“跨界”转型。有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出镜客串新媒体主播,广播记者用手机拍回我军选手多游200米还能拿冠军的现场视频。2019年国庆阅兵当天,分布在天安门广场10余个点位的记者通力合作,在“学习军团”以图文直播方式报道阅兵盛况,发回的第一篇稿件《凌晨四时|记者抵达战位后的第一组镜头》,微信平台阅读量迅速达到10万+,在媒体会战中抢得了先机。

当然,新闻采集的十八般武艺,仅仅是媒体人适应融合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临时客串、信手拈来的采访任务只是“搂草打兔子”,既然坚持内容为王,还是应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因此,培养全媒体记者和培养专家型记者、名记者是并行不悖的。

生于全媒体时代,就要深深扎根于这个时代,更要努力奋斗不辜负这个时代,不断提升军事时政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媒体融合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