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呈现中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
摘 要: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创新呈现模式,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一道时代课题。本文以央视阅兵宣传报道为例,探析电视媒体的多维度全景式呈现。
关键词:创新呈现;阅兵报道;联动报道矩阵;报道视角
全媒体时代,媒介间呈现全面竞争态势,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媒介之间的融合和互补成为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创新呈现模式,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电视人必须直面的一道时代课题。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宣传报道中,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统筹《国防军事早报》《正午国防军事》《军事报道》三档军事新闻节目,聚焦“请祖国检阅”这一主题,重点打造《直击阅兵训练场》《揭秘受阅新装备》《阅兵荣耀时刻》《1949 那一天》等11个专栏,在节目编排上突出阅兵亮点和精神传承,形成集中宣传、联动报道矩阵,强化了传播效果。同时,央视军事新媒体、《军事报道》微博共推出200个视频,30多个网红视频播放量上百万,阅兵训练场相关话题阅读总量超6亿,视频纷纷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新浪军事等有影响力官媒和商业网站的新媒体转发,获得超高播放量,成为全网热点。本文以央视阅兵宣传报道为例,探析电视媒体的多维度全景式呈现。
一、从演兵场到阅兵场,展示改革强军崭新风貌
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官兵,很多都是一下演兵场就上阅兵场,此次阅兵报道集中展示了他们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精神风貌。《国防军事早报》《正午国防军事》《军事报道》早中晚三档军事新闻节目,开设了《直击阅兵训练场》《揭秘受阅新装备》《阅兵荣耀时刻》《我的阅兵》等专栏,充分放大独家资源,把阅兵场和演兵场相关联,在不同播出时段以不同节目形态呈现,实现主流声音有效覆盖。
一方面,集中报道受阅徒步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所展现出的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结构编成,特别是首次受阅的领导指挥方队、文职人员方队、维和部队方队的鲜明特点和首次受阅的新装备的突出性能;另一方面,以新闻特写的方式讲述受阅官兵训练背后的感人故事。《英姿飒爽 尽显最美芳华》《歌声嘹亮 受阅官兵深情祝福祖国》《科研方队中的军中学霸》 《阅兵场上的“父子兵”》等节目,凸显国防军事频道特色,形成收视热点。
晚间时段栏目《军事报道》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专栏中,特别推出《维护核心听党指挥 转型重塑崭新亮相》《转型重塑 全景式呈现改革强军新风貌》《狠抓备战打仗 苦练精兵劲旅》《科技创新 打造新时代强军引擎》等报道,政治站位高,采访对象大都是阅兵方队的方队长,层级较高,他们把部队“演训场上气吞万里”的血性和“阅兵场上排山倒海”的气势相关联,从多个侧面讲述了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的巨大变化。这些展现新时代人民军队风采的综述类新闻,扬我军威、壮我国威,给观众强烈的视听震撼。
三档军事新闻节目在阅兵倒计时24小时阶段,还打破原有编排方式,进行了8场连线报道,在阅兵训练场、空中梯队指挥中心、陆航直升机梯队训练场等多地同时展开,《国庆阅兵倒计时 受阅官兵准备就绪》《战鹰列阵就绪 等待祖国检阅》《全天候气象监测 幕后英雄坚守战位》等现场报道,第一时间把受阅部队的准备情况、精神风貌等最新动态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广大观众。
二、从受阅官兵到千万家庭,传递浓浓家国情怀
这次阅兵报道将家与国关联起来,除了记录阅兵盛况,还关注一个个普通受阅官兵和他们的家庭,传递出浓浓的家国情怀。
《家书里的大国与小家》报道,通过一封封家书,将阅兵场与受阅战士的家庭关联起来。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抢修抢救方队驾驶员赵波是四川巴中市寺岭乡金石村唯一一个参加阅兵的战士,成为全村人的骄傲,他把自己阅兵场上的收获与成长写进家书,寄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赵波的父母在陕西省榆林市务工,为了能第一时间看到儿子受阅的情景,一向勤俭的老两口特地买了一台电视机,还把所有的工友都邀请过来,在工地上观看当天的阅兵直播,从电视屏幕上找寻儿子的身影。
在阅兵场上,记者还记录了很多像赵波这样的受阅队员,他们来自普普通通的家庭,一边肩负着军队的使命,一边扛起人民的重托,奋斗的姿态和拼搏的汗水,成为追梦路上最耀眼的一抹绿色。
受阅的海军方队队员近一半都是2000年以后出生,他们是这次阅兵场上最年轻的群体。受方队的邀请,8位队员的亲人作为家长代表来到阅兵训练场。记者在现场捕捉到了毫不知情的战士,在训练转身的一刻看到父母就在眼前的场景,孩子向爸妈行一个庄严的握枪礼,这一幕,让父母看到了他们为了荣誉、永不言弃的军人样子。这些真情流露的报道播出后,让很多官兵的家人在情感和心理上产生共鸣,荣耀和骄傲油然而生。
三、从受阅官兵到抗战老兵,体现人民军队血脉传承
在展现受阅官兵风采的同时,《军事报道》还与陆军政治工作部在预热报道阶段联合推出《永恒的红军》特别节目,抢救性采访了40多位健在老红军的红色故事,他们中最大的110岁,最小的93岁,从抱定信念跟党走的杨永松,到任何时候心里都装着人民的杨光明,再到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的王尧中……,戎马一生的老红军、抗战老兵的采访留给我们的是忠诚、是信仰、是力量。
《吕品:我向战友传递新中国成立的喜讯》《程茂友:我用胜利向新中国成立献礼》两条新闻中的两位老兵在阅兵中随致敬方阵车队接受检阅。栏目组提前赶赴两位老人家中采访,对于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他们都记忆深刻。吕品老人回忆说,当时他任第四野战军50军150师宣传科长,正跟随部队向鄂西地区追歼国民党残余力量。从电台中接收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师部命令他迅速将这个消息传达给全师官兵。
同吕品一样,新中国成立时,只有19岁的程茂友,正与战友们为衡宝战役发起总攻做最后的准备。他们在湖南省仁山县的一片树林里接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如今,他们虽已步履蹒跚、满头华发,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从未改变;他们带着战友的心愿和期盼,共同为新中国70岁生日庆生。
红色江山代代传,擎旗自有后来人。从百岁老红军到新时代受阅官兵,从筚路蓝缕、艰难奋战到变革图强、转型重塑,这样的节目编排,所体现的正是我们这支军队的血脉传承和精神延续。
四、大屏小屏联动,新媒体热点话题引发持续关注
2019年国庆期间,央视军事微博微信粉丝数量突破100万,总发稿量约240条。微博主推话题《国庆70周年盛大阅兵》阅读量超过1.7亿,《直击阅兵训练场》阅读量超过1.4亿,其中《火箭军徒步方队首秀》播放量1600万+,《受阅方队超硬核表白祖国》播放量700万+,《1984年受阅女兵重回阅兵训练场》播放量600万+。从阅兵前夜候场开始,联动前方10多位记者,用手机拍摄传输阅兵动态等大量独家短视频和图文素材,通过央视军事微博、军事报道微博发布了《倒计时!央视国防军事频道记者准备好了》《倒计时!徒步方队已集结完毕》《抓紧每一分钟,再训练一动》等新闻,形成与其它媒体的差异化报道。
阅兵报道组精心拍摄制作的3分钟电视新闻《歌声嘹亮 受阅官兵深情祝福祖国》,以独特的构思,震撼的画面,激情的演唱,在阅兵报道的预热阶段就脱颖而出。《军事报道》播出这一新闻的瞬时收视率达到0.27,一经央视军事、中国军视网等新媒体推出就被刷屏,北京、湖北、湖南、武汉、安徽、海南、河南、吉林等16家省市电视台迅速播发,《人民日报》、新浪军事、《环球时报》、江苏党报、四川共青团网站、芒果TV、香港卫视等68家官媒和商业媒体的新媒体平台纷纷转发,视频传播获得2亿多的点击量,影响范围极为广泛,形成长尾效应。
阅兵直播报道结束后,《正午国防军事》推出《我的阅兵》专栏,先后邀请空中梯队飞行员代表张剑武、王乐、白龙,坦克方队第一车驾驶员丁辉,解放军联合军乐团总指挥张海峰、演奏员李宗霖,“地震男孩”—空军方队队员程强等17位嘉宾做客演播室。
播出前,“央视军事”在微博上提前发布节目预告与下期受邀嘉宾,引起网友关注。收集网友感兴趣的问题,在节目中邀请受访嘉宾现场解答网友提问,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其中《白龙回忆第一次驾驶歼-20的感受》《联合军乐团西沙战士李宗霖泪洒现场》等11条访谈嘉宾短视频冲上微博热搜榜,相关话题阅读总量超过5.5亿,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3500万。
(作者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新闻节目室副主任)